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激光雷达行业绝对的老大 Velodyne 的高层内讧,突然升级。
几个月前,和 CEO 势不两立针锋相对的创始人夫妇,被“请”出了管理层。
而刚刚,这位 CEO 也离职了。
没有舆论征兆,没有官方解释,一句“辞去 CEO 和董事”,彻底出局。
而且后继无人。
越内斗越动荡,越动荡越内斗。
短短几年,Velodyne 把自己“最强王者”的号,玩成了倔强青铜…
CEO“被”辞职?
近日,Velodyne 在官网发布声明称:
Anand Gopalan 将于 7 月 30 日正式辞去 CEO 一职,并退出董事会。
这则声明中没有说 Anand Gopalan 离任的原因,也没有任命新的首席执行官,而是设立了一个行政长官办公室(OCE,Office of the Chief Executive ),由几位高级领导成员组成。
同时,董事会聘请了一家高管猎头公司,以物色新 CEO 的合适人选。
为了安抚投资者情绪,Velodyne 在官方新闻稿中进一步声明:
1、公司的销售渠道仍在持续强劲增长;
2、Gopalan 将继续担任 Velodyne 的技术顾问;
3、公司对于未来的业务前景保持乐观,并保持此前预测的全年收入 7700 万美元-9400 万美元不变。
但是从半年来于 Velodyne 一系列震荡来看,CEO 的离职,并不是普通的人事变动。
Velodyne 怎么回事?
Velodyne 狗血“宫斗剧”的公开化,从今年 2 月 22 日的官方声明开始。
Velodyne 说,公司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 David Hall 及担任首席营销官的其妻子 Marta Thoma Hall“表现不当且缺乏诚信”,遂对二位的职务进行了罢免。不过并未要求两位退出董事会。
“表现不当且缺乏诚信”,指的是 David Hall 夫妇之联手提名了一位新董事,其后被发现还会给一笔“介绍费”。
听起来就像是安插人手,用钱买“忠诚”。
创始人 David Hall 夫妇被扫地出门后,由当时的 CTO Anand Gopalan 接任首席执行官。
但之后各方之间的口水仗,直接把公司权力争夺摆上了台面。
Hall 夫妇发布声明否定了董事会的说法,并指责公司恶意诽谤。
“公司的治理已经崩溃。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剥夺我们的职位,看起来更像是内部权力掠夺。”
3 月初,David Hall 对公司的不满加剧,正式退出董事会。
他在一封信件中写到,自己的不满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公司董事会将自身利益置于股东利益之上。
CEO Anand Gopalan 无视他的意见,架空他的决策权。
董事会排挤他提名的董事候选人 Eric Singer。
David Hall 于 5 月 25 日再次反击,将矛头对准了当初公司通过 SPAC 上市时指派的两位董事。
他呼吁罢免这两位董事,并要求 Anand Gopalan 辞职。
David Hall 说,他与妻子被毫无理由地免职是被报复,因为他们本打算重组董事会,并就公司业绩下滑问责 Anand Gopalan。
按照他们的说法,当初是 Anand Gopalan 发动“玄武门之变”,提前动手清除威胁,然后自己上位。
但如今 Anand Gopalan 彻底出局,是不是预示着 David Hall 夫妻俩又有了“复辟”的机会?
扑朔迷离。
但 Velodyne 的业绩,却在这一系列的动荡中连滚带爬,丢掉了行业老大哥的位置。
Velodyne 如何把自己玩废的?
曾经,激光雷达 = Velodyne。
作为当时唯一一家自动驾驶专用 LIDAR 供应商,Velodyne 举重若轻,风头无两。
最高时,占据全球 80% 份额。尽管价格高昂,但等着拿货的下游厂商还是排起长队,甚至还得想方设法跟 Velodyne 销售搞好关系。
但在不久前披露的 2021 年 Q1 财务报告中,Velodyne 的数字并不太好看:
总收入 1770 万美元,比去年 Q4 还少了 10 万美元,而产品收入更是由 2020 年 Q4 的 1440 万美元跌至 1060 万美元。
反映在股市中,Velodyne 的股价已经由最高的 30 美元跌至如今的不到 9 美元,跌破发行价。
由于股价跌幅过大,投资者损失严重,多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曾对 Velodyne 发起集体诉讼。
而近期,Velodyne 又卷入了商业诉讼案件中。
Criterion Technology 已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 Velodyne 在 2016 年开始的合作期间窃取了其商业机密,涉及 3D 映射和成像设备的光学外壳相关技术。
现在 Velodyne 管理大概率是焦头烂额的状态。
怎么走到这一步?
自己作死。
概括起来,就是一手好牌稀巴烂,接着被中国公司打得找不到东。
Velodyne 因为技术领先取得的先发市场统治力,并没有进一步转换为规模化量产后的商业生态统治力。
Velodyne 的产品,从 2015 至今,始终以昂贵、供货难著称。
64 线激光雷达,最高时卖到 80 万一个。16 线雷达产品要 8000 美元,人民币在 5 万 6 左右。
然而,不知是赚钱太容易,还是实在量产无能,3 年之后又 3 年,Velodyne 的激光雷达成本,并没有根本性降低。
反而来自中国的一众创业公司,开始以性价比分食 Velodyne 城池。
比如国产激光雷达速腾和大疆 DJI 的 Livox,都拿出了万元以内的产品……
Velodyne 的大客户也开始纷纷转向,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就是股东百度都开始转用国产的禾赛激光雷达。
外国新势力,比如 Lucid 汽车,也选用了来自中国的速腾激光雷达。
与百度携手入股投资 Velodyne 的福特汽车,直接完全清仓套现走人了。
Velodyne 在 2019 年底完全裁掉中国办公室,丢失全球最重要的自动驾驶市场,除了价格因素,还有糟糕的服务。
Velodyne 因为明确的销售导向,对于需求的售前售后服务非常有限。
比如只有一次性 100 万美元的订单,才能获得 Velodyne 的销售配套服务。
而能匹配这种服务的客户,除了谷歌百度之类的巨头,可能就只有量产车主机厂了。
但新问题是,传统主机厂相对保守,而愿意剑走偏锋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的新势力又需要等待其成长。
Velodyne 显然没有这种耐心和服务能力。
最终,在中国新势力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纷纷官宣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型中,也都未见 Velodyne 身影。
Velodyne 每况愈下,早已从方方面面暴露。
令人哀叹的是,所有人都看见它以创新者姿态开辟了一个赛道、一个行业,明明手握最好的资源,但又不可避免地要一步步泯然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