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用AI算法来精准识别鸟类:准确率超87% 更好开展科学研究

  目前野外生物学家对鸟类个体的研究中,首先要捕捉到它,然后在它的腿上绑上能标识身份的东西,在释放之后再重新捕捉进行读取。这对于科学家来说是相当繁琐的,而且也会给鸟类造成影响。

  为了寻求更好的替代解决方案,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创建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它可以通过照片来进行鸟类的身份识别。该系统已经在数千种鸟类的图像数据库上进行训练,每种动物的羽毛都显示出独特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系统学会了在随后的图像中要注意的独特特征。

  团队在野生的大山雀(Great Tit)、群居织布鸟(social weaver),以及圈养的斑胸草雀(zebra finches)上进行测试。在所有情况下,它都利用安装在喂食站的摄像头,首先获得每只鸟的初始特写照片。当那只鸟后来返回并再次被拍到时,系统能够将该照片与第一张照片进行比对,确定两张照片是同一只动物。

  到目前为止,该系统已被证明在识别单个雀类方面的准确率为 87%,对野生鸟类的准确率超过 90%。

  为了衡量这种准确性,大多数鸟类已经配备了被动式集成应答器标签,与植入狗和猫身上的标签不同。当该标签被喂食站的天线读取时,系统就会记录下标签的个人代码,另外它还会触发相机拍摄照片。这意味着,所有的照片都是同样被标签识别的动物–当然,在实际使用中,该系统利用的只是照片。

  参与研究的是来自波尔图大学(葡萄牙)、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德国)、CNRS 研究所(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德国)、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和菲茨-帕特里克非洲鸟类研究所(南非)的研究人员。

  Sources: 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 CNRS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