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六、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你身边的问题

问题:

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起,

活动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

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如果不能,为什么?

2、自己阅读课本的21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

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

关注的问题是:

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

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3:

运用与推理

问题:

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

因为a∥b。 所以∠1=∠2(_______)

又∠3=∠__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2=∠3,

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

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再由同学补充。老师纠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因为所以之间的关系。

能过学生做和说,培养学生的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4

巩固与提高

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

1、 如果a∥b ,∠1=60°,那么∠2,,∠3,∠4为多少度。为什么?

2、 如果∠1=60°,∠3=120°,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1=100°,∠5=100°,∠2=60°,那么∠4、∠3为多少度?

解:因为∠1=100°,∠5=100°

所以∠1=∠____ ( )

所以 _____∥_______ ( ),

又因为 ∠2 =60° ( )

所以 ∠4=∠______=______( )

又因为 ∠4与∠3________ ( )

所以 ∠3=180°―_____=______°

问题3:填一填

如图,已知:∠1=∠ABC=∠ADC,∠3=∠5,∠2=∠4,∠ABC+∠BCD=180°,

(1)因为∠1=∠ABC,

所以 AD∥_____ ( )

(2) 因为 ∠3=∠5

所以 AB∥_____ ( )

(3)因为∠2=∠4

所以 ______∥______ ( )

(4)因为∠1=∠ADC

所以______∥______ ( )

(5) 因为∠ABC+∠BCD=180

所以 _______∥______ ( )

问题4,学与用:

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

小结:

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的第1、2、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

应关注的问题是:

1、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

2、 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

3、 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2、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4月6日在我校召开了一场有关于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应区教研室要求,我上了一节示范课。本节课我选择了一节有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课。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正确引导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说一说,利用课本例题1对平行线判定的方法进行复习,增加了自己提问同伴回答的环节,提高了对本例题的要求,从方法、观察图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二环节,应用知识――做一做,利用课本中的例3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复习,增加了求任意夹角的环节,为进一步的两到三步证明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总结方法――辨一辨,总结方法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像,明确每个图像中角与线的位置关系。

第四环节,深化提高――想一想,尝试用两步证明去解决一道关于命题的证明,让学生从中体验逻辑推理,一题多解,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五环节,层层递进――考一考,对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在书写过程中体会证明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加以规范。

反思:能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参与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效果较好。

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第一环节中的讨论应更具有多样性,给出例1的图形后应该将这道题目彻底放开,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自然得出由角相等得到线平行,或者由线平行得到角相等。老师应将学生回答的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并按性质和判定两类分开,按这样的方式比之前的设计应该更好一些。

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4、品质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难点:区分性质和判定以及怎样综合运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解题。

三、教材分析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新意识的培养。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五、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六、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你身边的问题

问题:

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在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是左拐300,那么第二个弯应朝什么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并发表见解,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将这个问题如何转化成数学问题。

本次活动应关注的问题是:

1、不改变方向,在数学中理解应是什么,

2、在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什么问题

3、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实例,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起,

活动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问题:

1、上节课学习了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画两条平行线,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三角尺取到什么作用,你能不能用两把直尺画出两条平行线,如果不能,为什么?

2、自己阅读课本的21页“探究”部分,并把空填好。

用电脑展示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其中取到的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测量比较得到这些角中上下两个角的关系,

关注的问题是:

1、注意性质具有一般性。不能简单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就断定它就具有某种性质,而需要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导过程。

2、理清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之间的关系。

通过动手测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特殊需要到一般的推理能力,使其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3:

运用与推理

问题:

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理由吗?如图,

因为a∥b。 所以∠1=∠2(_______)

又∠3=∠_____,(对顶角相等)

所以∠2=∠3,

类似地,对于性质3,你能说出道理吗?

想一想:这节课开始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学生回答,再由同学补充。老师纠正。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因为所以之间的关系。

能过学生做和说,培养学生的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4

巩固与提高

问题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 ,

1、 如果a∥b ,∠1=60°,那么∠2,,∠3,∠4为多少度。为什么?

2、 如果∠1=60°,∠3=120°,直线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1=100°,∠5=100°,∠2=60°,那么∠4、∠3为多少度?

解:因为∠1=100°,∠5=100°

所以∠1=∠____ ( )

所以 _____∥_______ ( ),

又因为 ∠2 =60° ( )

所以 ∠4=∠______=______( )

又因为 ∠4与∠3________ ( )

所以 ∠3=180°―_____=______°

问题3:填一填

如图,已知:∠1=∠ABC=∠ADC,∠3=∠5,∠2=∠4,∠ABC+∠BCD=180°,

(1)因为∠1=∠ABC,

所以 AD∥_____ ( )

(2) 因为 ∠3=∠5

所以 AB∥_____ ( )

(3)因为∠2=∠4

所以 ______∥______ ( )

(4)因为∠1=∠ADC

所以______∥______ ( )

(5) 因为∠ABC+∠BCD=180

所以 _______∥______ ( )

问题4,学与用:

某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村通煤气,市政工作人员已经在道路的两侧铺设了两条平行的燃气管道,如果公路一侧铺设的角度为100°,为了便于连接,那么另一侧应以什么角度铺设?为什么?

小结:

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的第1、2、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这些之间的关系。

应关注的问题是:

1、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不同。

2、 几何推理证明的要领。

3、 正确分清推理中因为和所以所表达的意义

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认识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锻炼学生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推理能力。

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发现过程。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会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并学会表达。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学难点】例2的推理过程要用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预设】

  【活动1】复习引入

  1、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2、练习:

  (1) 如图①,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3 =6,那么 ∥ 。( )

  如果6 =9,那么 ∥ 。( )

  如果1 +2 +3 =180,那么 ∥ 。( )

  如果 ,那么BE∥CD。( )

  (2) 如图②,看图填空:

  ∵1 =2(已知)

  ∥ 。( )

  又∵2 =3(已知)

  ∥ 。( )

  【活动2】

  1、 引入新课的课堂练习:

  (1)你们练习本上的横线与横线成什么关系?(平行)

  (2)请画出其中二条(二条之间可空若干行),分别用a、b 表示,a∥b,再画一条c分别与a、b相交。

  (3)标出一对同位角,用1、2表示,并量一下度数。

  (4)1与2有何关系?(2)

  在这个练习中,两直线平行是给出的条件,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回答

  这就是平行线的一个重要性质: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活动3】知识应用:

  例1、 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1=1000,求2的度数。

  此题比较简单,让学生自己分析,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分析过程,后学生书写过程。强调过程的’书写。

  例2、 如图,已知2。若直线bm,则直线am。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道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综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来分析。

  3、 课内练习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行完成,然后校对

  强调说明过程的书写规范

  机动:作业题4

  【活动4】小结

  请同学们回答平行线的两个性质,指出其中的条件与结论。

  【活动5】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教学反思】

  10.3 平行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经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发现过程。

  2、掌握平行线的两个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教学预设】

  【活动1】知识回顾:

  1、平行线的判定

  2、平行线的性质

  【活动2】1.合作学习:

  如图,直线AB∥CD,并被直线EF所截。2与3相等吗?3与4的和是多少度?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图中有哪几对角相等?

  (2)3与1有什么关系?4与2有什么关系?

  2.你发现平行线还有哪些性质?

  【活动3】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4】知识应用

  1、做一做:

  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填空)

  若1=120,则2= ( )

  3= -1= ( )

  2、例3 如右下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1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2)2与BA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

  解:2

  ∵AB∥CD(已知)

  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D∥BC(已知)

  BA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同角的补角相等)

  讨论:还有其它解法吗?如不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个性质是否可以解?

  3、练一练:(课内练习1、2)

  4、例4如右图,已知ABC+C=180,BD平分ABC。CBD与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2)D与ABD是一对什么的角?它们是否相等?为什么?

  (3)CBD与ABD相等吗?为什么?

  解:CBD

  ∵ABC+C=180(已知)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D平分ABC(已知)

  CBD=ABD=D

  想一想:是否还有其它方法?(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

  5、练一练:

  如图,已知2,3=65,求4的度数。

  【活动5】拓展

  1、如图1,已知AD∥BC,BAD=BCD。判断AB与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已知AB∥CD,AE∥DF。请说明BAE=CDF

  【活动6】知识整理:

  1、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思维方法:如不能直接说明其成立,则需说明它们都与第三个量相等。

  3、要注意一题多解。

  4、到目前为止说明两个角相等有哪些方法?课后归纳。

  【活动7】布置作业:见作业本

5、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的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本,所以加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的同课异构形式,让我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做课内容上的不足,也教学过程中找到了教学方法的欠妥当,而且在冯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本节课内容的实质,并学会了分析、深挖教材的方法。基于我所备课的内容,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并颇有收获。

  一、教材分析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合理性仍然要依靠教材,而不能脱离教材,所以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深刻挖掘教材是我首先也必要做的一件事,只有深刻发现教材的安排特点,掌握教材安排的用意,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掌握并传授给学生。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层层递进,所以深挖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合理分配课时,能够使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清晰。在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中,重点内容为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及应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对性质的理解上,并强化学生基于性质之上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并进行实际应用。并在挖掘概念的过程中提炼出内容的实质并注重知识的落实。

  二、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的发展依照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进行,由问题的特殊性转化到一般方式上,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活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够清晰的展示问题的思考过程,所以在授课时要严格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思想,这样便提示了我们掌握课标的重要性。

  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中,教师采用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结论也可按照先观察一组角∠3与∠6的位置关系,然后动手实验度量出他们的度数并给出猜想,最后再另画一条直线d与直线a、b相交,去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更清晰、深刻的掌握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的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本,所以加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的同课异构形式,让我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做课内容上的不足,也教学过程中找到了教学方法的欠妥当,而且在冯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本节课内容的实质,并学会了分析、深挖教材的方法。基于我所备课的内容,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并颇有收获。

  一、教材分析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合理性仍然要依靠教材,而不能脱离教材,所以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深刻挖掘教材是我首先也必要做的一件事,只有深刻发现教材的安排特点,掌握教材安排的用意,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掌握并传授给学生。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层层递进,所以深挖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合理分配课时,能够使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清晰。在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中,重点内容为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及应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对性质的理解上,并强化学生基于性质之上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并进行实际应用。并在挖掘概念的过程中提炼出内容的实质并注重知识的落实。

  二、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的发展依照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进行,由问题的特殊性转化到一般方式上,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活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够清晰的展示问题的思考过程,所以在授课时要严格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思想,这样便提示了我们掌握课标的重要性。

  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中,教师采用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结论也可按照先观察一组角∠3与∠6的位置关系,然后动手实验度量出他们的度数并给出猜想,最后再另画一条直线d与直线a、b相交,去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更清晰、深刻的掌握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成功之处: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

  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1、在上课过程中,担心学生由于基础差,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所以新课教学时间过长,学生练习时间短。

  2、由于课堂练习时间短,所以学生在灵活运用知识上还有欠缺,推理过程的书写格式还不够规范。

8、《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餐桌式”教学模式。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情况:

  首先,通过课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自信意识、自我展示参与地激情。确定学习目标及核心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更加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盲目学习、盲目跟从老师的引导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学生对本节课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也为课堂节约了大量的.操作时间。最后,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基本达到问题的解决。在合作交流与拓展中,我给学生留了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班内交流时间、自我展示机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意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虽说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或推理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从课中可以看出他们自信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展现了餐桌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不足之处:板书不够详尽、完整。在学生发现归纳出平行线性质时,应该完整板书定理而不是只板书几何符号语言,这样只关注了几何符号语言发展又忽略了几何语言规范性。另外,在孩子们推理“做一做”时应规范板书推理过程,这样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推理的逻辑性、严谨性。

  总之,本节课虽然存在不足,但总体来说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掌握很好,并且能对两种定理有区别地应用。本节课中无论是从知识技能目标达成,还是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良好情感养成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9、平行线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例4和例5

  (3)把一条直线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讲解例6。

  (4)练习P174—175 第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P175 第5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例题: 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六、效果预测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各个环节自然衔接。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合理猜想,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农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更加明了,更易使学生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将进一步的得到加强。

10、《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3月13日,我们全体数学组成员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听取了潘宏梅老师讲解的《平行线的性质》一课,听完后,我认真的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对学、群学体现明确效果较好。

  本节课在平行线的判定基础上再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课前复习采用对学方式进行的,师徒互考,课堂气氛热烈,结合图形用几何语言表达,回答时提问徒弟,师傅进行补充。学习性质1后,利用群学探讨性质2和性质3,的证明,这部分是难点,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证明,利用群学较好地解决了此问题。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到答案,如何验证此结论呢?教师鼓励学生开放数学思维,有的学生采用量角器进行度量,有的学生利用剪刀剪两个同位角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自制学具三个小木条进行演示,还有的学生运用三角板进行画图,学生思维被打开了,创造力被激发出来了,动手又动脑、形式多种多样。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

  学生学习了平行线判定后再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很容易混淆,性质和判定正好是互逆的,学完后学生分不清社么判定,什么是性质,潘老师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找人的小游戏,根据人的特点找人,然后根据人说他的特点,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名词马上就区分开了,效果很好。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厚了。

  以上是我的听课反思,以后我也会认真备课、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11、《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七学年备课组组织了本学期第一次磨课活动,由我先设计了学案进行集体备课,明确独学、对学、群学的内容,学习目标等。12日在7年6班上了第一节课,提出三个不足:一是课题探究的内容太多,用时过多,只有通过测量探究猜想过于单一。二是由猜想得出性质后分析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才让学生运用性质1来推导性质2和性质3。给学生造成误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已得出了性质还要证明。三是对学内容不明显。经过磨课后,13日在7年5班又上了一节,把课题探究改为先请同学们画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观察得到的同位角还相等吗?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让学生群学找验证方法,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探究出性质1后,利用性质1来证明性质2和性质3,设计两个证明题。这样体现了独学和群学环节,还让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小组对学时不够深入,缺少学生点评易错点的分析。

  通过磨课集思广益,统一了独学、对学、群学的认识,对自身教学设计思路和理念有很大提升。下面针对第二节课进行磨课反思如下:

  本节的亮点:

  1、复习提问时,采用对学方式让师友互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分钟后,提问学友。学生对学的时效性较强。都想给小组加分。

  2、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时,让学生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观察构成的同位角有什么数量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给3分钟小组群学。学生探究出4种方法:用三张纸条摆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移一条平行线与另一条重合,得到同位角相等。通过画平行线观察平移三角板即是使同位角相等的过程。画好图后,用量角器测量同位角,可得两角相等。4是画好图后,把其中一个同位角剪下放到另一个角上可发现它们相等。但只演示了前两个方法,后两个没有全班交流。这两个演示非常形象、具体的展示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拓展了思路。教师又追问: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同位角还相等吗?一名学生板演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是不相等的。让学生明确性质的前提条件必不可少。

  3、先探究出平行线的性质1后,给出两道证明题。先让学生独学,有了一定想法后,再对学、群学。但此处对学不明显。让学生通过证明得到另外两条性质,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目的性很明确。

  4、用一个版块,结合同一个图形,板书课前复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和通过证明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的推理格式,加以对比,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何不同?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判定是由两角相等或互补的数量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推出两角相等或互补的数量关系。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者相结合,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板书设计很合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比、思考。

  5、为了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判定?什么是性质?我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举出一名学生的特点,让大家猜,点出这个过程就是判定。指出一名学生王子超,让其他学生说他有什么特点?点出这个过程就是性质。通过这样的类比通熟易懂,学生接受较好。

  本节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1、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还有一次口误。这是今后要避免和改正的,加强教学语言的备课。还要多听课,取长补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

  2、在师友对学时,没有训练师傅点评知识点的易错点,易混点。今后在培养学生点评上下功夫。多给学生展示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勤于深思、善于总结的学习潜能。

  3、讲解和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够,讲评由老师代劳,没时间让学生纠错。今后在教学中关注时间的合理安排。

12、《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从20号下午抽到课题《平行线的性质》后,我就觉得这一课题是对我的一次很大的挑战,因为本次参赛选手都是优中选优的,在教学工作中肯定都总结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起码对教材非常熟悉。而我呢,对初一教材新课讲授却是第二次,第一次还是2005年,这与熟悉教材的同行们比较,就是一个挑战。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我也一直纠结,第一个纠结的地方就是课件的制作,以前上课我都喜欢用PPT做课件,本次比赛,我就想在课件制作上求不同,大胆地尝试用flash做课件,是熟练地用PPT还是求新用flash?到底哪一个选择更成功,这使我有点纠结,最终我还是选择后者;第二个纠结的地方,时间紧,又是借班上课,抽到课题后,只有一晚上时间准备,既要书写教学设计,又要制作课件,还要熟悉学生认知情况,对于我来说又是一大挑战。想三者都做到最好,我能力有限,很难办到,所以我最终选择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求新制作好课件,就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情况。

  45分钟很快结束了,但这节课却带给了我很多的反思。

  我比较满意的是:

  1、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基本达到,我的教学设计基本完成;

  2、flash制作的课件完成的比较顺利,尤其在例题讲解中,flash制作的图形分离,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动态的图形运动展现出来,让学生轻松接受,这也为初一学生今后学习图形平移变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信息也基本达标,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从复杂图形中去找简单的基本图形,然后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这次的同课异构形式的比赛活动,让我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①自身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时缺乏灵活性;

  ②逻辑语言的表述有时不够明确,引导学生时语言不够到位;

  ③由于时间紧,课前没有展示课件,我认为初一的学生与小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在制作课件时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展现内容,给学生的观察带来不便,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有点华而不实。本节课的效果证明,我的两个纠结都选错了,忽略学生的学情使本节课的师生互动,配合默契程度很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用flash让课件展示地点固定比较单一,一味的求新求异结果却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总之,同课异构虽然只是一节课,但通过这一节课的互相学习与分析让我更加清楚了数学教学的内涵与方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学习中来。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非常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孙彦主任,何承全主任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也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辛勤参与与大力配合,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种机会的锻炼下,我一定能够迅速成长,以更优异的表现胜任数学教学工作。

13、平行线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例4和例5

  (3)把一条直线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讲解例6。

  (4)练习P174—175 第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P175 第5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例题: 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六、效果预测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各个环节自然衔接。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合理猜想,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农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更加明了,更易使学生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将进一步的得到加强。

14、《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平行线判定之后学习的,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会比较简单。因此本节我先让学生量出同位角大小得出性质一,然后直接让学生口述性质二与性质三的证明方法,进行思考总结。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注重思想方法的形成。

  性质的判定与性质要区别应用。学生容易混淆。这节课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代表回答,最后给出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讨论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平行线的性质,进一步解决问题。

  及时的巩固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本节我设计几个例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个别题目需要有理解熟练应用的过程。

  当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需要进一步的练习,这些将在第二课时进行。

15、《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回顾《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收获颇多,遗憾不少,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

  这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索,难点是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我通过复习“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引出课题,让学生大胆地猜想,结合三线八角,辨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为接下来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打下铺垫。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让学生动手画三线八角,通过测量,剪剪拼拼,验证某一对同位角是否相等,让学生体会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接着,通过量和算的方法,另外两个性质也易验证。这时,定理的猜想和实证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考虑,我让学生利用性质1去说明性质2和性质3,及时总结性质和符号语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师生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如要真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必然先要学会它的应用,在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例题:直接应用型;先判定后应用型;判定性质混合型。直接应用型侧重学生符号语言的规范表达,复杂类型的例题侧重对学生证明思路和方法上的引导,这两方面都是几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先从一个

  简单的图形出发,对图形和条件作一定的改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和反馈,小结完成后进行目标检测,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从总体设计上,我觉得教学环节基本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标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但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有两个地方值得推敲:一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普通话不够标准。这是今后要避免和改正的,加强教学语言的备课。还要多听课,取长补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二是整节课的节奏前半段不够紧凑,后面对时间的感觉又错了,以为时间不够,结果在关键部分没有展开让学生探究推理。这是这节课最大的缺憾。

  教学设计的“预设”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一个动态、不可测的过程,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的“预设”不到位,我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一直被某些环节的处理而纠结,例如例题的选取,例题的讲解,如何分析才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推行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通过对这节课的自我反思,我深感自身的不足,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力争使自己的课堂一步步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

16、《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4月6日在我校召开了一场有关于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应区教研室要求,我上了一节示范课。本节课我选择了一节有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课。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正确引导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说一说,利用课本例题1对平行线判定的方法进行复习,增加了自己提问同伴回答的环节,提高了对本例题的要求,从方法、观察图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二环节,应用知识——做一做,利用课本中的例3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复习,增加了求任意夹角的环节,为进一步的两到三步证明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总结方法——辨一辨,总结方法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像,明确每个图像中角与线的位置关系。

  第四环节,深化提高——想一想,尝试用两步证明去解决一道关于命题的证明,让学生从中体验逻辑推理,一题多解,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五环节,层层递进——考一考,对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在书写过程中体会证明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加以规范。

  反思:能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参与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效果较好。

  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第一环节中的讨论应更具有多样性,给出例1的图形后应该将这道题目彻底放开,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自然得出由角相等得到线平行,或者由线平行得到角相等。老师应将学生回答的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并按性质和判定两类分开,按这样的方式比之前的设计应该更好一些。

17、《10.3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反思

  从20号下午抽到课题《10.3平行线的性质》后,我就觉得这一课题是对我的一次很大的挑战,因为本次参赛选手都是优中选优的,在教学工作中肯定都总结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起码对教材非常熟悉。而我呢,对初一教材新课讲授却是第二次,第一次还是2005年,这与熟悉教材的同行们比较,就是一个挑战。对于本节课的处理我也一直纠结,第一个纠结的地方就是课件的制作,以前上课我都喜欢用PPT做课件,本次比赛,我就想在课件制作上求不同,大胆地尝试用flash做课件,是熟练地用PPT还是求新用flash?到底哪一个选择更成功,这使我有点纠结,最终我还是选择后者;第二个纠结的地方,时间紧,又是借班上课,抽到课题后,只有一晚上时间准备,既要书写教学设计,又要制作课件,还要熟悉学生认知情况,对于我来说又是一大挑战。想三者都做到最好,我能力有限,很难办到,所以我最终选择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求新制作好课件,就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情况。

  45分钟很快结束了,但这节课却带给了我很多的反思。

  我比较满意的是:

  1、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新课程标准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基本达到,我的教学设计基本完成;

  2、flash制作的课件完成的比较顺利,尤其在例题讲解中,flash制作的图形分离,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动态的’图形运动展现出来,让学生轻松接受,这也为初一学生今后学习图形平移变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信息也基本达标,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从复杂图形中去找简单的基本图形,然后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这次的同课异构形式的比赛活动,让我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①自身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时缺乏灵活性;

  ②逻辑语言的表述有时不够明确,引导学生时语言不够到位;

  ③由于时间紧,课前没有展示课件,我认为初一的学生与小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在制作课件时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展现内容,给学生的观察带来不便,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度,有点华而不实。本节课的效果证明,我的两个纠结都选错了,忽略学生的学情使本节课的师生互动,配合默契程度很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用flash让课件展示地点固定比较单一,一味的求新求异结果却适得其反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

  总之,同课异构虽然只是一节课,但通过这一节课的互相学习与分析让我更加清楚了数学教学的内涵与方式,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学习中来。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非常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孙彦主任,何承全主任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学习平台,也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辛勤参与与大力配合,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种机会的锻炼下,我一定能够迅速成长,以更优异的表现胜任数学教学工作。

18、《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了“餐桌式”教学模式。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情况:

  首先,通过课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自信意识、自我展示参与地激情。确定学习目标及核心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更加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学生盲目学习、盲目跟从老师的引导学习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学生对本节课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也为课堂节约了大量的操作时间。最后,课堂上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基本达到问题的解决。在合作交流与拓展中,我给学生留了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班内交流时间、自我展示机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意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虽说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或推理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是从课中可以看出他们自信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展现了餐桌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不足之处:板书不够详尽、完整。在学生发现归纳出平行线性质时,应该完整板书定理而不是只板书几何符号语言,这样只关注了几何符号语言发展又忽略了几何语言规范性。另外,在孩子们推理“做一做”时应规范板书推理过程,这样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推理的逻辑性、严谨性。

  总之,本节课虽然存在不足,但总体来说学生对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掌握很好,并且能对两种定理有区别地应用。本节课中无论是从知识技能目标达成,还是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良好情感养成方面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9、《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平行线判定之后学习的,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探索过程会比较简单。因此本节我先让学生量出同位角大小得出性质一,然后直接让学生口述性质二与性质三的证明方法,进行思考总结。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知识来解决。注重思想方法的形成。

  性质的判定与性质要区别应用。学生容易混淆。这节课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代表回答,最后给出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中让学生讨论并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平行线的性质,进一步解决问题。

  及时的巩固应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本节我设计几个例题,在巩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个别题目需要有理解熟练应用的过程。

  当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需要进一步的练习,这些将在第二课时进行。

20、《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4月6日在我校召开了一场有关于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应区教研室要求,我上了一节示范课。本节课我选择了一节有关于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课。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正确引导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说一说,利用课本例题1对平行线判定的方法进行复习,增加了自己提问同伴回答的环节,提高了对本例题的要求,从方法、观察图形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二环节,应用知识——做一做,利用课本中的例3对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复习,增加了求任意夹角的环节,为进一步的两到三步证明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总结方法——辨一辨,总结方法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像,明确每个图像中角与线的位置关系。

  第四环节,深化提高——想一想,尝试用两步证明去解决一道关于命题的证明,让学生从中体验逻辑推理,一题多解,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五环节,层层递进——考一考,对学生当堂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在书写过程中体会证明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书写格式加以规范。

  反思:能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能够参与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效果较好。

  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第一环节中的讨论应更具有多样性,给出例1的图形后应该将这道题目彻底放开,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自然得出由角相等得到线平行,或者由线平行得到角相等。老师应将学生回答的问题在黑板上板书并按性质和判定两类分开,按这样的方式比之前的设计应该更好一些。

21、《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回顾《平行线的性质》这节课的教学,收获颇多,遗憾不少,真的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

  这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索,难点是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我通过复习“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引出课题,让学生大胆地猜想,结合三线八角,辨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为接下来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打下铺垫。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让学生动手画三线八角,通过测量,剪剪拼拼,验证某一对同位角是否相等,让学生体会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接着,通过量和算的方法,另外两个性质也易验证。这时,定理的猜想和实证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考虑,我让学生利用性质1去说明性质2和性质3,及时总结性质和符号语言。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师生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如要真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必然先要学会它的应用,在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例题:直接应用型;先判定后应用型;判定性质混合型。直接应用型侧重学生符号语言的规范表达,复杂类型的例题侧重对学生证明思路和方法上的引导,这两方面都是几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先从一个简单的图形出发,对图形和条件作一定的改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和反馈,小结完成后进行目标检测,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从总体设计上,我觉得教学环节基本合理,重点难点突出,课标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但课堂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本课教学中我感觉有两个地方值得推敲:一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普通话不够标准。这是今后要避免和改正的,加强教学语言的备课。还要多听课,取长补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二是整节课的节奏前半段不够紧凑,后面对时间的感觉又错了,以为时间不够,结果在关键部分没有展开让学生探究推理。这是这节课最大的缺憾。

  教学设计的“预设”和教学内容的“生成”是一个动态、不可测的过程,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的“预设”不到位,我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一直被某些环节的处理而纠结,例如例题的选取,例题的讲解,如何分析才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推行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通过对这节课的自我反思,我深感自身的不足,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力争使自己的课堂一步步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

22、《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的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本,所以加强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次的同课异构形式,让我在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做课内容上的不足,也教学过程中找到了教学方法的欠妥当,而且在冯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本节课内容的实质,并学会了分析、深挖教材的方法。基于我所备课的内容,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反思,并颇有收获。

  一、教材分析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合理性仍然要依靠教材,而不能脱离教材,所以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深刻挖掘教材是我首先也必要做的一件事,只有深刻发现教材的安排特点,掌握教材安排的用意,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掌握并传授给学生。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层层递进,所以深挖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合理分配课时,能够使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清晰。在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中,重点内容为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及应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对性质的理解上,并强化学生基于性质之上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并进行实际应用。并在挖掘概念的过程中提炼出内容的实质并注重知识的落实。

  二、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的发展依照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进行,由问题的特殊性转化到一般方式上,从而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的活动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够清晰的展示问题的思考过程,所以在授课时要严格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思想,这样便提示了我们掌握课标的重要性。

  在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中,教师采用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结论也可按照先观察一组角∠3与∠6的位置关系,然后动手实验度量出他们的度数并给出猜想,最后再另画一条直线d与直线a、b相交,去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更清晰、深刻的掌握平行线的性质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七学年备课组组织了本学期第一次磨课活动,由我先设计了学案进行集体备课,明确独学、对学、群学的内容,学习目标等。12日在7年6班上了第一节课,提出三个不足:一是课题探究的内容太多,用时过多,只有通过测量探究猜想过于单一。二是由猜想得出性质后分析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才让学生运用性质1来推导性质2和性质3。给学生造成误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理解,已得出了性质还要证明。三是对学内容不明显。经过磨课后,13日在7年5班又上了一节,把课题探究改为先请同学们画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观察得到的同位角还相等吗?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让学生群学找验证方法,使学生思维更活跃。探究出性质1后,利用性质1来证明性质2和性质3,设计两个证明题。这样体现了独学和群学环节,还让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但小组对学时不够深入,缺少学生点评易错点的分析。

  通过磨课集思广益,统一了独学、对学、群学的认识,对自身教学设计思路和理念有很大提升。下面针对第二节课进行磨课反思如下:

  本节的亮点1、复习提问时,采用对学方式让师友互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分钟后,提问学友。学生对学的时效性较强。都想给小组加分。

  2、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时,让学生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观察构成的同位角有什么数量关系?你是怎么得到的?给3分钟小组群学。学生探究出4种方法:1是用三张纸条摆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移一条平行线与另一条重合,得到同位角相等。2是通过画平行线观察平移三角板即是使同位角相等的过程。3是画好图后,用量角器测量同位角,可得两角相等。4是画好图后,把其中一个同位角剪下放到另一个角上可发现它们相等。但只演示了前两个方法,后两个没有全班交流。这两个演示非常形象、具体的展示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进行度量,在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脑分析总结出结论,不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方法开阔了学生思维,拓展了思路。教师又追问: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同位角还相等吗?一名学生板演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是不相等的。让学生明确性质的前提条件必不可少。

  3、先探究出平行线的’性质1后,给出两道证明题,(1题如图,已知a∥b,求证:∠2=∠3.

  2题已知a∥b,求证:∠2+∠4=180°)。先让学生独学,有了一定想法后,再对学、群学。但此处对学不明显。让学生通过证明得到另外两条性质,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目的性很明确。

  4、用一个版块,结合同一个图形,板书课前复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和通过证明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的推理格式,加以对比,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何不同?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使学生在有了充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不同。判定是由两角相等或互补的数量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推出两角相等或互补的数量关系。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者相结合,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板书设计很合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比、思考。

  5、为了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判定?什么是性质?我又安排了一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举出一名学生的特点,让大家猜,点出这个过程就是判定。指出一名学生王子超,让其他学生说他有什么特点?点出这个过程就是性质。通过这样的类比通熟易懂,学生接受较好。

  本节的不足及改进措施1、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还有一次口误。这是今后要避免和改正的,加强教学语言的备课。还要多听课,取长补短。力争做到精讲精练。

  2、在师友对学时,没有训练师傅点评知识点的易错点,易混点。今后在培养学生点评上下功夫。多给学生展示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勤于深思、善于总结的学习潜能。

  3、讲解和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够,讲评由老师代劳,没时间让学生纠错。今后在教学中关注时间的合理安排。

24、《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成功之处:

  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了解平行线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通过创设一个疑问:能不能通过两直线平行,来得到同位角相等呢,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平行线性质的探索。

  2、整个课最突出的环节是平行线性质的得到过程,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白纸,三角板,在上课时学生通过自主画图进行探索,得到猜想,再通过验证发现的。即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结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在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时,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交流与合作。

  3、在教学中,设计了知识的拓展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平行性质的理解。

  4、在练习的设置过程中,从简到难,由简单的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到平行线性质两步或三步运用,学生容易接受。重点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①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②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③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区别运用存在问题。

25、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进行实验观察.

  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2-64,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投影: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打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所示,AB∥CD,AC∥BD.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答:相等的角为:2,4,6,8.互补的角为:BAC+ACD=180,ABD+CDB=180,CAB+DBA=180,ACD+BDC=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ABD,BAC=BDC.(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所示.已知:AD∥BC,AEF=B,求证:AD∥EF.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EF,只需AEF=180,

  (由因求果)因为AD∥BC,所以B=180,又AEF,所以AEF=180成立.于是得证.

  证明:因为 AD∥BC,(已知)

  所以 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B,(已知)

  所以 AEF=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

  求证:2=90.

  证明:因为 AB∥CD,

  所以 BAC+ACD=180,

  又因为 AE平分BAC,CE平分ACD,

  所以 , ,

  故 .

  即 2=90.

  (理由略)

  2.如图所示,已知:2,

  求证: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5.3平行线性质(二)

  [教学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件表达能力

  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含义,了解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命题等概念

  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

  3.完成下面填空

  已知:BE是AB的延长线,AD//BC,AB//CD,若 则

  4. 那么a,c的位置关系如何?

  二.新课

  1.例1,已知a//c, 直线b与c垂直吗?为什么?

  例2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 ,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2.实践 与探究

  (1)学生操作: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做成一张

  个格子的方格纸。观察并思考:做出的方格纸的一部分,

  线段 都与两条平行线 垂直

  吗?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教师给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问题: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 垂足F,问EF是否垂直DC?垂线段EF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结论: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而改变

  3.命题和它的构成

  下列语句,分析语句的特点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2)对顶角相等

  (3)等式两边同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1)命题的组成: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项,结论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 (2)形式: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如果是,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

  四.作业

26、《平行线的性质》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法指导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生活中的电是通过两条互相平行的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输电线路在某处转了一个弯,已知转弯后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和原来的两条导线中的一条之间的夹角是130°,那么这条导线和原来的另一条导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呢?学习了这节课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设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的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一。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讲解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4)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区别: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讲解例4和例5

  (3)把一条直线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讲解例6。

  (4)练习P174—175 第1、2、3、4题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这节课得到的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能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P175 第5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

  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例题: 练习:

  性质2:

  性质3:

  2.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六、效果预测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各个环节自然衔接。在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合理猜想,解决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的性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农远资源的利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更加明了,更易使学生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将进一步的得到加强。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