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谈谈新基建吧,你们说的都水的不行

  文/吕建伟

  来源:阿朱说(ID:azhushuo)

  (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新基建,咱们要分开两个看。一个是中央政府国务院出的指导意见文件,一个是各地政府在疫情期间各地发改委审批的基建项目规划。

  国务院指导意见中的新基建是:

  线下高速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智能汽车充电桩、轨道交通(地铁/高铁)、特高压

  线上高速公路基础设施:5G、IDC 数据中心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设备(Smart Device)、IoT 接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感知、认知计算

  我在三个星期前,我也研究了各地政府发改委审批发布的基建项目规划,尤其我重点研究了广东、浙江这两个省的规划。因为这两个省的人务实、胆子大、创新敢于尝试、搞活,而且还有钱,能把规划落实了。其他省自己财政都没钱,而且自己本省强力产业都没有,就更别谈“新”了。

  但是,很不好意思。各个省的规划,和国务院说的新基建重心根本没有什么联系,基本都是老基建,如交通、地下管网设施、水利设施、电网、医院、学校、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会展中心…。

  不过对于熟悉政府项目的人来说,也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因为在年初发布的规划,往往是去年下半年做的上报、审批,然后在今年年初公告了出来,这是例行的政府办公节奏与流程。而不巧的是,这个时间点正好和国务院发布新基建指导意见吻合了。真正各地政府要按新基建要求来进行项目规划、报批、审核、公告,估计又得今年下半年和明年。

  让子弹再飞一会。

  (2)新基建和智能城市

  那现在我们来解剖一下,真正的新基建为啥是这些。

  在两周前我就在朋友圈写过一段话,我说:这个新基建发早了。可能再过 2 年发,正好。

  为啥我会这样讲。就是因为真正的大时代,是在 2025 年才元年开始。你建早了就荒废了。

  那 2025 年是什么时代?

  嗯,是万物智联时代。今天我们所做的所有的各个方向汇集来的技术和能力,都是为了 5 年后这个时代的到来而做的准备。

  每个时代都有抓手。如移动互联网时代,核心抓手就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厂商一把抓了所有:

  变现体系:应用商店、支付系统、广告系统

  交互入口:短信/电话/音视频通话/消息推送/消息中心、智能问答(类似 Siri 和 Alexa)、浏览器、输入法

  应用开发:开发语言/编译器检查、UI 标准规范/UI 组件技术

  操作系统:OS、运行时 VM、安全防护

  硬件:芯片、传感器

  所以,别管你是干独立 OS 的,还是干应用商店的,还是干浏览器的,统统没戏,都被智能手机厂商一把突突了。阿里的 AliOS、百度收购的 91 助手、猎豹,都是这样的案例。

  那万物智联时代,什么是抓手呢?

  答案是:智能汽车。

  但是,如果就车自己智能,其实是智能不了。比如车是智能的,但是人没智能,人乱走,车就判别不了,容易事故。

  如果人的身上各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手机、手表、甚至衣服鞋子皮带,都有智能装置,那么,就不是汽车这个机器和行人这个肉身的互动了。而是汽车这个机器和人身上的设备机器的互动。机器之间互动,是光速,是标准接口,是稳定的。这样才精确判别。现在靠激光雷达、靠摄像头视觉识别,还是初级。

  如果路面都铺了感应线圈、路灯也是智能的、交通灯也是智能的、就连井盖也是带智能的,甚至建筑物也是有各种传感器的话,智能汽车会更安全。它会和这些东西进行机器间交互。所以你看雄安建设,从一开始,路面和建筑必须埋传感器,必须数字孪生。

  这才是智能汽车的全貌,这就是以智能汽车为抓手,带动起整个社会的万物智联。

  所以,国务院发布的新基建,其实都是为了这个大盘体系而设计的。

  如果智能汽车爆发,那用电消耗量比现在就大多了。特高压必须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必须上。这都是铺基础设施,智能汽车才不至于走入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境。

  工业互联网,虽说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都可以搞工业互联网,但我们知道,这里面其实主要就两个行业:能源电力行业、智能汽车制造行业。

  虽说提物联网,其实核心也就两个行业:智能可穿戴消费设备物联网、智能城市物联网(尤其是路面/井盖/路灯/交通灯/摄像头)。

  不管是智能汽车,还是智能电网,还是可穿戴设备消费物联网和智能城市物联网,都需要大量传感器做感知,需要人工智能视觉语音感知处理。这几张大网,这么海量接入网内的设备,都要求根据智能汽车的实时行驶来连接、交换数据、应答、调整适应,所以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算法去智能调度,而不是靠人的决策去调度,那既管理海量,又要求纳秒级反应,人类是比不上机器的。

  (3)智能汽车和万物互联

  那为啥我说是 2025 年呢?而不是 2020 年或 2021 年呢?

  这里面就有特斯拉的事。

  历史,不管或迟或早,时代都会来临。就如同万物智联时代肯定是下一时代,肯定会来临。但啥时候来临,这就说不准了。这就需要英雄。就如同没有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真不知道世界物理科学会怎样缓慢爬行。

  移动互联网的大幕拉开,恰恰是乔布斯这样的英雄给打开的,而不是诺基亚或摩托罗拉的 CEO。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丰田、宝马、通用汽车已经喊了几十年了,但….。

  马斯克来了。作为电子商务支付工具 PayPal 创始人,他跨界来做智能新能源汽车了。就如同乔布斯从做电脑跨界来做手机一样。

  马斯克把汽车看做按了四个轮子的手机,就如同乔布斯把手机当做缩小版的电脑一样。而丰田他们却嘲笑马斯克根本不懂汽车,就是做的外壳好看,适合花花公子带着姑娘们去兜风而已。

  诺基亚当年说你看我的电池、我的质量、我的型号。老牌汽车厂商说你看特斯拉汽车连戈壁高原都不敢去,你看咱们的汽车多耐操,你看咱们的汽车有多少款型号可供不同需求的人士选择。其实他们忘了,90% 以上的消费者购车,仅仅用于城市通勤。就如同 90% 的消费者买智能手机主要用于打网络游戏、看高清视频。

  特斯拉在中国,2020 年开始批量生产。在特斯拉中国工厂的工程师们,只有经过3-5 年的历练,才能真正把特斯拉的真东西学到。他们再挖出来投身到中国的智能汽车产业,势必需要最短五年的时间。

  所以,中国的智能汽车,中国以智能汽车为主干抓手而拉开的万物智联时代,只能在 2025 年为元年。

  我挺佩服华为的。因为它会与时俱进,而不是限定我们是一家什么什么公司,我们是什么什么基因,我们守好我们这一摊,我们注定做不了什么什么。

  我在 2011 年内部讨论的智能手机产业的时候,我说:小米强于消费者软件和消费者分销网络,但弱于硬件研发设计和硬件供应链。而华为强于硬件研发设计和硬件供应链,但弱于消费者软件和消费者分销网络。

  没想到,小米一直执着自己官网直销,在线上分销网络和线下分销网络都走迟了一步,而华为学习能力和做事能力真的超强,居然不仅把线下分销网络建立起来了,线上分销网络也建设的不错。

  要知道华为可一直做的都是大B大客户、大销售、大订单、解决方案销售与实施、深度服务。这消费者业务现在居然占了华为营收的半壁江山。如果没有智能手机业务崛起,华为在中国与美国贸易战肯定会非常难看。

  华为还设立了智能汽车一级 BU。智能汽车需要的芯片、实时操作系统和智能操作系统、电池管理、5G 数据传输网络、精准地图、边缘计算平台、云端 IOT 接入平台、人工智能感知技术和语音会话技术、消息推送技术、大数据存储、云端海量计算技术,华为形成了一套适合智能汽车的端-管-云的解决方案。

  特斯拉和华为说的对,未来的智能汽车,就是一个按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4)你说让我谈谈新基建的机遇

  第一波当然是:电网产业链、5G 产业链。他们需要为接下来要到来的万物智联时代,准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特高压、5G 与数据机房。你看中国移动今年 Q1 第一大单就是采购 15 万台服务器。

  第二波还轮不到智能汽车,我说了,智能汽车还得特斯拉的中国工程师学艺成功释放出来才可以。第二波当然还是基础配套:智能城市。路面、井盖、路灯、交通灯、安防摄像头、环保设施、建筑、消防设施,都要按上传感器,都要接入 IoT 接入平台进行数字孪生。华为也是比较早的在智能城市也布局了端-管-云的解决方案。智能城市不是 IBM 在十多年前宣传的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属于信息化范畴,不是咱们现在讲的数字化范畴。智慧城市是针对城市重点领域进行信息化、进行信息集成打通共享。而我们这里讲的智能城市,是为了传感器机器与机器之间连接、感知、交互、协作。

  在可穿戴消费设备物联网这里,很期待小米。小米已经在家庭消费设备物联网成了架势,就看在人身上再琢磨琢磨事。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