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想电脑发展史介绍

1 早期的电脑由于技术限制,并没有在BIOS里植入生产商信息和设备串号之类的识别字。出厂系统可能会有信息,但是时间久了难免重做系统,厂商信息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软件无法识别你的电脑是什么品牌。NO.

2 以后的联想电脑在主板BIOS里植入了设备串号和厂家识别字,笔记本还会集成正版系统和激活密钥,即便是重装系统,BIOS里的信息也不会丢失。NO.

3 联想主要是生产销售电脑,当然核心器件都是美国的。但是联想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联想电脑有很多是自己定制的硬件,还有很多自己配套的驱动程序。在用户体验上也有很多方便易用的程序,比如一键恢复系统,On Screen Display等,都是不错的配套软件。

2. 联想电脑发展历程

全球PC领导企业

新联想是一家极富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由联想及原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

作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

我们成功的基础是让客户实现他们的目标:工作高效、生活丰富多彩。

我们的公司

联想的总部设在美国罗利,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并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

新联想–梦幻组合

1981年,IBM设想在一个新的层面–个人层面–上发展计算能力,以便将信息技术的潜能和生产力从大型机扩展到人们的家庭和工作中去。1981年8月12日, IBM正式发布了历史上第一台PC,从此人类就进入了个人电脑时代。1992年,一个传奇而响亮的品牌-ThinkPad诞生了!20多年来,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个人计算领域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1984年,在世界的东方,柳传志带领的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这11名科研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年轻的公司命名为“联想”(legend,英文含义为传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联想勇于创新,实现了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其中包括了研制成功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开发出可一键上网的个人电脑,并于2003年,推出完全创新的关联应用技术,从而确立了联想在3C时代的的重要地位。凭借这些技术领先的个人电脑产品,联想登上了中国IT业的顶峰,2006年时联想已然连续十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4年后,联想生产了自有品牌的第一百万台个人电脑。2003年,联想将其英文标识从“Legend”更换为“Lenovo”,其中“Le”取自原标识“Legend”,代表着秉承其一贯传统,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词“新”,代表着联想的核心是创新精神。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

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收购,新联想的梦幻组合由此形成。

3. 联想电脑发展历史

柳传志。

柳传志,英文名:Chuanzhi Liu。出生于江苏镇江,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2011年11月2日卸任。现任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

企业家、投资家、泰山会成员、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高级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柳传志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十所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创始人之一。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中国的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了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作为全球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联想公司主要生产台式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打印机、掌上电脑、主板、手机、一体机电脑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 联想集团成立了四个新的、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分别是PC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云服务业务集团。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联想名列第四。

4. 联想电脑的发展史

看电池和电池模式的使用情况,全高的话估计2-3小时,平衡待机估计6-8小时。

【联想笔记本电脑开机自动待机解决办法】

方法1、控制面板——用户帐户——点击“更改用户登陆或注销方式” 选中“使用欢迎屏幕”——确定即可

方法2、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实现XP的自动登录。

第1步:运行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 ]分支,然后在右侧窗口双击“DefaultUserName”,接着输入你的登录用户名。如果没有预设的用户名称,可以在注册表编辑器的菜单栏点选“编辑→新建→字符串值(s)→DefaultUserName”来添加这个项目,注意要区分大小写字母。

5. 联想电脑公司的发展历程

1、所谓联想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

2、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

3、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4、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

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广大的手机用户们有所帮助。

6. 联想电脑发展史图片

联想家用产品线大致分为5大子品牌7大系列:ideapad(子品牌)、Y系列、Miix 系列、Yoga(子品牌)、拯救者(子品牌)、小新(子品牌)和天逸(子品牌)。ideapad(子品牌) – 主流家用娱乐笔记本。ideapad新品取消了原来G、S、Z、U四大系列,改为100、300、500、700四大系列产品线。目前市面上在售的G、S、Z、U系列的产品都还是五代平台存货,六代平台的新品应该不会再有这几大系列了,新品细分如下。ideapad 100系列为入门上网本,低配机型(采用赛扬、奔腾或AMD处理器)。ideapad 100s系列为入门轻薄上网本,配置较低。ideapad 300系列取代原来的G系列,定位为低端家用,外形傻大黑粗,入门显卡。ideapad 300s系列取代原来的S系列,定位为低端轻薄。ideapad 500系列取代原来的Z系列,定位为主流影音娱乐本、外观比300系列时尚一点、显卡稍好一点。ideapad 500s系列取代原来的U系列,定位为主流轻薄本,定位比300s系列要高一点(金属外壳、更轻薄)。ideapad 700系列是2016年发布的新型号,定位是中端影音游戏本,模具大体相当于Y40/Y50的升级版,但配置没有Y系列新品高。ideapad 700s系列是中高端超级本,700s和CES发布的710s定位都是至轻至薄的中高端超级本。联想自推出yoga产品线并取得成功后就没再出过传统形态的高端超级本,这一系列产品应该是弥补产品线空缺。

7. 联想笔记本电脑发展史

Tom Ford 是设计师Tom Ford于2005年4月创立的品牌。Tom Ford曾在1994年至2004年间担任Gucci和YSL的创意总监,因扭转Gucci时装品牌的颓势而获得了国际声誉。2007年,Tom Ford第一间精品店在纽约开业。目前,Tom Ford精品店及店中店遍布全球,包括纽约、比弗利山庄、伦敦、米兰、巴黎、和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沈阳、成都和澳门等。

2005年,Tom Ford 第一次尝试化妆品,并在2012年以一整套彩妆和护肤护理产品大规模进军这一领域。之后, Tom Ford被收入美国美妆巨头雅诗兰黛集团旗下。2015,雅诗兰黛将Tom Ford化妆品引进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Tom Ford仅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开设了专柜,虽然不到10家,但是基本上每个喜欢购买口红的女性消费者都能一眼认出大名鼎鼎的TF简洁包装以及著名Logo。

Tom Ford的彩妆线定位高端,价格当然不便宜。简约的LOGO设计,高级的外壳包装,放在那里已然是一件艺术品。然而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品质,水准比起很多品牌都是超越价格的优秀。全线产品为人称道,粉条、眼影、修容、口红,全是明星产品。

2014年,Tom Ford出了一种名为 “Lips&Boys” 的限量系列唇膏,一套50支,纤细、光滑,每一支都是单独的色号,用一个男孩的名字来命名,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让人联想的故事,女性消费者们纷纷去买自己男朋友或者前男友的名字。同时,Lips&Boys系列口红还推出了迷你款,这既降低了单品价格,又能诱惑消费者购买更多品种。

据雅诗兰黛透露,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Tom Ford美妆年销售额高达5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9%。有分析师预计,按照预期发展,Tom Ford美妆的年销售量将在2020年达到10亿美元。而据雅诗兰黛集团最近公布的2016/2017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数据显示,Tom Ford 在所有市场实现双位数增长,是集团主要驱动力。

8. 早期联想电脑

1992年,是谁在市场上推出了第一台中国家用PC?这个问题一度有过争议。有人认为是目前最大的本土电脑制造商联想公司,有人则认为是最早涉足电脑领域的国内企业长城电脑,还有人甚至认为是90年代初期著名电脑品牌AST。

今天看来,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家用PC应该属于联想公司。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

早在家用PC诞生的5年前,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就在考虑未来的方向是制造大型计算机还是生产小型机?当时多数人意见是做大型机,毕竟联想科技人员多数来自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所已从事多年大型机的研发工作。但柳传志意识到,未来的中国市场肯定是面向个人的小型机,研究开发个人电脑才是要走的路子。这个思路成为后来的联想家用PC的萌芽。

1992年初,联想经过慎重考虑,在国内第一个推出家用电脑的概念,这就是联想“1+1”电脑产品。当时的联想还只是一家小公司,生产能力有限。还记得1993年底,一位谢宏章读者讲述当年的热点时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一些电脑商店,家用电脑的销量直线上升,单是等着买联想1+1电脑的人就排了几百号。联想1+1电脑在市场供不应求,5月份出厂2000台,两个星期就卖光,6月份上市3000台,又是不到两星期就告罄,有的用户干脆带着钱、开着车来厂门口等着提货。”

继联想之后,王码、海华、北方等电脑公司先后推出一批家用电脑。家用电脑商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1996年,联想第一个推出“万元奔腾电脑普及风暴”,用多媒体的概念推销家用电脑,由此带来了家用PC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在这段时间,长城、方正、同方先后进入家用PC领域,成为后来国内主要的电脑品牌。

到这个时候,中国家用PC是真正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企业讲述:家用PC发展史的三大里程碑。

9. 联想公司的历史

 倪光南

八十年代初期,微电脑技术刚传入中国,但是由于没有汉字处理能力,其应用范围大大地被打了折扣,这时全国的电脑工作者都在为汉字处理作各种开发研究,汉字输入、显示、打印、字库等硬软件新技术不断推出。

作为中国最权威的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科院计算所,也有很多科技人员在研究汉字处理技术,其中,倪光南、竺乃刚、万永熙等为了解决人机交互问题,1968年首先在“717计算机”上研制出了能显示256个汉字的显示器,后来在“SK-1光笔图形显示器”上有了新的发展,能显示出不同字形的汉字,还引入光笔作为人机交互的手段。在70年代初又首先提出了联想输入法,所谓“联想”,就是当你输入了“中”字之后,电脑自动会显示出“国”、“央”、“间”等汉字作为下一个字的候选字。这些技术后来集成到“111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它采用标准键盘和光笔,采用了联想输入法,同时还采用了自己开发的汉字显示器和汉字针式打印机作为输出手段,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汉字处理系统,成为当时所里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的汉字处理平台。

在此之后,在它的基础上,1983年又采用Z80芯片开发出了“LX-80汉字图形微型机”。以上所有这些,是倪光南和他的同事们在计算所的科研成果。而LX,就是联想的汉语拼音LianXiang的头两个字母。

1984年11月,计算所决定成立计算所公司,投资了20万元,总经理是王树和,柳传志和张祖祥是副总,他们从计算所带出了11个人,但是还缺少一个技术带头人和一个拳头产品,于是这三位老总同时想到了一个人,12月份他们就把第12人请进了公司,这就是倪光南。

倪光南当时正在将“LX-80”机的汉字技术移植到PC机上,“LX-80”虽然是自主开发的,但它是8位机,而PC是16位机。当时PC上已有严援朝开发的CCDOS汉字系统,它是纯软件的解决方案,成本低,但也有缺点,例如在PC/XT上,汉字显示速度每秒只有几十个,全屏幕只能显示十行汉字文本,汉字字库占据了1/3的RAM,汉字显示必须通过BIOS、破坏了’直接写屏’协议,使西文软件不能适应等等。于是倪光南把已在LX-80上实现的联想汉字技术移植到PC上,开发了PC的一个扩展卡,起名为联想式汉卡(LX-PC),它通过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使PC不论处理中文还是处理西文,显示速度不变,显示格式不变,字库不占RAM,’直接写屏’协议不变,西文软件基本上不需’汉化’就可处理中文。

计算所公司请倪光南加盟,显然是因为看到他所做的汉卡即将问世。当时最早为倪光南投资做这个汉卡的是信通公司和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但是,由于倪光南当上了计算所公司的总工,这就等于把联想汉卡的技术(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知识产权)带进了计算所公司。这样一来,产品算谁的呢?当时,计算所公司和信通公司在汉卡的开发和销售方面达成了合作协议,据当时信通负责开发的副总朱巧生回忆说,协议约定双方按利润五五分成,但是1985年上半年第一批生产的100块汉卡,计算所公司销了93块,信通才销了7块,于是计算所公司提出要拿利润的大头,而信通坚持要按原协议五五分成。最后在信通的坚持之下,这次的利润的确是五五分成了,但是双方在汉卡上的合作也就到此为止了。

以现在的眼光回头来看联想汉卡的开发过程,应该说,最主要的是倪光南等人在计算所多年的工作成果和技术积累,这是所里多年科研投入的成果。到后来,信通公司等单位也投入了几万元,买了两台开发用的PC/XT,为汉卡的最后开发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这样,才使计算所公司在成立后不到半年就有拳头产品推向市场。现在,在谈联想创业时,媒体往往只提到计算所公司最初得到的20万元投资,而忽略了在此之前已经有的技术积累和计算所无形资产的投入。此外,在后来联想汉卡的销售中,还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这些也由计算所提供了担保,现在媒体说计算所对联想的贡献时只说“不管”的一面是片面的。

谈到汉卡的历史作用时,倪光南仍然认为,从创建计算所公司到1989年改名为联想集团,直到1995年为止,公司历来的口号都是:“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技工贸”,大家在文件和讲话中都这样说,也都这样做。所以,当1998年柳传志突然提出“贸工技”时,倪光南觉得不可理解。倪认为,对一个高技术公司来说,技术创新是灵魂,所以应当说“技工贸”,计算所公司创业的成功,也是走的“技工贸”路线。最早的联想汉卡,每块售价4000多元,而成本不到2000元,后来销量最大的七型汉卡,成本是1260元,而售价为2500元,所以联想汉卡是高利润产品。

如果不是本企业有独到的技术,怎么能保持高利润呢?那时的公司既无品牌又无规模,不是靠联想式汉卡的带动,微机也不好销售。所以倪光南很赞成国家科委领导朱丽兰的总结:“联想集团的成功,是计算所多年来成果积累的一种体现,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坚实的科技背景是不行的。”

10. 联想电脑发家史

德国发展史 :提到德国历史,很多人会联想到这些关键词: “二战”、希特勒、纳粹党、法西斯——的确,“二战”是德国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给德国人带来的负罪感和反省意识一直延续至今。对于这个历史问题,德国人虽然不愿想起,但也从未逃避过,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访问波兰,就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道歉;历任联邦德国总统和总理都曾在不同场合代表德国人民真诚致歉和反思——德国的诚意换来了众多国家的原谅和信任。

“华沙之跪”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德意志民族独具特色。德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日耳曼人入住境内,公元2世纪前后形成了日耳曼部落;后来由于罗马帝国不断扩张与日耳曼部落频繁发生冲突,最终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帝国被打败,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获得独立;10世纪时神圣罗马帝国建立,19世纪德意志帝国建立;1914年和1939年,德国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都以战败告终;“二战”后德国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1990年10月,在分裂四十多年后两德终于统一。

(一)早期的历史

日耳曼一词源于拉丁文,早期生活在莱茵河右岸(今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被恺撒大帝称之为“日耳曼族,公元9年,日耳曼人战胜了到处挑衅、意在扩张的罗马帝国,从此过上了一段太平日子;376年,日耳曼人在匈奴人的不断袭击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日耳曼部落生活方式以散居为主,所以在民族大迁徙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而是以小型的氏族单位为主,故而历史学家又将之分成了三类:东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和北日耳曼人。西边到莱茵河,东边到卫塞河,南起多瑙河,北靠北海的这一族群就被称作西日耳曼人。476年,日耳曼人得到了罗马帝国的底层民众的支持,团结一致,最终推翻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

在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建立,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疆域得以不断扩张,历史上称为“查理曼帝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陷入了混乱时期,到了843年疆域三分,莱茵河左岸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发展成法国),莱茵河右岸的东法兰克王国(后来形成德意志王国),中间部分长期为两国相争的地带。

到了919年,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德意志王国正式成立,德国历史真正拉开了序幕。

(二)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东法兰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称帝,1157年,开始有了“神圣帝国”的称谓。1512年,在科隆帝国会议后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这一称号,自此这一称谓开始成为官方名称沿用下来,一直到1806年。

神圣罗马帝国

这一时期需要提到的一个宗教改革家的名字就是马丁·路德。身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的马丁·路德在1517年发起了宗教改革,提出以圣经为本、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在他的倡导下,德国开始了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和反神权的政治运动。这次的宗教改革推动了德国民众的反封建道路,对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在1524年,生活困苦的德国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农民战争。农民战争之后,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势力对峙,矛盾频发,不断恶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战争。

从1618年到1648年,在这场历时30年的欧洲国家混战中神圣罗马帝国可谓“功不可没”,同时作为主战场也战痕累累,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内势力分化,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外强中干,虚有其表。1806年,德意志南部、中西部16个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另建了“莱茵邦联”。同年,弗朗茨二世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被迫退位,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三)德意志帝国

18世纪初,普鲁士作为一个王国开始了崛起之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腓特烈二世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个史称“腓特烈大帝”的普鲁士的统治者继承了父辈的霸气,自1740年继位后便带领着普鲁士东征西战,一步步迈入欧洲强权之林。两次西里西亚战争,对法、俄、奥等国的七年战争,腓特烈大帝步步紧逼,普鲁士迅速崛起。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邦联成立,包括了奥地利、普鲁士在内的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这一联合组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是各自为政,自我发展。1848年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同时推动了德国各地的起义。

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

这一时期,又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他就是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俾斯麦信奉的思想是统一德意志要依靠“铁和血”,他的战争思维一开始受到了各方的激烈反对,但他仍坚持不懈,实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打出“为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对内武力镇压革命,对外先后发动了对丹麦、奥、法之战,击溃国内外阻止统一的势力,扫除各种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出任首任宰相,史称“铁血宰相”。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俾斯麦继续推行“铁血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德意志在欧洲列强中的霸权地位。1882年,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以德意志帝国为核心。

(四)“一战”和“二战”

19世纪末20年代初,帝国主义列强间为了争夺霸权,矛盾激发,主要集中于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1914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德意志帝国支持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世界、争夺霸权地位的大规模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各国经济遭受破坏,人民流离失所,衣食无着。德国作为参战国也是伤亡惨重,国内经济停顿,民不聊生。妄想速战速决的德国一度陷入胶着的战事中,士气低落。1918年11月,德意志帝国宣布投降,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作为战败国,失去了13%的国土,受到了严厉的经济、军事制裁。

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

“一战”结束后,德意志进入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历程。但好景不长,这一历程终止于希特勒和纳粹党的上台。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了一系列独裁统治。上台初期,希特勒大力发展经济,支持国内建设,承诺要让德国“家家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之后民众的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这之后的希特勒在独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开始了扩军备战之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德军在战争初始阶段采取“闪击战”,势如破竹,可谓一路畅通,接连攻占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又开始大举入侵法国。一个多月后,法国被迫投降。

1940年12月,德国入侵苏联。在此之前已经占领了14个欧洲国家的德国野心膨胀,妄图再次速战速决,这次却遇到了强大阻力。在莫斯科会战中,德军惨败,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亡苏联”的希特勒终于尝到了战败的苦涩滋味,不得不改变了作战策略,由攻占莫斯科转攻高加索地区。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德苏双方都打得艰苦卓绝,这一战也成为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德国法西斯遭受了开战后的最严重打击。1943年2月,德军被苏联红军重创,不断败退。1945年4月,柏林战役德军惨败,苏军攻入了柏林城,4月30日下午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改变的不只是德国历史,也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涉及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人文等方方面面,各国经济遭受破坏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五)战后分裂时期

“二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美、英、法、苏四个国家成立了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了德国。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起来,并于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苏联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开始了战后分裂时期。

从1949到1961年,由于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等各种原因,每年都有大量民主德国的人逃往联邦德国,1961年民主德国建立了柏林墙,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人们西逃。不过,“柏林墙”自建成后,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诟病,被认为“违反人权”而要求拆除。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两德之间关系的缓和,在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下,“柏林墙”四周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失。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发生变化;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辞职;11月9日,民主德国宣布“柏林墙”自由开放;1990年6月13日,“柏林墙”开始正式拆除。

(六)两德统一

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国举行民主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之后,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开始了统一谈判。1990年5月18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建立货币、经济联盟的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签署了两德统一条约。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原民主德国14个专区改为5个州并入联邦德国,人民举国欢庆,自此,已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成为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