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反思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大班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领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教师用图片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五、延伸环节
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2、大班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4、理解诗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教师用图片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四、延伸环节
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3、大班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中国地图、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祖国各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理解、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2、物质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等
(2)教具:可操作性挂图一幅、教师梳理的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㈠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
㈡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多种方式欣赏诗歌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⒈ 幼儿两两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 教师用图示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
(一)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师:我们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回班也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诗歌吧。(活动自然结束)
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十月就飘大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一年四季开鲜花。
啊,伟大的祖国是妈妈!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个时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绝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活动难点:
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启发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甫。
教学反思:
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别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足了小朋友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伟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此后,孩子们学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
5、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蛇》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折纸蛇的创作。
2.能够初步看懂蛇的折纸步骤图,并且尝试自己探索折叠。
3.在蛇的折纸探索和折叠中体验折纸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彩色纸。
2.步骤图,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细细长长一根绳,绳上长着两眼睛,大人小孩都害怕,时常出现草丛中。”是什么?你见过蛇吗?他是长什么样子的?(师总结)今天呀,我们就来折一折蛇。
二、展开
1.幼儿自由探索:
(1)出示图谱:你在图谱上看到了什么,哪些步骤你能看懂?
(2)请幼儿来进行示范。
(3)幼儿自行操作。
(4)集体讲解:
你在哪里遇到了困难?谁能来帮助他?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比较难呀?
2.老师示范
(1)出示师地范图,这是我这好的蛇,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折叠的吗?
(2)看图谱进行讲解:
①将正方形纸角对角折成三角形并打开有折横。
②将两边折向对角线变成“冰激凌”。
③两边继续向对角线折变成更小的冰激凌。
④另一头也折向对角线变成菱形。
⑤把菱形对折变成三角形。
⑥把三角形随意曲折变成蛇的身体。
⑦把一端向下折变成蛇的头。
(3)在讲解的时候在次将幼儿探索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
3.幼儿再次尝试独立折叠
三、作品展示讲评
1.小组进行自己讲评。有组长符合评选出最佳作品和奖项。
2.师总体奖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的蛇对于幼儿来说其实第有一定难度的,幼儿卖肉女五积极探索的欲望还是很高的。但在本次活动我还尊在这许多的问题,经过评课活动,我也明白了原来折纸活动并不好上,首先在目标上应该再把目标定的细化一点,把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在目标里,在指定一个有意义的感情目标,比如说让幼儿目标蛇是一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去保护它!在活动过程中,我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比如说蛇吃老鼠,来激起幼儿的兴趣,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前面幼儿会步骤只需稍微提一下,但是重难点的部分需要在细化一点,让幼儿明白蛇的形状,是弯弯曲曲的,让幼儿学会往上折往下折,在步骤图上,我应该把简单的步骤画在一张纸上,难的步骤要画的大一些,让幼儿一眼就看明白!这样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就会容易很多了。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动物的尾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二、看图说话
1.大二班的小朋友,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因为很多动物都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好吗?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第二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1.小朋友跟严老师读课题:比尾巴。小朋友请认真听老师读儿歌,思考一下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先问后答。
4.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老师教小朋友读。第二遍小朋友做小老师教老师读。)
四、创编儿歌
动物园里还不止这些动物呢!出示动物图片: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用动物的尾巴来编儿歌好吗?
五、结束活动
大二班的小朋友,我们幼儿园的门窗也贴有很多动物的图片对吗?让我们再去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们的祖国真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利用课件让幼儿欣赏祖国的壮美河山,让幼儿感受到祖国各地四季的不同美景。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教师用图片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五、延伸环节
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8、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落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一句“你提的真好!”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句“大家说的真好!”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在幼儿进行仿编前,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4、综合艺术,照顾全体,使人人都能参与想象、讲述活动。用绘画的形式让幼儿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活动后便于幼儿再次交流。
设计意图:
在“秋天的童话” 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外出散步,一路上幼儿对地上的落叶十分感兴趣,有的幼儿捡起树叶当扇子扇,有的幼儿说:“我要把树叶带回去送给姐姐,让她夹在书里当书签。”有的幼儿干脆把树叶丢进河里,兴奋的说:“你们看,树叶小船。”……原来,树叶会给幼儿带来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散文诗“落叶”文虽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动态感强。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诗中语句简短而有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作品进行联想、仿编。
3、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四张(大班上册15号挂图);
2、配乐朗诵录音磁带,录音机;
3、已学过歌曲《秋叶儿》;
4、每人一张画有落叶的供添画用的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齐唱歌曲《秋叶儿》,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幼:飘到小河里。
幼:飘到马路上、飘到花园里。
幼:秋叶儿还会飘到房顶上。
幼:树叶飘到草地上
……
师:秋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题目叫《落叶》,听听看在这首散文诗里,这些美丽的秋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好吗?
(二)欣赏散文,理解散文内容。
1、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一遍。
师:散文诗听完了,散文诗说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
幼:树叶落到了院子里。
幼:树叶落到了小河里,还落到了沟里。
幼:树叶落到地上,被小虫当成了家。
2、
教师配以图片再次朗诵散文诗一遍,并组织幼儿一起讨论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
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散文诗,这次请小朋友边听边把不懂的句子记在脑子里,待会儿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page_break] 师:散文诗听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幼:树叶落到沟里,为什么蚂蚁会把它当作小船呢?
幼:因为那是条臭水沟。
幼:不是,臭水沟小蚂蚁就不会去了。
幼:因为沟里有水,小蚂蚁过不去就把树叶当作小船划过去。
师:对有了小船小蚂蚁就安全的过水沟了。还有不懂得吗?
幼:小鱼游过来,把它当作小伞?
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幼:小鱼游到树叶下,就像 “抢”了一把伞。
师;是撑了一把伞,对吗?
幼:嗯。
幼:老师,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为什么说来信了?
师:隘,提的很好,那哪个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幼:树叶落下来了就是在告诉小燕子秋天来了。
师:为什么呢?
幼:因为秋天天气冷了树叶就会落下来。
师:大家说的真好,许多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是秋天来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看到写着秋天来到的信一样,所以小燕子会说“来信了。”
幼:那为什么小燕子会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因为南方比较暖和,小燕子喜欢住在暖和的地方。
幼:对,妈妈告诉我小燕子喜欢温暖的地方,因为那里有他爱吃的虫子,就不会被饿死,也不会被冻死。到春天天气暖和了,小燕子还会飞回来的。
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谁知道散文诗里为什么说“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幼:催就是叫小燕子快点去南方。
幼:对,小燕子不快点飞等天气冷了就来不及了。
幼:就会被冻死。
……
3、请幼儿边看图边欣赏配乐的散文诗一遍。
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三)教师作仿编的示范,少数幼儿试编。
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后仿编。
幼:树叶落到院子里,小蚂蚁看见了,把它当作被子。
幼:树叶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幼: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看见了,把它当作饼干。
幼:树叶落到汽车上,小鸟看见了,把它当作降落伞。
师: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会飞到南方去,还有谁也要非到南方过冬的?
幼:大雁。
幼:树叶落到地上,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
……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把你仿编的诗画出来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好吗?幼儿
在落叶图上添画,边画边作仿编诗句的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可听听个别幼儿仿编的诗句。课后引导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9、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从小爱祖国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十一”国庆节,围绕“爱”为中心,引导幼儿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字、词。
2.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此句式仿编诗歌。
3.能遵守游戏规则,学习依次轮流接说,不重复别人说的短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汉字;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用“××爱××”的句式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字卡: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
2.小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图片,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连线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请幼儿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连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如“鸟儿和蓝天”等。
2.教师把相对应的图片按诗歌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幼儿按图片说出儿歌的内容。如“鸟儿和蓝天在一起”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带来幼儿看图念儿歌。
(三)教师借助字卡让幼儿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用方式朗读儿歌。
1.教师出示字卡“爱“,放在第一排图片的中间,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这个汉字表示什么意思?
2.带领幼儿阅读第一排图夹文儿歌。
3.教师出示“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以相应的方法带来幼儿阅读后面的诗句。
(四)启发幼儿仿编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还知道“××爱××”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例:青蛙爱荷叶火车爱轨道 宝宝爱妈妈兔子爱萝卜 小朋友爱老师 公鸡爱虫子 小猫爱小鱼。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科学区展示动物和动物的家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匹配,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将字卡投放语言区,供幼儿阅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问题这首诗歌的诗句比较朴实、浅显易懂,从小动物爱的事情过渡到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在结束句中点名主题。
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会诗歌《从小爱祖国》,我利用图片的形式,依次出现在背景图上,孩子根据我的提问,很快说出前几行诗句,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当我问到“小朋友爱什么?”好几个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师、妈妈!”于是,我出示了最后一句的图片,让孩子学习最后一句“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但是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发现孩子不清楚什么叫做“祖国”,我及时为孩子们讲解了“祖国”的含义,“祖国就是说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在我的解释下,一些孩子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但是还有个别孩子似懂非懂,对祖国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
本节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诗歌教学模式,把语言与艺术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且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述空间、展示机会,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过 “祖国”这个词语,孩子们是第一次听到、说到,所以难免对祖国的定义不太清晰。在我的讲解下,部分孩子能够理解,但是个别孩子由于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局限,还是不太理解“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这句话,每当孩子们念到这句话时,就会有断顿。对祖国的理解只是初步的认知,没有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课后继续延伸教育,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在策略方面多下功夫:1.在语言区投放了诗歌《从小爱祖国》的图片,孩子们在讲述诗歌中可以进一步地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投放孩子们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引导孩子相互讲述在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阅读区投放祖国各地风景、民族服饰、特产等图片,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萌发从小爱祖国的意识;3.表演区提供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CD,还有道具如纱巾、彩条、民族服饰、乐器等,孩子们在欢乐的表演中,理解祖国的含义,产生对祖国浓浓的爱意。
10、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手套》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初动力。为此,设计了《手套》活动。让幼儿通过这一活动,在巩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教学过程:
(一)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t 舌前音,送气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的手套。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因为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要精心的去设计和准备。这也督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如此对待,作到精心、敬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幼儿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还需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方法,让我的活动充满精彩。
不足:
准备的不充分,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时间的把握上稍差一些,前面用的时间有些长,以至于后面幼儿有些仓促,这其间教师有些话应再简练一些,重复话较多,这样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耽误时间。通过反思这些不足,使我深刻领会到教师就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语言表达、丰富的课外知识等,因此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活动中赞美幼儿的成功,幼儿会再还你一个惊喜。教育在于鼓舞和唤醒。
1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温度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获得初步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活动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指导要点:通过经验调动、对比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并指导幼儿在简单的测量实验中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 认识温度计。
1、 认识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
提问: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他有没有发烧?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几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 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 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 观察、比较温度计。
1、 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2、 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实物体温计,提问:温度计里的这条神奇的线和数字有什么用?它们是怎么表示温度的?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 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们肯定收益匪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曾经我们的孩子一度被评“高智商,低能儿”即,我们很聪明,但是我们的动手能力是0.为什么呢?专家已经告诉了我们,国家的教育策略也已经发生了转变,偏向于动手操作了。可是城乡的区别太大了,城里专家设计出的优秀教案正好碰上了乡下孩子们的兴趣。多好的教育契机啊,可是不可替代的材料材料限制了我怎么办?我的策略是材料少的,那就拿到区域里分多次对孩子进行引导。《神奇的体温计》我要趁着孩子的兴趣还不退的情况下,带到区域再进行。
12、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走大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两人、三人合作平移走”大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及互相协作的精神。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循环的”大鞋”游戏,充分体验合作运动的愉悦。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用木版和宽牛筋自制的”大鞋”若干双,可供两至三个幼儿一起玩,大鞋上分别写有数字1、2。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活动活动筋骨。
2、两人合作”走大鞋”。
第一次尝试:
(1)幼儿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分别选择一双”大鞋”进行合作”走大鞋”的尝试。
(2)教师巡视观察,注意发现幼儿在尝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两人迈步不协调,步速不一致等,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走得怎样?如何才能走得更好?可以用动作配合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
(4)师幼共同总结”走大鞋”的好方法,即动作要领:后一名小朋友扶着前一名小朋友的肩膀;走的时候先出有数字1的鞋,再出有数字2的鞋,同时两人一起喊”1、2,1、2,……”的号子。这样就不会摔倒,两人才能协调一致地向前走。
第二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1)在《踏浪》乐声的伴奏下,幼儿再次玩”走大鞋”的游戏。
(2)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
(3)请合作走大鞋成功的幼儿展示,并鼓励幼儿进行创新。
3、三人合作走大鞋品尝到成功滋味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强的三名幼儿自由组合走大鞋,方法同两人走,只是难度有所增加,三人必须密切配合、步调一致才能走好。
4、放松运动幼儿小手捶捶肩、捶捶背、捶捶腿,使身体放松。
活动延伸:
1、将幼儿按人数分为两组进行pk赛。
2、两名或三名幼儿跨越障碍走大鞋也可作为亲子游戏(母子、父子或三口之家)进行。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活动中,走得很认真,玩的很开心。游戏提高了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体会到了合作运动的愉悦,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1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常规要求: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
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可以叫爸爸妈妈到网上搜索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乐曲。
活动反思: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个性。我的主打比较强,没有放手让幼儿自己大胆去思考讨论尝试,在引导幼儿音乐欣赏上面还没有达到目的,在分析音乐上让幼儿去说,去做,不一定一直是我带着幼儿说,同时,也看到了随机教育策略的重要性,及自己在引导幼儿学习、随机教育策略方面的欠缺。
14、大班语言活动《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图书,尝试记录故事的大概情节,愿意大胆地给同伴讲述自己记录的故事。
2、学习在一张纸上记录多幅画面,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记录中。知道记录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
3、能安静倾听同伴的故事,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故事。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大图书每人一本,白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根据自己第一次的记录回忆故事的内容,自由讲述故事。
1、幼儿集体自由讲述,可以讲给同伴听,也可以讲给老师听。
2、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记录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交流在第一次记录过程中的困难或问题。
1、个别幼儿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2、出示几张记录的比较好的作品,让大家来分析一下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可以向他学习。
三:讨论怎样记才能又快又好,能让自己看得清楚,也能让没听过这个故事的人看懂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1、可以记录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用符号代替故事中的角色。
3、记出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4、可以先把记录纸折一下,也可以用运用页码的方式。
四:再次尝试记录,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运用别人好的方法进行尝试。
五:展出幼儿的记录,请幼儿自由讲述记录的故事。
活动反思:
《纲要》中提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从这一活动的开始部分,让幼儿自己讲述老虎的形象,既能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记忆力,又能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梅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16、大班语言活动看图讲述《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角色的动作,理解故事内容。
2、愉快地参与活动,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办法。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大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幼儿讲述的兴趣。
今天,赵老师有个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讲。谁来了? (大老虎)还有哪些小动物?(小兔、小狗、小松鼠等)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出示图二、三、四、五,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小动物都怕大老虎,而小狐狸却不怕,你们从哪里看出来 的?(引导幼儿观察小狐狸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
2、小狐狸为什么不怕大老虎? (小结:小狐狸已经想好了对付大老虎的办法,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大老虎。)
3、小狐狸想了什么好办法? (幼儿自由讲述,原来是送糖给大老虎吃呢。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花花绿绿)
4、大老虎看见小狐狸给他送来了糖,他喜欢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过渡:对呀,大老虎看见糖后,白天吃,晚上吃,结果牙全坏了。他只好去找大夫瞧瞧。
三、出示图六、七、八、九,了解故事内容,丰富词汇。
1、大夫们为什么不愿意给大老虎看病呢?(是呀,给大老虎 拔牙,谁也不敢。)
这时候,谁来了?
2、小狐狸是怎么走来的?(大摇大摆)我们来表演。
他为什么大摇大摆地走来呢?(小狐狸想,我终于可以拔掉大老虎的牙齿了。)
3、小狐狸是怎么给大老虎拔牙的呢?
4、你认为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大老虎?(谗、贪、笨)
5、我们一起给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设计讨论,拓展讲述经验。
1、如果你是小狐狸,你有没有别的办法来对付大老虎?(幼 儿小组讨论交流。)
2、老师简单讲故事,幼儿自主讲评。
3、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延伸:
区域中让幼儿想象大老虎没有牙齿后,故事的发展或结局。
活动反思: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是一个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孩子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而且故事也蕴含了很多的道理。通过本节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表达及倾听能力的同时,明白要保护牙齿、遇事多动脑筋等道理。
1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国旗红红的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学习用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唱准休止符。
2、能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喜欢国旗,热爱国旗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够用跳跃的声音唱出歌曲中的部分歌词。
活动难点:在歌唱时不拉长声,能够在指定的歌词处停顿。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国旗的含义;学过有关国旗的歌曲
物质准备:国旗图片;歌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练习单音的音节”哩”和”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不要拉长声,唱出快乐活泼的情绪。
二、国旗多美丽
1、观察国旗图片,说说自己对国旗的了解是什么?
2、复习曾学过的有关国旗的歌曲教师小结:观察国旗的外形和颜色,重点提出来国旗是红红的,五颗星是黄色的。
三、学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欣赏歌曲”请你听一听这首歌歌词里是怎么说国旗的?”
2、学习歌词
(1)看PPT学歌词
(2)分组利用小图卡摆一摆歌词顺序
(3)展示每组摆的顺序,和音乐确认最后结果
(4)随音乐念歌词
3、演唱歌曲
(1)看图片随音乐进行演唱。
重点指导: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强调幼儿注意空拍,声音要断开。
(2)尝试轮唱、对唱(与老师)
(3)利用课件指导幼儿唱准”哩哩”和”啦啦”重点指导:指导幼儿分清”啦”和”哩”的标志。在唱这两个字时不要拉长声。
4、我爱国旗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国旗的什么地方。
(2)讨论升国旗的时候要怎么做。
教学反思:
歌唱活动”国旗红红的哩”是一首表达幼儿对国旗喜爱之情的一首歌。过去我们曾学过一首有关国旗的歌曲”国旗国旗多美丽”,与这首个不同的是”国旗红红的哩”是从国旗的外观上展示给小朋友国旗的美丽。所以为了使幼儿能够直观的看到国旗的外观,我将一些国旗的图片配合歌词向幼儿展示出来,形象化的歌词更容易使幼儿记忆。为了使幼儿能够正确记忆歌词我利用各种方法,实物对应;倾听范唱;图片排序这些方法,用不同的途径激发幼儿学习记忆歌词的兴趣,并利用集体和小组两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歌词。但活动环节的进行中还是出现了幼儿听的多,唱的少的情况,而且在听、学休止音的环节我没有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是进行了直接教授,这样没有使幼儿主动的去听,去感受歌曲中的休止。最后我以”你喜欢国旗的哪里?”的一个小的谈话结束了活动,孩子们通过学习歌曲,也从歌词中感受到国旗外形的美丽,都纷纷举手发言,我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国旗的喜爱之情。
1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措施: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19、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海螺和大鲸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地较完整地表达小海螺远航过程中的经历。
2、感受小海螺执着的精神,萌发喜欢尝试,做事情专注、坚持的意识。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故事PPT,录有抒情和惊险的音乐两段。
2、《小海螺和大鲸鱼》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猜测主角。
1、看故事封面,说说故事的主角是谁。
提问: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看看故事的主角是谁?(让幼儿关注故事封面上的文字,在不显眼画面上找寻到小海螺,并引起幼儿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期待。)
2、猜猜小海螺的愿望。
提问:故事中的小海螺有个愿望,请你们猜猜它的愿望可能是什么?(猜测小海螺的愿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留有铺垫。)
二、理解故事,分析讨论。
1、讲述PPT2-5,了解小海螺愿望与决心。
l提问:小海螺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有愿望吗?(在后一个问题抛出后发现幼儿的回答很多都是远大的理想,可能都是不能实现的。由于他们近期的目标意识几乎没有,所以教师在通过询问的过程中可以用语言提示说一些近期内能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建立对于大班期间执着于切实可行的事情的憧憬。)小结: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是我们的愿望,小小的海螺和我们都有着大大的梦想。
l 提问:有谁会来帮助它实现出海远航的愿望?(有的幼儿很聪明结合前面看过的封面上有大鲸鱼会一下子猜中答案,这时教师可以迎合幼儿出示PPT5。)小结:的确,这个用黏液写的广告还真有效,它可能会吸引许多不同的朋友来帮忙。
2、出示PPT6,说说小海螺在海上的见闻。
提问:小海螺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是并列的,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回答)小结:它在大海里看见的东西都很大,比岩石大得多的冰山,比码头大得多的陆地,连天空也比码头那儿的开阔许多!
3、讨论PPT7-12,理解小海螺的坚持与勇敢。
l 提问: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插入急促”在山魔的宫中”的音乐与电闪雷鸣以及巨浪的声音,在幼儿倾听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想象途中的可能遇到的危险于困难)l
过渡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看画面,教师讲述小海螺遇到的危险,以及小海螺的表情、动作。)l 提问:发生了这样的事,小海螺的心里会怎么样?
l 讨论:小海螺是继续和大鲸鱼远航,还是回家呢?(把意见不一样的幼儿分成两组先互动讲讲自己的想法,然后开展正反两方的辩论。)小结:小海螺吓得直哆嗦,但它对自己说一定要坚强、不能放弃、再坚持,危险总会过去的。
4、继续讲故事PT13-22,说说小海螺救大鲸鱼的经历。
提问:大鲸鱼搁浅在沙滩上了,小海螺决定要救大鲸鱼,如果你是小海螺你将怎样救大鲸鱼?(在这个问题中,幼儿很多的想法就是叫小海螺的同类来帮忙以及找绳子拉大鲸鱼等,很多办法会引起同伴的反对,因此教师要在肯定幼儿的思维后要给与幼儿提出思考点,让提出反对的幼儿想出更合理的办法。)小结:只要动脑想办法,小小的海螺也能救庞大的鲸鱼。(放映唯美的音乐,继续讲故事到结束)
三、回归故事,经验迁移。
1、说说小海螺的精神,说说自己的感动。
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小的海螺实现它的愿望,你喜欢它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小结:小海螺是勇敢的、坚强的同时又充满爱心………。
2、讨论自己面对困难解决的决心。
提问: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是怎样解决的?(当幼儿说出自己曾经的经历后,出示拍摄到的幼儿生活中战胜困难的PPT,让幼儿有一个直接的感受与体验,激活幼儿对于困难的回忆以及面对困难的决心。)小结:面对困难不能退缩,不言失败,最终会做好一件事情。
活动延伸:
1、出示图书,引起自主阅读的兴趣。
2、把自己战胜困难的故事画下来。
活动反思:
1、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本班幼儿对于故事只关注故事的情节很忽视故事内涵,以及在生活中幼儿较忽视何为困难,通过这个活动使孩子对于故事内在的一些东西有了思考,从活动中孩子表现出对于困难的理解以及讲出自己的一些克服困难的故事等,让我感受到幼儿的转变。因此,在这个时间段选择这样一个故事开展活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学的法引发幼儿的思维:首先活动中讲述故事时的余音缭绕法,让这个远航的故事很唯美,让幼儿听到故事结尾时有种感叹”这个故事太感人” 了;其次是听觉震动法,让幼儿的思维有了很大的空间,他们听到了音乐中有水浪、紧张、闪电等。幼儿借助载体的猜测层出不群。第三是分组辨析法,使幼儿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幼儿的语言丰富起来。第四是情节猜测法,整个故事分段讲述在关注到小海螺想做一件事情、勇敢、智慧等内容时让幼儿展开想象,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最后的经验拓展法是对幼儿生活经验的拓展与引发新的思考,照片的呈现帮助了幼儿联系生活。
3、师幼对话中教师的回应肯定幼儿的思维再起波澜:在整个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个回答我都能用总结、梳理等方法去回应,如”你想得很远”、”走过去有一片天”等,幼儿在回应中又引发了新思维。
20、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最爱祖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诗歌内容,看图标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能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认识。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体验成长的快乐。
4.领会诗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图标:“我最爱祖国”的配套挂图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
(1)、“你们现在上什么班?”教师出示图标“大”同样出示图标“中”“小”
(2)从小到大,你最爱谁?
(3)你喜欢什么?
2.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也认识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让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他他最爱谁?最喜欢什么?
“你们听到了什么?”
3.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段出示图标。
第一段,妈妈问了我什么?
第二段,爸爸问了我什么?
第三段,现在我上大班了,是怎么回答的?
4.边看图标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幼儿分角色朗诵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段?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你最喜欢哪段?为什么?
6.拓展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欣赏北京的景色。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同时欣赏《国歌》
活动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是带的中小班,这次带了大班又要上教研课,心里还真直打鼓。担心中小班说话罗嗦的习惯会出现,担心时间把握不好。
活动结束后我静下心仔细想了想自己上的这节课,发现了以下问题:
1.问题的提出不够简洁明了。虽然我设计了一些主要的提问,但在上课时还是不由自主的提出了其他的问题,有时问题还会重复提出。
2.活动的结尾部分处理的不是很好,幼儿的情感没有带动起来。
3.活动中没有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21、大班美术活动《快乐的大转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在同伴原有画的基础上大胆想像,为同伴的作品添画。
2. 让幼儿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体验交换作画的趣味性。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 让幼儿能大胆的交换作画,展示自己的想象。
2. 通过改变画面形象,让幼儿感知其中的创造性和变异性。
活动准备
1. 幼儿有根据任意图形想象作画和合作绘画的经验。
2. 彩色画纸·彩色记号笔。
3. 座位按排成环形。
活动过程
一.引导
1.从简单的基本形开始,分步骤示范,让幼儿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2. 通过改变图案方向,采纳幼儿的建议等方式,即行改变画面形象,让幼儿感知其中的创造性和变异性。
3. 出示基本图形,启发幼儿说说它像什么。
4. 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出示已准备的图形,介绍几种想象添画的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开拓幼儿的思维。
5..讲解:大转盘的作画方式和规则。
幼儿找座位,用记号笔快速的在纸上画下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当背景音乐变成快节奏的音乐时,幼儿之间快速的按顺序交换座位。
每一名幼儿来到同伴的画前时,先观察和想象,然后在在其基础上按自己的改和添画。
二.创作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的画面。
2.要求自己思考在画,不影响别的小朋友。
3.老师和幼儿一起,及时赞扬好的想法和作品。
三.展示作品
1.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彼此之间欣赏,
2.引导幼儿回忆,找开始的作品,然后分享。
活动反思
幼儿对交换画画很感兴趣,下课后还会问:你原来想画什么,现在变成了什么。有的幼儿作品画的非常好,老师给予了嘉奖,还没有画出的,老师会鼓励,让他大胆的想,大胆的画。
22、大班语言《谁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内容的选择源于我对幼儿平时的观察,发现幼儿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总是无法安静的进行游戏,特别是在建构区角中争风不断、矛盾特多。常常因为一个玩具或是一个地方争吵不休,细细观察后发现“商量、合作”就可以帮助幼儿解决矛盾。
根据我班幼儿的情况,我设计了语言活动《谁的本领大》,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幼儿在通过理解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参与到故事当中,边听边回答问题,教师通过边讲边提问的形式,和幼儿一起想象。让幼儿大胆的猜想故事发展的情节,同时让幼儿主动理解故事的内容,而不是一味的倾听。并从故事中悟出: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互相帮助,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认真倾听并能理解熟悉故事内容。
3、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有各自不同的本领。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真倾听并能理解熟悉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懂得互相帮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活动准备
教学故事、手偶(猴子、梅花鹿、大象)若干桌子。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教师引言:森林里,住着一只猴子和一只梅花鹿,它们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俩却吵架了,为什么会吵架呢,原来,他们是想比比谁的本领大,梅花鹿说:“我的本领可大了”,猴子说;“我的本领也很大”,他们比来比去,谁也分不出谁的本领大。
提问:猴子和梅花鹿各有什么本领?
你们觉得谁的本领大呢?
基本环节:
1. 教师:为了不在争吵,它们决定比比,看看究竟谁的本领大。
提问:比赛得话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判断谁输谁赢,是谁呢?(裁判)
会请谁来当裁判?(大象)
你们觉得比什么好呢?
2.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提问:比赛结果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二部分。
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互相帮助去摘果子)
4.师讲述故事的第三部分。
提问:他们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什么是合作呢?(几个人一起做一件事情)
5.教师完整的讲述故事。
并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互相帮助,理解合作力量大)
教师小结:这个任务要梅花鹿和猴子互相帮助、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他们的本领都很大,要比谁的本领大,要看他的本领用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
结束环节:
1.你们觉得你们平时在区角里做的怎么样?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商量着解决问题,不争不吵,互相帮助、相互合作,一起玩。
2. 教师鼓励幼儿3个人合作来进行故事表演。
提问:在故事表演之前你们应该做些件什么呢?(商量)
教师小结:所以合作就是几个人商量着一起做一件事情。
3.幼儿3人合作表演故事。
延伸环节:
1. 教师对幼儿的表演做简单的小节。
2. 教师请幼儿将教室的桌椅摆放整齐。(体现幼儿两人商量、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了这个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边听边思考的情境,如让幼儿去思考小猴子和梅花鹿谁的本领大?比赛结果会怎么样等问题。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猜测结果不一致时,我适时追加提问为什么?成功地引发幼儿积极的思考,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还精心设计了让幼儿“做”的环境,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就感。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幼儿实践能力,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但是由于教学环节不够严谨,没有抓住重点,在提问中语言不够精炼,在幼儿回答问题后没有给幼儿太多的鼓励,感觉很肤浅。应多给幼儿创设自主想像与发挥的空间,引导幼儿大胆地说、有目的地说、完整地说,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应答。
2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勤劳的小蜜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季节的变化,蝴蝶、蜜蜂都飞来了,这些也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在一次户外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在园内的花丛中,看到了许多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就是小蜜蜂的?能靠近它们吗?它们在花丛中干吗呢?”我一些问题的抛出后,更是引起了幼儿其他的兴趣。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告诉我:小蜜蜂在采蜜,小蜜蜂会刺人……于是,设计此次整合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活动先从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装扮成为小蜜蜂,在故意投放错误的材料中,体现层次性,让幼儿从中巩固认知蜜蜂的明显特征。再到游戏体验小蜜蜂采蜜的辛苦,从中整合了音乐,运动活动。再自然延伸到了喝蜂蜜水的生活活动中去。在一定情景中采用了探索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 从孩子们的“热点”出发,以《纲要》中“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这一精神为依据,本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教学”的环境教育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桔子宝宝的成长”系列活动,从而将环境资源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
2、 学习活动《勤劳的小蜜蜂》是其中的一个活动。结合自己正在研究的《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这一课题中小班的阶段目标,本次活动重在幼儿情感的激发与表达,让孩子在看看、听听唱唱的活动中自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模仿蝌蚪与青蛙的运动方式与动作,体验乐趣。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在熟悉的音乐与儿歌中大胆表现。
3、培养学生的模仿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看看、扮扮、说说过程中,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小蜜蜂采蜜辛勤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蜜蜂触角,衣服,尾巴人手一份,其他小动物的角(如兔子耳朵, 猫耳朵),衣服(斑马衣服),尾巴(其他形状:长长圆圆的等)若干。
前期活动:小蜜蜂的歌曲。
幼儿经验: 有关春天的小动物的认知经验。
环境创设: 红、黄、蓝花丛布置。
活动过程
兴趣导入——操作体验(扮一扮)——游戏体验——活动延伸
1、兴趣导入:
(1)播放声音:蜜蜂嗡嗡叫。
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图片:蜜蜂。
一起来看看小蜜蜂在干什么?(播放动画、音乐)
让幼儿一起唱动画里的歌曲。
(3)过渡:原来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今天,我们来学学小蜜蜂去采蜜,先要把自己打扮成小蜜蜂。
2、操作体验:
(1) 让幼儿自主选择衣物,打扮自己,把自己装扮成小蜜蜂。(材料投放了许多不是小蜜蜂特征的东西。让幼儿在选择中,认知小蜜蜂的明显特征:短触角,黄黑条身体,尖尾巴。)
(2) 师见幼儿打扮差不多后,在外打扮成蜜蜂妈妈出场:谁是我的蜜蜂宝宝呢?小蜜蜂应该和蜜蜂妈妈长的一个样,有……(蜜蜂妈妈的出场,让幼儿对照着自己或是互相检查小蜜蜂的装扮是否正确?师从中引导强调了蜜蜂的明显特征。)
3、游戏体验:
(1)打扮好了,小蜜蜂要跟着蜜蜂妈妈去采蜜了。(放音乐,幼儿熟悉的小蜜蜂歌曲,飞到了花丛中。)
(2)幼儿自主采蜜,听指令采蜜。
(3)师:累不累?蜜蜂采蜜真辛苦。你喝过蜂蜜吗?什么味道的?喝了蜂蜜有什么好处?
4、活动延伸:
采蜜采得真辛苦,嘴巴也干了,一起去喝蜂蜜泡的水。延伸生活活动:喝水。
教学反思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好奇点,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直接体验中学习,师在让幼儿自主探索中引导。学习的内容体现综合性,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与能力特征,创设富有一定挑战性的环节。让幼儿有效学习。在玩中学,使幼儿经验、视野得到拓展,潜能得到发挥。运动活动是幼儿前期经验的回顾与表现,在回顾与表现中,乐意模仿,锻炼身体,喜欢集体游戏。学习活动是一次综合性的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并有效渗透生活,运动,游戏。通过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开拓了视野,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24、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对称的翅膀》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开展《昆虫》主题时本班幼儿对昆虫神奇的翅膀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翅膀那美丽的花纹更是深深的吸引他们,于生我升成了一节艺术活动《对称的翅膀》。
活动目标
1、感知对称,了解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2、掌握对称图画的绘画技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和讨论昆虫翅膀特点。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表现翅膀的美
活动准备
昆虫教具、仅有一只翅膀的昆虫图片
活动过程
艺术活动:对称的翅膀
1、感知对称:
有翅膀的昆虫都有谁呀?昆虫的翅膀里藏着很大的秘密呢,想不想知道啊?好,请大家先听一个小故事:
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 时,飘来一片乌云,下起了大雨,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雨越下越大,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谁愿意帮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理由(颜色、形状、花纹)
3、小结: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他们左右两边大小、颜色、形状、花纹完全相同,并且可以重叠,这种形式叫对称。
4、欣赏对称图案
5、分组绘制对称图案。老师这还有好多的昆虫掉了翅膀,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手中的画笔为这些可怜的昆虫找到翅膀好不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昆虫”主题中的艺术活动,目标是让孩子感知对称,准确绘制对称图案。活动我以故事开头激发幼儿兴趣,并在故事中设计寻找翅膀的环节,让幼儿发现对称、感知对称,从而对对称有一个了解和认识。在活动后期以幼儿实际操作为主,为昆虫添画另一只翅膀,检验幼儿对于本节课对称概念的接受程度。实践证明,孩子们掌握得很好,从轮廓到图案到颜色,都能够遵循对称的手法去表现,并能从中寻找到生活中关于对称的事物,尝试用对称美去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2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骄傲的公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个诙谐、生动的故事。故事通过公鸡和啄木鸟、蜜蜂比美这一情节,让幼儿明白:美不美就要看他能不能帮人们做事的道理。让幼儿欣赏故事,续编故事,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自己设想故事情节,并与同伴表演,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知道“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他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
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要看他能不能帮人们做事。”的道理。
活动准备
公鸡、啄木鸟、蜜蜂、老马等头饰。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一只美丽的公鸡走来了,它走到啄木鸟跟前干什么呢?我们来听听故事《骄傲的公鸡》吧。
2、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后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
(1)、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和老马各说了什么?
(2)、啄木鸟又说了什么?蜜蜂也又说什么?老马呢,也又说什么?
3、请幼儿边听故事边模仿公鸡和啄木鸟的表情、动作,学说他们的话,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1)、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公鸡还是啄木鸟,蜜蜂,为什么?
(2)、再听故事,你们还可以表演公鸡或啄木鸟、蜜蜂、老马的表情及动作或说话
4、请幼儿续编故事。
5、请幼儿表演自己编的故事的结尾。
6、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
7、小结。
8、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自由选择头饰表演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活动选择的故事是一个诙谐有趣、有矛盾冲突并有深刻意义的故事。首先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注重发掘这个故事的深刻教育意义。另外,在活动的设计上设置悬念,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创编故事的结尾,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让幼儿欣赏故事,教师用对比强烈的语气和夸张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让幼儿能了解故事中两种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对话,帮助幼儿去创编故事和表演故事。另外,教师在活动中还是比较注重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编故事的结尾和自主的表演。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提问环节中,启发性还不够,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对个别幼儿的观察不够全面,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致有些幼儿的情绪不够高,进步不快。如何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启发引导,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我想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注意语言的启发作用,让整个活动更加全面,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26、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趣的剪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剪纸》。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
2、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4、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欣赏、讨论。
1、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 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 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 教师演示
1、 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 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 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27、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城里来了大恐龙》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续编故事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幼儿续编故事的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储备、较好的理解故事内容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的。城里来了大恐龙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幼儿。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堂课,来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庞大、笨重。
2、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使之感受故事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3、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来续编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2、 尝试用绘画的方式来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 恐龙的图片。
2、 制作一本故事大书《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丰富幼儿有关恐龙的知识。
基本环节:
1、教师出示恐龙的图片,给幼儿讲解恐龙的特征,形态。
2、教师先提问,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故事。“老师今天要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城里来了大恐龙》。一直大恐龙来到了城市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3、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的。
形象特征:
1)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2)恐龙所到之处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恐龙给城里人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是它自己愿意的吗、
4)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4、教师有感情的再讲述一遍故事,可以边讲边请幼儿用夸张的动作表现恐龙的形体特征。
5、“恐龙还想为城里多做好事。请小朋友想想,恐龙到了哪里?它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鼓励幼儿想象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结束环节:
请幼儿试着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画下来,粘贴在展板上。并请幼儿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
活动延伸:
1、在餐前活动中,请个别幼儿将续编的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2、回家后请幼儿给父母讲述此故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
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了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以前到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交通被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笛笛笛”地想起了喇叭声。
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在铁路上,它的身体太重了,铁路被踩的“吱哩吱哩”直响,火车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嗒啪嗒”地走进胡同里,它闻到人家厨房里飘出来的阵阵香味,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大恐龙的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难过极力——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孩子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马路口被堵住了,汽车从大恐龙的身上、身下开过,它变成了一座立交桥。大恐龙觉得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点事,因为它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教学反思
1、 语言的发展对幼儿尤为重要,倾听是语言教育的第一步,语言发生必须完成听和说两项作用。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故事很感兴趣,听故事回答问题也完成的很好。
2、 在续编故事中,很多孩子能画出自己创编的故事,但是在语言组织能力上还是很欠缺。需要大量的听说练习来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加入讨论环节,让孩子们多去练,多去说。在部分环节上,多去引导幼儿开口。
28、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拔萝卜》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健康,长大后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智力非凡、情操高尚、体格健壮,所以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培养、体格的锻炼成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三大核心问题。由此可见,健康教育被摆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于是,设计了此次活动《拔萝卜》。增强幼儿体质,使孩子将来能成为情操高尚、体魄健壮的有用人才。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
2、能认真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并简单模仿拔萝卜动作。
3、让幼儿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体验获得成功的欢快情感。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已熟悉拔萝卜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故事《拔萝卜》
(1)小朋友刚才听到了什么歌曲呀?(拔萝卜)
(2)这首歌曲里面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吧!”
二、观看贴绒教具演示故事情节,熟悉角色的出场顺序
(1)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他一个人拔的动吗?
(2)老公公(……)叫谁来帮忙?(教师依次进行提问,并逐一出示贴绒教具。)
三、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并讨论表演情节
1、师:“小朋友们瞧,谁来了?”(老公公出场与幼儿问好。)
2、观看表演“拔萝卜”,看后提问:“怎么才能把萝卜拔出来呀?”(大家一起拔)
3、师进行小结:大萝卜一个人拔不动要*大家一起用力拔才能拔出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探索,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我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
不足之处:
活动过程中有混乱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安排更加仔细,让幼儿在活动中能收获更多。
体育游戏兼具运动功能和游戏功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游戏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大脑机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29、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小能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条件差,许多孩子都在做家务,有的甚至从早忙到晚,可现如今,现在的孩子家里条件好,父母都宠着孩子,将来的竞争十分激烈,孩子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将来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能手》。通过活动锻炼孩子的劳动意识。“擦地板”实质上就是四肢支撑和向前推的动作,活动以海绵代替生活中的抹布,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推的动作,锻炼四脚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推的基本动作,锻炼上肢与下肢的力量,加强幼儿的肢体的协调能力。
2.遵守游戏规则,增强竞争意识。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体验擦地板的乐趣。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
2.长板凳和拱形门。
重难点:
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做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
二、探索擦地板的方法:
1.游戏:
2.探索不同擦地板的方法。
3.幼儿展示自己擦地板的方法与同伴分享。
4.探索符合生活擦地板的方法。
5.与 同伴分享。
三、障碍物下擦地板:
1.从拱形门下擦过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眼睛看前方)
2.从不同高度的长板凳下擦过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放松活动:
1.游戏:海绵摆高楼。(收拾海面)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五、结束活动
1、地板擦完后,把移开的物品按原来的摆设放置好。
2、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远处,把海绵放在有日照或通风的地方晒干或晾干,否则会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卫生。
活动反思:
活动在前期的初步感受中,小朋友兴趣非常高,本活动挖掘擦的多种方法,在探索与尝试中,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里,社会所需的人才已不是墨守陈规、守株待兔之人,而是能举一反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而社会上的事物都是随时变换、更新的,需要我们幼儿去不断辨别、选择。《纲要》中的健康要求也不仅仅只是注重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因此在活动中我不但强调幼儿对动作的创造性,还让幼儿在较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使幼儿在操作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让幼儿对一些未知的、没发现的事物规律进行探索,并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精神,这就是科学教育。也强调规则,不把愉快教育当成一种目的。因为孩子到了小学、社会中,他们必须得遵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去做。
在劳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劳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正确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领。明确地板清洁是家庭卫生的重要标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0、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创意肖像《奇特的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看、画、做、玩中、进行造型活动。这次活动体现出“激发或者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变形夸张的脸部造型图片,感受其色彩与造型的独特美。
2、尝试以废旧薄膜为主要作画工具,运用捏,揉,抹,粘等方式大胆创作奇特的脸。
3、感受创意肖像带来的乐趣。
4、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脸部艺术。知道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差别。
5、了解、感受橡皮泥这一造型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课件PPT,背景音乐《THE TITLE》,教师作画步骤视频。
师幼共同收集废旧纸盒、薄膜等材料;红、黄、蓝、绿、黑等水粉颜料;浆糊;排笔;抹布;护衣等。
2、经验准备:
幼儿已了解自己的脸型和五官等。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画自己的脸,感受自己五官的特点。
活动过程:
1、用脸部变形的照片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1)“你们想看自己变形的脸吗?”
引导幼儿观察IPAD变形照相机拍出的脸部照片,感受脸部变形后的独特与夸张。
2)“这是谁?你的脸哪里变样了?”
2、出示变形夸张的脸部造型图片,拓宽幼儿思路。
1)“刚才我们看了自己脸部变形的照片,我这里还有些特别的脸部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幼儿观察)
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3)“你觉得图片上哪一张脸最特别?哪里特别?”(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脸部色彩的对比和造型的夸张。)
总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些脸部造型图片,有的脸型变了形,有的五官变了样,颜色也很特别,这些脸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奇怪、有趣、独特。
3、教师出示创作视频,引导孩子感受立体肖像独特的创作方法。
1)“这是什么?如果用它来做一张奇特的脸,怎么做呢?”
2)“陶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呢?”
4、幼儿探索和操作。
教师介绍薄膜、纸箱等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构思自己的创作及材料的选择,并与同伴轻声交流。
教师:“请你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做一张奇特的脸,你准备做什么?你想怎么做?”
5、在背景音乐《 THE TITLE 》下幼儿大胆创作。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大胆运用捏,揉,抹,粘等方式创作脸部造型并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
6、欣赏和评价各自的作品与创作感受。
1)展示幼儿作品,师幼整体欣赏所有作品。
2)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整节课中,同学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并通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泥塑的过程,掌握泥塑的方法,体会泥塑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课堂成为了师生们的乐园。本活动不仅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创作热情,启发大胆想象、大胆发挥、于奇特之中发现美、创造美。
31、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吃安全健康的食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民以食为天”,食品卫生和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随着近年来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让我们更加的担心孩子们的饮食健康。而街边那些无证照的小摊贩们贩卖的垃圾食品,形状各异,颜色鲜艳,一个个琳琅满目的零食大大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一放学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的奔向这些小摊点,挑选着自己喜欢的零食,这一景象着实让家长们担忧。可见怎样让孩子学会食品健康安全知识,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我选择《吃安全健康的食物》作为大班的安全健康教育课。旨在让幼儿增强食品健康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识别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2.能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3.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幼儿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 教学课件《吃健康的食品》
2. 图片若干(健康食品–蔬菜、水果、坚果;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过期食品–霉变及变质的食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认识和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律动儿歌《蔬菜进行曲》
二、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平时最喜欢吃什么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点击课件一一出示食物的图片)
2、引导幼儿小结:你们喜欢吃的东西真是各式各样,但是有的食品吃了是有益健康的,而有的食品吃了则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处的……3一起来认识认识(1)小朋友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那些食物是健康的,那些食物是不健康的(2)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区分,健康的食物我们画笑脸,不健康的食物我们打叉①水果类②油炸食品③牛奶④方便面⑤蔬菜⑥果冻⑦蛋糕⑧坚果⑨可乐小结: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得垃圾食物,垃圾食物吃了以后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食物,才会健康成长。
三、认识食品安全标记
1、提问:除了垃圾食品以外还有什么食品也不能吃?(请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 )
2、请幼儿观看课件(视频)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食品不能吃吗?
引导幼儿小结:我们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面的食品保质时间,过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否则会产生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发生危险。
3、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进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标准。
小结:食品包装袋上的这些标记会告诉我们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们以后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清楚,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忘记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标记哦。
四、食品检验员
1、现在我这里有一些食品,请小朋友们来当食品检验员,每10人为一组,检查一下哪些食品是不安全的
2、幼儿检查,并介绍哪些是不安全的食品
3、小结: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合格的食品检验员了,以后我们一定要吃安全健康的食品。回到家后还要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吃安全健康的食品!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觉得各部分之间的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幼儿参与人数多,参与热情积极,但我对幼儿知识储备把握不够准确。对三无产品幼儿简单了解,能够知道没有生产日、保质期和安全标志的食品是不安全的,这样的食品不能吃。本节课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32、大班美术活动教案:《特别的我》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我们的幼儿是怎样体验行为艺术的呢?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是一节引导幼儿初步体验行为艺术的课例,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以及对人体的装饰,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并了解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因为每一位幼儿都是非常特别的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在本节活动中我按照动作体验——线条勾画——欣赏装饰——合作创作——跳舞欢庆的顺序,让孩子从动作体验开始,以动作表达结束的方式,通过做一做、画一画、看一看、说一说,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自由舞蹈,大胆创作,群体合作,共同完成大幅的动态人物绘画作品,通过行为来体验艺术,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快乐。
活动目标
1、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和人体的装饰。
2、在活动中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3、使幼儿了解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带、半开纸7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毛刷、抹布、水桶、标志、范画、工作服、将幼儿分7组
重点难点
分组合作描画不同人体动态。
活动过程
1.欣赏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张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画一张特别的画?
2.游戏《木头人》。交代规则:首先,咱们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女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听到音乐,做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美丽的木头人。(发标志)男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游戏规则是听到音乐,做有趣的、可笑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有趣、可笑的木头人。
3.教师示范。小朋友的动作都很特别,用什么办法能把咱们的动作留下来呢?某某小朋友到前面来,请你摆出一个特别的动作请大家欣赏,教师描画出该幼儿的体态。
4.讨论:请7位身上有标志的小朋友上前摆各种各样的动作(站姿或卧姿)。大家共同分析7位小朋友的动作能不能画在纸上,将个别动作稍做改动。
5.幼儿分7组,合作完成人体姿态的描画。
6.游戏《找信》。每组幼儿共同解读密信,分析信件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7.幼儿自由创作: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人体并为画面涂底色。
8.欣赏作品:请幼儿谈一谈,哪一组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清晰,色彩鲜艳,人体装饰的非常有特点。
9.结束部分:欢庆舞。师生在音乐伴随下自由舞蹈,展示自我独特魅力。
活动反思
大班美术活动《特别的我》在进行中,教师首先请幼儿玩游戏《木头人》,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引导幼儿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肢体语言:如:女孩子优美舒展的动作和男孩子阳刚的动作,展示不同动作的魅力。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带给幼儿创作的灵感,音乐让幼儿放飞心灵。然后7名小模特摆出不同的姿态,其余幼儿分组进行人体形态的描画:有的画头部,有的画肢体,孩子们都快乐的忙碌着,沉浸在集体的创作中。美术创作欣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首先请幼儿的欣赏大幅作品,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点燃想象的火花,启发幼儿大胆,自由的运用线条、图案和色彩去装饰画面;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各组的人物动态在是否清晰,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最后的欢庆舞让孩子的成就感达到高潮,将艺术创作中的兴奋给予淋漓尽致的释放。
在短短的35分钟内,孩子们在音乐和舞蹈的的伴随下,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大胆的创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7张色彩鲜艳,风格迥异,视觉效果强烈的巨幅作品。通过自身行为体验艺术,在游戏的情境中收获到快乐,体验自豪感和成就感,分享成功的经验。
33、大班游戏活动教案:《积木真好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经常在家玩积木,积木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玩具,为了能让幼儿发现积木有多种玩法,并提供观察和探索的空间,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便围绕积木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积木带来的乐趣;培养爱动脑、爱实践的好习惯。
2、能发现积木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尝试,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交往能力;能与伙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发现积木的多种玩法并大胆实践。
难点:能与伙伴合作探索积木的玩法。
活动准备
许多积木分放在八个小筐中。
活动过程
一、出示积木,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积木,想请你们玩一玩,你想怎样玩呢?
二、自由探索玩法
1、个别尝试
师:谁能来试试你的玩法?谁有不一样的玩法?(教师适时引导启发,激发幼儿动脑思考)
师:你的玩法真好玩!积木的玩法多不多?
2、幼儿自由探索实践
师:还可以怎样玩呢?大家都来玩一玩,看看谁的玩法多!(教师观察,幼儿遇阻或出现问题是参与或提示,鼓励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利用幼儿的玩法进行互相启发,激发幼儿多思考多创造,并留意合作的幼儿。)
3、交流演示
师:你玩了几种玩法?谁来演示你的玩法?(教师请想法多样,玩法奇特的幼儿做教多的讲解和演示,激发幼儿大胆创造玩法。)
三、合作探索玩法
1、合作演示,激发兴趣
师:刚才有谁和伙伴一起玩了?你们是怎样玩的?谁来演示一下?(如之前没有合作玩的幼儿,则教师找一幼儿合作演示,激发幼儿合作游戏的欲望。)他和伙伴合作玩的好吗?你想和伙伴怎样玩呢?
2、幼儿合作探索玩法
师:请你和伙伴一起去玩一玩,看看还有哪些新玩法好吗?快去和伙伴商量新玩法吧,然后一起玩一玩。(教师观察幼儿,适当帮助没有伙伴的幼儿,给游戏受阻的幼儿以帮助和启发;激发幼儿创造玩法,利用“典型”玩法帮助幼儿相互启发。)
3、交流演示
师:谁来讲一讲,你和伙伴是怎样玩的?(教师对幼儿的交往和玩法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幼儿大胆交往,大胆创造玩法。)
四、延伸
师:小朋友能用积木玩出这么多好玩的游戏,真实太棒了!那么,积木还能用来做什么呢?请你去研究一下好吗?(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和研究的欲望)
教学反思
《积木真好玩》这节课,我的意图是在选材上非常接近幼儿生活实际。让学生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来了解积木的特性。幼儿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我创造了多种教学情境,紧紧围绕“以幼儿发展为主体”的新理念,让学生真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在学生实践中,学生发挥了聪明的才智,拼出各种图形,有小房子、大汽车、大卡车、衣柜……,各别学生在我的指引下还会移动一个或两个积木,摆出各种图形,摆好的小朋友还会去教不会摆的小朋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非常积极主动,效果很好。
34、大班看图讲述活动祖国大家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鼓励幼儿通过服装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能用语言描述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通过服装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能用语言描述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各民族图片,中国地图,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
3、操作用书:为娃娃穿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1、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 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请幼儿说一说知道有哪些民族,居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幼儿讨论)
3、 出示朝鲜、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二、鼓励幼儿通过服装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能用语言描述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1、 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A、幼儿观察讨论蒙古族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爱好什么?……
B、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C、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规则:根据为娃娃所穿的衣服,说说他是什么民族,并找出他生活的地方。
三、结束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几个少数民族,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多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2、(放映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是自编“我国少数民族”之《祖国大家庭》的第一阶段——主题确定。重在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关注到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是以一种“中华大家庭”的概念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生活,共同推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让孩子体会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得失:
1.本节课我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进行设计的,由于学生对民族知识有一些浅显的了解与认识,在生活中有所接触,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说、唱、猜、学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感受我国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2.由于我们居住的地区环境所限制了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的很少,为了拉近少数民族知识和学生的距离,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并自制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集声、光、色一体,绚烂多彩,容易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傣族的泼水节、各民族的服饰等,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了枯燥陌生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5、大班语言我们的祖国真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一、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二、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三、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认识中国地图,(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请家长向幼儿介绍祖国各地同一时间的气候变化,理解、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二、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是带来了一张中国地图,关于它你都知道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多种方式欣赏诗歌(帮助幼儿自主感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1、老师运用播放课件、充满感情的朗诵的方法,让幼儿倾听并欣赏图片,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师提问:听听看诗歌里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都在干什么?他们在同一个时候干的事情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集体交流。师幼共同理解诗歌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帮助幼儿学习诗歌
1、看图示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教师采用分组、分段等方式鼓励幼儿大胆、富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活动结束: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思维。
师:我么的祖国这么大,还有哪些不同?小朋友们回家好好想想,等下次我们一起也把它变成好听的诗歌。
活动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从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同时我感到电脑带来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图片。在观看南北方景色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看了好几遍,让幼儿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异。
我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方式,和大家观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因为在诗歌中有一句是:啊,祖国妈妈,您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诗句。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从而激发孩子去探索世界上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名字,积极性很高。
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儿歌的内容教师的解释不够到位,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36、大班语言我们从小爱祖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借助图夹文的形式,初步感知阅读汉字”爱”,并尝试仿编儿歌。
3、能参与自主阅读和学前识字游戏活动,感知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黑板一块,粉笔一支。小图片:乌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
活动过程感知图片,一、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汉字”爱”,你知道这是什么字吗(7你会用”爱”字说一句话吗)2、教师在”爱”的前面逐一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在黑板上排成一竖排。
3、教师:你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爱什么吗?
4、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爱”的后面用粉笔画出简笔画”蓝天、江河、泥土、花朵、中国地图(或红旗)”。
二、师生阅读图夹文诗歌《从小爱祖国》。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指图文,带领幼儿阅读诗歌。 ‘
3、教师:在念”爱”时候,怎样念更好?
三、师生看图文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朗诵儿歌。
1、教师在”鸟儿、鱼儿、蚯蚓、蜜蜂、小朋友”图片前面写上相应的汉字,鼓励幼儿对照图片认读相应的汉字。
2、将图片拿掉,带领幼儿阅读汉字,朗诵诗歌。
3、在简笔画的旁边写上汉字,引导幼儿读汉字念儿歌。
4、擦去简笔画,引导幼儿阅读汉字念儿歌。
四、帮启发幼儿仿编诗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乌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知道还有谁爱蓝天(江河)((采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第三句、第四句)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
3、教师:在念”爱”的时候,怎样念更能表现出喜爱的感情呢?(用深情的语调)五、读幼儿用书,感知阅读诗歌。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等,你还知道什么?他们也爱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念仿编的儿歌,感知诗歌的节奏。
附诗歌从小爱祖国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
蚯蚓爱泥土.蜜蜂爱花朵:
我们小朋友.从小爱祖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问题这首诗歌的诗句比较朴实、浅显易懂,从小动物爱的事情过渡到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在结束句中点名主题。
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会诗歌《从小爱祖国》,我利用图片的形式,依次出现在背景图上,孩子根据我的提问,很快说出前几行诗句,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当我问到“小朋友爱什么?”好几个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师、妈妈!”于是,我出示了最后一句的图片,让孩子学习最后一句“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但是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发现孩子不清楚什么叫做“祖国”,我及时为孩子们讲解了“祖国”的含义,“祖国就是说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在我的解释下,一些孩子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但是还有个别孩子似懂非懂,对祖国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
本节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诗歌教学模式,把语言与艺术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且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述空间、展示机会,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过 “祖国”这个词语,孩子们是第一次听到、说到,所以难免对祖国的定义不太清晰。在我的讲解下,部分孩子能够理解,但是个别孩子由于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局限,还是不太理解“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这句话,每当孩子们念到这句话时,就会有断顿。对祖国的理解只是初步的认知,没有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课后继续延伸教育,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在策略方面多下功夫:1.在语言区投放了诗歌《从小爱祖国》的图片,孩子们在讲述诗歌中可以进一步地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投放孩子们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引导孩子相互讲述在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阅读区投放祖国各地风景、民族服饰、特产等图片,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萌发从小爱祖国的意识;3.表演区提供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CD,还有道具如纱巾、彩条、民族服饰、乐器等,孩子们在欢乐的表演中,理解祖国的含义,产生对祖国浓浓的爱意。
37、大班美术活动教案:《隐身的海底世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中午进餐的时候有位幼儿捧着碗里的汤,走过来问:“老师!汤里有一些像水珠一样的东西漂起来,那是什么?” 话刚说完,立即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都仔细看着自己碗里的汤纷纷议论起来。我发现幼儿对此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及时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设计了《隐身的海底世界》,让幼儿自主探索。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的材料画出不同的动物特征。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排水画”作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自主探索,哪些材料不能让《海底世界》现身,初步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教学难点:用白色的油画棒和白色的蜡烛在白色的画纸上作画。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调色盘、排笔。
2、白色油画棒、白蜡烛、白粉笔、画纸。
3、擦手毛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发现隐身的《海底世界》。
1、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
2、 通过用水粉颜料刷出隐藏在白色画纸上的海底小动物,感知生存在海底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3、 小结:
师:《海底世界》现身了,你们觉得神奇吗?我告诉你们这其中的奥妙。我就是选这些材料里的一种画了各种鱼和海藻等,再用颜料刷出来。
二、自主探索,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1、介绍作画材料,提出作画要求。
2、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3、 小结“油水分离“的现象。
师: 小朋友刚才尝试的作品,哪些材料能让《海底世界》现身?哪些才料不能让它现身?
三、运用油性材料进行创作。
1、提出第二次作画要求。
2、 幼儿再次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结。
四、评价作品。
把作品展示出来,幼儿互相欣赏、讨论。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的眼睛充满了新奇和渴望,在这次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掌握了新知识。
2、有了充足的作画材料,我大胆的授放给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一些不一样的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更容易引发孩子的讨论,自主探索。孩子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需要什么,需要那些材料,怎么做。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第一次作画时,孩子思索怎样才能看清楚自己在白色画纸里的作品,并且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水粉以最快的速度刷出画纸上的作品等。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
3、幼儿在第二次作画的环节中,我根据孩子的情况关注个别差异,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今后改进的方向: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该过份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在于过程。以积极评价为主,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38、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幅员的辽阔,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幼儿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1幅,课件ppt。
活动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激发幼儿兴趣。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我们祖国的名字叫什么吗?””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没错,这张图就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你们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介绍地图的东南西北。
师:”我们的家在地图的什么地方?”教师运用地图导航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从而让幼儿通过中国—-蓼泉的对比感知祖国地域广阔。
师:”地图上有许多城市,你们去过哪些城市玩过呢?谁来说说看?我们一起帮他把他去过的城市在地图上找出来。”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啊。”(评析:教师运用地图使幼儿回忆自己去过哪些城市的过程中,找出这些城市在地图上的位置,从而让幼儿通过地图感知祖国地域广阔,为下面引出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打下伏笔。)2、 情景设计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飞了,飞呀飞呀,好了,请小朋友们睁开你们的小眼睛。
(1)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的风景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现在到了哪里了吗?我们现在来到了大公鸡头的地方,这里是祖国的北方。这里可冷了,一年四季都像冬天一样,这儿的雪景是最美丽的,那你们猜一猜这里的小朋友喜欢做什么?〔出示孩子在滑雪图〕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眼睛,咱们还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2)出示图片〔鲜花盛开的风景图〉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大公鸡脚的地方,这儿是祖国的南方,你们觉得这里漂亮吗?这里的天气可舒服了,一年四季都像春天一样,鲜花盛开,美丽极了。
那你们知道这里的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吗?〔出示孩子在游泳图〕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谁能告诉我滑雪的时候天气怎么样?游泳的时候呢?”师:”老师告诉你们啊,图上的小朋友可是在同一个时候做的这两件事,滑雪的小朋友在我国的北方,北方是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大雪花,游泳的小朋友在我国的南方,南方是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盛开鲜花,你说说看,我们的祖国大不大?”(4)”我们看大公鸡的尾巴这儿,这里的人正围着火炉吃西瓜呢,夏天才吃西瓜,冬天才用火炉,为什么这些人边围着火炉边吃西瓜,你们想不想知道?”师讲白天、黑夜高原温差大,所以才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
大公鸡的尾巴这儿是我国的西大门,在这里有个神奇的地方,中国的吐鲁番盆地,它一天的天气变化很大,有句谚语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指这儿。让幼儿感受这儿一天之内的天气变化之大。
( 评析:本过程图标记运用巧妙,幼儿很感兴趣,教师通过图片标记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趣味性,从而学说诗歌中的语句,幼儿也容易接受理解,尤其是诗歌的后半段,同一时候不同地点发生的有趣的现象,幼儿学习速度很快。)3、学习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1)欣赏诗歌朗诵《我们的祖国真大》,幼儿认真听。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认真听。
(3)师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4)幼儿边看图片边学说诗歌。
(5)集体说诗歌,感知祖国真大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分组表演。
(1)幼儿分三组进行朗诵表演。
(2)男女生分组朗诵。
(3)教师评价。
5、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小眼睛跟着老师去了美丽的地方,还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你们开心吗?你们觉得我们的祖国大不大?我们的祖国这么大,小朋友们自豪吗?等我们长大了,要学习更多的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
6、活动延伸:”画地图”游戏。
教师将地图拓印下来,请幼儿用画笔画一画祖国的北方和南方,并大胆的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是什么。
附: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 啊,伟大的祖国妈妈!
北方,有冬爷爷的家,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十月就飘大雪花。 在同一个时候,我们的祖国真大, 有的滑雪,南方,有春姑娘的家, 有的游泳,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39、大班主题祖国真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大中国》的自豪气势,熟悉旋律,初步跟唱。
2、理解歌词含义,认识长江、黄河、长城和珠穆朗玛峰。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磁带及录音机。
2、中国地图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大中国》。
● 教师告诉幼儿歌名,听一遍录音歌曲,提问: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她的名字叫《大中国》,你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觉?
● 教师清唱一遍歌曲,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现在再来听听,你从歌词里听到了什么?
2、理解歌词,了解祖国大好河山。
● 教师在中国地图的对应位置上用简笔画标出长江、黄河、长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
●根据歌曲内容提问,幼儿回答后,教师唱出歌词。
“兄弟姐妹都很多”指的是谁?(中国有56个民族)
“家里盘着两条龙“指的是什么?(长江和黄河)
3、播放录音歌曲,幼儿自由跟唱。
现在你跟着音乐,我们轻轻的唱一唱。
4、教师引导幼儿选择打击乐,如小铃、铃鼓、圆舞板为歌曲伴奏。
选择适合的节奏进行伴奏,如小铃:× 0 0 0 ︳× 0 0 0 ︳
铃鼓:× 0 0 0 ︳× 0 0 0 ︳
圆舞板:×××× ︳××××‖
5、播放《打中国》的歌曲做背景,结合《小朋友的书·我的祖国叫中国》第7页“祖国真大”,请幼儿在 地图上用蓝色画出长江,用黄色画出黄河,用灰色画出长城,用绿色画出珠穆朗玛峰。
课后反思
课堂上,我让幼儿观看祖国插图,了解祖国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认识祖国各地不同的人的活动,感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40、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祖国真大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
3、使幼儿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使幼儿初步了解我国的几个”世界之最”,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初步知道万里长城、故宫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建造的。
三、活动准备:
有关长城、故宫的图片和录像。一幅中国地图,有关诗歌内容的图片
活动指导:
1、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诵诗歌,并随着诗句内容的变化分别将图片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
2、认识地图,教师介绍东西南北中同一个时候的气候变化,使幼儿感受祖国真大的含义。
3、教师引导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体验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激趣 :话题引趣。
请幼儿说出我们国家首都的名字。(激发幼儿了解祖国的兴趣) 请幼儿分别谈谈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看到些什么?
2、让幼儿看”大地图”,使他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
(1)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首都北京的位置。
(2) 请幼儿在地图上找出中国最北、最南的地方。 (最北的地方是漠河,那里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中国的最南面是南沙群岛,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 向幼儿介绍我国的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东北的大片森林和我国的两条河流:长江、黄河。
3、引导幼儿看图片,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
(1) 师生共同观看《长城》录像,给幼儿讲解: 长城的一头在山海关,另一头是嘉峪关,弯弯曲曲,上上下下,很长很长
(2) 师生共同观看《故宫》录像或图片,教师讲解: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有近一万间房屋。房屋的顶是金黄的琉璃瓦,四周装饰着各色的图案,雕刻着龙、凤等吉祥物。故宫里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
4、活动结束:
请幼儿”游览”美丽的祖国,幼儿自由结伴,在大地图上的”各地”游览,说说自己来到了祖国的什么地方,看到了些什么。
师:”小朋友们,”游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后你们有什么感觉呀。”
幼:”我们的祖国很大,而且很美丽。”
师:”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祖国那个地方最美。”
让幼儿自由的发挥语言能动性,表达自己认为美丽壮观的地方。
五、活动延伸:
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旅游,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让孩子了解了古人的智慧与我们祖国的伟大。更深的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41、大班科学我们的祖国真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学习诗歌活动,感受诗歌所表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祖国地大物博,初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提高大胆表达、表现的能力。
4、领会诗歌蕴含的哲理。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容;
难点是让幼儿学习一年四季有哪些季节,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录音机、磁带,画好祖国版图轮廓线的背景图,诗歌相应图片及内容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引出课题,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真大”。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2)寻找家乡位置,感受“祖国真大”。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表达。
二、基本环节
(一)通过范诵、欣赏图片、配动作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多次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什么?北方和南方有什么不同?不同地方的孩子们在同一个时候做些什么?)
(二)集体交流,师、幼共同梳理理解诗歌内容。
1、幼儿交流互动学习: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教师重点观察、了解幼儿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遇到的困难)
2、教师用图片梳理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北方是谁的家?它是什么样的?南方是谁的家?它又是什么样的?
(三)多形式支持幼儿学习诗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看图幼儿自主朗诵诗歌。(教师了解幼儿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讨论:为什么说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个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进一步理解祖国“真大”的含义)
(四)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表现诗歌意境)
1、学习朗诵诗歌。(初步学习用动作表达诗歌意境)
2、多形式朗诵诗歌(采用相互朗诵、分段朗诵等形式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朗诵诗歌的兴趣)
3、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诗歌优美的意境。)
四、结束环节
教师提出仿编诗歌的要求,引发幼儿的想象性思维。
五、延伸环节
请幼儿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用手中的画笔画一幅漂亮的画,表达自己爱祖国妈妈的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内容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可以利用“小舞台”,继续鼓励幼儿朗诵表演儿歌,更好地理解儿歌的意思,达到有表情地朗诵。
42、大班国庆节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了解国庆节的时间以及放假。
2、学会“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歌曲。
3、体会爱祖国,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快乐。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国旗,“祖国祖国我们爱你”音乐。
活动重难点:
对国庆的理解和学习歌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诶,小朋友们小眼睛看这里。老师手里的图片,有没有小朋友认识?
哦,是生日蛋糕。小朋友们都过过生日吧?有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生日的时候是怎么过的呢?
恩,吃了蛋糕,唱了生日歌,还玩了,吃了好多好东西。
真棒呀。那么,老师知道,很快,又有一个生日要到啦,小朋友想知道是谁的吗?
二、引入国庆。
即将到来的生日是我们的祖国妈妈。她的生日是四月一日。我们称之为国庆节。虽然我们吃不到祖国妈妈的蛋糕,也没办法送她礼物,但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也给我们带来了七天的假期。在这假期间,我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也算是祖国妈妈在生日时送给我们的礼物了。
那么,让我们跟着音乐,为祖国妈妈送上一首生日快乐歌吧。
三、唱生日歌。
四、学唱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我们的祖国生我养我,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我们爱不爱她?那么,今天跟老师一起学一首“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歌曲吧。
1,先听一遍。2。跟读歌词。3,尝试学唱。4,反复学唱,熟悉音乐。
五、现在,我们也学会了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了,那么,国庆回去之后,在十月一日这一天,唱给我们的祖国妈妈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