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网约车巨头Ola进军伦敦 和“软银系兄弟”Uber展开“内斗”

  腾讯科技讯,印度移动互联网巨头 Ola,在日本软银集团和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支持下,从最初的网约车业务向更多领域扩张,这家公司在全球的覆盖范围也在扩大。

  据外媒最新消息,2 月 10 日,Ola 公司宣布在英国伦敦市推出网约车服务,目前,另外一家网约车巨头 Uber 正面临被禁止运营的风险,Ola 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推翻硅谷巨头 Uber 在英国首都的市场领导地位。

  报道称,Ola 周一在伦敦推出了出租车预订服务。该公司的应用软件在许多方面与 Uber 相似,但有几个以乘客安全为重点的功能,这让它脱颖而出。

  例如,当乘客上车时,他们必须输入一个独特的四位数代码,司机才能开始服务旅程。它还配备了一个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名为“卫士”,该系统可以自动发现路线模式的偏差,并让 Ola 向司机或顾客了解是否发生了“不良事件”。

  “我们渴望成为伦敦的市场领导者,”Ola 国际部主管西蒙·史密斯在一次采访中告诉外媒。“我们相信,凭借我们围绕服务质量和乘客安全的主张,我们不仅为客户,也为司机提供了绝佳的体验,我们没有理由不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导者。”

  该公司已经在伦敦注册了 2.5 万名名司机,相当于 Uber 在伦敦的 4.5 万名司机的一半。Ola 公司还与英国汽车协会 AA 的培训部门、教育公司培生(Pearson)和咨询巨头美世(Mercer)合作,对注册的司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英语口语和客户服务方面的测试。

  Ola 进入伦敦市场之际,其主要竞争对手 Uber 正在为在伦敦的生存而战。伦敦地方监管机构“伦敦交通局”去年 11 月决定不延长 Uber 的运营牌照,理由是这是“一种失败模式”,会危及乘客的安全。目前,Uber 已经对伦敦交通局的决定提出了上诉,上诉期间仍然可以运营。

  据伦敦交通局称,一些司机可以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利用 Uber 的手机软件搭载乘客。据说他们可以采取一些规避手段,比如上传个人照片到另一个司机的账户来做到这一点。伦敦交通局说,这种情况至少发生在 14000 次车订单中,有些司机没有运营牌照。

  当被问及 Ola 的系统是否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史密斯说他“有信心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有,它会联系监管机构进行解释,“我们的计划是纠正错误。”

  Ola 的应用软件还有一个紧急通知功能,可以用来提醒 Ola 公司、乘客家属或者应急服务部门。

  为了激励司机们在早期使用它的平台,Ola 在服务发布之后的六个星期内,不会对司机收取任何佣金。在此之后,该公司将获得 18% 的佣金,低于 Uber25% 的佣金率。与此同时,如果消费者在服务推出后的第一周内注册,将获得 25 张乘车券。

  竞争激烈

  据国外媒体报道,伦敦已经充斥着许多网约车运营商,来自欧洲爱沙尼亚的 Bolt 和法国的 Kapten 也在寻求削弱 Uber 的主导地位。Uber 和新进入者的崛起给伦敦标志性的黑色传统出租车带来了生存压力,因为网约车的票价通常要便宜得多。

  尽管事实证明这种网约车服务很受欢迎,但投资者一直担心这种业务能否盈利。Uber 和 Lyft 的股价自去年上市以来均有所下跌,原因是投资人担心它们的巨额亏损,但 Uber 坚称,自己能在年底前实现盈利。

  Ola 表示,与竞争对手相比,它更有可能实现盈利,因为在印度本土市场,它已经实现了正盈利。伦敦不是该公司在英国进入的第一个城市,Ola 之前在英国伯明翰推出了服务。史密斯说,在过去三个月里,伯明翰的网约车预订量增长了 60%,埃克塞特和雷丁的订单量翻了一番。

  澳大利亚

  在印度网约车市场,Ola 和 Uber 成为两大行业垄断巨头,市场份额越来越高。随着依靠网约车服务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Ola 也开始学习 Uber 展开业务多元化,进入了餐饮外卖、互联网金融、自动驾驶等业务,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移动互联网巨头。

  2018 年,Ola 开始走出南亚次大陆,进入了距离较近的澳大利亚市场。该公司在澳大利亚的珀斯、墨尔本、悉尼等城市推出了服务,另外在注册早期,Ola 仅仅收取 7.5% 的司机订单佣金。

  在澳大利亚网约车市场,Uber 长期以来占据优势,Ola 准备继续蚕食对手在全世界的份额。

  软银家族“内斗”

  值得一提的是,软银集团后来大规模向 Uber 投资,成为最大股东,软银还入股了其他地区的网约车平台。这样,Ola 和 Uber 这样一对软银共同持股的公司出现了相互激烈竞争的局面。

  据印度媒体报道,早前,软银集团曾经运作在印度市场合并 Ola 和 Uber 公司,以求扩大市场垄断,缩减运营成本。但是这两家公司出现了分歧,都想成为合并后新公司的主导一方,鉴于分歧,软银集团和孙正义策划的合并交易并未获得成功。

  过去,Uber 已经退出了中国、东南亚、俄罗斯市场,转而把当地的业务转让给了昔日最大对手,换到大约两成的股权,而许多的合并交易中都有共同股东软银集团和孙正义的身影。

  对于软银集团策划的合并同类公司,舆论也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举动减少了运营厂商数量,加剧市场垄断,导致消费者费用增加。

  软银集团被投资公司内斗的现象仍然在继续,最近在拉丁美洲的网约车或者餐饮外卖市场,也出现了同样的一幕。

  众所周知的是,伴随着美国写字楼二房东公司 WeWork 上市失败、股价暴跌九成,孙正义的投资神话画上句号。今天的资本市场更加看重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而不是“高增长概念故事”。

  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软银集团的投资组合公司爆出接二连三的运营问题,有的爆出大规模裁员,有的被迫关闭业务,外界认为,软银集团过去开出慷慨估值的更多科技公司还会出现“经营爆缸”。

  据报道,软银集团已经对投资组合公司发出了要求,要求他们缩减运营成本,尽快实现盈利。(腾讯科技审校/承曦)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