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工作
此阶段以预防为主,在事件真正发生前为应急响应做好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制定用于应急响应工作流程的文档计划,并建立一组基于威胁态势的合理防御措施;制定预警与报警的方式流程,建立一组尽可能高效的事件处理程序;建立备份的体系和流程,按照相关网络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设备和软件;建立一个支持事件响应活动的基础设施,获得处理问题必备的资源和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可以进行应急响应事件处理的预演方案。
2、事件监测
识别和发现各种网络安全紧急事件。一旦被入侵检测机制或另外可信的站点警告已经检测到了入侵,需要确定系统和数据被入侵到了什么程度。入侵响应需要管理层批准,需要决定是否关闭被破坏的系统及是否继续业务,是否继续收集入侵者活动数据(包括保护这些活动的相关证据)。通报信息的数据和类型,通知什么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布局入侵检测设备、全局预警系统,确定网络异常情况;
预估事件的范围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的方案;
事件的风险危害有多大,涉及到多少网络,影响了多少主机,情况危急程度;
确定事件责任人人选,即指定一个责任人全权处理此事件并给予必要资源;
攻击者利用的漏洞传播的范围有多大,通过汇总,确定是否发生了全网的大规模入侵事件;
3、抑制处置
在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有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抑制的目的在于限制攻击范围,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在事件被抑制以后,应该找出事件根源并彻底根除;然后就该着手系统恢复,把所有受侵害的系统、应用、数据库等恢复到它们正常的任务状态。
收集入侵相关的所有资料,收集并保护证据,保证安全地获取并且保存证据;
确定使系统恢复正常的需求和时间表、从可信的备份介质中恢复用户数据和应用服务;
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并对攻击源进行准确定位并采取措施将其中断;
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正常的任务状态。
4、应急场景
网络攻击事件:
安全扫描攻击:黑客利用扫描器对目标进行漏洞探测,并在发现漏洞后进一步利用漏洞进行攻击;
暴力破解攻击:对目标系统账号密码进行暴力破解,获取后台管理员权限;
系统漏洞攻击:利用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中存在漏洞进行攻击;
WEB漏洞攻击:通过SQL注入漏洞、上传漏洞、XSS漏洞、授权绕过等各种WEB漏洞进行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大流量DDOS或者CC攻击目标,使目标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信息破坏事件:
系统配置遭篡改:系统中出现异常的服务、进程、启动项、账号等等;
数据库内容篡改:业务数据遭到恶意篡改,引起业务异常和损失;
网站内容篡改事件:网站页面内容被黑客恶意篡改;
信息数据泄露事件:服务器数据、会员账号遭到窃取并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