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1、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去追求那些教科书式的理论体系构建,不要总是死板的用教科书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应该要走在时代的前列,需要扎根于社会现实,需要跟广大的师生学习,生活都密切的相联系,而且能够不断的去探索回答在教育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重大的问题。叶圣陶老先生是中国文艺界和教育界方面的知名专家,他为人比较敦厚,他的教育精髓高度的概括了现代的教育思想,对于中国特色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叶圣陶的教育“不等式”

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26周年,叶先生当了10年小学语文教师,10年,不算短,但绝不算太长。

有着10年教学经验的“叶老师”,被誉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代宗师,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通过几个“不等式”,来了解叶先生是如何理解教育、教师、教学的。教书叶圣陶认为:教师的职业意义绝不只是教书。

教师不是教会学生考试,取功名的“匠人”。我们教育职业的更高要求是:培养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教师职业的关键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教师的职业应该作为事业来追求。知识分子的本能就是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即“赢得尊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尊重,社会的尊重、承认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尊严和尊重的职业内涵,包括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自身的人生价值。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首先要有职业(通过课本的讲授,知识的魅力)的神圣感。教师在讲台上就是真理的化身,理直气壮地传承真理,培养学生敬畏真理,追求真理的可贵品质。其次,教师要有职业的使命感。

说教不如身教。从一件件小事上影响学生,使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必须是正直、善良、宽容的,有责任感,有道德底限,完整满足的,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的热情、真情、温情、激情会化作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无限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成为朋友,得到学生的敬重。最后,要有职业的魅力感。让自己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充满创造的乐趣。

让自己享受解决悬念后的惊喜,再期待下一次的“悬念”。教育就是一种等待的艺术。等待着生命的奇迹,等待着遇合你的学生。

教育≠教知识叶圣陶指出教书本身不是教育,只是教会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感悟生命价值的一个方法。教书的过程中体现的教师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标、科学务实的求真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等等“身教”,熏染了学生,让学生体验教育就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但知读书,忘却人生”。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读课本是为了理解世界,明白道理,实践好行为,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的能力,教人怎样做人。启发≠发问叶圣陶认为:经常使用连续发问的技巧,像牧人拿着长竿子赶羊群似的,务必使学生走上老师自己预期的路线,说出老师自己预期的答案来。貌似启发式,其实还是灌输式。

善于启发的老师都把学生看成有生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技能,只要给予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知识是无止境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能用哪些知识和技能无法预料,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帮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当然,提问本身也体现教师的功力。叶圣陶引导:提得太深了,学生无力应付;提得太多了,学生又无暇兼顾。因此,宜取学生能力所及的,分量多少又得顾到他们的思考时间。

凡所提示的问题或题目,不只教他们“神游冥想”,以求解答;还要让他们利用所有的凭借,就是序目、注释、批评及其他参考书。在教师提示之外,学生如能自己提出,当然大可奖励。但是提得有无价值,得当不得当,还须由教师注意与指导。

叶圣陶反对“把名词解释清楚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做法。很遗憾,我们今天有些课堂上仍然是在解释、讲解。当代,教学早不再仅仅是承载传授知识的“传声器”,更应该是承担着培养人,培养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综合舞台。

舞台的主角是学生,上舞台的途径是学生的能力。教师专业不仅仅局限于某门学科知识层次的积累,“教”的方法成为了一项专业内容,需要教师研究、提高。今天提倡的“教师专业发展”,叶圣陶其实早已提出。

学习叶圣陶反对把受教育理解为张开了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应该是学习和实践的结合,学习全靠自己的能力,发展知能,一辈子真实受用,这种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教育”。学习就必须教会学生领会每一课为什么要取那些教材,目的在哪里,包含哪些内容,哪是重点,哪是辅佐……那才够得上教材熟悉。

熟悉之后,知道学生应该怎样才能像吃东西一样完全消化,化为血肉,德育在学生生活里践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品德感悟。着眼于学生情感的内化,使学生学到真实的东西,一辈子受用不尽。教师讲,学生听,一讲一听是必要的,但一讲一听不就等于教育。

学习的行为是主动、活泼、积极的,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

3、厚黑学的精髓是什么

厚黑学的精髓是喜怒哀乐皆不废,谓之厚。发而无忌,谓之黑。

人性本恶,充满了伪善和假仁假义,对方坐那对你满脸堆笑,满嘴的道德文章,讲的激情四射,可那笑容的背后有一百个心眼在着摸着怎么从你口袋里多掏点钱出来。厚黑学是一把为人处世的利剑,他把那些仁义道德,一把撕个干干净净。

生活需要智慧,处事需要权谋,没有经验就要吃亏,没有智慧难以生存。你的善如果换不来对方的良知,那你就让他恐惧,恐惧才会敬畏,敬畏才会被迫选择善。

孔老夫子对此直言不讳,“以德抱怨,何以抱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孙子,我的善良换不来你的良知,老子就拿板砖拍你!如此你才能在自己的身边塑造出一个充满善意的生存环境。这才是厚黑的目的所在,本意所在。跟卑鄙下流无耻不要脸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4、叶圣陶是不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不仅如此,叶圣陶还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编辑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叶圣陶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实际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心里知道怎样,未必就能够很好的养成好的习惯;需要知道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要培养好的习惯,那么相应的就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并且可行的计划,要有实际的行动,而且要有毅力,还需要改掉坏习惯才可以。

5、望梅止渴反映的是什么的思想

有些朋友虽然有很多的愿望,但是不努力奋斗去实现这些愿望,只是一味的空想或者空等,这种行为可以用望梅止渴来形容,望梅止渴这个成语也用来比喻愿望没法实现,所以用空想来安慰自己,那么望梅止渴反映的是什么的思想呢?望梅止渴反映的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思想。当人们看到了口味很酸的酸梅时,嘴巴里就会不自觉的分泌出唾液,吃这种酸的东西可以刺激嘴巴里的唾液来帮助消化食物,这样条件反射就建立起来了。也就是见到酸的东西,会不由自主分泌唾液,具体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6、呼风唤雨的世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心思想:呼风唤雨引申为能够支配自然,课文借用这个形象化的说法表明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激发广大少年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表达了作者感悟科技带来的舒适与方便,从而产生人文感悟:是科技改变了世界!

7、陶校长的演讲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读后感:

一阵微风拂起,勾起了我的回忆。重新翻开以往的语文书一篇经典的文章《陶校长的演讲》,使我发出不断的感触。

这边课文是一篇演讲稿,就要围绕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个方面问问自己,并鞭策自己,就一定能在以上四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教育有方、爱生如子的陶校长。

正是因为我深深记住这四点,才使我在生活方面有了改变。

记得一次我们一家子在外旅游,我口渴了便去买甘蔗解渴。一根香甜多汁的甘蔗映入眼帘,我口水直流,是饿狼般的将甘蔗快速咀嚼。一顿享受过后,我面对这一大堆甘蔗渣,心中在犹豫:我是客人,垃圾应该让老板来收拾,而不是交给顾客。正当我刚要起身走的时候,一阵清风吹醒了我。忽然,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陶校长那一手拍案,一手竖着四个手指,严肃说话的情景。脑海中浮现出几个词语,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我这三个方面都没问题啊,还缺了什么呢?我回过头来想:对哦,道德品格!我现在这种不卫生的做法不正是玩我的道德品格方面抹黑吗?于是,我便向老板要来了垃圾袋,细心地将垃圾收拾好。这一举动被旁人看到了,一个个都让我竖起了大拇指,也正是因为陶校长,才让我得到了众人的赞赏。

我想正是因为学了《陶校长的演讲》这篇经典课文才能让我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个方面有长足的进步。讲是因为这篇经典文章才能使我鞭策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每每犯错误时,一想到陶校长的模样,就能立即改正过来。

诵读了《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文章,使我认识了这个优秀的中华文化,正是这四个文化一直鞭策着我自己。

8、祝福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并且拿走了她在鲁四老爷家打工的所有工钱,然后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行尸走肉,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鲁四老爷家。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可怜她,还都骂她是一个谬种。

9、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是什么

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孙思邈的医德思想是什么呢?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这两个方面。他认为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仅仅有精湛的医术是不够的,还要有救治病人的愿望和高尚品质。此外,孙思邈在“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中,指出要想成为大医,应该要做的学习和行事准则,而且他把医术融入到了医德中,这对医者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对当代人的思维和实践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10、叶圣陶的荷花的阅读感悟

1、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

2、“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这样。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验是全班第一,就得意极了,心想:“哈,真好,这回又是第一名了。

3、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学习,我有些不愿意,心想:“她自己不会学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一齐开,开得才灿烂。”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那番话牢记心上,鞭策自己。当那位同学在我的细心帮助下,由学习成绩中下进入中上时,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形容。

11、教育的作用是什么

时代不同相应的文化或者理念也是不同的,比如教育的理念,在古代的时候自有一套认知。现代的教育和古代的教育相比,就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很多人都很好奇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教育的作用就是给国家提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以及合格公民,并且拉动经济的增长和民族的强大,同时为社会不断地创造知识与物质财富,从而促进人类的发展与世界和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理念也从最初的重视学科成绩,发展转变成重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教育理念。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