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佛印的故事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苏轼和佛印的故事
大才子苏东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苏轼和佛印的故事广为流传。佛印是北宋时期的高僧,跟大文豪苏轼是朋友 ,老实的佛印总是被苏轼欺负,有一天苏轼问他看起来像什么,佛印说他像佛,苏轼却说他像粪,最后苏轼也发现自己错了,明白了明心见性的道理,自己看人家是粪,说明心里想的就是粪,佛印说他是佛,所以心里就有佛。
2、台阶和佛像故事的启发
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成功。有时也许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微;有时也许我们付出全部却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够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以及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当然这个世界上理想与现实没法统一,但是我们要不断的调整自己,梳理自己,不能畏惧任何苦难。就像故事里的,做成佛像的石头也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受人供奉的。
人生在世,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不能将经历看作一种包袱和负担,它只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完善自己。我们都只是凡人,凡人就有凡人的凡俗。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但同时也要去原谅自己,关键只是看如何去正视自己,给自己一个修正的机会。如若不想成为台阶,那么就要接受现实对自己的考验。
3、台阶与佛像的故事
台阶与佛像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次成功。有时也许我们需要付出很多,却收获甚微;有时也许我们付出全部却没有任何收获。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够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以及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
虽然佛像和石阶的出生一样,但是结果却不一样,同样都是石头,一个无志向,怕苦怕疼;一个有志向,任劳任怨,最终成了佛像。想要成就伟业,就必须向佛像那样,经受磨练,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让命运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没有昨日的坎坷与磨难,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与辉煌。
当然这个世界上理想与现实没法统一,但是我们要不断的调整自己,梳理自己,不能畏惧任何苦难。就像故事里的,做成佛像的石头也是经历了千刀万剐才受人供奉的。人生在世,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不能将经历看作一种包袱和负担,它只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完善自己。
4、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苏轼在文、词、诗这几方面的造诣都是很高的,属于宋代最高的代表,而且他也是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内容是比较丰富的,题材相当广泛,其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在人们的心目中苏轼可以说是一代文坛巨匠,他带来的作品类型相当丰富,同时也是高产的,一生留下了好几千首诗和词。尤其是苏词,苏轼的苏词是能够解放精神的,而且形成了豪放的词派,苏词在之后的影响是很深远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明清多位诗人。苏轼是跟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也是唐宋八大家,更是豪放词的代表。
5、苏轼对我的感悟和启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髯的老者正在对江高歌。这就是苏东坡,我心中的苏东坡。
在我看来,苏东坡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的迷惘,“早生华发”的惋惜,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起起伏伏。“一蓑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
诚然,在苏东坡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与处世原则。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所有的不幸,打击与困苦,都在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烟,如丝,如尘,如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他像一位倔强的舵手,任前方风大浪高,他依然高悬白帆,突出重围,成为那个时代最无畏的勇者;他又像一只神奇的不死鸟,在经历无数的打击与沉沦后,依然婉转地放歌,痛苦越剧烈,他那天籁之音却更是流传千古;他更像一桶陈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无边的寂寞;然而,当阳光射入地窖时,那酒香霎时弥散开来,渐染这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苏东坡,这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象征,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6、苏轼和他父亲和兄弟合称什么
有些朋友对于苏轼是比较熟悉的,苏轼不仅有辉煌的文学成就,还有辉煌的艺术成就,由于他的父亲和兄弟同样有才,所以当时的人们给他们了一个合称,那么苏轼和他父亲和兄弟合称什么呢?苏轼和他父亲和兄弟合称“三苏”。“三苏”包括了苏轼本人,还有苏轼的父亲苏洵,以及苏轼的兄弟苏辙,这三位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人物。其中苏轼既是北宋的文学家,也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美食家。苏轼的兄弟苏辙既是文学家,也是当时的宰相。苏轼的父亲也是北宋的文学家。
7、佛教里的度和渡的区别
佛教里的度和渡的区别:
佛教中的“渡”,常写作“度”。度与渡同义,是舟船渡人过海的意思。又是出或离的意思,出是出离世俗,离是脱离生死。“渡”更形象,表示从此岸到彼岸,佛法就是船。“度”则包含了帮助、指引的意思,二者可以通用,但用的多的还是“度”。释迦牟尼佛应世目的,是用佛法度众生,这佛法就好比是用舟,将受苦于轮回此岸的众生用“佛法”这条舟渡到解脱的彼岸。所以“渡”是比喻“度”的。
“度”是“度化”、“教化”,就是让人破迷开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离苦得乐,转凡成圣。一个人从迷惑颠倒,到破迷开悟,明了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继而能遵照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而所得到的果报就是离苦得乐,转凡成圣。人能得到这个果报,就是“得度”,所以,人从迷到悟,从苦到乐,从凡夫到圣人的过程就是得度的过程。佛菩萨的加持固然有很大作用,但归根结底“得度”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精进的修行才能实现的。明白了道理能真干,就是得度了。
8、植物和动物的区别佛教的观点
一、指代不同
1、动物:多以有机物为食料,一般都有神经,有感觉。
2、植物:多以无机物为养料,一般有叶绿素,没有神经,没有感觉。
二、引证不同
1、动物:茅盾 《尚未成功》:“人到底是感情的动物呀。”
2、植物: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象鼻莲(仙人掌一类植物)多半是盆栽。”
三、侧重点不同
1、动物:有生命的东西;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可以发出警戒。
2、植物:没有生命的东西。
四、从佛教的角度,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
1、动物参与六道轮回。
2、植物则不会。
9、苏轼词两首和赤壁赋的异同
《苏轼词两首》中包括《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
这三个作品都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这两个作品都借对古人古事的评述、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胸怀和抱负。
这两者都有消极的思想,但总体上是积极的,豪放的。而《定风波》则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心胸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
体裁不同:前者是词,后者是散文。
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通过缅怀古代英雄人物,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后者表达了忘怀得失、胸襟坦荡的人生见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10、苏轼的感悟
一、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和仕途,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和仕途,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他那种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我们只是一介凡人,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二、入世与出世的交织
苏轼一生写了大量的`词,在这些词中,既有入世的进取之心,又有出世的人生取向。
现实生活中的苏轼,也时时在履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尽管苏轼积极入世,但仕途的坎坷,宦海的沉浮还是让他产生了“出世的思想倾向”《临江仙》便是词人出世情怀的完全坦露: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此外,象“归心正似三春草”(《虞美人》),“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满江红》)。“浮名浮利,虚苦劳神。”(《行香子?述怀》)等词句无不体现着他乘时归化返朴任天的出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