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1、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译文: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翻译
翻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3、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品味语言,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
师:本课的前两篇寓言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以伊索的名义流传下来的古希腊寓言集。大多可能是伊索本人或和同时代的其他人创作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共三百多篇。大多是动物故事,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为人们喜闻乐见。大家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预设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文体知识”栏目。
师:请同学们动笔,在课题的旁边进行知识批注: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设计意图】开课揭题,直入课题,省时高效。介绍文体知识及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理读情节,探究寓意
(1)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课件出示:
宙斯: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首。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的神。赫耳墨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众神的使者,宙斯的儿子。
师:由这则材料可知,赫耳墨斯是下一辈的神,他的官职比他的父母要小得多。在课文中,他会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寻找答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3)用几句话概括情节。
预设 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4)用几个词语概括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
预设 希望——得意——失望。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赫耳墨斯的遭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预设 自以为了不得的人往往远不如别人。不能自命不凡,爱慕虚荣。不要高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要做好自己。
2.品读形象,探究寓意
4、寓言两则穿井得一人翻译
《穿井得一人》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5、寓言两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
穿井得一人 [ 春秋 ] 吕不韦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6、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 [1] ,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
7、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
《穿井得一人》翻译如下:
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啊。”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杞人忧天》翻译如下: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8、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出于《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但是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是得到一个活人”,便到处传谣言。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9、寓言四则翻译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人》原文和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10、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3、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定会经常刮大风,这可真是有远见的喜鹊。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处粗大低矮的树桠,这地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桠。然后,喜鹊又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地将原来的窝巢从高高的树顶上搬下来,它将那些搭窝的枝条、草叶,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树桠上,筑起了新居。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桠上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歇凉。人们在树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人也是一样,当我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当前,如果不能兼顾眼下与将来,考虑问题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话,都会遭受损失的。
4、阳古的愚忠
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自率兵参加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将军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又累又渴,一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水。子反有个叫阳谷的仆人,平时对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爱护,此刻一见主人这般模样,赶紧搬来一坛酒,让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个劲地替子反擦汗。司马子反这个人向来嗜酒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里还顾得上眼下正大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个一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战半日,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恭王派人去司马子反帐中催他出战,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于是仆人阳谷又对来人说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大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十分着急,便亲自到子反帐中探望。楚恭王刚一进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顿时气得脸色发紫。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子反大声喝道:“今日之战,关系重大,寡人亲自出战,身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心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子反的仆人阳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谅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顶罪。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人,一味只知道娇宠自己的主人,你的罪过也不轻。子反作为国家大将,误了国家大事,你顶替得了吗?”
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以戒众人。子反的仆人阳谷从此离开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人的阳谷,爱护主人,对主人忠诚无可厚非,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足主人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大事,使主人召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这种不讲原则、不顾后果的爱实在害人不浅。
11、寓言四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1、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2、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3、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定会经常刮大风,这可真是有远见的喜鹊。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处粗大低矮的树桠,这地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桠。然后,喜鹊又不厌其烦、不顾劳累地将原来的窝巢从高高的树顶上搬下来,它将那些搭窝的枝条、草叶,一根根、一片片搬到低矮粗大的树桠上,筑起了新居。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桠上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歇凉。人们在树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鹊蛋。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人也是一样,当我们在计划未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当前,如果不能兼顾眼下与将来,考虑问题或做事情欠周全的话,都会遭受损失的。
4、阳古的愚忠
有一次,楚军与晋军在鄢陵交战,双方龙争虎斗,直杀得天昏地暗。楚国的国君楚恭王也亲自率兵参加这场血战,一连几天相持不下,激战中,楚恭王身负重伤,只好鸣金收兵,暂回营中。
楚王的大将军司马子反,在前线奋战,又累又渴,一回到营帐就直嚷着要喝水。子反有个叫阳谷的仆人,平时对主人一向忠心耿耿百般爱护,此刻一见主人这般模样,赶紧搬来一坛酒,让子反解渴,并用汗巾一个劲地替子反擦汗。司马子反这个人向来嗜酒如命,见了酒便什么都忘了,拿起酒杯便不醉不休。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一喝上酒,哪里还顾得上眼下正大敌当前,军营帐外,叫战声声。子反一杯接一杯喝了个一醉方休,直至醉倒床上。
休战半日,楚恭王准备重新开战,迎击晋军。恭王派人去司马子反帐中催他出战,不料子反正醉意沉沉,睡在床上鼾声大作,哪里能起床打仗。于是仆人阳谷又对来人说子反胸口痛,不能出战。
恭王听说大将在这紧急关头病了,十分着急,便亲自到子反帐中探望。楚恭王刚一进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顿时气得脸色发紫。恭王指着睡在床上的子反大声喝道:“今日之战,关系重大,寡人亲自出战,身受重伤,指挥全军就完全靠你了,谁知你在这紧要关头竟敢胡来,这不是存心要让楚国亡国吗?像你这样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嗜酒之徒,还能再率兵打仗吗?罢!罢!罢!这仗不能打了!”
楚恭王没有办法,只好命令撤军回朝。子反的仆人阳谷后悔得不知所措,求恭王原谅子反,自己愿替子反顶罪。恭王冷笑道:“你作为仆人,一味只知道娇宠自己的主人,你的罪过也不轻。子反作为国家大将,误了国家大事,你顶替得了吗?”
楚恭王回朝后,按军法将司马子反斩首示众,以戒众人。子反的仆人阳谷从此离开楚国,不知去向。
作为仆人的阳谷,爱护主人,对主人忠诚无可厚非,但不顾场合,不考虑后果,在战争的紧急关头还满足主人喝酒的爱好,结果误了国家大事,使主人召来杀身之祸,悔之晚矣。这种不讲原则、不顾后果的爱实在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