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年人类登月史: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640?wx_fmt=jpeg

来源: CSDN

2019年7月20日是纪念人类登月五十周年的好日子。人类于1969年首次正式登上月球,历史将永远铭记两位宇航员的名字: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 然后,这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在我们庆祝首次登月成功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如果没有无数人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这两位宇航员也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在本文中,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阿波罗11号任务背后有关人类数据的故事。

640?wx_fmt=jpeg

1955-1975:太空竞赛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之后,他们将人类送到了太空。 

接下来就是将第一个人送到月球。

640?wx_fmt=jpeg

1961年:NASA的艰巨任务

由于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占据优势,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交给了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项艰巨的任务。 

1961年,肯尼迪总统为NASA设定了一个未来10年的目标——将一个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这项任务看似根本不可能,因为美国连将人类载往月球的航天器都没有,而且他们需要一台非常小巧精悍的计算机来负责导航,还要有太空服,掌握长时间失重的知识,以及太空的食物。 

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入手,也不知道人类是否甚至可以在零重力的条件下思考。

640?wx_fmt=jpeg 

1961-1969:NASA加入战斗

为了登月成功,美国投入了254亿美元。NASA聘请了来自波音、北美航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格鲁门公司、麻省理工学院等不同组织的精英,启动了一项名为“阿波罗计划”的全美项目。 

管理如此庞大且人人都有不同技能团队的重任落到乔治·穆勒的肩上,他就是众所周知的“航天飞机之父”。  

他通过引入激进的方法改变了NASA的管理。其中一种方法是“全面”测试,采用这种方法的团队可以并行设计和开发多个系统,大幅缩短设计时间。 

另一种方法是组织NASA宇航员参观阿波罗计划航天器的部件开发工厂。这次访问让工厂的工人们意识到,他们犯的每个错误都可能会杀死眼前的这群人,这极大地激励了工人们将自己的毕生献给阿波罗的决心。

640?wx_fmt=jpeg

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

NASA面临的一项主要的困难在于,建造一台能够装载到航天器上的非常小的计算机。而在当时,即便是最紧凑的“小型计算机”也有2-3个冰箱并排放置那么大。 

同时,NASA必须反抗当时流行的一个观点——计算机不可靠。当时,计算机的声誉很差,因为这些机器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崩溃一次。 

经过几年的实验后,麻省理工学院和NASA的工程师与科学家们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大大减小了阿波罗宇宙飞船计算机的尺寸,并提高了其计算能力。 

他们以IBM大型计算机为基础进行航向计算,并将导航数据提供给航天器上的AGC(Apollo Guidance Computer,阿波罗引导计算机)。AGC仅担任引导、导航和航天器控制等特定任务。 

虽然AGC的尺寸与一辆汽车相当,但这款大型计算机结构紧凑,重量仅为70磅(约32公斤),占用的空间不到1立方英尺。  

计算机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内存的完整性。有人担心由于潜在的苏联袭击,AGC的存储设备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构建一个无法以任何方式擦除、修改或损坏的存储器,麻省理工学院使用了一种独有的“绳子内存”(rope memory),然后让女工们在绳子上套上小铁环。 

穿过环中心的导线表示“1”,而外面的导线表示“0”。  

他们找到了几位熟练的女裁缝,花了8个星期的时间,将程序编织到了内存中,她们用针把电线一根根穿过铁环,一次穿一根电线。

640?wx_fmt=png

1968年:阿波罗8号绕月飞行

一年以后,NASA发射了阿波罗8号,这是第一艘载人飞船离开地球轨道,到达月球,绕轨道飞行并返回地球。 

阿波罗8号在20小时内完成10次绕轨道飞行,并安全返回地球。 

继阿波罗8号成功后,1969年5月18日NASA推出了阿波罗10号,为真正的月球探险“彩排”。阿波罗10号机组的任务是在不实际降落到月球表面的情况下,测试月球着陆的所有元素。 

接下来就是真正开始人类登陆月球的任务。

640?wx_fmt=jpeg

1969年7月19日:人类首次登月

阿波罗11号载着三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终于进入了月球轨道。第三级火箭(长达110米)通过750万磅的推力将自己推进了太空。 

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然而,在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降落到距离月球表面大约46,000英尺(14020.8米)的高空时,发生了突发性事件。 

在只有30,000英尺(9144米)的时候,电脑崩溃了。 

在“鹰号”登月舱降落前几分钟,AGC崩溃了。屏幕一片空白。 

程序在报警。现在是十二点二十二分。程序发出了1202号警报。 

——阿波罗11指挥官 尼尔·阿姆斯特朗发送到休斯敦任务控制中心 

当时屏幕上闪烁着1202号的程序警报,身处太空的宇航员以及休斯顿的整个任务控制中心都陷入了恐慌。在他们的模拟过程中,宇航员从未遇到过这个错误,他们不知道是应该继续前进还是中止任务。 

在接下来的七分半钟内,警报反复响起了5次。 

随着“鹰号”的迅速下降,他们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任务控制中心的任务指挥官史蒂夫·贝尔斯立即打电话给他的同事杰克·加曼,这位工程师正坐在密室里,他的控制台上有计算机错误代码的备忘单。 

这是一个“执行溢出”。——杰克·加曼,NASA工程师 

加曼在给贝尔斯的回复中说,让宇航员们继续前行。 

AGC出现了过载,但仍在照常工作。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比不上2019年的智能手机。当AGC出现过载数据时,它会放弃其他一切来执行其核心功能——引导宇航员和为宇航员导航。 

删除其他功能需要重新启动系统,这就是AGC闪烁1202警报的原因。每次过载时,AGC都会删除一些优先级较低的程序,并重新启动以继续导航和引导。任务控制中心向“鹰号”登月舱的宇航员传达了这一信息,并表明登月任务继续。 

就在这时,宇航员遇到了更危险的问题。 

在着陆(或坠毁)前的两分钟,情况失去了控制。 

由于宇航员们忙于解码程序警报,他们飞过了预选着陆区域——静海基地。 

在距离地球表面仅1500英尺(457米)的时候,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终于看到了窗外的情况。就在那时,他注意到“鹰号”登月舱正朝着一个陡峭的火山口飞驰而去。  

太空船的燃料快要耗尽了,所剩燃料仅够用60秒钟,而太空船正朝着一个比公共汽车更大的巨坑飞去。 

已经来不及重新定位AGC,寻找更合适的着陆点了。 

阿姆斯特朗凭着数据和多年的丰富经验,决定手动计算着陆点。 

休斯顿飞行控制中心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查理·马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NASA工程师 

由于没有计算机可以依赖,尼尔·阿姆斯特朗选择了手动控制“鹰号”登月舱,并凭借他多年飞行员的经验,像驾驶直升飞机一样驾驶“鹰号”。时间一点点过去,燃料也急速下降,阿姆斯特朗异常冷静,他非常相信自己的经验。 

在一旁的巴兹·奥尔德林通过持续监控AGC控制台的高度数据来辅助他。他们一起手动计算了“鹰号”登月舱的着陆位置。

640?wx_fmt=jpeg 

1969年7月20日:“鹰号”着陆成功

凭借他们的计算力和操控能力,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终于找到了距离静海基地最近的着陆地点。 

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 阿波罗11指挥官尼尔·阿姆斯特朗 

在任务最后的关键时刻,宇航员凭借自身的努力、奉献和冷静,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没有他们,结局将有很大的不同。  

剩下的就是人尽皆知的历史了。 

640?wx_fmt=jpeg

1969年7月24日:往返月球

阿波罗11号在经历了195小时18分35秒的飞行后,成功地完成了飞行任务并安全地降落在太平洋上。 

NASA提前几个月兑现了对已故总统肯尼迪的承诺。 

640?wx_fmt=jpeg

阿波罗11号成功背后的人类数据

经过美国全国多家组织的40多万人不断的努力,人类终于成功地登上了月球。 

从建造宇宙飞船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到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的英雄宇航员们,人类的数据记载了每一个脚印。感谢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风险,我们终于登上了月球。

原文:https://hackernoon.com/how-the-humans-of-data-landed-man-on-the-moon-1i2nb3j4h

本文为 CSDN 翻译,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640?wx_fmt=jpeg

张亚勤、刘慈欣、周鸿祎、王飞跃、约翰.翰兹联合推荐

这是一部力图破解21世纪前沿科技大爆发背后的规律与秘密,深度解读数十亿群体智能与数百亿机器智能如何经过50年形成互联网大脑模型,详细阐述互联网大脑为代表的超级智能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社会、产业与科技未来的最新著作。

《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2019年7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刘锋著。了解详情请点击:【新书】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

未来智能实验室是人工智能学家与科学院相关机构联合成立的人工智能,互联网和脑科学交叉研究机构。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640?wx_fmt=jpeg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