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会被干趴下吗?

何加盐摄于华为
何加盐摄于华为

  文/何加盐

  来源:何加盐(ID:ihejiayan)

  这周出差,没时间写长文,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不久前去华为参观的见闻和感受吧。

  其实 7 年前,我就去过华为,在华为某部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华为大学、工作区域、任总办公处等地方。

  当时,华为也是处于被美国打压的状态,美国众议院的情报委员会搞了一个报告,说华为可能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虽然这个报告只是罗列了一堆莫须有的理由,什么有用的证据都没有找到,但不妨碍美国政府搞了一堆封杀令,不让华为并购美国企业或参与美国项目投标,不让美国公共部门和企业购买华为设备等等,最后搞得华为被迫宣布放弃美国市场。

  很多善良的中国人可能不知道,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不是特朗普上台才开始,而是已经搞了好多年了。

  事实上,华为自从 2002 年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当年就被思科告了,此后若干年一直就被美国政府各种打压,又说是侵犯知识产权、又说是危害国家安全、又说是违反制裁伊朗一揽子法案等等,虽然没有一次真正查出什么问题,但就是不让华为在美国好好做生意。

  不过,7 年前我去华为的时候,发现华为似乎并没怎么受美国封杀的影响。在华为内部感受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

  那时候,虽然华为进不了美国,但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已经把朗讯等一众国际巨头全部挑落马下,在通讯设备行业,华为前面的对手,只剩下思科一家。

  接待我的那位朋友说,思科已经不算什么了,我们已经成立了“打C办”(思科的英文名为 Cisco),很快就能把它干翻。

  我不知道那位朋友是吹牛还是确有其事。反正当时听了很感振奋。而几年后,华为在营收规模、发展速度、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确实远远超过思科。

  现在回想起来,华为与美国的梁子,早已是命中注定,逃无可逃。

  思科好歹也是美国顶尖的高科技企业,在通讯行业全球老大的位置待了很多年,是美国的骄傲,也是创新、就业、纳税大户。而华为说干翻就干翻了,美国人无论从心理上和经济上,都难以接受。

  所以,在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中,华为成了首当其冲的出头鸟,被采取了全所未有的制裁措施,也就不意外了。当然,美国人连绑架家人这种流氓手段都能堂而皇之地用上,这一点是谁也没料到的。

  有些中国人还在为美国打压华为而辩解,说华为自己也有问题。但实际上,美国搞华为,和华为有没有问题没半毛钱关系。强大,就是华为的原罪。

  只不过,美国人可能怎么都想不到,打来打去,华为就是打不死。

  这次重访华为,我是怀着忧虑的心思而来的,因为这一次,美国的打压与以往各次都截然不同。

  以往都只是市场的封杀,是从消费端下手,不让美国人买华为的东西而已。但世界这么大,即使华为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还有亚洲、欧洲、非洲在。无法和美国人做生意,虽然令人遗憾,却并非生死攸关。

  而这次是技术的封杀,是从供应端下手,不让人把含有美国技术和零部件的东西卖给华为,禁止的对象不仅包括美国人和美国公司,还包括全世界。哪怕一个芬兰人想卖一个芬兰设备给华为,只要这个设备里含有一个美国产的螺丝钉,美国人都要找他麻烦。这就让全世界想和华为做生意的人都心存顾虑,台积电就是这样被吓住了,宣布对华为断供。

  这意味着,美国对华为的态度,从此前的“你别来赚我的钱”,转变为“我情愿连你的钱都不赚,也要把你搞死。”

  仅此,大家就知道这一次华为有多么艰难。

  所以这次重访华为,我也特别想实地看一看,华为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能不能撑过去。

  实地考察的感受是:华为虽然现在很艰苦,但是会越打越强,而不会被打趴下。我依然看好华为的未来。

  在华为,我们先是参观了 ICT 技术展厅,看了华为的部分技术布局,如芯片、全栈 AI、wifi-6 等,一个总体感觉是:未来几十年,世界不管往哪个方向发展,华为都是必不可少的底层基础设施,而且是全世界竞争力最强的玩家之一(或者“之一”都可以去掉)。

  华为现在研发工程师有 9.6 万人,一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就高达 1317 亿,这两个数字都是全世界数一数二。这种对研发的超级重视,一直以来都是华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我注意到,华为新的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看到这三个“每个”的表述,不得不让人感叹华为的雄心之大。如果放在别的公司上,会觉得这家公司在吹牛,但是华为说出来,却感觉顺理成章,毫无违和。

  中间交流的时候,华为主管公共关系的副总璩静和 AR/VR 总裁李腾跃都做了演讲。

  听璩静的演讲,感受最深的就是任正非提出“开门办华为”。

  这两年来,华为可能也感觉到了此前不和外界沟通,不和新闻界打交道的方式,未必适应新的形势,所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多年不接受采访的任正非,一反常态密切接受记者采访,一年的时间竟然做了 37 场。而到华为采访的记者,多达几千人。

  任正非要求华为人在接受采访和对外发言时,允许自黑,不许自夸。这个要求也令我大开眼界。真是很少见到这样的公司。

  李腾跃则主要介绍了 AR/VR 的发展趋势。

  他讲到,2014 年前后,AR/VR 有一波兴起的狂潮,但是技术还不足以支持,所以后来泡沫破裂,沉寂了几年。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开始了全面的产业复兴。他认为 AR/VR 是下一个三十年的“Big Thing”。

  李腾跃演讲中提到的 AR/VR 发展趋势和使用场景,和我在《比“5G 有多快”更重要的,是 5G 将带来哪些改变》这篇文章中写到的差不多,大家可以看一看。

  其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极其深刻的细节:有人问李腾跃,华为会不会参与 AR/VR 的内容创作。

  李腾跃说,我们只负责提供设备,也负责部分的软件应用,至于内容,就让腾讯去做,或者网易这种小公司去做吧。

  听到“网易这种小公司”,举座皆笑了,李腾跃刚开始没反应过来,愣了几秒才知道大家笑什么,然后自己也笑了。

  交流期间,华为的人拿出了新款 VR 眼镜给我们试用。虽然我很早就从理论上知道 VR 眼镜的牛逼之处,但是真正身临其境地试用,感觉还是很受震撼。

  其中一个内容是韩国某个演唱会。戴上眼镜之后,歌手和舞者就出现在你的面前,连眼睫毛都看得清清楚楚,距离近到仿佛歌手的热气都能呵到你的脸上。

  看完这些 VR 的节目,你会强烈地感觉,现在流行的抖音、快手,几乎还处于原始时代,VR 才是未来。

  娱乐只是 VR 一个极小极小的应用而已,却已经足以创造万亿级的产值。而 VR 还可以用于教育、设计、购物、体育、健身、餐饮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业务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句话,叫做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VR 技术成熟后,这句话大体上也成立。

  我坚定地认为,VR 未来一定会大爆发。当然这个时间是 3 年、5 年,还是 10 年,我不能马上判断。只是有一种感觉,应该已经很近了。

  而华为在B端占据着这个行业的底层技术,在C端也有 VR 眼睛这样的主打产品。其发展前景如何,大家尽可想象。

  下午主要是在华为松山湖基地——溪流背坡村游览参观。

  这个地方投资 100 亿建设,占地 1900 亩,由十几个欧洲风格的小镇组成,风景极美,看着根本不像公司,而像一所大学,而且和中国最美的大学相比,丝毫都不会逊色,在里面逛一圈,恨不得立马成为华为人,到这里来工作。

  如果这是一个房地产商业项目的话,一定是无数人最向往的小区。假设华为要做房地产,它一定是最牛的房地产公司。事实上,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建议华为进军房地产,不过据说被任正非拍着桌子怒斥,说“华为绝不可能做房地产”。

  这种战略定力,也是华为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我们已经见识过太多的公司经受不住赚快钱、赚容易钱的诱惑,无法沉下心来搞技术研发、干苦活累活,结果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无法再前进了。

  但对我而言,更震撼的是感受到华为为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而花的心思和手笔。

  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未来。华为在这一点上,无疑想得很透彻,做得很到位。

  总体而言,这次参观的感觉是:

  华为是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底层设施,其未来不可限量。华为极端重视研发,重视人才,技术上也无可阻挡。

  目前的困难,完全是来自于政治层面,艰难险阻超乎想象,但是一旦迈过这个难关,华为也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而在与华为人的两次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华为人心态上的变化。

  同样是被美国政府全力打压,7 年前的华为人,是意气风发、昂然无惧。而现在去华为,更多感受到的是背水一战、向死而生的沉重。

  走的时候,华为送了我两本书,一本是《美国陷阱》,讲述的是美国人怎么设计陷害搞死竞争对手阿尔斯通的故事;另一本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讲述的是华为的危机与救赎。

  从这两个标题,我读出的意味是:

  同仇敌忾,哀兵必胜。

  但愿风雨过后,华为更好,中国更好。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