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超爱吃的水果,隔壁杜甫都馋哭了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定是葡萄味的。

一项调查显示,芝士果茶系列是某茶饮品牌最火爆的产品线。其中,葡萄类饮品排名第一,日销量最高可达10万杯。

在中国,葡萄种植园的总面积超过85.5万公顷,仅次于首位的西班牙。不但如此,鲜葡萄也是中国近年来进口额第二的果品。

葡萄,为什么如此受中国人的欢迎呢?

01葡萄也曾是一种奢侈品

中国人对葡萄的宠爱,有着超过两千年的历史。

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西域葡萄的种子随着丝绸之路也被带到了内地,移植到了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

由于汉代社会阶级的流动性差,类似于葡萄这种“进口产品”无法从宫城进入到民间。因而,葡萄在当时是一种奢侈的边地贡品,仅在皇室等上层社会流通,普通百姓根本无法享用到它。

不少帝王对葡萄都青睐有加。据《史记·大宛列传》中“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即葡萄)肥饶地”的说法,汉武帝为了近水楼台吃上葡萄,不惜在皇家园地中开垦种植。

魏文帝曹丕也十分喜爱吃葡萄。《魏略》中记载,当时凉州刺史进献葡萄,曹丕品尝后大加赞赏:“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从出土新疆的汉代葡萄纹饰文物,人兽葡萄纹毛织品和走兽葡萄纹椅等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葡萄喜爱逐渐从口感,上升成为了一种符号。

汉代之后中原地区便不再大面积种植葡萄。直到唐太宗大破高昌,重新将葡萄种子引入长安,这类葡萄衍生的“增值产品”,才在唐代被继续发扬光大。

02唐朝,葡萄的高光时刻

唐太宗时期,随着唐朝势力的迅速扩张,葡萄也重新由西域地区引进至中原。

曾经的奢侈品葡萄,从深宫传播到了民间,普通民众也开始纷纷在本土种植各种品类的葡萄。现在山西的太原地区,就是当时著名的葡萄产地。

唐代山西出产的一种硕大的食用葡萄,运送到京城之后,便成了无价之宝。直到今天,太原的清徐葡萄也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唐代诗人们常常赞美葡萄,将葡萄当作一种美好的意象,李白曾在《襄阳歌》里面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有时葡萄还会和西域的环境联系起来。比如杜甫的《寓目》:

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诗人笔下的葡萄,唤起了人们心中对西域迷人景色的向往,联想到广阔的戈壁,神秘的大漠。

与此同时,葡萄纹饰在锦缎、壁画、花纹镜、花纹砖变得非常普遍,成为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样。比如著名的羽人瑞兽葡萄纹镜和海兽葡萄纹镜,就是将中国传统的瑞兽和来自西域的葡萄相结合,“中西合璧”成为了唐代的特产文物之一。

可见,葡萄这一西方意象,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唐代最流行的符号之一,葡萄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不断融合,逐渐被中国人所接纳、喜爱。

到了元代,葡萄的种植达到了鼎盛,官方出版的《农桑辑要》中有完整的对葡萄栽培的指导,从那时起葡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农作物了。

在今天,由葡萄衍生出的各类周边产品依然活跃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

在某美妆平台上搜索“葡萄”的关键词,可以看到数万条关于“葡萄美甲”、“葡萄发色”、“葡萄彩妆”的笔记。甚至还有葡萄饮品商推出了联名服装、运动鞋的限量款式,在中国的消费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紫色”的风潮。

中国人追捧了2000多年的葡萄,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水果和饮品原料。其背后裂变出的文化效应,让葡萄的生命力得以长期延续。

03“和文化”的传播纽带

葡萄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持续交融生长。

中国的历朝历代也在这个过程中,吸纳了很多以“葡萄”为代表的西方物质文化,同时不断地把自己的传统技术、物质文化传递到了西方和周边各国,形成目前所说的中华文化圈。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包容的“和文化”,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葡萄能够传入中国,正是得益于传统“和文化”的驱动力。

作为中国最古老悠久的文化,“和文化”是一切思想的起源与归宿。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提倡和文化,从上古的尧舜禹时期子民的和睦关系,到汉唐盛世的中外和谐交流,再到新时代下的中国提倡的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世界发展理念,无处不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和文化是中国之根、之始、之路径、之彼岸,从处世哲学到治国之道,从文化繁荣到企业灵魂,和文化为中国源源不断注入时代前行的原动力。

如今,毛铺作为和文化的继承者,以“和而不同”为品牌理念,以和文化为支撑,和天地之精华,和时代之工艺,和独特品质,和匠心追求,一口三香,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荞香体验。

毛铺《和文化录》H5将带我们穿梭千年,回溯中华文明之精髓,感受中华文化之深厚。

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毛铺一起传承“和文化”。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