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0多年前,我就职于一家美国视频公司的时候,公司里有一个技术组,专门开发安装于员工电脑上的监控软件,当时做为公司的管理层,我曾在后台看到过那些监控记录,真的是全方位无死角。它可以记录敲击键盘的频率,监测移动鼠标的次数,定期截屏电脑,甚至在你不知不觉中启动摄像头或麦克风,用来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
只不过,这种监控软件争议颇大,涉及到侵犯员工的隐私权,所以当时公司管理层要求在对员工电脑进行监控前,必须要尽到告知的义务,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两年来,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很多公司越来越多地转为了居家办公,于是,公司的管理者们就失去了对员工最直接的管控,继而他们把目光重新转向了员工监控软件。因为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赚钱永远是第一要务,所以从老板的角度来说,想要确保员工永远高效地为公司工作,就得通过监控的高科技手段,确保在家工作的员工没有消极怠工。
根据我的专业知识,目前市面上的监控软件主要有三大类:
1、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就是记录员工个体的行为,从而判断员工的工作状态。比如说,如果监测到键盘长时间没有输入,或者鼠标长时间没有移动,那么很可能员工的工作状态就处于“离线”状态。
2、通过记录员工的行为表现,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比如说,根据员工打电话或者收发邮件,或者是处理主要工作任务的频率,给出一个综合得分,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
3、科技含量是相对最高的,不仅通过数据捕捉记录员工的行为,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人脸的识别,敏锐地抓取员工的情绪变化,进而判断员工在工作时的“快乐指数”或者“消极指数”。
但是,对监控软件持批评态度的大有人在。除了涉嫌侵犯隐私权之外,这些软件所谓的高科技,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想要的作用,也有待商榷。毕竟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是一台机器,打个比方,当员工得知自己在被监控的时候,还能心平气和地工作吗?那这会不会带来一些情绪方面的影响,从而更加影响到工作效率?
另外,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了监控软件,自然也会有应对监控软件的软件。当老板想要监控员工电脑屏幕时,就有一款能够自动切换特定网页和办公软件的程序。
监控软件,本意是提升工作效率,尤其是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大环境下。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承担法律上的风险。我认为,与其时时刻刻想着监控员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如仔细想想,如何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员工与老板之间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