中国地震预警网将于 2022 年底全部建成投入运行

7 月 28 日消息 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于 7 月 27 日召开。据新华社报道,历经 5 年建设,上千名科研和业务人员攻关,覆盖 220 万平方公里地震多发重点地区的中国地震预警网,将于 2022 年底全部建成投入运行。这套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系统,将 在地震发生后“与地震波赛跑”,为震中附近 20 公里外的居民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紧急避难时间。

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说,利用地震预警系统提供的数秒至数十秒预警时间,居民可以采取避震措施减少人员伤亡,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重要生活设施可以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如高铁紧急刹车、燃气管线迅速关闭、关停核反应堆、电梯紧急停在最近楼层等。

目前,中国地震局已经与教育、广电、铁路、核电等部门广泛合作,依托 1 万余个铁塔基站建设了地震监测站点,在全国 3000 余个学校安装了地震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在全国 20 余条高速铁路完成地震预警系统布设,在秦山、大亚湾等 10 余座核电站安装了地震阈值报警系统,在四川、云南、新疆、河北等重点地区开展了广播电视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试验。

近 3 年来,中国地震局选择北京、天津、和河北、四川、云南、福建 6 个省(市)作为先行先试地区,优先开展项目建设和集成。目前,这 6 个地区的工程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进入试运行。

地震预警信息的接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台、手机专用 App 进行,也可以使用专用终端设备,像一块屏幕。此外,农村大喇叭也可以接入地震预警系统。

了解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李永林介绍,预警系统在今年的云南漾濞 6.4 级、云南双柏 5.1 级以及云南盈江 5.0 级地震中,已初步发挥效益。全国其他重点省份正在全力完成最后阶段的台站设备安装和系统集成工作,预计将在 2022 年底形成地震预警能力。

地震预警系统的定义为地震发生后,利用震中附近台站记录的观测数据,快速判定地震的基本参数和它影响的大小,然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某个可能受灾的区域之前发出预警的信息。地震波以每秒几公里速度向外传播,而电磁波、光纤信号的传播速度可达每秒钟 30 万公里。

专家介绍称,在地震发生前进行“预报”,属于“震前”灾害防御范畴,是世界性难题,就目前科技水平尚需要持续探索。

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上下震动的 P 波,幅度较小,要过大约 10 秒到 1 分钟时间,水平运动的 S 波才会到来,造成严重破坏。地震预警就是利用地震发生后,P 波与 S 波之间的时间差,以及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专家介绍称,地震预警系统存在盲区。地震发生后,至少需要 3~5 秒完成对距离震中最近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再发出预警信息,导致震中 20 至 30 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对于 6 级以下地震来说,它的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盲区内,那么它的减灾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但是对于震级较大的地震,潜在破坏区域很大,地震预警效能就会显现得越明显。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