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怎么使用telnet命令?
useradd testuser // 创建用户testuser
passwd testuser // 为testuser 设置密码
// 创建完成后/home下会 出现testuser 文件夹
userdel testuser //删除testuser用户
rm -rf testuser // 删除用户testuser所在目录
// 以上命令root用户才能使用
su 用户名 // 切换用户 eg:su root切换为root用户
一.CentOS下查看系统是否已安装telnet
rpm -qa | grep telnet
telnet-0.17-48.el6.x86_64
telnet-server-0.17-48.el6.x86_64
安装telnet
1、检测telnet-server的rpm包是否安装
# rpm -qa telnet-server
若无输入内容,则表示没有安装。出于安全考虑telnet-server.rpm是默认没有安装的,而telnet的客户端是标配。即下面的软件是默认安装的。
2、若未安装,则安装telnet-server,否则忽略此步骤
#yum install telnet-server
3、检测telnet-server的rpm包是否安装
# rpm -qa telnet
telnet-0.17-47.el6_3.1.x86_64
4、若未安装,则安装telnet,否则忽略此步骤
# yum install telnet
telnet 是挂在 xinetd 底下的,所以同时查看是否安装了xinetd服务
rpm -qa | grep xinetd
xinetd-2.3.14-39.el6_4.x86_64
两者都没有的安装的话,yum安装以下服务
yum install xinetd telnet telnet-server -y
启动telnet服务
# systemctl start telnet.socket
二.配置telnet
设置开机启动
#chkconfig telnet on
修改配置文件
vi /etc/xinetd.d/telnet
将”disable= yes”改成” disable=no”
三、激活服务
由于telnet服务也是由xinetd守护的,所以安装完telnet-server,要启动telnet服务就必须重启xinetd服务
service xinetd restart 或者/etc/rc.d/init.d/xinetd restart
四.iptables防火墙会阻止telnet,所以需要在iptables允许,用如下命令
当你启动telnet服务后,你可以用netstat -tunlp命令来查看telnet服务所使用的端口,可以发现有23。使用下面命令开启这些端口: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23 -jACCEPT
iptables -I INPUT -p udp –dport 23 -jACCEPT
service iptables save //保存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重启防火墙
或者来点狠的!!关闭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op
五.使用telnet命令
格式: telnet ip prot
六.其他常用的telnet命令功能描述:
close 关闭当前连接
logout 强制退出远程用户并关闭连接
display 显示当前操作的参数
mode 试图进入命令行方式或字符方式
open 连接到某一站点
quit 退出
set 设置当前操作的参数
unset 复位当前操作参数
status 打印状态信息
toggle 对操作参数进行开关转换
slc 改变特殊字符的状态
auth 打开/关闭确认功能z挂起
telnetsend 发送特殊字符
telnetenviron 更改环境变量?显示帮助信息
七.测试
我们先来查看TCP的23端口是否开启正常
#netstat -tnl |grep 23
tcp 0 0 0.0.0.0:23 0.0.0.0:* LISTEN
如果上面的一行存在就说明服务已经运行了。如果netstat命令没有返回内容,我们就只好继续进行更深入的配置了。
八.允许root用户登录
默认情况下Linux不允许root用户以telnet方式登录Linux主机,若要允许root用户登录可采用以下3中方法:
(1)修改/etc/pam.d/login配置文件
RedHat Linux对于远程登录的限制体现在/etc/pam.d/login文件中,把限制内容注释即可。
# cat /etc/pam.d/login
#%PAM-1.0
auth required pam_securetty.so
auth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auth required pam_nologin.so
account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password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session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session optional pam_console.so
(2)移除/etc/securetty文件夹
验证规则设置在/etc/securetty文件中,该文件定义了root用户只能在tty1-tty6的终端上记录,删除该文件或将其改名即可避开验证规则从而实现root用户以telnet方式远程登录Linux主机。
# mv /etc/securetty /etc/securetty.bak
(3)先用普通用户登录,然后切换到root用户
$ su root
Password:
#
linux系统关机命令是什么?
linux下常用的关机命令有:shutdown、halt、poweroff、init;重启命令有:reboot。 下面本文就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关机命令以及各种关机命令之间的区别和具体用法。 首先来看一下linux下比较常用的一些关机命令 关机命令:
halt 立刻关机。
poweroff 立刻关机。
shutdown -h now 立刻关机(root用户使用)
shutdown -h 10 10分钟后自动关机 如果是通过shutdown命令设置关机的话,可以用shutdown -c命令取消重启。
init 0 (这种不推荐使用,依据Linux中不同的运行级别)
linux初始服务器启动盘如何使用?
答具体方法如下
启动第一步--加载 BIOS
当你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首先加载 BIOS 信息,BIOS 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
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这是因为 BIOS 中包含了 CPU 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
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PnP 特性等等。在此之后,计算机心里就有谱了,
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
启动第二步--读取 MBR
众所周知,硬盘上第 0 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 MBR,也就是 Master Boot Record,即主
引导记录,它的大小是 512 字节,别看地方不大,可里面却存放了预启动信息、分区表信
息。
系统找到 BIOS 所指定的硬盘的 MBR 后,就会将其复制到 0x7c00 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
其实被复制到物理内存的内容就是 Boot Loader,而具体到你的电脑,那就是 lilo 或者 grub
了。
启动第三步--Boot Loader
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
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
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一切准备。
Boot Loader 有若干种,其中 Grub、Lilo 和 spfdisk 是常见的 Loader。
我们以 Grub 为例来讲解吧,毕竟用 lilo 和 spfdisk 的人并不多。
系统读取内存中的 grub 配置信息(一般为 menu.lst 或 grub.lst),并依照此配置信息来
启动不同的操作系统。
启动第四步--加载内核
根据 grub 设定的内核映像所在路径,系统读取内存映像,并进行解压缩操作。此时,屏幕
一般会输出“Uncompressing Linux”的提示。当解压缩内核完成后,屏幕输出“OK,
booting the kernel”。
系统将解压后的内核放置在内存之中,并调用 start_kernel()函数来启动一系列的初始化函
数并初始化各种设备,完成 Linux 核心环境的建立。至此,Linux 内核已经建立起来了,基
于 Linux 的程序应该可以正常运行了。
启动第五步--用户层 init 依据 inittab 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
内核被加载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便是/sbin/init,该文件会读取/etc/inittab 文件,并依据
此文件来进行初始化工作。
其实/etc/inittab 文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设定 Linux 的运行等级,其设定形式是“:
id:5:initdefault:”,这就表明 Linux 需要运行在等级 5 上。Linux 的运行等级设定如下: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
2:无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3:有网络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4:保留,未使用
5:有网络支持有 X-Window 支持的多用户模式
6:重新引导系统,即重启
启动第六步--init 进程执行 rc.sysinit
在设定了运行等级后,Linux 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 脚本程
序,它做的工作非常多,包括设定 PATH、设定网络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启
动 swap 分区、设定/proc 等等。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到/etc/rc.d 中查看一下 rc.sysinit 文
件。
启动第七步--启动内核模块
具体是依据/etc/modules.conf 文件或/etc/modules.d 目录下的文件来装载内核模块。
启动第八步--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根据运行级别的不同,系统会运行 rc0.d 到 rc6.d 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来完成相应的初始
化工作和启动相应的服务。
启动第九步--执行/etc/rc.d/rc.local
你如果打开了此文件,里面有一句话,读过之后,你就会对此命令的作用一目了然
rc.local 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Linux 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地方。你可以把你想设置
和启动的东西放到这里。
启动第十步--执行/bin/login 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linux下init1这条命令的含义是?
Linux有不同的运行级别,init 1命令即表示进入单用户模式。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解决办法?
Java命令行执行的时候,会出这样的出错信息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 lang. NoclasSdeffounderror:应该这样检查你的环境和你的操作:
1、你的文件名对吗?JAVA要求你的文件和你的类名严格对应的。比如 public class Helloword{..-那么文件名一定只能是 Helloworld. java,看仔细了!
2、你的程序中有main方法马?参数什么的对吗?main方法的声明应该是这样子的: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l们args)事实上如果你用开发工具来做的话,是不会错的。如果你用 Ultraedit<之类的来写程序的话,就一个字不要改的照抄吧!
3、记住, Javac后面跟的参数是文件名,但java后面跟的是类名!这是我开始学JAVA是犯的错, java Helloworld, class,然后就报错。后来才弄明白,应该是 ava Helloworld。
4、设置了 classpath了吗?不仅是在安装JDK时要设置的内容,一般来说最好还要自己设置一个目录来存放自己的类文件的。比如d:Nclass E目录。设置 classpath=% classpath%;dclass-那么,现在将 Helloworlc. class文件COPY到d: class E目录下,再 java Hello World应该就OK了。
5、结合第3点和第4点如果你的类是属于某一个包的,比如这样一个类sony. test. Helloworld,那么按照我在第4点中说的目录来说,就应该Helloworld, class文件存放到d: classsonytest目录下。
执行的时候应该参考第3点中说的,按类名执行: java sony test, Hello World。明白了吗?一直我也想不出还会有什么理由造成这个出错信息了!如果有哪位兄弟想到了就补充一下吧!其实如果你使用了一些比较好的编程工具的话,根本就没有机会碰到这个错误的,至少我在使用了 Visual/ Age for Java之后,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好啦,不说了祝同志们好运吧!过了这第一道门,后面的就比较简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