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立其诚翻译文言文

修辞立其诚翻译文言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修辞立其诚翻译文言文

1、修辞立其诚翻译文言文

【出处】

《周易·乾卦》,作非一时一人。《周易》被视为中华文化之根,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注释】

①修辞:修饰文辞。这里主要指学习言辞。

【译文】

言辞要体现真诚。

【赏析与启迪】

有道德修养的人注重文化教养,善于用美好的言辞表达观点、描述事物,但是言语巧妙,首先必须做到诚实,不能夸大事实和情感,不然就是用虚伪浮夸的言辞来迷惑甚至欺骗他人了。

今天的社会强调说话要有艺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如果一味用华丽的辞藻而不注重真情实意,就是本末倒置,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就不容易了。

努力学习讲话的艺术、沟通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话语里一定要流露出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他人。一个蹩脚的推销员和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往往为了推销产品而说得天花乱坠,结果遭人白眼;优秀的推销员却能如实告诉对方产品的优劣,并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所以获得成功。

2、修辞立其诚翻译

1、这是乾卦第三爻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翻译:君子(有德者或身居尊位者)白天勤勉于所做之事,到了晚上,还要像随时会遇到危险一样警惕,(才不会)有过错。(或者理解为遇到危险时才可以免遭咎害。 )

2、下面是孔子的注解:孔子说:君子(有德者或身居尊位者)如何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呢?讲求忠贞守信,所以能增进道德德;检点言辞行为、树立诚信威望,所以能建立基业。知道应该做的事就去努力做,这叫做先见之明。知道自己应该退位就把位置让出来,可以保存其信义和奋斗成果。只有这样做,身居一方之主的高位才不会骄傲自负,处在臣下的位置也不会自卑烦恼。所以说,君子既要勤奋不息又要随时反省,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诸多危险时保住平安!

3、修辞立其诚体现的文格与人格关系

一、“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古人的解释要属孔颖达《周易正义》最具代表性,他认为“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进德’则知至,将进也;‘修业’则知终,存义也。‘忠信所以进德’者,复解进德之事,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是‘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由此可见,古人“修辞立诚”是为了“进德事,建功立业”,古代崇尚“三不朽”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永恒价值。

《周易》多认为是周代的占筮之书,既然是卦象占卜,关乎国家命运之事必须要“诚”和“惕”。“诚”,《说文》:“信也,从言成声”;“惕”,《说文》:“敬也。”这个解释也是通的,《周易》爻辞可能是对君子事神虔诚敬畏的说明,古人对祭天事神之事是非常虔诚的,认为用诚心可以打动上天,从而得到庇佑,所以周人已将祭祀中对神的诚信作为胜负成败的关键,这种由敬畏神灵而产生的诚意已经上升为一种最高的道德规范,在儒家礼教发展之后,“诚”又成为包括写作在内的各类礼乐活动的伦理要求,由一种原始的宗教心理活动发展为一种社会化的伦理意识。

二、“修辞立其诚”的发展

祭祀的最终目的是祈福,保佑后代的平安,祭祀者不敢不用诚实的语言和神对话,也不得不把“忠诚”作为修辞的最高准则。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的是达意传情,传递信息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修理文教”不能包含“修辞”的全部含义了,不仅需要“能说”,更需要“会说”。《周礼》中“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明确指出修辞同风雅颂、赋比兴关系非常密切,《荀子》中具体说明比喻手法,并把修辞视为“谈说之术”。

到了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列举前人实例说明修辞是“安国立命”的手段,“夫辞者,人之所以自通也。主父偃曰: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于是纵横家各国游说,进行口舌之争,用华丽的语言劝说别国,所以言语修辞极盛。

三、“修辞立其诚”与现代修辞学

“修辞立其诚”一般理解为修养问题,实际上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道德修養的问题,还有动机与效果,形式与内容,主观行为和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其实“立诚”这一准则把修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用真话沟通理解,以达到最终的交际目的;二是用浮华之辞蒙骗对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20世纪上半叶,一批崇尚传统和借鉴国外修辞学的学者展开了新旧两派的斗争,这时主要借鉴的是日本和西方先进的修辞学理论,以日本岛村泷太郎的《新美辞学》为代表,该书将“美”视作修辞学的核心概念,于是国内的有些学者认为修辞学就是美辞学,便认为辞格就是修辞学的全部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明显偏离了“立诚”的传统含义。

4、修辞立其诚议论文

1、“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中的一句话,很简单的讲就是要作文章要从心底来说真话。昨天我看了黄庭坚《答洪驹父三首》(《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这篇文章,感触颇深,集中起来就是这句“修辞立其诚”。

2、“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之后,始知作文章”(《答洪驹父三首》),分界在绍圣前后是很有道理的。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便改元“绍圣”,绍圣改元标志着北宋后期新党执政,旧党垮台。绍圣前,元丰八年四月,司马光在一封奏章中,也承认新法有“便民益国”之处,建议“为今之计,莫若择新法便民益国者存之,病民丧国者去之”(《上哲宗论新法便民者存之病民者去之》,《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七,《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三题作《乞新法之病民丧国者疏》);吕公著谈的更详细,他在《上哲宗论更张新法当须有术》(《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七)中说,青苗、免役、保甲等法是有一定益处的,需要改造,不宜一并废除,司马光明确表示这和他的认识相同。但是元佑元年三月,司马光、吕公著等执政,使新法荡然无存,这都是意气在作怪。黄庭坚所谓“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也便是此。

5、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是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很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的问题。

6、修辞立其诚300字议论文

1、“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中的一句话,很简单的讲就是要作文章要从心底来说真话。昨天我看了黄庭坚《答洪驹父三首》(《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六)这篇文章,感触颇深,集中起来就是这句“修辞立其诚”。

2、“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之后,始知作文章”(《答洪驹父三首》),分界在绍圣前后是很有道理的。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便改元“绍圣”,绍圣改元标志着北宋后期新党执政,旧党垮台。绍圣前,元丰八年四月,司马光在一封奏章中,也承认新法有“便民益国”之处,建议“为今之计,莫若择新法便民益国者存之,病民丧国者去之”(《上哲宗论新法便民者存之病民者去之》,《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七,《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三题作《乞新法之病民丧国者疏》);吕公著谈的更详细,他在《上哲宗论更张新法当须有术》(《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一七)中说,青苗、免役、保甲等法是有一定益处的,需要改造,不宜一并废除,司马光明确表示这和他的认识相同。但是元佑元年三月,司马光、吕公著等执政,使新法荡然无存,这都是意气在作怪。黄庭坚所谓“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也便是此。

7、修辞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建立言辞。诚,思想诚正。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乾卦·文言》:“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认为“进德”与“修辞”相较,应首先“进德修业”。然后才是“修辞立其诚”。“修辞”是为了“立诚”,“立诚”乃是“修辞”好坏的标准。春秋时已将“立德”看得重于“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将“立德”列在“不朽”之首,认为“立言”要受到“立德”的影响。“言”、“辞”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差异,必影响言辞的表现,形成言辞的优劣。

《周易·系辞下》;“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碾人之辞多。善诬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要建立好的言辞,需有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将言辞的建立与品德修养联系在一起的观点,成为中国美学史上文品与人品相统一的传统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言辞对于德业也有重大影响。《系辞上》:“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居其室,出其肓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故“修辞”可达到“立诚”之目的。

8、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

第一,“闲邪存其诚”,防范邪恶以保持内心的真诚。换句话说,你如果要真诚,就要跟邪恶势不两立。你决不能说“我很真诚地做坏事”,我很真诚地抢银行,那不行。你只要知道什么是坏事,像作弊、抢银行是坏事,就不能说很真诚地做坏事。因为真诚和邪恶势不两立。一个人明明知道什么是坏事,他去做了的话,就不真诚。他不能说做坏事是很真诚的,那是错误的说法,不能够原谅。所以,真诚是要和邪恶势不两立的。

第二,“修辞立其诚”,修饰言间以确保其诚意。你想要建立真诚,要修饰言辞,因为“言为心声”,说话就代表心里面的意思,你要小心怎么说话,人类一张口要特别小心,“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有时候不要太夸张。孔子常常提醒我们,刚毅木讷,才接近人生的正路(原文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你如果口才非常好,小心了,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意思是说:说话美妙动听,表情讨好热络,这种人是很少有真诚的。“仁”即真诚,这是儒家的重点。所以我们就要记得,你可以说话很好听,表情热络,但是内心一定要真诚。我现在教书,在社会上做讲演,有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就是“巧言令色”,讲话尽量让别人听得开心,别人愿意听,但是我记得要很真诚,我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我内心里面愿意说的,想清楚再说的。这就是《易经》乾卦的《文言传》所说的“闲邪存其诚、修辞立其诚”,前面是“行”,行动与做事,后面是“言”,人生就是两件事,“言”和“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跟邪恶势不两立;一个人说话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内心的情感不多也不少。这就是儒家所要求我们做的。  

9、修辞立其诚出自

选自《美学大辞典》。

1、“修辞立其诚”是《易传》的美学观点。“修辞”就是修我言辞,“立诚”就是立我诚心。“修辞立其诚”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

2、解析:”修辞”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乾·文言》云:”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来学者对此的理解和阐发颇不一致,其中尤以唐代孔颖达的说法影响为大。孔氏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十三经注疏》)近读郑子瑜先生《中国修辞学史稿》一书,内中多处发挥孔说,确认”修辞立其诚”乃指人之修业而言;又有倪景熙先生之《”修辞立其诚”辨》一文(《兰州学刊》一九八四年第二期),基本观点亦脱胎于孔氏。他们共同认为《周易》之”修辞”与我们今天所言之”修辞”意义完全两样。

10、修辞立其诚提纲

一、“修辞立其诚”的传统含义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乾卦·文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古人的解释要属孔颖达《周易正义》最具代表性,他认为“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进德’则知至,将进也;‘修业’则知终,存义也。‘忠信所以进德’者,复解进德之事,推忠于人,以信待物,人则亲而尊之,其德日进,是‘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由此可见,古人“修辞立诚”是为了“进德事,建功立业”,古代崇尚“三不朽”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种永恒价值。

二、“修辞立其诚”的发展

祭祀的最终目的是祈福,保佑后代的平安,祭祀者不敢不用诚实的语言和神对话,也不得不把“忠诚”作为修辞的最高准则。古人所谓的修辞更多的是达意传情,传递信息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修理文教”不能包含“修辞”的全部含义了,不仅需要“能说”,更需要“会说”。《周礼》中“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明确指出修辞同风雅颂、赋比兴关系非常密切,《荀子》中具体说明比喻手法,并把修辞视为“谈说之术”。

三、“修辞立其诚”与现代修辞学

“修辞立其诚”一般理解为修养问题,实际上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道德修養的问题,还有动机与效果,形式与内容,主观行为和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其实“立诚”这一准则把修辞活动分成两个部分,一是用真话沟通理解,以达到最终的交际目的;二是用浮华之辞蒙骗对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20世纪上半叶,一批崇尚传统和借鉴国外修辞学的学者展开了新旧两派的斗争,这时主要借鉴的是日本和西方先进的修辞学理论,以日本岛村泷太郎的《新美辞学》为代表,该书将“美”视作修辞学的核心概念,于是国内的有些学者认为修辞学就是美辞学,便认为辞格就是修辞学的全部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明显偏离了“立诚”的传统含义。

11、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修辞立其诚(节选):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客观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