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 4 月 1 日电(王若宇)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上海正在交出一张崭新的答卷: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 年中国互联网企业 100 强榜单》中,上海有 21 家企业入选,占比达五分之一。
去年下半年,腾讯、阿里、百度、网易等巨头接连而至与上海签署高规格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瞄准前沿领域,聚焦高端环节。BAT“上海总部”集中落子,引发热烈讨论。
互联网经济下半场,风口转向、理性回归。在行业面临种种挑战和瓶颈的大环境下,不少风险投资机构将目光投向上海,挖掘出一个又一个商业模式扎实的“隐形小巨人”企业。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近一年来,上海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土壤和要素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思路、新模式、新标杆的涌现,既源于改革的驱动,也来自市场的选择。
BAT“上海总部”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
短短几个月内,马化腾、马云、丁磊、李彦宏接连造访上海,出席与上海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BAT 重视上海,原因在于这些“上海总部”所承担的使命不是对业务的叠加,更不是充当大型企业的行政中心,而是前沿领域的试验田、创新技术的孵化器。
图为 2018 年 8 月,上海市政府与腾讯公司在沪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新华网发
位于上海的科恩实验室,是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旗下的信息安全团队,技术实力和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实验室在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IoT(物联网)安全等领域取得突破。2018 年,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帮助宝马节省了数十亿欧元召回成本。此前,科恩已经协助特斯拉修复和升级系统,有效提升全球在驶特斯拉汽车的安全性,马斯克亲笔致信向研究团队表达感谢。
国际研究机构预测,伴随 5G“万物互联”时代到来,2020 年全球物联网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 289 亿美元。无论对于腾讯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科恩实验室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除却在上海率先布局新技术、新业态,BAT“上海总部”另一个共同基因就是:借助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龙头地位,实现区域创新资源配置。
2018 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由上海牵头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开始进入实体化运作阶段。G60 科创走廊等一批区域合作平台应运而生。互联网巨头纷纷抓住机遇,打造自己的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
作为根植长三角的企业,阿里巴巴近年来不断加大在上海的投资,将自身新零售、金融科技、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的总部或第二总部设在上海,就是看重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龙头地位。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陈歆磊教授认为,上海正在推进的营商环境改革以及“四个品牌”建设,给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上海已经是天然的人才高地和市场中心,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互联网经济得到重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更多头部企业会往上海聚集。
艾媒咨询 CEO 张毅表示,互联网经济下半场的重要特征就是 BAT 的传统业务遇到了发展瓶颈。在这个关口,BAT 选择大手笔落子上海,是想借助上海的改革红利和综合优势,加快探索新的增长极。“譬如在新零售和跨境电商领域,上海已经成为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二次创业高地。”
在开放新格局中拥抱世界
开放,是上海独特的城市气质。这座城市正在构建的全新开放格局,给互联网企业提供了面向世界的广阔平台。
图为 2018 年 11 月,阿里巴巴 CEO 张勇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华网发
2018 年 11 月 7 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阿里巴巴 CEO 张勇宣布,未来五年,该公司旗下业务矩阵将实现全球 2000 亿美金的进口额,涉及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进口品类。
随后,张勇接受了新华网专访。他表示,阿里的“大进口”将与“新零售”无缝对接。这背后涉及到海关、质检等方方面面的政策落地,政府正在积极推进。
2019 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率先试点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覆盖。
张毅表示,上述政策的落地对于跨境电商和互联网新零售业态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除阿里之外,跨境电商的头部企业往上海聚集的趋势十分明显,这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有着密切关系。”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以上海为起点走向世界。去年,携程实现在线交易额近 7000 亿元,居全球在线旅游行业(OTA)首位。这其中,国际收入在集团总收入的占比约为 30% 至 40%。这家上海互联网企业的目标客户,已经来自全世界。
2018 年,上海星环科技与 AISG(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番合作,中国互联网企业向外输出的不是商业模式,而是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凭借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星环科技将帮助新加坡快速提升新加坡人工智能水平。
“从上海来,往世界去”已经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的转型选择。
以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
不少互联网创业者感叹,2018 年犹如一道分水岭。网络上,关于“上海不相信互联网”,“上海留不住 BAT”的争论不攻自破,在行业发展面临瓶颈的十字路口,上海却逆势涌现出许多头部企业。
2018 年,在和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网易董事局主席丁磊表示,上海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资源要素和对全球人才的吸引。
上述因素,不仅为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平台,更为许多初创公司、“隐形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在艾媒咨询的相关研究中,2018 年华东地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共有 47 家规模以上头部企业,其中上海企业 29 家,占比超一半。该机构发布的《2018 年上海市互联网发展报告》认为,上海持续提升的营商环境、优秀的城市信息化基础、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强大的消费驱动力,都是上海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为虹口区某创意产业园中的一家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新华网发
初春的下午,在虹口区一处创意产业园中,人力窝创始人兼 CEO 马西亚正在接待来访的风险投资人。基于大数据技术和对中小企业需求的精准切入,这家只有 200 名员工的公司现在每天为 33 万企业用户和 1000 万个人用户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路演结束后,马西亚表示,在上海创业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各类手续、资质审核的大幅简化。“现在许多事项可以在线办理申报,这对中小企业而言解决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事实上,相较其他产业,互联网经济更为考验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好不好?能不能聚集高层次人才?金融配套是否完善?城市文化是否包容?等等这些问题,正是上海在过去一年真抓实干,着力提升的。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 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证”、“登记财产”、“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和“跨境贸易”等 7 个一级指标中的排名取得较大进步。上海,是该报告监测的主要城市之一。
陈歆磊表示,对整个互联网行业而言,以往高度依赖资金和流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去泡沫化趋势不可阻挡。产业的演进方向必然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高质量的运营体系和服务能力。“未来,互联网只有在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中寻找新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上海的核心竞争力明显,潜力巨大。”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从 BAT 的落子,到产业头部公司聚集,“隐形小巨人“企业迭出——当前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深刻变革的起点。
这其中,一方面是整个行业的周期之变,模式之变、格局之变;另一方面是,上海的土壤之变、要素之变、空间之变。互联网与上海的全新结合,犹如美妙的化学反应,光彩万千,映照出浦江两岸经济转型,动能迭代的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