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指的是平民百姓,“躬耕”则指的是亲自耕种。诸葛亮的意思是说:他出山之前就是一个南阳的布衣农民,天天亲自种地。直到遇见刘备,才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成为了蜀汉的丞相。

躬耕是什么意思(三国时期诸葛亮真的曾躬耕于南阳吗)-编程之家

《出师表》是由诸葛亮所写的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当他写到自己的出身时,是这样说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布衣”指的是平民百姓,“躬耕”则指的是亲自耕种。诸葛亮的意思是说:他出山之前就是一个南阳的布衣农民,天天亲自种地。直到遇见刘备,才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成为了蜀汉的丞相。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真的是一个种地的农民吗?假如他没有遇到刘备,真的会一辈子都待在隆中的破草庐里,“不求闻达”的苟活一辈子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出师表》虽然是千古名篇,但关于其中所讲到的诸葛亮的出身问题,大家可千万不要轻信。事实上,诸葛亮不仅不是种地的农民,反而是出身高贵的贵族。

首先,诸葛亮有一个身世显赫的祖先。《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的很清楚,他的祖先名叫诸葛丰,是西汉时期的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负责京城周围戍卫和稽查,是一个食禄两千石的大官。诸葛丰在西汉地位很高,甚至还被记载进了《汉书》之中。

其次,诸葛亮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很富贵。他的父亲名叫诸葛珪,担任的是山东泰山郡的郡丞。诸葛珪去世的早,诸葛亮就只好投奔了他的叔叔诸葛玄。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变成一个没人疼的孤儿,反而从一个富贵家庭又进入了另外一个富贵家庭。因为诸葛玄的官职比诸葛珪更大,他担任的是豫章太守,是江西一带的最高行政长官。

除此之外,诸葛玄还和荆州刘表关系密切,与荆襄一带的名士都有结交和来往。这也为诸葛家族出仕做官积攒了强大的人脉资源。

第三,诸葛亮有一个厉害的岳父。诸葛亮的岳父名叫黄承彦,是三国时期沔阳一带的名士。

他有一个强大的人脉圈子,结交的人全都是荆襄一带的上层社会人士。最厉害的是,他和荆州牧刘表是亲戚,他的老婆是刘表老婆的亲姐姐。

可见,黄承彦有这么强大的背景,可以称得上是荆襄地区数一数二的人物。然而他却上赶着把自己的女儿黄月英许配给了诸葛亮,足以说明诸葛亮同样出身很高贵,否则就违反了古代门当户对的婚嫁原则。

第四,诸葛亮的几个兄弟分别在几股势力中出仕,而且官职也都很大。他的哥哥诸葛瑾是孙吴的重要谋士,后来官至大将军。

诸葛诞是魏国将领,后来担任征东大将军;而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则选择跟随刘备,成为了蜀汉的中坚力量。

诸葛家族的子弟们分别在魏蜀吴三个阵营做官,看似不合情理,实际上却是一种古代门阀大族常常采取的“狡兔三窟”的行为。

其好处在于,不管魏蜀吴哪一家最终取得天下,诸葛家族都可以确保继续延续权势,永远兴旺发达。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仅不是一个种地的寒门布衣,反而是一个人脉圈子很广,出身极其高贵的世族子弟。

诸葛亮身高有一米八几,人又长得精神,家庭背景还那么显赫,绝对属于三国时代标准的一个高富帅。

实际上,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代,中国社会已经渐渐开始进入了门阀世族社会。

如果不是出身高贵的世家大族子弟,不仅没有资格做官,甚至连读书识字的受教育资格都没有。诸葛亮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怎么可能是一个种地的布衣出身呢?

他之所以要隐居南阳,无非是借躬耕之名,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和脱俗,进而给世间留下一种不贪恋权势的隐士形象。

实际上,他越是这样沽名钓誉,越说明他的志向高远。他的心中一直在关注着天下大势的走向,早就准备着遇到一个明主,创立一番功业了。

所以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我们撒了一个谎,他既不是“布衣”,也未曾“躬耕”,更别谈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