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季空气相当干燥,加上暖气一开,室内的相对湿度基本就到15%左右了,湿毛巾挂在室内,一晚上就能干巴巴的,甚至有不少不爱护肤的汉子们脸上也开始起皮了,严重的甚至嘴唇龟裂。
从小到大的生活体验都在告诉我们,夏天温润潮湿,冬天风干物燥,但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首先要了解湿度的两个常用概念。一个是相对湿度,一个是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单位质量大气中含有多少水汽,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含量/饱和时的水汽含量,而生活中常用到的是相对湿度。
单位质量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是有一个上限的,达到这个上限,大气的含水量就饱和了,再增加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比如南方的梅雨季,衣服总是晾不干。
而这个水汽含量的上限,是由温度决定的,温度越高,容纳的水汽越多。
一个地域的的绝对湿度取决于当地江河湖海的表面温度,冬季湖水表面温度低,蒸发量小,所以总体上空气中的含水量更小。
但冬季在室内一般都有暖气,如果在没有采取加湿措施的情况下,室内的水分含量基本是守恒的(偏低),但是暖气增加了室内的气温,也就导致空气能容纳的水量更多了。
但并没有更多水分补进来,反而相对湿度降低,人体水分就会过多的流失到空气中。
就像我们初中生物所学的现象,当细胞外的溶液(低水势分子)浓度比细胞内溶液(高水势分子)浓度高时,细胞内的溶液会渗透到细胞外,直到细胞内外的浓度平衡为止。
冬季空气含水量低,就会把皮肤中的水分渗透(蒸发)到空气中,让皮肤感觉干燥;而夏天空气中含水量高,反而会把过饱和的水汽返回给皮肤,让皮肤感觉湿润。
缺水,所以补水,冬季又迎来了加湿器了一波热销。
但是偶尔能在网上看到由于使用加湿器不当导致一系列上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报道。
其实并不是加湿器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加湿器的方法不当。毕竟是与水打交道的东西,长时间使用如果没有定期的清理,加湿器内部可能会滋生很多你难以想象的细菌。
如果加湿器加湿过度,长时间保持室内相对湿度80%以上,也会促进霉菌、螨虫等滋生,同样对人体形成潜伏性危害。
还有人觉得杀菌保湿需要同步,就向加湿器中投入混合了某些杀菌溶剂的水,这无疑等于是慢性自杀。所以正确的挑选加湿器、正确的使用加湿器变得尤为关键。
市面上的加湿器林林总总,如果要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看得见雾的超声波式加湿器,第二种是看不见雾的冷蒸发式加湿器,第三种是看不见雾的蒸汽式加湿器。
通常的大家会以为看得见雾的加湿器,加湿效果更好,雾气弥漫如仙境,但这类加湿器蕴含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第一类超声波式加湿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雾化器高频振荡产生超声波,再利用超声波将水粉碎成1~5微米的小颗粒,这样的水雾被吹到空中,增加空气湿度。
但这类加湿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加入纯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解析到水雾颗粒中,就是一个PM2.5高发源地。
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呼吸道过敏,特别是水质不好的时候。其次长期使用,室内会飘落很多白色的粉末,也就是水中微量元素沉淀导致的。
如果我们同时开启超声波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那空气净化器会误认为PM2.5爆表,而加速运转。
而且因为挥发出来的是颗粒物,所以加湿覆盖的半径比较小,效率较低。如果只是用作桌面等小空间加湿,那效果也还尚可,但一定记得添加纯水。
第二类冷蒸发式加湿器,是让水浸湿滤芯,通过风轮转动来使滤芯上的水汽化,这也就是现在市面上常说的无雾加湿器。
它有一层滤网,用来过滤水中的钠镁离子,避免“白粉”的产生,也让加湿器的覆盖半径大大增加,蒸发的水分子可以扩散到全屋。
不过由于存在滤网,所以也有细菌滋生的可能,加上全屋扩散,使用不当的话,会有一定的隐患,记得定期的清理滤网。
第三类蒸汽式加湿器,它模拟的是水自然蒸发的现象,通过电加热装置让水分快速蒸发,沸腾的水也起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不过平时要注意水垢的清理,钙镁离子会沉淀吸附在发热装置上。
它同样不会把水中的杂质带到空气中,而且加湿的效率是三类产品中最高的,当然价格也更贵。
空气净化器有CADR来评估使用面积,而加湿器一般用加湿效率来评估使用面积。
如果你是全屋加湿,用小型的超声波加湿器,无疑是杯水车薪。由于加湿器市场还比较混乱,很少有厂家直接标注加湿效率,这也是消费者选择加湿器中,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一点。
加湿效率一般都会用ml/h表示,指的是每小时可以把多少毫升水雾化(蒸发)到空气中,而它所适应的面积通常用这个数值乘以0.1即可,比如150ml/h满足15㎡左右的空间、200ml/h满足20㎡左右的空间。
加湿效率在保证适用面积下,偏高一点较好(也越贵),与空气净化器同理,可以大大提升加湿效率,当湿度达到舒适的程度(相对湿度50%-60%),就减少加湿量。
当然最好能搭配温湿度器来监控整个屋子的湿度,部分高端机型也配备有这个功能,可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控制加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