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打响,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1万余人,解放军伤亡6.9万人。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
三大战役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场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性的决战,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对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消除,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一、辽沈战役
从1948年9月12号开始,于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发生在东边地区。人民解放军由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国民党军队的前线指挥将领为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
二、淮海战役
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这场战争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由华东野战军饶漱石、陈毅、粟裕和中原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等人负责,国民党军队负责人为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杜聿明等。
三、平津战役
从1948 年11月29日开始,于1949年1月31日结束,发生在北平、天津一带。解放军由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国民党军队由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领导。
三大战役的共同点
一、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淮海、平津两战役相互协调配合,取得了总共歼敌107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二、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
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在淮海战场上,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平津战场上,为了就地歼敌不让其逃走,毛泽东制定了先切断敌人东洒两头退路然后再逐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
三、以攻打重点目标统率战役全局
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点攻击目标:;淮海战场上,敌人的兵力部署呈现出”一点两线”的十字架格局。
为了实现”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平津战场上,针对敌人一字长蛇阵的兵力部署, 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 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把张家口、新保安及塘沽、芦台等地区作为首攻的重点目标。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俗称“大决战”,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获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加速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垮台的步伐,获取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接下来,我解放军百万万雄师将展开渡江战役,推枯拉朽的扫除国民党残余势力。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首先切断了北宁路,围攻锦州,并快速包围长春。阻击“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俗称“关门打狗”。经过激战,全歼锦州守敌10万余人。
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长春和平解放。继续南下,孤立无援的廖耀湘兵团10万人在黑山被全歼。11月月攻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
解放军采取的方针是分段包围、逐个歼灭。首先,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而后,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华东野战军主力围杜聿明指挥的3个兵团25万人于陈官庄地区。最后,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人民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淮海战役中,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歼灭和改变国民党军队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