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教案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江南逢李龟年的内容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时期的一首诗,希望能够通过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首诗的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李龟年是盛唐时期声名赫赫的音乐家,但其生卒、籍贯、出身等均已不详。我们只知道他生活在唐玄宗开元至代宗大历年间,擅长歌唱,还会作曲,对地方音乐也相当熟悉。有一次,他在岐王府听见有人弹琴,就说:“这是秦地的音乐。”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这是楚地的音乐。”岐王听了很惊讶,到帘幕后面一问,果然如此。凭借其过人的音乐技艺,李龟年受到喜爱音乐的唐玄宗的赏识,“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于公侯”。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句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评解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江南逢李龟年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2、江南逢李龟年 翻译及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翻译及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翻译及赏析由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翻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本文来源于,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小学基础知识、初中基础知识、高中文言文、文学知识
3、《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及翻译
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江南逢李龟年》原文,《江南逢李龟年》原文翻译,《江南逢李龟年》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江南逢李龟年》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江南逢李龟年》原文翻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三、《江南逢李龟年》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江南逢李龟年》原文,《江南逢李龟年》原文翻译,《江南逢李龟年》作者介绍,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4、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小升初语文古诗词解析: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 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 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5、小升初语文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词赏析
为了加强小升初学生对语文常识的更深了解,下面是一些小升初语文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词赏析,同学们可以自我检测一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 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通过以上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词赏析,相信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熟悉度更深一层了。
6、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中心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总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唱,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评论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乃知公于此体,非不能为正声,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绝句为别调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本文来源于,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汇总
7、七年级语文《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人物小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2、岐王与崔九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四、指导诵读
1、播放视频朗读。
2、朗读指导。(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学生自由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重音和韵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5、学生齐读。
五、疏通诗句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寻常:经常、常常;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3、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5、师生小结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调。全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4)“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七、总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课堂内容和课前资料,给这首诗写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赏短文。
8、七年级语文《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地背诵读诗歌,积累古诗文。
2、 理解诗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设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学时候,同学们学过杜甫的哪些诗作,能回忆起来吗?(学生回忆,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二、人物小传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市)人。世称“杜工部”、“ 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艺术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2、岐王与崔九
李龟年,唐时乐工,李龟年善歌,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为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鹤年兄弟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李龟年作为梨园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维的一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龟年又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被封为岐王。
崔九,崔涤,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与同样流落异乡的李龟年偶然相逢。这时,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整个社会已经从“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昌盛迅速跌落下来。面对苦难的现实、凄凉的晚境和曾经辉煌一时的’旧交,杜甫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极具情韵的七言绝句,抒发了动荡时代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故人重逢时的深痛感触,暗寓着对往昔的无限眷恋,对现实的深沉慨叹,以及对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触。
四、指导诵读
1、播放视频朗读。I:教学资源视频朗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_标清.mp4
2、朗读指导。(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3、学生自由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重音和韵脚。
4、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5、学生齐读。
五、疏通诗句
1、重点字词解释。
逢:遇见、碰见; 寻常:经常、常常; 几度:多次。
闻:听见你(指李龟年)的歌声。
2、翻译全诗。
当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厅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凝结着四十多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人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清代黄生《杜诗说》说:“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你从诗中哪里读出的?
(2)这首诗的前两句写什么?后两句写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4) “落花时节”有哪些深层意蕴?
3、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5、师生小结
(1)诗人和李龟年相逢的暮春时节(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诗中“落花时
节”点明了时间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风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诗人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南与李龟年的重逢;全诗抚今追昔,流露出诗人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
(3)诗人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他对大唐盛世风光的怀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叹的。
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这首七言绝句脍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创作生涯中的绝调。全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年华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历代好评众多,如清代邵长蘅评价说:“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唐宋诗醇》也说,这首诗“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绝调也。”
(4)“落花时节”四字的深层意蕴: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节;
第二、暗指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随时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国事凋零,盛世繁华不再。
七、总结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结合课堂内容和课前资料,给这首诗写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赏短文。
9、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背诗词之江南逢李龟年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代诗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五年级《14 .古诗三首江雪寒食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江雪》。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 师范读课文
2.生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自主交流
听老师配乐朗读,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说
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画
小组合作学习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诗意。
二、教学《寒食》
1、通过解题介绍作者及“寒食”的含义。
2、自读课文讲读诗句。
自读诗句,自学生字,把古诗读通顺,再结合注释边读边理解诗句内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指导。
4、同法学习《江南逢李龟年》。
三、学习生字
四、反复朗读,练习背诵。
五、总结
11、江南水乡周庄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周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自主积累好此佳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
4、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范读录音带。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1、板书课题:11、江南水乡——周庄。
2、揭示课题。
这个课题有什么特点?(中间有一个破折号)
你知道破折号有什么用吗?
3、简介“江南”:
抓住古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讲解江南水乡。
1、全班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解释、说明的作用)
3、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学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课文描绘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适时小结:描绘了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的江南水乡——周庄的美丽景色。
4、轻声自由读课文。
5、反馈学习信息。
你读懂了什么?
6、课文中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周庄的地理位置。
第2自然段:周庄的宁静、秀美、和谐。
第3自然段:周庄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
第4自然段:总结了周庄的特点,表达了对它的喜爱。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自己不懂的词语。
3、学生自主阅读识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景色相当迷人。
学生:读懂了周庄是我国文化的宝库。
学生:读懂了周庄是祖国的沃土。
……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注重学生朗读的自评)
2、师生共评朗读情况。
3、学习生字、新词。
(1)整体认读:历史()多余()
(2)前鼻音:不禁()
(3)后鼻音:画栋()
(4)翘舌音:崭新()历史()贞丰桥()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正音:杭()是后鼻音。
2、第1自然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周庄的地点、特点)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这句话的含义?
4、反馈: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学生:我是这样理解的,它拥有苏杭的的特点。
5、全班齐读,感受周庄“灵秀、瑰丽”的特点。
学生:周庄它集所有水乡的瑰丽于一身,它最美。
学生:周庄是具有苏州,杭州灵秀的特点。
……(让学生在小组中,同其他人合作,在合作中交流,既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3、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崭新纯洁压迫不禁历史富饶沧桑
古朴典雅飞檐朱栏雕栏画栋
2、周庄有什么特点?(生自由发言)
读词语
说主要内容
二、中心入手,直奔重点。
1、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
3、你知道两个句子之间为什么用分号吗?
(因为这是两个让人喜爱周庄的原因,没有哪一方面更重要。)
学生:读懂了我们喜爱周庄的理由。
学生:读懂了周庄让人喜爱,因为它把人们带回了大自然。
学生:读懂了周庄还是祖国富饶的一方沃土。
同桌互相讨论
三、精读感悟
一、讲读第2自然段
1、生自渎本段,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
2反馈学习信息。
3、你是怎么理解“都市那种水泥丛林给人们的压迫感”这句话?
(学生自由发言)
4、指导朗读,读出周庄的宁静、秀美、和谐。
二、讲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读懂了周庄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
学生:读懂了周庄富安桥非凡的气势。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名桥师勤劳建桥人的智慧的结晶。
……
4、播放课件。
(观赏周庄的桥)
5、指导朗读。
(以自豪的语气来向人们介绍周庄的名桥。)
学生:读懂了周庄既有古典美,又有现代美。
学生:读懂了周庄的一切宁静、秀美、和谐。
学生:读懂了周庄让人轻松和畅快。
……
汇报学习情况,老师相机点拨。
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作者以他那优美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周庄独特的美,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来领略周庄的风光。(播放VCD)
2、欣赏完周庄的美丽风景,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指导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感受周庄的宁静、和谐。
2、你有什么科学的记忆方法?
(引导学生用“分层法”“图文结合法”……)
3、给学生时间进行背诵,有时间可展示个人背诵。
总结全文
师总结:周庄,以它独有的江南水乡的灵秀,吸引了无数人对它的向往,希望大家有机会走进周庄,去了解周庄。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说说周庄美在哪里?
四、板书
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灵气宁静
水周庄秀美苏杭之灵气,水乡之瑰丽
平和和谐
课后反思
12、《江南好》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生:北京、沈阳、成都……)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2、师: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生: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3、师: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生: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4 、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生: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白果,糕团。)(生: 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二、 欣赏:
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 初听《江南好》
b)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c)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 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a) 师: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b) 生: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c) 生: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d)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e) 生: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f)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g) 生:细听第二段(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h)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i)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j) 生: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吹奏展示)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
1、咏江南 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
2、看江南
(1) 小桥 流水 人家 [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
看一看: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 苏州园林 [课件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欣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 [课件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 [课件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
5、画江南 [课件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13、《江南好》教案
教学目标
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名句,高一必修一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中曾引用。
2、作者介绍
韦庄(约公元836年一公元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
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
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书记。天桔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词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3、朗读全词,体味情感。
4、思考
(1)说说《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如何写江南之美的。
明确: 首二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之好。游人留恋江南,合平常情;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有悖常理,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表现出了江南的好处。这是侧面写。“春水碧于天”, 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这样美好的江南,怎么不令人留连?写江南生活之美。三四句具体描绘江南水乡风光之“好”:写得极富有诗意。
词的下片紧承江南好而状江南女子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不令人陶醉?写江南人之美,令游子生爱赏留恋之意。这几句,一气贯通,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全力促成“游人”之“只合江南老”的多种理由。将“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说得人人信服。
(2)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对下面的古人的评述,你是如何理解的?
5、探究
西蜀花间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与温庭筠并称为“温韦”。同属花间,但二人的区别也很明显:试从这两首花间派的词分析温韦两人的风格特点的不同。
明确:
意象选用上:
温词意象迭出,结构跳跃,;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
韦词则意象疏朗,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温词如周舫、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蹙金结绿。
韦词则如吴道子笔下之淡妆美人,疏朗清秀;
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则如(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情感表达上:
温词多客观描绘,感情的表达隐约含蓄,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一种深美的联想而已。
韦词多是对自己感情的主观书写,细腻婉约,浅近自然;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常常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庭筠等人。
风格上:
温词风格浓艳密丽,韦词风格明朗疏淡;
温词易流于艳、晦、腻,韦词易于流于滑、浅、俗。
温庭筠《菩萨蛮》这首词纯熟地运用了白描手法。诗人正像一个高明的导演,通过一架摄像机客观地摄录下女主人公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也不作任何旁白,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体味,词人无疑是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够表现题旨的镜头,只是表达得非常委婉含蓄而已。
此首则写梦醒时之情思也。……全首以人物之态度、动作、衣饰、器物作客观之描写,而所写之人之心情乃自然呈现。此种心情,又为因梦见离人而起者.虽词中不曾明言,而离愁别恨已萦绕笔底,分明可见,读之动人。(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读这首长如同观赏一幅著名的《簪花仕女图》那样,词人以工笔画中极少见的特殊技法,即使是图中的一麈拂尾、一柄团扇,也无不精心刻划,精致周密,堪称是件一丝不苟的珍品。从而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唐代贵族女子娇慵不可方物的情态。
韦庄的《菩萨蛮》则直抒胸臆,显而疏,自然。读这首词如同观赏吴道子的名画《天王送子图》,薄施淡彩,因其笔法流转洗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14、《江南》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老师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诗,你看见了什么?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有些难度,可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也能够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且也很贴切诗歌的内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谈谈:你最喜欢什么?大多数的孩子都对文中的小鱼很感兴趣,于是,老师便就势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最后五行,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的快乐,指导学生的朗读。紧接着再结合书上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莲叶何田田”的美丽景色并指导第一句的朗读。最后,老师又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向学生描述诗歌描绘的美丽的景象,再顺势指导学生朗读全诗。
1.古诗的语言比较精练,有些词句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能把握教学“度”。现在,老师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更要学会设定适合学生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揠苗助长”。
2.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并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
3.教学时,要学会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次教学中指导朗读时,老师采用了“和老师比一比”的方法,结果发现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练习朗读时表现得非常认真。
15、《江南》大班教案
活动意图:
《汉乐府・江南》一首汉代乐府诗,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 学古诗《汉乐府・江南》,理解 “可采莲”、“何田田”、“东西南北”诗句。
2.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3. 喜欢诗中美景,激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 古诗《江南》课件。
2. 自制教学挂图。
3. 表演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赏荷塘美景。
1. 第一幅画面,理解诗词“何田田”。
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2. 欣赏第二幅画面,理解诗词“可采莲”。
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引来了谁?你见过采莲吗?
3. 欣赏第三幅画面。
还引来了……?鱼儿在干什么?
(二)学习诗歌,用多种形式诵读。
1.教师诵读诗歌。
有位诗人把这江南荷塘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2.介绍作者,理解诗句中“东、西、南、北”。
3.多形式诵读方法
除了集体朗诵还可以怎样来朗诵?一起试一试。
(三)表演古诗。
1. 创设荷塘情境。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
(四)欣赏歌曲《江南》,感受古诗表现的多种形式。
活动延伸:
1. 投放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供幼儿对比诵读。
2. 投放《江南》背景墙及表演道具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16、《江南》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2、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感情。
4、阅读江南,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江南的理解。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读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活动难点:
掌握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1、字卡:绿色的东、红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
2、莲花池挂图一幅。
3、江南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猜一种花)引出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出示图片并配上相应的字卡。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莲花、莲叶的?(出示挂图,认读”江南”)
二、认识重点字词。
1、出示”莲叶”师:这两个字叫莲叶,在这首诗里有没有莲叶这两个字。(请幼儿上来找,并用笔把它圈起来。)一起认读。
2、认读”东””西””南””北”。
师:(出示字卡)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在这首诗里找一找。
如:”东”诗里哪个字和它一样,把它圈起来,读一读并学组词—-东门、东面、东方、东风、东京、东北——如以上的方法学习”西””南””北”。
(为了让幼儿能较清楚地区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红,出示红色字卡”西”,并让幼儿跟说;冬瓜绿;南瓜黄;北方冷。)
3、游戏,复习巩固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1)游戏1:鱼儿游得对不对。
游戏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做莲叶,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师扮演鱼妈妈,活动室贴有”东南西北”的字。全体幼儿朗诵诗歌,鱼妈妈、鱼宝宝边听诗歌边往莲叶的四个方向游。
(2)游戏2:团结一致躲鳄鱼。
游戏玩法:配班教师扮演大鳄鱼,师生扮演小鱼。引导幼儿边念诗歌边游戏,念到哪句,就游到哪个方向的大莲叶下躲起来。
三、认读古诗。
1、指着挂图教师带幼儿边认字边读古诗。
2、幼儿通过观看《江南》的动画片,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去回忆诗歌中的诗句。
提问:这首诗歌真美。谁记住了这首诗歌的名字?你喜欢哪句?还喜欢哪句?
4、幼儿看动画(动画没有声音)再次朗诵诗歌。接龙游戏念诗歌。
5、小结诗歌内容:江南的莲叶很多,莲叶长的非常茂盛,池塘里的小鱼在莲叶之间游来游去做游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东面,一会儿游到西面,一会儿游到南面,一会儿游到北面。江南真美呀!
四、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师:你们去过江南吗?李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江南有许多地方,比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镇江的焦山、还有我们的扬州瘦西湖都有美丽的景色,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扬州。(看课件让幼儿欣赏)
园长点评:
运用多媒体教学,幼儿在朗诵中学习,在表演中识字,孩子们较顺利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愉快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其实古诗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比较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利用现代化的脚下手段,实施起来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被中原称为”吴越” 。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17、《江南好》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北京、沈阳、成都……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
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师:我们来看地图,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
二、欣赏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乐曲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的秀丽景色吧。
1.初听《江南好》。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阵阵、山清水秀……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复听音乐。
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师:请同学们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生1: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生2: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生:乐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音乐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教师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仔细听第二部分。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学生聆听音乐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地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教师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竹笛的形制、听辨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由教师或同学吹奏)。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吗?
1.咏江南(展示诗词两首)。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教师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流水、人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和风俗)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2)苏州园林(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3.唱江南(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教师播放江南风格的音乐,学生欣赏。
4.舞江南(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学生模仿几个舞蹈动作。
5.画江南(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感受江南。(学生随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18、《江南》大班教案
活动背景:
根据我园的课题研究内容–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结合主题教学的活动内容、结合节日教育的活动内容、结合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整合,形成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而此活动就是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
设计意图:
荷花这种植物清纯自然,宁静雅致。古往今来,诗歌、绘画、摄影等,描绘荷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欣赏荷花不仅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还能生发许多美好的情感。为了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和节日环境的教育,我们选用了阅读活动《江南》。本次活动内容正合季节,但内容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有点难,所以我采用游戏、欣赏等方法希望能让幼儿认识相关的字词。
活动目标:
1、认读重点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2、喜欢阅读古诗《江南》,能够理解诗歌内容。
3、通过游戏进一步增强同伴间的感情。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读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难点:掌握诗歌内容。
活动准备:
1、字卡:绿色的东、红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
2、莲花池挂图一幅。
3、江南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猜一种花)引出莲花、莲叶、莲蓬和莲藕,出示图片并配上相应的字卡。
师:你们在哪里看到莲花、莲叶的?(出示挂图,认读”江南”)
二、认识重点字词
1、出示”莲叶”师:这两个字叫莲叶,在这首诗里有没有莲叶这两个字。(请幼儿上来找,并用笔把它圈起来。)一起认读。
2、认读”东””西””南””北”。
师:(出示字卡)小朋友认识他们吗?在这首诗里找一找。
如:”东”诗里哪个字和它一样,把它圈起来,读一读并学组词—-东门、东面、东方、东风、东京、东北——如以上的方法学习”西””南””北”。
(为了让幼儿能较清楚地区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红,出示红色字卡”西”,并让幼儿跟说;冬瓜绿;南瓜黄;北方冷。)
3、游戏,复习巩固字词”莲叶””东””西””南””北”。
游戏1:鱼儿游得对不对。
游戏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做莲叶,其他小朋友做小鱼,师扮演鱼妈妈,活动室贴有”东南西北”的字。全体幼儿朗诵诗歌,鱼妈妈、鱼宝宝边听诗歌边往莲叶的四个方向游。
(2)游戏2:团结一致躲鳄鱼。
游戏玩法:配班教师扮演大鳄鱼,师生扮演小鱼。引导幼儿边念诗歌边游戏,念到哪句,就游到哪个方向的大莲叶下躲起来。
三、认读古诗
1、指着挂图教师带幼儿边认字边读古诗。
2.幼儿通过观看《江南》的动画片,理解诗歌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去回忆诗歌中的诗句。
提问:这首诗歌真美。谁记住了这首诗歌的名字?你喜欢哪句?还喜欢哪句?
4、幼儿看动画(动画没有声音)再次朗诵诗歌。接龙游戏念诗歌。
5、小结诗歌内容:江南的莲叶很多,莲叶长的非常茂盛,池塘里的小鱼在莲叶之间游来游去做游戏,一会儿游到莲叶的东面,一会儿游到西面,一会儿游到南面,一会儿游到北面。江南真美呀!
四、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师:你们去过江南吗?李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江南有许多地方,比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镇江的焦山、还有我们的扬州瘦西湖都有美丽的景色,最美的还是我们的扬州。(看课件让幼儿欣赏)园长点评:
运用多媒体教学,幼儿在朗诵中学习,在表演中识字,孩子们较顺利地掌握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愉快地完成了学习内容。
其实古诗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比较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利用现代化的脚下手段,实施起来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
活动反思:
孩子在识字活动和游戏活动过程中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实施,能完成目标任务,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活动的知识点很多时间较长,如果此活动针对大班幼儿来开展就更好了。
19、《江南好》教案
教学背景:20xx年5月19日,浙江省萧山中学
一、江南好
师: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一首词,韦庄的《菩萨蛮》。大家说说看,学诗歌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读。
师:读,一个字,最朴素的,又是最关键最实用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就开始读这首词。第一遍读,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菩萨蛮》,轻声地,预备起。
(学生轻轻地读)
师:很好,第二遍读,我们默读,读的时候可以看看文中的注解。来,把所有声音都放进心底,“人人尽说江南好”,在心里读,预备起。
(学生默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语调平淡)
师:说说看,她读的节奏对不对?
生2:我觉得读得挺对的。
师:是吗?大家一起来看练习一的相关提示。“诵读的时候要注意平仄,词的格律比诗更为严格,而且同一词牌还有变体。这首词每两句换一次韵,且仄韵、平韵、仄韵、平韵,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下面几句话一起来读:“诵读时,遇平声韵‘天’‘眠’‘乡’‘肠’应拖长音,稍作停顿;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些。”
师:这位同学,你再来说说自己读得对不对?
生1:不对,读的时候长音和急促音都没读出来。
师:你的节奏、急缓完全是一样的,停顿节拍也都是一样的。诗词诵读时,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大家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来,我们再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有进步了。好,现在你来读一下。
(另一女生读,整体读得快了)
师:你看,语速快了。记住,古诗文诵读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一起来试试看。
(齐读)
师: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是――
生:江南。
师:我们会读到已经深嵌在我们文学记忆库里的一句非常熟悉的诗句――
生:“江南好”。白居易写的。
师:那就先一起读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起读读。
(生有感情地诵读)
师:接下来,再把这首词中具体写“江南好”的句子读出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这“好”的味道可以读得更浓些。摇头晃脑地自由地读读。
生(自由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读出韵律美,还要读出画面美。韦庄也写到江南之好,这四句话分属于上下两阕,但又自成一体。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看,读慢一点。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江南好,就在这四句里得到了集中体现。那江南之好,好在哪里呢?轻轻地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轻轻读,思考)
生3:江南好,因为春天的水非常绿。
师:哪里体现?
生3:“碧于天”。
师:春水一片碧绿,胜过天色。因此江南好,好在春水碧波。
生4:后面那句写到人儿很美,“垆边人似月”。
师:这人是江南的什么人?加上一个字。
生5:美人。
生6:女人。
师:对,那江南的女人,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的美?
生6: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的,她的双臂洁白如雪,人就像月亮一样多情。
师:多情,从形象说到内韵,真好。词人把她比成天上月亮,月亮是非常皎洁、澄澈的,江南女子呢,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一句比喻极写江南人物之美。来,读读看,读出人物的美。
生6(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声音响亮)
师:你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
生7:我觉得声音过高,月亮嘛,还是要轻柔些。
师:说得有道理,美女只能温柔地欣赏,太大声会吓跑她的。(生笑)一起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月亮般光彩照人的江南美女。
生(齐读):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因此,江南的美女很美。
生8:“画船听雨眠”,人躺在船上听着江南的雨声,写出了江南的生活非常的闲适。
师:读读这句话。
生8(读):画船听雨眠。
师:大家听听看是不是闲适的味道?
生9:闲适的感觉读的时候要缓慢一些。
师:对,从容,安静,在读的时候是渐渐慢下来的,再来试试看。
(生8再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那么轻?
生8:这个雨感觉是小雨。大雨应该不会这样悠闲。
师:有道理,能揣摩出雨的大小了。那哪个字上你还可以看出这句不能读得响?
生8:“眠”。
师:这是要睡觉,所以在读的时候千万不能用大声去惊扰这一场春天江南的雨中之梦。读得轻轻柔柔的。齐读这四句。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师:感觉上来了,这就是江南的美好。江南之好,在词人眼里好在什么地方?
生10:景色好,人好,生活的情趣好。
师:这就构成了这幅美丽的江南图。我们再一起把这美丽的图读出来好不好?考虑下对好的事物、美的事物在朗读的过程中怎么读?
生11:读得慢一些。
生12:充满对江南的憧憬与期待。
师:要细细地进入文字当中,仿佛自己就已经融入到这个江南的山水之间,所以每一个字都要很真很真地去读。
生(齐读):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感觉越来越好)
(一女生再读)
师:记住了,“天”和“眠”相对都是长音。另外,这四句之间,你觉得哪一处停顿要更长一些。
生13:“眠”和“垆边”之间停顿更长一些。
师:为什么?
生13: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停顿。
师:所以,同学们,即使是两个拖长的音调,这两个音调的节拍也是不同的。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师:第二句“眠”字读的时候尤其要沉得住气。声音慢慢地由高到低,由微到无,要“眠”到心里面去,然后垆边那个人就站出来了。所以,同学们,读,也是考验你风度和耐心的时候。记住,读“春水”的时候那种憧憬感还是要读出来。
(再请两位男生读)
师:两位同学一比较,大家感觉到了么?读“春水”的“春”字的时候,一幅江南美景刚拉开,这个时候所有的希冀、憧憬、期待也刚刚拉开帷幕,因此这个“春”字的情绪尤其重要,它要引出整个江南好。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课本翻到22页,请看单元导读第二段。“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所以同学们,声音不到是因为你的心不到。心里把这个春天赶走了,再用声音外加去表现春天美丽,这个时候你就是刻意而为了。要记住,这个春天就在你的眼前,在你的心里。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生齐背诵)
师:再背诵一下白居易的“江南好”。
(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
二、江南老
师:白居易写江南的诗句,跟韦庄写江南的诗句一起读,觉得哪一句是非常相似的?
生14:都写到春天的江水。
师:韦庄五字,白居易七字。我们把两句一起读读。
(齐读“春水碧于天”“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春水碧于天”,我想把这个“于”字改成白居易的“如”字,“春水碧如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韦庄为什么不用“如”字?
生15:后面那句“画船听雨眠”第四个字是“雨”,前面用“于”的话,有音韵美。
师:还真有音韵的感觉。你是从前后句用词上去思考问题,这是一个角度。
生16:我觉得词人着力要表现的不是天的碧绿,而是要显现出春水的碧绿。
生17:“春水碧于天”的主体是春水,“春天碧如天”的话,主体就变成了天。
师:应该说大家的视线就可能被天给带去了,虽然是水天一色。词人着力观察描绘的还必须是眼前的“春水”,再想一想,还有吗?
生18:“春水碧于天”,碧绿在程度上更深一点。
师:哪个字?
生18:“于”,比的意思。
生19:“春水碧于天”说明春水比天还要碧,然后感觉天就印在了水里,好像水比天还要大。
师:也就是说作者此时眼里更多的是关注那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春水引发了他此时无限的思绪。那么同学们,望着这流动的春水,词人可能会想到什么?
生20:这么美的景色,我要在这里多玩几天。
生21:这边的景色好,人也一定是很好的。
师:所以引出了后边的垆边佳人,是吗?再回到前面23页第三段,“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而在于一联、一句之美,甚至一字一词之妙,以小见大,着重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瞬间之美、新奇之美。在阅读时一定要对这些写景佳句多加涵泳、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来。”再看最后一段,对于写景的句子“我们切不可以单纯的景语视之,而应揣摩、感悟其中蕴涵的诗情”。要想读懂这一江春水,我们还是先读读其他你可以感受到的句子。词人此时在江南的美景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22:闲适的。
师:哪句?
生22:画船听雨眠。
师:我们都读出了这里面的闲适。闲适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生23:优美的意境。
师:优美的意境落在哪些词上?
生23:“听雨”“眠”,我感觉只有江南这种温柔的气氛才能孕育这种闲适。
师:再读读这一句,想象一下碧江春雨下美丽的画船,感受那“听雨眠”的情趣。
(生齐读)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24:我觉得这好像是欣喜得不能入眠。
师:哦,原来写“眠”,实际是“不眠”,高!
生25:我倒觉得词人有种淡淡的哀愁,无法入眠。
师:你看,矛盾了不是?你来具体说说。
生25:听雨,让我联想起余光中的文章《听听那冷雨》,雨声最后总会让人产生出愁思。
师:想到余光中了,这个“眠”字,看似在眠,其实他听雨,就不能眠了,我们到了赏析景物描写诗句时的关键处了。都说听雨不眠,这写景诗句里究竟包含了些什么?词人究竟为什么不眠?再读读诗句吧。
20、《江南》大班教案
教学目标
在游戏中理解、欣赏古诗,学习古诗。
教学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教学过程
1.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2.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教师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引导语: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4)听指令,做游戏。
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21、《江南》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中华民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我们江浙一带最具典型的建筑样式就称为江南民居,它也是离我们孩子最近的、最容易接受的民居样式。而除了傍河而建的班驳的青瓦白墙,雕刻精致的石桥,小巧的亭台楼阁,精美的雕花木门和花样繁多的镂窗,还有悠然的乌蓬船,幽静蜿蜒的青石小巷,甚至是午间袅袅的炊烟和揽湖自照的垂柳,无一不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美的熏陶。不仅让孩子知道江南人民创造美的智慧,更让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美的感受。因此,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设计了艺术同构活动――江南水乡。
活动目标:
一、能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美的感受。
二、能大胆地合作,用长卷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三、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姑苏行》、长卷画形式的挂历――江南水乡、电视游览片。水彩颜料、画纸、排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音乐
1、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来到了什么地方?(幼儿听音乐)
2、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幼儿回答)
3、提问:听了这么优美柔和的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4、提问:你觉得好像来到了什么地方呢?(幼儿回答)
5、小结:这段音乐的名字叫《姑苏行》,它描写了人们在江南水乡游览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二、感受音乐的同时欣赏教师的舞蹈动作和江南美丽的风景
1、欣赏:我们也来听着音乐到江南水乡去游览吧。
(幼儿听音乐欣赏教师的舞蹈,同时听散文朗诵)
2.欣赏:来,我们走近了仔细看一看。(幼儿走下位置欣赏长卷挂历和电视短片)
3、提问:你看到的江南水乡是什么样子的?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江南水乡的特点?
(请幼儿用动作表示小桥流水、垂柳依依、临街傍水、粉墙青瓦、飞檐翘角、雕门镂窗、回廊曲折等江南水乡的特点。)
三、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舞蹈动作表现
表现:小朋友真不错,想出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就听着音乐来跳一跳吧。(幼儿听音乐表现)
四、幼儿用水彩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操作:江南水乡可真美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小朋友拿起小画笔,把它请到我们身边来吧!
22、《江南》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印糕板形状、图案的美,初步了解印糕板的多种寓意与用途,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2、学习将一般图案转化成团花图案,并用线描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3、欣赏民间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形状的印糕板图案,各种供幼儿示范的图案;长方形、圆形白纸各一张,2朵可平方可弯曲的花。
学具:每组大、小印糕板各一个,共6组;幼儿作画工具(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印糕板的图片,导入活动。
1、欣赏各种不同图案的印糕板。
(此环节一张ppt放4张印糕板,为保证幼儿的视线更清晰,建议可当孩子具体说到那张图片时自动放大,让全班孩子更清晰地观察到每个印糕板的内部图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图案?这些图案人们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具有明显特征的图案,如有状元、一朵莲花、一条鱼、喜字、寿字等)
教师小结:这个叫状元糕;这个有一朵花开了,代表着花开富贵;有条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这个是结婚的时候用的糕点;这个是做寿时用的糕点;这个是以前人家过年时吃的糕点,他们都有不同的用处和有趣的意义。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不同图案印糕板有不同的花纹。
请你们去摸一摸这些印糕板,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的?
你摸上去什么感觉?有哪些图案呢?这些印糕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此环节教师目的想引导孩子说出“团圆”这个寓意,但一个孩子说看到圆形想起了月饼,又想起月亮也是圆圆的,老师对她的回答没有过多的回应,建议可以继续追加一句“那什么时候的月亮是圆圆的,那时我们一家人也都怎么样了?”把幼儿原有的思路引导团圆上,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案《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教师小结:圆形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图形,看到了圆形大家都想到了团圆。这些圆形的图案我们叫他为“团花图案”。
二、通过比较帮助幼儿加深对团圆图案的理解。
1、出示两幅水平放置和团圆放置的凤凰图案。
这两幅凤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将凤凰的头和尾弯成圆形,就成团圆图案了。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集体观察,进一步体验团花团图案的特点。
出示长方形和圆形2张白纸,
请幼儿想办法将花贴到纸上。
(教师给幼儿准备的纸张的形状已经给孩子很好的暗示,我觉得教师不需在纸张上事先就贴好双面胶,这样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导致在画团花图案时,个别孩子对团花图案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孩子感到有困难而发生出错的现象展现在集体面前,组织孩子通过集体讨论,最终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本次活动中缺少的幼幼互动,还可以使本次活动的难点更加突出,为孩子下一环节的画团花图案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幼儿绘画活动――设计团花图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水平放置的图案供幼儿参考。
现在请你也来设计一下好看的团花图案,你可以用自己想的图案,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参考老师上面的图案,并想想你设计的团花图案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绘画。
四、幼儿作品展示,互赏各种各样的印糕板。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此环节没有给孩子一个可以安静、轻松的欣赏范围,教师请幼儿上来,导致后面的孩子不停地再挤或干脆不看左右走动,而前面的孩子由于距离过近和都到后面孩子的干扰,也无法安静地欣赏同伴的作品。建议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静地欣赏。
幼儿前面环节的时间过长,导致真正给孩子欣赏的时间不是很充分。)
2、教师播放教师设计的团花图案,结束活动。
活动总体评价:
1、活动环节清晰,环环紧扣,重难点比较突出,某些细节处有待继续深思。
2、教态自然,亲切和蔼,师幼互动积极、充分,但幼幼互动没有。
3、教案选材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题材新颖,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
4、教学支架设计出彩,幼儿欣赏到设计中间搭建了一个支架(通过比较两只凤凰放置位置的不同,帮助幼儿感知团花图案中“环形围绕”的特点。)
23、《江南》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侗乡之夜》初步了解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2.通过现场欣赏巴乌等乐器演奏及随音乐舞蹈多通道感受乐曲柔美、流畅等特点.
3.积累合作舞蹈的智慧体验其中的乐趣.
4.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乐器(巴乌、葫芦丝、笛子、陶埙)录音带.
2.教师用的少数民族服装幼儿用的自制羽毛腕饰.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起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完整欣赏录音乐曲第一遍感受乐曲的美妙、动听.
教师:老师有一首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一起来听听
2.幼儿欣赏乐曲第二遍教师引发幼儿注意听辨主奏乐器–巴乌.
教师:这首曲子好听吗?你听出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3.教师播放用笛子、陶埙、葫芦丝、巴乌分别演奏的乐曲请幼儿分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
教师:请小朋友来听听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4.教师用巴乌现场完整演奏乐曲.
教师:老师把巴乌带来了呢,想不想听老师现场给你们演奏曲子啊?
5.教师与幼儿讨论乐曲的相关信息如云南、傣族、以及曲名等.
教师:听了这首曲子,你觉得他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你还听过什么曲子?我们一起来观看云南傣族人民生活和歌舞的录像资料
6.男女教师穿上傣族服装合作舞蹈.
第一在男女教师表演双人舞之前如果教师能预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两位教师是如何配合的具体有哪些动作或造型表演之后教师再组织幼儿交流和尝试那么幼儿即兴跳双人舞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7.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带上腕饰参与表演分别进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芦丝表演教师提示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节奏做不同动作.
8.幼儿分角色两两组合随音乐完整表演1-2遍.自我反思活动以音乐欣赏为主线用整合的手段营造了一个审美的艺术氛围借助巴乌、陶埙、笛子、少数民族服装、孔雀舞、教师现场演奏等多种与乐曲相关的要素帮助幼儿全面感受、理解乐曲.幼儿通过多通道的参与发展审美能力.男女教师共同执教为幼儿双人舞表演提供了模仿的榜样.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小百科:江南,中国地理区域,广义上是指长江下游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下游南岸区域。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繁荣水乡、教育发达等著称。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到今”江南”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现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24、《江南》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12
江南
鱼
鱼
莲叶
鱼
鱼
25、《江南》备课教案一等奖
国标本(苏教版)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根据课文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教师可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喜欢这幅图吗?为什么喜欢?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充满感情地对学生说:“江南是个好地方,这里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来到湖面上采莲,看活泼可爱的小鱼在莲叶间游玩嬉戏,大家想去吗?”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有的孩子会问:“怎么去?”教师顺势引导:“古人把采莲的情景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江南》,我们学好这首诗,不就去了一次采莲吗?”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实在情境和教师绘声绘色描述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们带入了课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再现美。
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可借助课文的插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可这样设计: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1、自由读读诗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仔细看看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3、边读课文边看图,说说古诗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图上找到?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看图。交流讨论问题时引导学生联系前两行诗句,观察小姑娘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把看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样训练,学生的脑中会再现出美丽的采莲画面,也就体会出了诗句中蕴含的美。
三、推敲词句,体会美。
经过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获得的美感是大概的、整体的。要让学生细细体会诗句的美,还得通过细读课文,品词析句来完成。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什么叫“何田田”?再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会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各异的动作,“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教学第二句时,抓住一个“戏”来细细推敲。教师首先进行这样的过渡引导:“莲叶长得这么绿,这么好,莲花开了,结了莲子儿。采莲的人们划着小船,高高兴兴地采收莲蓬。河里的小鱼呀,也乐开了。你看到小鱼了吗?”待学生看课件出示的图后,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把湖里的小鱼的姿态说一说,他们会说:“小鱼真可爱!”“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真可爱!”“小鱼正在水里你追我,我追你,它们在做游戏呢!”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戏”字,请学生说出它的意思。然后提问:“莲叶东,莲叶西,莲叶南,莲叶北”是什么意思?充分讨论后,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学生边表演边入情入境地诵读,那洋溢喜悦的小脸,活泼可爱的动作,一下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鱼儿嬉戏的动态美、人们采莲时愉快的心情在这一品一议、一演一读中得到表现得淋漓尽致。
26、一年级上册《江南》的教案
导语:人人都说江南美,下面是其一年级上册《江南》的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 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 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三拼音节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2、学习“南”。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3、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2)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新|课 | 标|第 | 一| 网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3、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7、《忆江南》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28、《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29、《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
何田田
(小)鱼
(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我的修改: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30、《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
何田田
(小)鱼
(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我的修改: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31、《江南》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江南》教案之二,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12
江南
鱼
鱼
莲叶
鱼
鱼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江南》教案之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32、《江南》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江南》教案之一,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江南》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33、《江南》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34、《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12
江南
鱼
鱼
莲叶
鱼
鱼
35、《江南》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江南》教案之四,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
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江南》教案之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36、《江南》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37、《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12
江南
鱼
鱼
莲叶
鱼
鱼
38、《江南》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江南》教案之三,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意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习生字“江、南、鱼、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我的修改: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分散了识字的难度。用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注意点的方式,把识记字形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并受到了“我是小老师”的暗示,产生学习汉字的自信心。)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听准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读一遍拼音,这一层次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古诗初步的感知,主要目的在于扫清阅读障碍。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4、指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老师把文中的生字挑出来,你们会读吗?
2、开火车读生字,去拼音读生字,听音找字。我的修改:检查重点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江南
何田田
(小)鱼
(游)戏
3、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4、指导书写:江鱼叶
(1)“江”是左右两部分,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个工。(组词语)
(2)“叶”要注意右边的部分。(组词)
(3)“鱼”上面是刀子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5、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习生字“可西”,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我的修改: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江南》教案之三,希望对你有帮助!
39、小学江南教案
知识技能:
1.学会“牌、湘、煌”等12个生字,理解“牌楼、金碧光辉、水天一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聚好的语段。
3.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借助注音或字词词典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训练,感悟语言美和景物的特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标识,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
感情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语言美和岳阳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懂得作者的写作次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 具:
图片、或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金碧辉煌 回廊环绕 三层三檐 水天一色 碧波万顷
一、导入
读了这些词,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师:这就是江南第一楼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齐读:27、江南第一楼
释题:“第一”是什么意思?
师: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呢?它有何魅力,今天让我们走进岳阳楼,去饱览它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指名说中心句,板书: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
3、齐读中心句,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可以加上关联词。 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哪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浩瀚的洞庭、动人的传说。
三、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岳阳楼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去看看,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理解“品”字形,请学生画一画。
1、楼阁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一个词来说说?(壮美) 从哪些词你体会到了岳阳楼的壮美?(飞檐高高翘起)
师: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庄重而精致。
2、阳楼不仅外观壮美,更让世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结构,整座楼,没有一根钉子,一块砖。
出示课件:
3、指导读
四、指导学生自由学课文
师:老师带着你们欣赏了壮美的楼阁,走进岳阳楼的大门你会看到什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来为我们介绍。
不朽的诗文:
提到岳阳楼就会想起一个人――范仲淹,简介范仲淹: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虽然仕途坎坷,受到同僚的排挤,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的初衷。北宋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府,他重修岳阳楼,并请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千了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文章气势磅礴,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体现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情怀!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嵩高人格的文化积淀,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2、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齐读,背诵
师:《岳阳楼记》为岳阳楼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从此岳阳楼声名鹊起,名扬天下。
4、历代文人骚客经过岳阳楼都会留下传世名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写下了《望洞庭》
指名读古诗,齐读
浩瀚的洞庭
1、登上岳阳楼可以欣赏到什么美景呢?
师:站在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引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学生接读 洞庭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名读
3、出示课件欣赏
4、多美的洞庭湖我们再读读,配乐齐读。
师:浩瀚的洞庭湖为岳阳楼披上了一件秀丽的外衣。
动人的传说
1、指名介绍动人的传说
2、学习:翡翠似的小山,指君山
齐读这一句
3、哪几个词让你感动?
4、指名读这个动人的传说。
5、引导学生学习一个有关君山的传说。
五、小结写作方法
1、本文不但语言美,结构也美,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2、布置作业
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六、总结
欣赏了江南第一楼,你有什么感受?
师:虽然我们远隔万水千山,但从此你对岳阳楼不再陌生,它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它就是――江南第一楼岳阳楼。
40、小学江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会写“牌、煌、副、仙、宋、仲、忧、诵、犹、君、皇、湘”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岳阳、潇湘、金碧辉煌、水天一色”等词语。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的语段。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了解为什么人们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从而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总―分―总”的文章结构,体会岳阳楼景色的优美。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说说。
二、再读全文,理清结构
1、默读课文,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讨论,交流:因为岳阳楼有“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2、这些词语分别是对课文哪些段落进行了内容的概括?
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内容作了精练的概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美读鉴赏,融入文境
1、小组学习。
你最喜欢岳阳楼的什么景点?选择一个景点,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阅读、交流“楼阁”部分。
(1)指名读,楼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楼阁的呢?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用列数字、比喻的方法来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岳阳楼的壮美。)
(3)分组比赛朗读。
3、阅读交流“诗文”部分。
(1)说起岳阳楼,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到这儿,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历代很多诗人、画家都来过岳阳楼,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诗人都曾到此登高远望,那么他们为岳阳楼写下的不朽诗文,你又知道多少呢?
(3)齐读这一段
4、欣赏洞庭美景。
(1)从屏风后的楼梯登楼,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2)配乐朗读:楼四周回廊环绕,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万顷,使人心境格外开阔。
5、动人的传说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谁来为我们讲讲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作者站在这儿,有感而发,齐读课文结尾。
2、要是你来到岳阳楼前,看到这些景色,你会怎么样?
五、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名胜景点比比皆是,那么除了岳阳楼之处,你还知道哪些名楼?请模仿课文的作者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你到过的地方。
板书设计:
27 江南第一楼
浩瀚的洞庭
壮美的楼阁
岳阳楼 不朽的诗文
动人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