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微博再无回声

头图  IC Photo
头图  IC Photo

  文/杨业擘、王琳、陈桥辉、李晓蕾

  来源:Tech 星球(ID:tech618)

  9 月 5 日,腾讯微博官宣将于 9 月 28 日关停服务的消息,再次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在腾讯通过微信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前,微博曾是腾讯绝不容失败的战场。腾讯也曾倾尽全力扶持微博,甚至用 QQ 空间为其导流,这也是很多人开通过腾讯微博的原因。

  “中国有 14 亿用户,还是容得下两个微博”,“腾讯放弃微博业务放弃的太早了,好遗憾”,“腾讯放弃微博是个战略失误,毕竟腾讯缺乏一个开放式社区”,多位前腾讯微博员工向 Tech 星球表示,当时他们做到了 4 亿用户,7000 万日发文的数据,腾讯微博的失败是非战之罪。

  另一方面,在行业以及竞争对手看来,这些日活和发文量有多少腾讯系“左手导右手”,也有些存疑;腾讯的运营战略是否“像素级”跟随微博,是否存在后发超越的可能,行业普遍也共识;甚至有评论认为,无论是做电商、微博还是视频,这类侧重运营服务的业务,腾讯都不太擅长。

  由于腾讯早在 2013 年就已经放弃腾讯微博,很多事情已经蒙尘。在腾讯微博即将彻底关停服务之际,Tech 星球采访了多位前腾讯微博团队内部员工,以及当年“微博之战”的亲历人士,试图为那段商业历史写下注脚。

  运营数据快追上新浪,始终觉得腾讯微博放弃过早

  程刚,岗位:腾讯微博内容主编,在职时间:一年半

  先和大家解释一个误区,腾讯加入微博战场,并不是因为想做社交媒体,而是当时新浪微博推出一款 IM 产品“新浪 UC”。借助微博的迅猛发展,新浪 UC 用户量也突增。这件事情就让腾讯总办非常紧张,因为“社交强关系”是腾讯的核心。

与 QQ 界面近乎一样的新浪 UC
与 QQ 界面近乎一样的新浪 UC

  我参与新浪微博内测的时间是 2009 年的 12 月初,那时已经不是第一批内测,受邀参与腾讯微博内测的时间是 2010 年的 4 月。所以,从内测的时间上来看,新浪微博至少比腾讯微博要早两个季度。

  早两个季度的时间差,并非不能通过运营追赶,只是关键的社交关系链很难迁移了。

  从 2010 年第四季度,腾讯微博开始重金投入去打仗。2011 年一季度、二季度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当时 OMG 的二号人物孙忠怀从楼上下来,跟我们说大规模招人:“只要不缺胳膊不缺腿就招进来打仗。”我印象中,腾讯对 H Count(人员编制)从来没有这么大方过。

  我加入的时候,微博团队是几十人,那一年扩展到了四五百人吧。但新浪微博是全员压上去,包括从董事长兼 CEO 曹国伟、总编辑陈彤,到下面每一个人都背了拓展用户的任务,组织喝酒、吃饭、送礼品,邀请用户开通微博,互相关注好友等等。

  我们那时候也拼命去邀请大V明星,我亲身邀请了文化圈的一个大V用户,先是托朋友介绍,然后带着礼品去见面,后来邀请他开通了腾讯微博,他一直很活跃。我们甚至也挖了和他关系好的一些大V,以此提升彼此的互动量,但他在新浪的几十万粉丝始终没办法迁移过来。

  当时我们 BD 团队,大概也签约了几百人的独家发布协议。腾讯财经、腾讯科技部门的同事也背了 KPI,去拓展行业大V。我们做运营的也非常拼,打仗最激烈的那半年,我差不多睡在了办公室小一个月。

  可以说无论运营方法和努力程度,我们都做到了极致。运营成果也还算显著,我们做到了 4 亿注册用户,日发文量有 7000 万,那时候新浪微博的日发文量是 9000 万吧。只是核心的社交关系链没法迁移过来,很多人也在腾讯微博发,但他的活跃粉丝都在新浪,我们做再多努力都没用。

  2011 年底,腾讯微博就突然暂停了 H Count,到年底,标准的5% 末位淘汰率上升到了 10%。此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微博商业化路径不清晰,微信开始崛起秒杀了一众 IM,腾讯在 2013 年就战略放弃了腾讯微博。

  我们始终觉得腾讯微博放弃的过早,毕竟 14 亿用户,还是能容得下两个微博。新浪微博也在 2014 年才找到营收路径,现在发展的不也挺好。而且,朋友网、微博都没有做成,腾讯其实一直缺乏一个开放式社区。

  我们现在还经常在腾讯微博离职群讨论,觉得放弃过早是腾讯战略失误。时过境迁,再多遗憾也放下了。我现在和熊猫直播 CTO 一起创业做产品“分秒帧”,期望以音视频生产远程协作模式,服务这个视频时代。

  两班倒迎战“要干翻新浪”,放弃因战略决心不足

  米思源,岗位:内容运营,在职时间:1 年半

  看到腾讯微博要彻底关闭的消息,我还有一点儿吃惊,在我印象中,腾讯微博 2013 年就不行了,能支撑这么久也挺不容易的。我的朋友圈还有前同事在感慨:职业生涯第一篇章,落幕。

  我现在最怀念的就是当初的同事。当时腾讯微博有一百多号人,我们内容运营这边的早期同事,有很多都是从“成都文产院”的专科学校招过来的,那个学校当时就在成都天府新区软件园附近。

  虽然,我们进得是大厂,但是待遇并不高,我记得实习期间每个月就是 2000 元,转正后是一个月 4000。

  我是基础运营岗,运营的工作并不复杂。当时内部给了我们很多资源倾斜,我们每个人下面都有几十个上百个微博号,这些账号就是用来和名人互动,转发评论名人微博,找话题,提升名人在平台的活跃度。

  后来,我们主要帮助名人发微博,说是代发,其实就是把名人在新浪发的微博 copy 到腾讯微博,名人也算不上多有名,很多都是三四线的小明星。

  当时,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干翻新浪。我们是早晚两班倒,晚上是 14 点到 22 点。每天都要核对数据,每天发多少微博有多少互动都是 KPI,要是有一个名人回复了我们的一条评论,那 KPI 就妥妥的了。

  实际上,到了 2012 年底,腾讯微博就不行了,去做了运营岗位的人工审核组,也有很多同事直接转去了 Sogou(搜狗),现在还有是混大厂经历,然后出去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所以就选择了离开。

  现在想想其实也挺可惜的。后来,看到一位当年腾讯微博的高层私密分享,觉得还是挺有道理:腾讯微博的失败,总体来说是整个公司对社交媒体,开放关系链型产品带来的下一代内容消费崛起,这个赛道的决心不够吧,本来竞争就很激烈,没有拿到第一后,其实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努力,但就是直接放弃了。

  腾讯微博和 QQ 关联,核心社交关系链没迁移过来

  旭点,岗位:腾讯微博外团成员,在职时间:一年

  当我听到腾讯微博于近日要关闭的消息时,我还是挺惋惜的,毕竟陪伴了我 3 年多时间,今天登陆腾讯微博时才发现,我的账号已经有 3500 多天了。

  我是 2011 年接触腾讯微博的,那一年也是腾讯微博最高光的时刻。

  当时我活跃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之间,但是由于我是 QQ 的忠实用户,所以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腾讯微博上。我经常在上面发表一些生活上的感慨,虽然粉丝不多但也乐于其中了。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我是在 2011 年暑期参加了腾讯微博的“说说外团”,那是一个由腾讯 Qzone 外部团队组织,配合“微博说说”运营而成立的团队。当时是要招募 100 个在腾讯微博活跃的成员,但实际上只招募了 80 多个,响应并不积极,最后是我们几个成员拉了一些新人凑足了人数。

  管理我们的是 QQ 空间外团的团长,上面派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负责“说说”和微博的推广和运营。辅助腾讯各类产品的转播、活动、功能等事务。

  我们的工作时间比较宽松,按照团长说的,至少一周内有一次 4 至 5 个小时的连续上网空闲时间就行。

  我当时负责对 QQ 各应用游戏产品的官方微博地址收集整理,然后在通过贴吧、QQ 和 QQ 空间等渠道进行分发。然后微博的内容运营、转发等是由其他团员完成的,因为人数够,所以完成起来不难,后来为了帮助产品进行更新,我们还分别成立了安卓和 iPhone 版的微博测试群,在群内进行产品的意见收集。在当时有很多人参与进来,也很火爆。

  后来,由于要与新浪微博竞争,上面也让我们去新浪微博尝试找一些领域专业人士转投腾讯微博,成绩还不错。我们团员所获得的积分(相当于工资)因此也就变多了,可以兑换更多的 QQ 会员、微博会员和黄钻等,有些表现积极的团员晋升到管理岗,并获得 QQ 公仔。

  再后来,好像是由于新浪微博更容易创造爆款的话题,吸引了更多的人去,氛围起来了。而腾讯微博也开始做了类似话题,我们外团这边的,一天就要做几个微博话题,但都不理想,到最后也没怎么做了。

  2012 年,随着腾讯微博慢慢被新浪微博拉开差距,我们的工作任务也少了,外团基本也处于停罢的状态,最后微博“说说外团”并到其他团队去了。感觉也是从 2012 年开始,腾讯微博开始走下坡路。

  现在想来,在当时,腾讯微博主要是和 QQ 关联的,由于要通过 QQ 面板还是 QQ 空间才可以进入,而且基本上看到的都是好友发的微博,所以腾讯微博是拥有巨大的用户基数,但这个优势没有被腾讯微博所利用好,感觉挺可惜的。

  腾讯员工跑到新浪门口,堵录节目的明星开微博

  张家强,岗位:“竞对”新浪微博早期员工,在职时间:10 年

  新浪当年做微博,确实是倾注了所有资源全力投入,把新浪在门户、博客时代的优势延续下来。我们亲身经历了与腾讯的“微博大战”,当时也非常激烈。

  比如,在明星名人领域,我们会努力邀请他们开通微博,我们的频道会在日常报道中引用其微博素材,也会邀请他们进行微(博)访谈、视频访谈,绝大部分的采访会在微博进行直播,粉丝可以提问由明星回答,从而给明星名人和粉丝提供一个零距离、实时的互动方式。

  腾讯微博也很快学到了这一打法,甚至学到了新浪门口。

  还记得 2011 年左右,我们邀请到了陈道明开通微博账号,随后又邀请陈道明来新浪录制节目。腾讯也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们人就来到新浪这边堵陈道明。我们在室内录节目,他们就在外面的咖啡店等着,后来陈道明和经纪人出去了,他们就在门外堵上来。

  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热情,直接准备了最新款苹果手机,那时候苹果手机还是硬通货,不像库克时代的苹果手机这么大众化。而且手机里已经下载了腾讯微博,注册好了账号,等于陈道明拿起手机就能发布内容。

  我们没和陈道明签署独家,当然腾讯抢人也不违规。不过我记得,当时陈道明好像只说了句谢谢,他经纪人以今天时间比较紧为由,先拒绝了。

  我觉得每个细分行业到了成熟阶段,最后基本都只会剩下少数几个玩家,甚至一个玩家。社交领域尤其如此,粉丝在哪大V就会在哪。

  (本文中的米思源、旭点、张家强皆为化名)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