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办公罗生门:距离之下是自由还是信任危机?

文/何书瑶 郭雅琼   编辑/阿米 小唐   设计/张梓豪

来源:DT财经(ID:DTcaijing)

“为什么群里只有我一个人?”

“你们能听到我说话吗?”

“哎?我明明还在啊,怎么显示挂断了……”

在40分钟却毫无进展的全障碍沟通后,穿着睡衣、躺在床上的小贺艰难地结束了一场假装努力工作的无实物表演。

度日如年的春节假期之后,企业相继选择在线办公。身上背着沉重KPI的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们早就考虑到了返工难的问题,何况远程在线办公也只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方式。

而在疫情的助推下,在线办公模式在最近几天被推广到了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近六成企业在2月3日复工 。当天上午,原本应该出现在各大写字楼里的公司人们纷纷涌上线,短时大流量的流入,甚至一度挤崩了钉钉和企业微信的服务器。

“远程办公”瞬间成了微博上一大热词,热度峰值一度达到88,远超26.7的热度均值。

在这场SOHO大战中,有人抱怨不适应,有人高唱远程办公的行业机遇。而对于远程办公的亲身体验者来说,这场工作模式的大型实验推进得顺利吗?一直小众的SOHO模式会出现真香定律吗?

我们尝试用数据和一部分人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1

在家办公

被迫从小众走向主流

2003年,当时世界上最知名的视频会议公司宝利通(Polycom)大概没有想到,公司当年度最大的一张订单来自于中国政府。由于非典疫情,政府部门和各部委要求职员在家办公,所以需要视频会议网络完成工作协调。

后来,这一年被称为中国远程视频办公的元年。

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又一次让在线办公成为了热点话题。在财经网关于节后复工的投票中,有7.6万人表示已经开始上班,其中有3.5万人明确表示自己在家办公。在2.1万表示自己“工作好几天了”的用户当中,说不定也有相当比例的在线工作者存在。

但是在复工之初,我们也能看到三类企业。第一类企业的员工非常明确如何远程交流推进业务,因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第二类公司的员工通常面对面沟通,临时的在线交流存在熟悉过程,以至于无法决定是否在线开工;第三类公司正在“开工”和“休假”中摇摆。

这些“明确”和“观望”也都体现在了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中。调查显示,针对此次疫情下的复工,17.8%的公司倾向于在家办公,34.8%的公司尚未决定工作模式,但仍有42.3%的公司仍倾向于在公司办公。这也说明至少7成公司仍对远程办公这一工作模式持观望态度。

在明确在线办公流程的这部分员工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正是互联网公司中的一员。毕竟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来说,他们应该是中国最熟悉在线办公的一群人,是就地坐下就能写出正则表达式的平民劳模。

网上披露的开工信息,也让DT君又一次确认了自己的推论。在这些知名互联网公司中,为了更好的保障工作效率,头条甚至上线了电脑邮寄方案,直接将电脑邮寄给在家没有电脑的员工。

(图片说明:知道了吧,没带电脑并不是你拒绝上班的理由)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互联网企业中,或多或少拥有功能齐全的办公软件。比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头条的飞书(Lark),以及相对小众的百度Hi、华为的WeLink。

不论是哪款软件,都有助于员工之间有序地推进工作。

但对于不熟悉在线工作、又亟需保证业务推进的公司来说,他们也会把目光放到办公软件上。

我们可以从2020年1月以来几款主流办公软件的下载情况看出。从一月初到集中疫情爆发的1月23日前后,钉钉、企业微信、WeLink和飞书四款软件的日下载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安安稳稳等过年,才是这段时间主要任务。

但在1月25日前后,前三款主流办公软件的日下载量都有明显的提升。这数据也可以说明,部分公司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节后无法正常开工,需要一款软件帮助企业提高效率。

但就如同突然快递到家的工作电脑难免让人五味杂陈,2月3日一早,突然暴涨的流量、约2亿人集体开会,这些对于办公软件来说也有点像“天降正义”。服务器临时崩溃也在所难免。

这也难怪当天上午,小贺所在部门的早会也在一声声的“你们能听到我说话吗?”和“喂喂喂”中仓促结束。

2

远程办公罗生门

虽然我们要赞颂合适的办公软件能让工作效率提升不少,但当办公地点从公司换到家里,仍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凤凰网科技官方微博发起的“你今天的办公体验如何?”的投票中,有1/3的人认为在家办公挺好,与在办公室没啥区别;但仍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在家办公不如在办公室,效率受影响、体验很差。

通过评论区,我们也发现了在线办公存在的几大弊病,其中有员工的自律问题、管理层对于业务的理解问题,也有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危机。

有人高效工作就会有人照常划水。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陈媛媛回顾了她第一天办公的“摸鱼”经历:“我今天闹钟响了以后,睁开眼睛打开办公软件假装说了两句话。然后打开微信群附和了下董事长的开工鸡汤。接下来就睡觉了……”

尽管陈媛媛的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打卡和每日汇报计划来监督员工,但她表示工作效率还是很低。因为听汇报的上司并不一定完全了解员工的专业,所以并不能从汇报内容里准确的评估工作量。

远程办公引起不少人抵触的原因背后,除了低效,还有低效问题带来的过度监管。

柳湘就职于杭州一家互联网企业。当公司通知她延后上班时,她准备休息到2月9日再回杭州。

但不回公司并不代表继续休假。“本来以为3号才开始线上办公,结果硬生生提前到初七(1月31日),这几天节奏一直是早上10点到凌晨1点,工作量还只增不减,因为领导担心员工在家里偷懒,会不停丢活。”

在柳湘看来,在线办公几乎是24小时待命。要是群里有消息,哪怕是在吃饭甚至上厕所都要看。“要是没有及时回,领导还以为你在家没干活。”柳湘说。

更让她崩溃的是,平时只需要报送领导的工作日志,如今每天9点前都要抄送部门全员大群——比在办公室还要严格。

我们也在另一家公司流出的在家工作制度安排上,看到了诸如一日三次打卡、每日汇报工作完成程度、一周内3次无法及时回应电话计旷工一日等安排。

与此同时,某大厂还出现了视频上班的做法。

远程办公似乎加深了部分公司对员工的不信任感,以至于出现不恰当的管理方式。这容易导致员工不堪重负,也使得一些公司难以控制管理底线。

说到底,在家办公不仅要考虑不同行业办公模式的差异,也要考虑到企业不同的管理模式。

在今天正式开启了远程办公的刘女士分享了她的想法:“在家办公适合管理条线明晰和管理时间节点严格的企业,不然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自我安慰。还有一些在家办公是不具备条件的,这不能说员工辜负信任,而是客观现实。例如与老人孩子同住,没有独立空间;例如家里的电脑和资料,网络等等都不足以支撑等等。”

3

远程办公真香?

先保障效率再说

尽管人们在微博上吐槽不断,但是也有人发现了远程办公的真香定律。

在1万人参与的虎嗅App发起的“你认为在线办公会成为趋势吗?”的投票中,将近一半的网友认为只要证明办公效率一致,在家办公是双赢;1/5的网友认为在线办公只是疫情之下的昙花一现,有些工作沟通还是需要当面解决。

总结下来就是,保证效果+有需要时的会面=双赢。我们在B站UP主一路踢踢的vlog里似乎也看到了理想中的工作方式。

在一路踢踢上传的在家办公vlog里,她给粉丝们展示了在床上穿着睡衣、吃着零食撸着猫的远程工作会议时光。

一路踢踢直言:“在家办公第一天,时间概念变得很模糊。”但是这也意味着她的时间安排更加灵活,甚至录着VLOG和粉丝们聊聊天就能把活干了。

在新媒体公司工作的汤杰也表示,作为一名码字工作者,在家办公大幅度提升了她和同事的工作效率。安静舒适、无人干扰的工作环境很快调动起了她的灵感和专注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远程办公最直接的优点和福利就包括以下几项:省去穿衣打扮和通勤的时间、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可以更自由的安排时间、以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工作(比如在床上工作)。

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这种不拘地点、时间自由、直接对工作产出负责,远程办公的究极发展模式自诞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自由、浪漫的工作模式。

智联招聘的调研数据显示,在这个特殊时期选择在家办公的行业占比呈现很大的差异。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选择在家办公的比例最高,超过30%,其次商业服务、文化传媒和娱乐体育行业的在家办公比例也超过25%。而传统行业的在家办公比例则相对较低,占比倒数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汽车和房地产、建筑业。

显然,不同行业对远程办公的适合程度是不同的。在网上吐槽远程办公的网友,他们并非在吐槽远程办公的不可实施性,而是更多的集中在沟通效率和工作时间模糊这两点上。

对于远程办公的沟通效率问题,在互联网初创公司工作的知乎用户blindpirate给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Blindpriate所在的公司从创始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年的全员远程办公 。他认为远程办公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沟通效率的低下本质上是许多人缺少“一句话将一件事情说清楚“的沟通素质,对这种能力的忽视在远程办公的工作模式中显露无疑。

归根结底,还是效率问题。

于此,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另一种办公对话方式——出差。服务数家世界五百强公司的企业差旅供应商Certify曾在一种调研中发现,公司在差旅上每花费1美元,能够得到9.5美元的营收增长和2.9美元的利润增长。

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字理解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但这仍然在说明有效沟通的价值。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