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内容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内容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内容

1、三个王子民间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朝代,皇帝和皇后没有子女。他们祈求上帝赐给他们子女,年轻的时候可以带着玩,年老的时候有人抚养。祷告完毕,皇帝和皇后躺下睡了,睡得很香。

  他们做了一个梦,看到离宫庭不远的地方有个池塘,水面平静。一只金色的刺猬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如果皇后吃下刺猬,马上就能怀孕生小孩。皇帝和皇后醒来了,把女仆召到面前,告诉她们梦见的事情。女仆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说梦里的事情可能变成真的。

  于是,皇帝召来很多渔民,下了严格的命令,要他们一定要抓到那只金色的刺猬。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渔民来到池塘边,撒下网。他们真走运,第一网就抓到了一只金色的刺猬。渔民从网里拾起刺猬,送到皇宫。皇后一见,马上起身,走到渔民面前,接过刺猬,给了一大笔赏钱。皇后又立即叫来最喜欢的女厨师,亲手把刺猬交给她。

  “赶快做好,中午要吃。注意,别人不要碰刺猬。”

  厨师把刺猥洗干净,放到灶上去炖,把脏水端到院子里。正好院子里有头牛,把脏水喝下去了。皇后吃完刺猬,女厨师舔了舔碗。

  没有多久,皇后怀孕了,她最喜欢的女厨师怀孕了,牛也怀了胎。皇后、女厨师和母牛同时生了男孩,都起了名字。皇后的儿子叫伊凡王子,女厨师的儿子叫伊凡厨子,牛的儿子叫牛伊凡。

  三个小孩像发酵的面粉一样,长得很快,不是一天一个样,而是一个小时一个样。三个小孩的相貌相同,分不出谁是谁生的,只是有一点不同。玩耍回家的时候,伊凡王子吵着要换衣服,伊凡厨子吵着要东西吃,牛伊凡老要睡觉。

  长到十岁的时候,三个小孩对国王说:

  “好爸爸,给我们打一根一百斤的铁棍。”皇帝下令铁匠打一根一百斤的铁棍。铁匠一个星期就打好了。没有人能拿得动这根铁棍。可是伊凡王子、伊凡厨子和牛伊凡用手指头就抓起来了,像抓鹅毛一样不费力。

  他们走到皇宫外面。

  “喂,兄弟,”伊凡王子说:“我们来比比力气,谁的力气大谁是老大。”

  “行,”牛伊凡说:“你拿铁棍往我们的肩上打。”

  伊凡王于拿起铁棍,照着两人的肩上打,把两个兄弟打进土里,土齐膝盖。伊凡厨子抡起铁棍打,把两个兄弟半截身子打进土里。牛伊凡举起铁棍打,把两个兄弟打进土里,只剩下头露在外面。

  “我们再来比力气,”伊凡王子说:“掷铁棍,谁掷得高谁就是老大。”

  “比就比,你先掷。”

  伊凡王子掷出去,过了十五分钟,铁棍落到地上。伊凡厨子掷出去,过了半个小时落到地上。牛伊凡掷出去,过了一个钟头才落到地面。

  “算了,牛伊凡,你是老大。”

  接着,他们到花园去玩,看到一块大石头。

  “呵,这么大的石头!能不能给它挪个地方?”伊凡王子说完,两手抓住石头,想抱起来,没有抱动,力气不够。

  伊凡厨子试了试,石头稍微动了动。牛伊凡对他们说。

  “你们不行,我来试试。”

  他走近石头踢了一脚,石头响了一声,就滚到花园的对面去了,还砸坏了很多树。石头下面露出一个坑,坑里有三匹骏马,墙上挂着鞍具,这下三兄弟有好玩的东西了。

  他们立即来到皇帝面前请求:

  “父王,请允许我们到外地走走,见见世面,也让别人认识认识我们。”

  皇帝同意了,给了路费。他们和皇帝告别,骑上骏马走了。

  他们越过峡谷,跨过高山,穿过绿色的田野,来到一处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有一幢可以移动的高脚屋子。

  伊凡王子对着房子念道:

  “屋子,屋子,你转过来,把门对着我们,背靠森林,让我们进去吃点东西。”

  屋子转过来了。三个人走进屋子,看见炕上躺着一个女妖怪,头和脚顶着墙,鼻子顶着屋顶。

  “嗨嗨,俄国人的昧道没有闻过,俄国人的模样没有见过,现在送上口来了。”

  “喂,老太婆,先别骂人,你下来,坐到凳子上,问问我们到哪儿去,我会好言好语告诉你。”

  女妖怪下了炕,走到牛伊凡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你好,牛大哥,上哪去?”

  “我们去找一条河和一座桥,听说那里有很多怪物。”

  “你呀,真是没事找事!那里的怪物凶得很,见人就抓,抓住就杀,附近的王国都被他们推翻了。”

  三兄弟在女妖怪家里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起身赶路了。他们来到一条河边,看到岸上到处是人骨头,横七竖八。他们发现一座小屋子,走了进去,里边没有人,决定在这里停留一下。

  天快黑了,牛伊凡说:

  “兄弟,我们到了外乡,要提高警惕,晚上轮流站哨。”

  他们决定:第一夜是伊凡王子,第二夜是伊凡厨子,第三夜是牛伊凡。

  伊凡王子去站哨,走进树丛就睡过去了。牛伊凡不放心,半夜里起来,拿上矛和盾,走到桥下。

  河水突然掀起大浪,树上的鹰喳喳叫,一个六个头的怪物骑着马来了。

  马乱蹦乱跳,他肩上的乌鸦拍打翅膀,跟在后边的狗竖起了毛。怪物说:

  “马,你跳什么?乌鸦,你为什么拍翅膀?狗,你竖什么毛?你们以为牛伊凡来了,他还没有出世呢,如果他出世了,打仗也是不行的,我一只手就能把他抓起来,另一只手拍一下,就叫他变成一团肉泥。”

  牛伊凡站出来说:

  “别吹牛,你这个魔鬼!抓不到鹰就拔不到毛。最好来比比力气,赢了才有好吹的。”

  他们摆开架式打起来,打得地动山谣,妖怪倒了霉,牛伊凡一下揪下他三个脑袋。

  怪物说:

  “慢着,牛伊凡,让我休息一下。”

  牛伊凡说:

  “有什么好休息的!你有三个脑袋,我只有一个脑袋,到你剩下一个脑袋的时候再休息吧。”

  他们又摆开架式打起来。牛伊凡砍下妖怪的最后三个脑袋。把他的身子切成小块,丢进河里,六个脑袋丢到桥下。牛伊凡回到屋里。第二天早晨,伊凡王子也回来了。

  “怎么样,发现什么没有?”

  “没有,兄弟,苍蝇也没有飞过一只。”

  第二天夜里,伊凡厨子去站哨,走到树丛里也睡过去了。牛伊凡不放心,半夜里起来穿好衣服,带上剑和盾,来到桥下。

  河水突然掀起大浪,树上的鹰喳喳叫,一个九头妖怪骑着马来了。马乱蹦乱跳。肩上的鹰拍打翅膀,跟在后面的狗竖起了毛。妖怪抽马的腿,打鹰的翅膀,扇狗的耳朵。

  “马,你跳什么,鹰,你拍打什么翅膀,狗,你竖什么毛。你们以为牛伊凡来了,他还没有出世呢。如果出了世,打仗也不行,我一个指头就能戳死他。”

  “慢着!先别吹,坏蛋,你先求求上帝,把手洗干净再说吧。还不知道谁抓住谁!”

  牛伊凡挥动剑,三下两下,砍下妖怪六个脑袋,把他齐腰按进土里。

  牛伊凡抓起一把土,撒到妖怪的眼里。妖怪赶忙揉眼睛,牛伊凡趁机砍下他其余的脑袋。把他的身子切成小块,连同被砍下的九个脑袋,一起扔进河里。

  早晨,伊凡厨子回来。

  “怎么样,兄弟,发现什么没有?”

  “没有。没有见到苍蝇飞,没有听到蚊子叫。”

  牛伊凡把两个弟弟领到桥下,指给他们看妖怪的头,耻笑他们说:

  “你们两个瞌睡虫,怎么能打仗!最好还是躺到炕上睡觉去吧。”

  第三天夜里,牛伊凡去站哨。他拿起一条白毛巾,挂在墙上,下面放一个大碗,对弟弟说:

  “我今晚又要去打仗,这是一场恶仗。你们两人不要睡,注意看着:毛巾上会流出血来,如果只流出半碗,说明什么事也没有,如果流出一满碗,也不要紧,如果溢到了碗外边,你们就立即牵着我的马,来支援我。”

  牛伊凡站在桥下,半夜里,河水掀起巨浪,鹰在树上喳喳叫,一个十二个头的妖怪骑着马来了。马有十二个白色的翅膀,金黄色的尾巴和鬃毛。妖怪骑的马突然跳了起来,妖怪肩上的乌鸦拍打翅膀,跟在他后边的狗竖起了毛。妖怪抽打马腿,揪乌鸦的毛,扇狗的耳朵。

  “马,你跳什么?乌鸦你拍什么翅膀?狗你竖什么毛?你们以为牛伊凡来了,他还没出世呢!即使他出世了,我吹一口气,他连骨头灰也剩不下。”

  “慢着!别吹牛,你先求求上帝吧!”

  “你已经来了!来干什么?”

  “来看看你这个坏家伙,试试你的力气。”

  “你敢试我的力气?在我面前,你像只苍蝇!”

  牛伊凡说:

  “我不是来给你讲故事的,而是来和你决一死战。”

  牛伊凡挥起利剑,砍下妖怪三个脑袋。妖怪拾起这三个脑袋,用火红的手指划了一下,脑袋又长上去了,好像没有掉过似的。牛伊凡的形势不好,慢慢支持不住了,被妖怪齐腰按进了土里。

  “等一等,国王之间打仗,也可以停一停,难道我和你就这样一直打下去吗?你让我休息一下,喘口气。”牛伊凡喊道。

  妖怪同意了。牛伊凡取下右手上的手套,叫它跑回屋去。手套敲打每一扇窗户,两个兄弟睡死了,什么也听不见。第二个回合开始了,牛伊凡用比上次更大的力气,砍下妖怪的六个脑袋。妖怪拾起来,用火红的手指划了一下,脑袋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妖怪把牛伊凡齐腰按进了土里。

  牛伊凡要求休息一下,取下左手上的手套,叫它跑回屋去。手套敲打屋顶,打穿了也没人听到,两个兄弟睡死了,什么都听不见。第三个回合开始了,牛伊凡用更大的力气砍下妖怪的九个脑袋。妖怪照样拾起,用火红的手指划一下,又长回去了。妖怪把牛伊凡按进土里,只剩下头露在外面。

  牛伊凡要求休息,取下帽子,叫它回屋去。帽子使劲打屋顶,屋子倒了,木头砸下来。

  这时,两个兄弟才醒来,向碗里一看,血流出了碗边。马在嘶叫猛扯铁链。他们急忙跑进马厩,解下铁链,骑着马去援救哥哥。

  “啊,”妖怪说:“你骗人,有人援救你。”马奔过来,用蹄子扒开土,牛伊凡趁机钻了出来。他抓住机会,砍下妖怪的手指,然后砍下他的脑袋,把他整个身子撕成小块,扔进河里。

  两个兄弟赶来了。

  “哎呀,你们这两个瞌睡虫!”牛伊凡说。“由于你们俩睡大觉,我差点丢了脑袋。”

  清早,牛伊凡走到野外,在地上跺了一脚,变成一只鸽子。飞到白玉砌的宫殿,落在打开的窗台上。这是妖怪的老窝,被他砍死的三个妖怪的老婆和她们妈妈住在这里。老妖婆发现了他,撒了些麦粒给他吃,对他说:

  “鸽子呀鸽子,你飞来吃麦子,我很难过,听我说说吧。牛伊凡欺侮我,把我的女婿折磨死了。”

  “别难过,好妈妈,我们去找他报仇!”三个妖怪的老婆说。

  “我,”小妖怪的老婆说,“我制造一个饥荒,自己变成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谁来摘苹果吃,就撑死他。”

  “我,”二妖怪的老婆说,“我布下一个人人想喝水的大热天,自己变成井,井里漂着两只碗,一只金的,一只银的,谁来抓碗,就淹死谁。”

  “而我使每个人想睡觉,”大妖怪的老婆说,“自己变成一张床,谁躺下睡觉,就烧死谁。”

  牛伊凡听到了这些话,赶快飞回去,落在地上,变成了原来的小伙子。

  三兄弟往回家的路上走。

  他们走着走着,没有东西吃,饿得发慌。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棵挂满果子的苹果树。伊凡王子和伊凡厨子要去摘苹果,牛伊凡抢在他们前面,横一刀,竖一刀,对着苹果树砍,一团团污血喷出来。

  他用同样的办法,对付水井和金床,杀死了妖怪的者婆。

  老妖婆听说这些情况后,打扮成一个要饭的老太婆,背着袋子走到大路上,牛伊凡兄弟走过来,她伸出手,请他们行行好。

  王子对牛伊凡说:

  “哥,父亲有的是钱,给这个老太婆一点吧。”

  牛伊凡拿出一块金市给老太婆,她没有接钱,却抓住牛伊凡的手,眨眼之间消失了。两兄弟向四周一看,既不见老太婆,也不见哥哥,吓得夹着尾巴跑回家。

  老妖婆把牛伊凡拖进地窖,带到自己的丈夫,一个年纪很大很大的老头面前。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仇人!”

  老头坐在铁床上,长长的睫毛,浓浓的眉毛,完全遮住了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他叫来十二个大力士,命令他们说:

  “拿铁棍来撑开我的眉毛和睫毛,我要看看杀死我女婿的是只什么鸟。”

  大力士们用铁棍撑开他的眉毛和睫毛,老头睁开眼睛一看:

  “啊,原来是你,牛伊凡,胆敢杀死我的女婿,你说我该怎么收拾你?”

  “随你的便,我做好了一切准备。”

  “不要多说了,人死了不会再活过来,你就侍候我吧。现在你到很远的国家去,找一个金色卷发的公主,我要和她结婚。”

  牛伊凡心里想:“你这个老鬼,还想结婚,难道和我一样年轻?”

  老妖婆气疯了,在脖子上吊一块石头,扑嗵一声跳进水里,淹死了。

  “给你一根棍子,牛伊凡。”老头说:“你找到一条大木船拿棍子敲三下,对它说:船快出来,船快出来。船一出来,你就马上给大船下三次命令,叫它赶快关起来。你给我小心点,别忘了。如果你办不成这事,我会很生气的。”

  牛伊凡找到了大木船,拿棍子敲打了无数次,连声喊道:“里边有什么东西,快出来!”

  第一只船出来了,牛伊凡坐上去,大声说:“所有的船都跟我来!”他把船开走了。

  船走出不远,牛伊凡回头看了看,一大队船跟着他,船上的人夸他,感谢他。

  一个老人驾着船过来:

  “牛老爷,祝你长寿,收下我做你的伙伴吧。”

  “你会干什么?”

  “我会吃饭,老爷。”

  牛伊凡说:

  “哎,这种事我自己也很行。上船吧,我喜欢善良的朋友。”

  又有一个老人划着船过来:

  “你好,牛老爷,带上我吧。”

  “你会什么?”

  “我会喝酒,老爷。”

  “本事不赖,上船吧。”

  第三个老人划船过来:

  “你好,牛老爷,把我也带上吧。”

  “你说,会什么?”

  “我会洗热水澡,老爷。”

  “真会挑好事干,有头脑。”牛伊凡也带上了他。又有一条船划过来,第四个老人说:

  “祝你长寿,牛老爷,带上我做个伴吧。”

  “你会什么?”

  “我会数星星。”

  “这种事我不会,算我一个伙伴。”

  第五个老人来了。

  “你这个该死的,我把你放到哪里?快说,你会什么?”

  “我会学刺猬游水,老爷,”

  “行,请吧。”

  他们去寻找金发公主,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这里早就传说牛伊凡要来,烤了三个月面包,酿了三个月啤酒和葡萄酒。牛伊凡见到数不清的面包,啤酒和葡萄酒,感到很奇怪:

  “这是什么意思?”

  “都是为你准备的。”

  “哎,真糟糕,这么多面包,这么多酒,我一年也吃不完喝不完。”

  牛伊凡想起了自己的伙伴,问他们:

  “喂,老人家,你们谁会吃、会喝?”

  两个老人答应说:

  “我们行,老爷,这是小事一桩。”

  “那好,赶快行动吧!”

  一个老人开始吃面包。他不是一个一个地吃,而是一车一车地吃,吃完了还大声说:

  “大少了,再来一些。”

  另一个老人开始喝酒,连酒桶都吞进了肚里。

  “太少了,再来一些!”

  仆人忙得不亦乐乎,跑去报告公主:面包和酒都不够了。

  金发公主命令把牛伊凡带到浴室去洗澡。水烧了三个月,烫得人不能靠近。牛伊凡来到洗澡房,发现澡盆里冒火:

  “你们怎么搞的,是不是疯了?我会被烫死在这里。”

  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同伴。

  “老人家,你们谁会洗热水澡?”

  一个老人走过来:

  “老爷,我行,这是小事一桩!”

  他高高兴兴走进澡盆,向一边吹一口气,向另一边吐了口痰,水就凉了,角落里还结了冰。

  “喂,我冻坏了,再烧三年吧!”老人使劲叫喊。

  仆人报告说,澡盆里的水结冰了。牛伊凡要金发公主出去。公主走了出来,伸出洁白的手,登上船。

  他们走了一天又一天,公主突然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她猛击一下胸脯,变成一颗星,飞上天空。

  “这下坏了,”牛伊凡说。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伙伴:“老人家,你们谁会数星星?”

  “我,老爷,这是小事一桩。”老人说:他在地上猛击一掌,自己变成了一颗星,飞上天空,挨个地数了数星星,发现一颗多余的,推了它一把。

  这颗星掉了下来,在空中滚了一阵,落到船上,变成原来的金发公主。

  他们继续走了好几天,公主又愁眉苦脸,猛击自己的胸脯,变成一条狗鱼,游进海里。

  “这下完了!”牛伊凡心里想,记起了最后一位老人:

  “你不是会学刺猬游水吗?”

  “是的,老爷,这是小事一桩!”他在地上猛击一拳,变成一只刺猬,游入海里去追狗鱼,从身边去扎她。狗鱼跳上船,变成原来的金发公主。

  几个老人同伊凡告别,各回各的家。牛伊凡去找老妖怪。

  他带着金发公主来见老妖怪。老妖怪叫来十二个大力士,要他们用铁棍撑开他的眉毛和眼皮。他见了公主,对牛伊凡说:

  “你真了不起,现在我放你回到人间去。”

  “不,等一等,”牛伊凡不加思索回答说。

  “为什么?”老妖怪问  “我挖了一个很深的坑,坑上面横着一根竿子,谁能从竿子上走过去,谁就和公主结婚。”

  “行。你先过。”

  牛伊凡向竿子走去,公主很担心,希望他平安走过去。

  牛伊凡走过的时候,竿子没有弯。老妖怪踏上去,刚走到中间,就掉进了坑里。

  牛伊凡带着金发公主回到了家,很快举行了婚礼,大摆筵席,请来了很多客人。牛伊凡坐在桌边,对兄弟们吹嘘说:

  “我虽然打了好久的仗,但找到了一个年轻老婆,你们坐到坑上啃砖头去吧!”

  我参加了宴会,喝了蜂蜜葡萄酒,酒从大胡子上流走了,没有喝到口。

2、被绳子捆牢了的人民间故事

  外婆说,那一个被绳子捆牢了的人,年轻时非常英俊,是种地的好手。外婆说这话的时候,有几个壮年男子正在掏空了粪水的粪池里,顶着炎炎烈日,翘着臀部,拼命地挖掘。他们都相信了被绳子捆牢了的那人所说的话,那人说这个粪池里埋着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和一具长工的尸体。几个壮年男子从中午劳作到太阳落山,挖出来的泥巴、石块、腐烂的树根,堆得像小山似的,散发出的恶臭,使整个村庄所有的农家都不得不延缓了吃饭的时间,人们都站在粪池周围,等待着银子和白颜色的骨头出现。月亮升起来,秋风更凉了,筋疲力尽的挖掘者,他们的锄头最终无一例外地挖到了石头上,溅出的火星,像白花花的银子。整个村庄都一片寂静,几个满身恶臭的壮年男子从粪池中爬上来,围观的群众已经走光了,月光照亮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丢满了劣质烟头。他们来到河边,黑颜色的水中,月亮因水的流速,在不停地颤抖。当他们洗掉身上的气味,站在河埂上,为首的那人骂了一串村话,极其下流,大概的正面意思是他们不但上当受骗了,而且不好向领导交差,那地主该死。

  就在这几个壮年男子骂骂咧咧地踩着月光返回公社的时候,外婆说,那一个被绳子捆牢了的人,并不比穷人过得舒服。接着外婆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男主角就是那个被绳子捆牢了的人,女主角就是外婆。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黄昏,年轻而美丽的外婆,准备穿过村庄到河里头去洗头(外婆年轻时的秀发远近闻名),路过同样年轻并且英俊勤劳的而今被绳子捆牢了的那人的家门口,正在狼吞虎咽的青年地主见到了外婆,就结结巴巴地打招呼,意思是希望外婆进他家坐坐,并与他共进晚餐。已经吃过了晚饭的外婆不知因为什么,就答应了,可刚坐到饭桌旁,外婆甚至还没来得及看清桌上的半碗菜究竟是土豆还是南瓜,年轻地主就声音发紧,冒出一句话来。那句话的意思是:这一点东西,我全吃了,也只能半饱,所以你不能动。年轻美丽的外婆弄了个大红脸,气急败坏地跑回了家,忘了洗头的事,据说还哭了一场。

  开批斗大会的那天,公社的院坝里人山人海,红旗飘飘。被批斗的那人就是外婆故事中那个,他被绳子捆牢了,低着头,破棉袄上露出的棉花,白里透黑,威风凛凛地站在他身后的就是那几个壮年挖掘者,他们在领着人们喊口号。揭发罪行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女同志,说话前,就哭了,刚说了半句,就冲到地主面前,往地主脸上吐口水,如此往返了半个时辰左右,人们终于听明白了。原来是这个被绳子捆牢了的人,年轻时候,曾偷看过她洗澡。在我发言之前,发言的是一个仓库保管员,他说这一个被绳子捆牢了的人,挖社会主义的墙脚,每一次背粮进仓库,都要专门穿一双大鞋子,然后用鞋子偷粮食,每次进库前,鞋子瘪瘪的,出来时,鞋子就鼓鼓的。

  我上台代表全校师生去发言,因为慌慌张张地,手脚发麻,才用皂角水洗过的红领巾硬邦邦的,不贴胸,直往天上翘,惹得台下的人山人海大笑不止,所以背诵了些什么,我一点也记不清了。最后是公社的领导作总结,他说,这个被绳子捆牢了的人,在最初接受审讯的时候,态度相当恶劣,亡我之心不死,他公开叫嚣:干部我不怕,他们能把我的鸡巴咬去,戳七个眼眼当笛子吹吗?公社领导义愤填膺,拍案而起,领着喊了几句口号后,接着说,现在(手指着被绳子捆牢的人),他终于低头认罪了,但他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埋着的三百两银子和被他折磨死的长工的尸体,他还拒绝说出,我们一定要与他斗争到底。公社领导始终没说挖粪池的事,我多希望他说说,可直到散会,他也没说。后来,关于银子和长工尸体的事,我问过外婆,外婆说,她不知道,真有的话,也只能在那个粪池里。

3、屠夫与刽子手民间故事

  李顺做刽子手之前,是个杀猪的。做了刽子手之后,他还是个杀猪的。

原先哪,地面上处决人犯,要请外地的刽子手来砍头,请的次数多了,算算车船费、餐饮费、礼品费、特支费什么的乱七八糟加在一起,负担也挺重,于是经研究了一下,决定从本地发展一个,扒拉来扒拉去,最终把杀猪的李顺列为最佳人选。

李顺起初也不愿意,可经不住劝哪,县衙做师爷的张赫宣,找到李顺说:赶往后,龙山街、虎山街、凤凰街、麒麟街的猪肉全归你独家供给,你感觉美不美?

——感觉美不美?李顺感觉挺美,于是就点了头,做了刽子手。

李顺第一次行刑,毕竟砍的是人,不是猪,心里很是有些紧张。

被砍头的人犯也满头是汗。李顺劝他别紧张。人犯说我主要是怕你头一次上场,你太紧张砍不好我的头,我跟着受罪啊!

李顺就生了气,将鬼头刀刷一下砍下去,然后捧着滚在地上还会眨巴眼的人头喊:奶奶的,你看我紧张吗?

所以说,李顺的出名,不是猪杀得好,而是因为人头砍得好。

其实做刽子手,活儿不忙。要是忙,成天价砍人头,那不麻烦啦?但不管怎么说,看着咕噜噜滚地的人头,李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还是受些影响的。

师爷张赫宣,常拎来一壶酒,李顺炖上点猪下货,两人凑一起喝。当然也不喝多,微醺最好,一壶酒,刚好够了。喝酒当然要聊天拉呱啦,比如昨儿个被砍头之人,生前犯了啥事儿,做了哪些孽,害过哪些人……诸如诸如。

经张赫宣这么一说,李顺心里就能敞亮一些。觉得张赫宣这人,不错。

张赫宣是个和善人,脸上爱挂笑,路上走着,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总爱援把手,遇到乞讨的老人和小孩,也愿丢下个一枚二枚的铜板……人人都说张师爷是个好人。

但好人未必有好报。张赫宣的女儿,犯疯癫,把张赫宣的脸上抓出伤来。张赫宣喝酒的时候责问自己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呢?李顺就开导他,劝慰些着五着六的话儿。

到这个份儿上,说明两人的交往,还行。

李顺杀猪,四条大街的肉都由他供给,不能不说赚了些钱。他惦念着张赫宣的好儿,总想报答一下。可张赫宣都拒绝,说其实我这是害你啊,害你当刽子手说不上媳妇……正聊着,窗外有人往屋子里扔石头,张赫宣就喊:闺女,一边玩儿去!

闺女叫紫薇,受了训斥,疯癫又犯了。张赫宣要送客,李顺站起来,走到紫薇跟前儿瞪了她一眼,不知何故,疯癫的紫薇顿时安静下来……张赫宣和李顺都很惊讶,李顺走很远了,张赫宣还喊李顺、李顺,今后要常来寒舍坐坐啊!

打这往后,李顺就经常到张赫宣家里来,见着李顺,紫薇就变得很安静。李顺自嘲身上有杀气,把人给吓着了。张赫宣却说非也非也,这说明咱们相识真是有缘啊!……李顺听了,脸上笑笑,心里却在想别的事儿。

原来最近,李顺又要行刑了。被砍头的人叫马飞,生前砍了好几个打家劫舍的土匪,被砍伤的土匪没咋地,马飞最终却被砍了头。李顺敬重这样的人,于是没让马飞遭罪,抽冷子一刀砍飞了他的头……罪不至死啊,却怎么会死呢?李顺不明白。

张赫宣低头说喝酒喝酒,官场上的事儿,莫问莫问。

翌年秋,张赫宣却要被砍头了。据说他身为师爷,做伪状,捏造事实,害马飞受冤致死。

行刑之前,李顺跟他凑了一顿酒,说点话儿。张赫宣还是说喝酒喝酒,官场上的事儿,莫问莫问。李顺却说:我要告诉你,你犯的事儿,是我向顶上告发的!

张赫宣大笑着说:知道知道,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张赫宣还说:我放心不下的,你知道是啥吧?

李顺说知道。张赫宣就喝尽碗里最后一滴酒,笑着点点头。

张赫宣的头就被李顺砍掉了。

偶然的机会,李顺遇到了空和尚,会治疯癫。精心治疗下,紫薇病症越来越轻,开完最后一副药方,了空和尚迟疑老半天,才递过去。李顺脸上露出笑容,捧着药方走了。

窗外有菊花绽放,了空和尚就在菊花香里怅叹了一口气。

已是秋后了,李顺拿了一壶酒,端了猪下货,来到张赫宣坟头上,像以前那样凑酒喝。左一杯右一杯,喝到微醺时,李顺说紫薇的病治好啦,承诺你的事儿,我也办完啦,没心事啦,你莫要着急,我现在就来找你……说完,抽出鬼头刀朝脖子上一砍。

李顺的头就咕噜噜滚了下来。

4、支格阿龙出世民间故事

  古时候,白马与白马开亲,黑马与黑马开亲,森林与崖石开亲,岩石与大路开亲,大路与金河开亲,金河与鱼儿开亲,鱼儿与井字鸟开亲。

  天上的龙生下龙子,下到地上来居住;地上生龙子,居住在江中,金鱼作陪,大鱼作伴;江中生龙子,到岩上居住,巨石来作陪,大蜂来作伴;岩上生龙子,到杉林里居住,鹿子来作陪,麋子来作伴;杉林生龙子,住在鸿雁乡。

  多少年以后,一支龙族子孙居住在鸿雁乡这个地方。雁氏有个女儿叫阿芝,嫁给雪山;雪氏的女儿名字叫里扎,嫁给黄云山;黄氏的女儿名字叫马结,嫁到相嵌地方;相氏的女儿里莫,嫁到西昌沪山;庐氏的女儿紫兹,嫁到耿家;耿家的女儿嫁到蒲家;蒲氏生下三女,大女蒲莫基玛嫁到姬家,二女蒲莫达果嫁达家;幺女蒲莫列衣未出嫁。

  有一天。蒲莫列衣正坐在屋檐下织布。机桩密集得像星星,织刀像老鹰的翅膀上下扇动。梭子像蜜蜂一样来回奔忙,纬线像彩虹一样的漂亮。这时,从驱鹰沟飞来一对鹰,从直恩山飞来一对鹰,从蔗草山飞来一对鹰,从尼尔委飞来一对鹰,四对八只神龙鹰,在天空中飞翔。蒲莫列衣看得出神的时候,突然,龙鹰滴下了三滴血,滴在蒲莫列衣的身上。

  一滴滴头上,发辫穿九层;一滴滴腰间,毡衣穿九层;一滴滴腿间,裙褶穿九层。

  蒲莫列衣有孕了,满了十个月,于龙年、龙月、龙日、龙时,生下了一个男孩子,取名叫支格阿龙。

5、老顽童民间故事

  “老顽童”这外号是武打片《射雕英雄传》播放以后人们跟他取的,他姓吴,大号叫吴正新。此人聪明非凡,凡是娱乐性的事儿似乎都会,围棋在厂里数一数二;国际象棋因为厂里没人会,他到处收徒弟;中国象棋他多次代表厂里参加市里举行的比赛,时常拿个二、三名;麻将据说厂长,工会主席都是他一手教出来的,也就是主要领导的师傅;扑克中的桥牌、斗地主、斗恶霸、红五他都是高手;他也爱好体育运动,篮球、乒乓球、自行车赛从不落下;他还参加文艺节目的演出、多种乐器、尤其擅长打击乐。但他上班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工人不大喜欢他,年轻时给他取一外号“无正行”,是依据“吴正新”的谐音而得的外号。

  吴正新只要手里有钱,通常十天半月不回一趟家,因为会的东西多,总能找到玩伴,或下棋或打牌或搞文艺演出或打球,到吃饭的时候,或者他请人下馆子,或者别人请他下馆子,炒几个菜,吆五喝六灌一通酒,然后接着玩,总之是不回家。他老婆总是苦着一张旧社会的脸满世界找他,见人就掉眼泪,像祥林嫂一样不断诉说:家里没有米了、家里没有煤气了、家里水管坏了、家里孩子病了。遇到热心的人也会告诉她,吴正新的去向,但是等她好不容易找到地点,吴正新又转移了地点,于是她只好勉为其难。

  班长,车间主任不大敢管他,他这人不论年龄大小都是哥们,“群众”关系不错,或者经常在一起打牌或者经常在一起喝酒;“领导”关系也不错,他有时陪厂长或是厂工会主席打麻将,一般人一是没那么多钱陪领导玩的,他们玩得都比较大,你比如现在工人打麻将打个一块两块的就顶到天了,厂长一打起来就是五十一百,一晚上输赢论万元为单位;再就是领导一般也不跟级别比较低的人玩,这是个档次问题。吴正新能跟厂领导平起平坐那就不是一般人,些许小“官”就无法对他进行管理了。

  吴正新虽不怎么好好干活,没人敢随便扣他的工资,涨工资时也没落下过,年底发奖金,除了车间那一份,厂工会有时还算他是工会活动积极分子,额外再发给他一份礼品,老老实实干活的工人每当这时不免发点牢骚:“他妈的,这是什么世道,干活的不拿钱,不干活的还多拿钱!”也就是骂骂出出气,仅此而已。

  说吴正新是老顽童还真是有道理,和他一起玩的玩伴换了一拨又一拨,一些小青年与他一起玩过一段时间就谈恋爱结婚,然后就远离了他。而后又一拨小青年在他的周围,他的玩伴永远是年轻的,而他自己的年岁是在不断增长的。而且工会主席都是在跟他一起玩的时候死在牌桌上的,一天,厂长、副厂长、工会主席加上吴正新四个人打麻将,许是连续奋战了两天两夜疲劳所致,许是工会主席那天火气不好,已经输了好几万块了,结果吴正新一手提,接着就打出了三个红中,又打了两个赖子,工会主席一激动心脏病突发死在了牌桌上,事后吴正新还学说:“这小子心理素质不行,一吓,就尿裤子了,工会活动室是实木地板,那个尿骚的不行,结果一看,工会主席到那边打牌去了。”厂长也架不住他玩退休了,他还玩得正欢。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吴正新又召集一帮小青年玩新花样,他对年轻人说:“你们看到地上卧着的电线杆了吗?我可以骑自行车飞跃电线杆。”一帮小青年乐得有人逗他们开心,齐声喝彩:“好,来一个!”

  只见吴正新把自行车推到离电线杆三十多米远的地方,急速向电线杆飞奔而来,当前轮接近电线杆的那一瞬间,他双手猛提车龙头,自行车从电线杆较细的那一头一掠而过。他的精彩表演博得一片喝彩:“好!再来一次,从电线杆大头飞过。”伴着热烈的掌声使吴正新表演的兴头高涨起来,他于是再把自行车推离电线杆,向电线杆的大头飞驰而来,也是快到电线杆时一提车龙头,就听“啪嗵”一声,吴正新重重地摔在地上,一见出事儿了,一帮小青年怕担责任,发声喊:“不好,散!”转眼间已不见了人影。

  新上任的厂长是个不爱玩的人,他早听人说起老顽童吴正新,正留意着他,一见青年人散了,缓步走过来看了看伤势严重的吴正新说:“我打电话跟你叫救护车,伤好了你也不用来上班了,你真是个老顽童!”

6、《偶然》诗民间故事

  据说,刘罗锅刚当上宰相时,朝中大臣多有不满,尤其是另一位宰相和珅,有好几次,他都当着朝中的大臣说: “刘墉为相,本中堂不理解,他要文才没文才,要长相没长相,而且他还是一个汉人……”

  “他虽然是汉人,可他却是太后的干儿子。”接了和珅的话,有大臣也直言不讳。同时他们又说起了他的筲箕背,说他只会拈稻草,钻字眼儿,除此之外,他屁本事没有。

  “他没本事,可他却有运气呀!”

  “啥运气不运气哟——还不是偶然碰上的!”

  这些话慢慢传到了刘罗锅的耳中,他马上就品出了其中的味儿。诚然,他是太后的干儿子,但他能当宰相也绝不仅凭这点关系——皇上知人善任,存心要让满汉成为一家,所以才让他来当宰相,以团结更多的汉人共赴国事。可一些人吃饱了撑着总喜欢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全不把国家社稷放在心里,长此下去,国家会出大问题。

  想着这些,刘墉觉得也该提醒皇上一下,让他刹一刹朝中这股不正之风。

  几天后,刘墉上朝先说完正事,又对皇上说: “近段时间,朝中不少人都议论纷纷,说我这个汉人竟然当上了宰相,要文才没文才,相貌也丑陋得很……” 和珅一听就乐了,心想刘墉也还有自知之明,如今说出这话,想来是要急流勇退。没想到刘罗锅话锋一转,接着又说:“对于这些议论,臣也觉得很惭愧,苦思冥想了几天,也没有想出其中的道理。可拈断了九根胡子后,竟然还吟成了一首《偶然》诗……” 听说刘罗锅吟了诗,素来就喜欢吟诗的乾隆皇帝马上说:“有诗就好!刘爱卿,你就快念来朕也听听!” 乾隆发了话,满朝文武立刻静了下来——_在他们眼中,刘罗锅虽然善于对对子,但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如今他要吟诗,恐怕也是狗屁连了狗屁。

  弯腰驼背的刘罗锅听皇上来了兴致,就摇头晃脑地大声吟诵起来:“人说偶然就偶然,偶然能步青云间?世间多此偶然事,诸君如何不偶然?” 吟到这里,他看了看站在身边的和坤,只见他面红耳赤,很有些不自在,便接着吟哦:“虽然偶然只是我,风波乍起又偶然?如若偶然风去也,朗朗乾坤一片天!”

  “天”字声音一落下来,朝中不少大臣顿时叫起好来。和珅平常虽然不满刘墉,但也不得不承认,这首《偶然》诗写得很不错,既道出了他的自信,又道出了他对偶然之风的独特见解,颇有远见卓识。 乾隆听了刘罗锅的《偶然》诗,也明白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让偶然之风在朝中继续蔓延。于是先击掌叫好,又对朝中大臣说:“刘爱卿的这首诗诗中有韵,韵中有味,尤其是‘风波乍起又偶然’一句,说明这‘偶然之风’在朝中甚行久矣!朕奉劝所有喜欢妒忌和议论是非的人都要引以为戒,切不可再重蹈覆辙!否则,心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力不齐,力不齐满汉就难为一家!长此下去,我大清江山又怎能强盛呢?如果此后有谁胆敢再刮这‘偶然’之风,小心我将他罢官免职。” 听了乾隆的话,大臣们连连点头。俗话说,朝内无事猪拱猪,这也是“偶然之风”的症结所在。过去,有人总喜欢在背后道人是非,议人长短,把许多时间和精力白白耗费在了人与人之间的无聊纷争上…… 刘罗锅当上宰相后,和坤常常故意给他使绊子,但刘墉总是宽厚仁和,从不计较。

  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吟诵了他的《偶然》诗,也是他光明磊落的表现。和珅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便主动和刘墉释前嫌,朝中的“偶然之风”很快就平息了。

7、戏大如天民间故事

  明嘉靖年间,泉州有一秀才,姓梁名炳麟,凭借其过人的聪明,把祖传的大木偶改成了小巧的布木偶,人物大小只有手掌般大,戏偶的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即可操偶表演。因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所以大家都称为布袋戏。他用来表演布袋戏的舞台是用一捆木棍、两块木板、几块彩布做成的,堪称世界上最小的舞台。因为舞台小,演艺精,布袋戏在泉州风行一时。

  这梁秀才为了把布袋戏发扬光大,收了两个徒弟,大徒弟叫张才,是个孤儿。小徒弟叫许七,是他的亲外甥。

  这年,梁秀才见自己年纪大了,实在干不了操纵木偶的活儿了,就准备归隐收山。收山前,他准备了两套行头,准备分给两个徒弟,让他们独自闯荡江湖。

  行头不大,就是一个布袋,里面装着表演用的东西。可这两套行头一新一旧,谁用新的,谁用旧的呢?梁秀才为此犯了难,两个徒弟在他心中的分量一样重,他可不想落下偏心的话柄。梁秀才到底是喝了几瓶墨水的人,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这天,他把两个徒弟叫到面前说:“为师已经把两套行头放在山顶的土地庙里,你们弟兄二人比比脚力,谁先上得山去,谁就用新的行头,晚到的就用旧的。凭自己的本事去挣,公平合理,你二人以为如何?”

  张才和许七都说好,梁秀才就把他们叫到门外,用脚划了一条直线,然后让他们并排站在线上,等他们准备好了,梁秀才喊了一声“跑”,张才和许七就像利箭一样弹了出去。

  张才一口气跑出去七八里地,他用眼角的余光一瞧,师弟也并不落后,差不多和他并排跑。张才咬了咬牙,又加快了速度,跑到一个转角处,一不小心,和一个上山砍柴的老翁碰了个正着,张才没事,老樵夫却摔倒在地上,嘴里一个劲儿地“哼叽”着,张才本想问问他要不要紧,可一回头,发现许七已经追上来了,就顾不得再问了,加快脚步朝前冲去。许七见师兄撞了人不管,心下不忍,就停下脚步,把老樵夫扶了起来,替他拍了拍身上的土,问他有没有受伤,老樵夫活动了一下胳膊腿,发现自己没事,就让许七走了。等许七气喘吁吁地赶到土地庙时,师兄早把新行头拿去了。他只得拿了旧行头,哥俩一块下了山。

  梁秀才见张才得到了新行头,长叹了一口气,拍着他的肩膀说:“天意,祝贺你!你要努力演戏,让布袋戏更上层楼。”说完,又对许七说:“你也别嫌亏,你的布袋虽旧,却是我祖上留下的东西,其实道具新旧都无所谓,只要心中有戏,照样能把这个行当发扬光大。”

  张才和许七都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含泪和师傅告别,独自闯荡江湖去了。

  张才凭借师傅传授的绝活儿,很快就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发了财。张才又雇了个小伙计铁旦,专门给他打杂。

  这天,下了大雪,天冷得出奇。张才正在家里烤火,突然来了个大胡子顾客,是从很远很偏僻的乡下赶来的。大胡子说他爹病重,想看布袋戏,请他去演一场。张才不想去,一来天冷,二来到乡下演出,他怕弄脏了新行头,就摇了头。大胡子一见张才不接这笔生意,可真急了,他“扑通”一声,就给张才跪下了,声泪俱下地说:“老板要是不去,只怕我爹熬不过今天,我求您发发善心,救救我爹吧!”说完,又趴在地上使劲磕起头来。张才给他缠得没法,只得背起行头走出屋来,可刚出屋,一股冷风吹来,张才不由得打了个寒颤。这鬼天气,真要去了,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太亏了。张才脑子一转,突然一跤跌倒在地,然后抱着脚脖子说:“哎呀!扭住脚了,这可真去不了啦。这样吧,我师弟演的布袋戏也很棒,你去找他吧。”大胡子没法,带着满脸的失望走了。

  就这样,张才光赚那些好拿的银子,碰到偏僻路远的苦差使,他就推给师弟去做,而许七却从来没叫一声苦,回回都是接到活儿就走。

  一晃两年过去了,梁秀才因病作古,自从师傅去世后,张才演的布袋戏是一天不如一天,慢慢地,请他的人越来越少,而许七的生意却一天比一天红火,请他去演出的人都排起了长队。

  三月三那天,城里有个大财主,要给祖庙上香,为了讲排场,一下子把他们师兄弟俩的布袋戏都请了去。张才可不想在这样的场合输给师弟,他早早地就带着行头来到庙前,找了个好地势搭起了舞台。然后响锣一敲,立即开演。演的是《王小砍柴》,他拿出一个雕刻成男子模样的小木偶套在右手上,这就是王小了,左手套上一个老虎造型的木偶,嘴里含着一个铜哨,弓腰钻进舞台下面的灰黑色布袋,不一会儿的工夫,随着一句“上山砍柴去了”的旁白,主人公王小提着一把砍柴刀出现在舞台上,几句缓缓而优美的唱词之后,一只凶恶的老虎猛的一下蹿出,围观的人都纷纷叫好。张才正得意呢,突然看到人群“呼啦”一下走了个净光,原来那边许七也开场了,大家都去看他的戏去了。

  张才气得面色发白,师弟到底用了什么魔法把观众的魂给叫去了?他悄悄地来到许七的舞台前,见他演的也是《王小砍柴》,那演艺也不见得比自己高到哪里去,可大伙儿为什么这么着迷呢?莫非师傅背着自己传了他其他绝招?有可能,他可是师傅的亲外甥啊!

  为了搞清许七生意红火的内幕,张才让小伙计铁旦日夜监视着许七,要看看师傅到底传了他什么绝活儿。

  铁旦偷偷地跟了许七半个月,回来说,许七也没啥绝活儿,他演的东西都跟你差不多,只有一点不同。说到这里,他突然卖起了关子。

  张才知道他想要钱,就把眼一瞪,怒骂道:“小兔嵬子,还跟我来这一手,快说!”话是这样说,他还是乖乖地拿出一两银子扔给了小伙计。

  铁旦这才哼哼叽叽地说:“每次演出前,许七都要把那个破布袋拿出来,供在舞台上,然后恭恭敬敬地上三柱香,磕三响头。大家都说那布袋是个神物,能保佑他生意兴隆,长演不衰。”

  一个破布袋会有这功能?张才听得半信半疑,为了证实铁旦的说法,他抽空去看了许七的演出,果然如此,每次演出前,许七都要把那个破布袋拿出来祭祀一翻。

  看来那个破布袋真的是件宝物。张才不由得动了心,他回家取了五百两银子找到师弟,张口就要买那条破布袋。可许七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啥也不卖,张才先还以为他嫌钱少,就往上加价,可他加到一千两了,师弟还是那俩字“不卖”!

  张才火了,他指着师弟的鼻子说:“我知道了,这布袋是师傅故意留给你的,他偏心眼!因为你是他亲外甥。”

  许七一听,“腾”地就从板凳上蹦了起来,瞪着冒火的眼睛说:“师傅是偏心眼,可他却是偏向你。你知道吗?这破布袋师傅本来是准备留给你的,当初咱俩比赛时,师傅故意派人和你相撞,就是想耽误你的时间,可你却辜负了师傅的一片心……”说到这里,许七长叹了一口气又说:“既然你想要这个破袋子,我就给你吧,免得你说师傅偏心。实话告诉你,这布袋真是个宝物,它是用羊驼毛织成的,又细又实,可以用上千年不坏。当时,咱们的老祖先给唐朝皇帝演木偶戏,因演得好,唐朝皇帝一高兴赏赐下来的,你可要好好地保管啊。”许七见师弟肯忍痛割爱,而且一分钱不要,心里非常感动,他也不好意思据为己有,准备借用几天,等自己生意好起来了,再还给师弟。

  张才借到了破布袋,每次演出前,也照葫芦画瓢地拜祭上一番,可效果却不显著,前来看戏的人依旧少得可怜。

  这是怎么回事?张才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前来找师弟请教,许七指着破布袋说:“师兄,我不是拜破布袋,而是拜的那上面的字。”张才仔细一看,破布袋的正中间,确实有一个小小的“戏”字,但他不懂其中的含义,就皱着眉头问:“不就是一个‘戏’字吗?你拜它做什么?莫非这是皇上写的字?”

  许七说:“这是师傅找人绣的,字虽小,却重如磐石,师傅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戏大如天’,我们不能只把布袋戏当成是混饭吃的饭碗,而要当成一种艺术来追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困难而退却,要有一股敬业精神。”

  听到这里,张才羞愧地低下了头,他终于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了,是自己对不起看戏的百姓,回回遇到脏活难活,他都不肯去,把人家往外推,以心换心,人家自然也不捧他的场。

  张才没有再要那个破布袋,因为他找到了真正的宝贝。他从“戏大如天”这四个字中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他的布袋戏也越演越好,终于成了一代名家,人称“布袋张”。

  后来,东南沿海倭寇暴乱,张才带艺投军,在杀敌的间隙里,经常为士兵演那神奇的布袋戏,鼓励大家奋勇杀敌,报效祖国。在一次战斗中,他为救主帅,英勇牺牲。

8、诺德仲的传说民间故事

  从前,在今天燕楼乡的一个苗家寨子里,住有一个叫央洛的老人。他有两个姑娘,大的叫阿勒克,小的叫阿勒高。两个姑娘还在很小的时候,她们家妈妈就死去了。央洛老人辛辛苦苦地把两个姑娘拉扯大,成了山寨中最漂亮的两个姑娘。特别是大女儿阿勒克,长得就象下凡来的仙女一样,大家都称赞她是苗寨里头的金凤凰。央洛老人爱两个姑娘,也爱自己种的黄瓜。在他家屋子前头的园子里,年年都结满又大又鲜的黄瓜。架子上水淋淋的黄瓜,叫人见到就要淌口水。可是,那一年出了怪事,满园黄瓜只发了一棵苗,开两朵花,结两个瓜。老人也不嫌弃,细细心心地照料这两个瓜,就象对两个姑娘一样。两个瓜也越长越大,比一般的黄瓜要大出几倍来。一天,央洛老人做了一个梦。有个白胡子神仙在梦中对央洛说:“两个黄瓜是宝物,要护到九九八十一天才能摘,多一天,少一天摘都不行。到时候摘下的黄瓜,就是两把金钥匙。用它去南山打开石门,就可以得到砍虎刀和斩龙剑。阿勒克和阿勒高出嫁时,就可以拿刀拿剑当陪嫁,送给她们的情人,用这两件宝物就能保护苗家人太太平平的过日子。可是,黄瓜没得熟,时间没有到。这个事对哪个都不能说,就是你的两个姑娘也一样。”央洛老人得梦之后,更是爱惜这两个大黄瓜,白天寸步不离,晚些搭个棚子,就睡在大黄瓜旁边。过一天就在瓜棚的柱子上刻一道刀印,眼看已经刻了七十七道刀印了。

  这一天大早,仡佬寨来了一伙人,要请老央洛去操办一台祭祀。央洛老人是远近有名的热心人,德高望重,大家一定要请他去当主祭。央洛实在推不脱,只好答应下来。临出门,老人翻来复去交待阿勒克和阿勒高两姊妹,一定要好好生生守好园子里头的两个大黄瓜,防倒人家来偷,防倒雀雀来啄。阿勒高说:“爹,你放心去办事,我和姐姐搬条凳子坐到瓜架那点绣花,不准哪个走拢。”央洛老人点点头,放放心心走了。

  老人走了,两姊妹真的各人搬一条凳子来瓜架边,一边绣花,一边提防人和雀雀。挨边吃晌午②了,太阳火辣火辣的晒,晒得两姊妹满头大汗。两姊妹抬头看见水淋淋的两个大黄瓜,就动了心。阿勒克说:“爹爹真怪,往年满园的黄瓜不稀奇,大篮大篮讨送人。今年就这两个老黄瓜,偏偏就这样金贵,白天晚些地守。”

  阿勒高说:“恐怕爹是要留种,怕断了瓜种。”

  阿勒克说:“不是不是,瓜种多得很,爹收在楼上竹箩里头。”

  阿勒高说:“这就怪哕,晚些外边凉,爹守在瓜棚里,要是生了病,才倒霉哩。”

  阿勒克想了想,笑着说:“干脆哕,我们两个把瓜吃了,免得爹爹天天为这两个瓜操心,你说行不行?”

  阿勒高说:“爹爹喜欢这两个瓜喜欢得老火③,要是回来看不倒瓜,怕不挨骂?”

  阿勒克说:“我们是老爹爹的心头肉,他有哪样舍不得给我们?两个黄瓜有哪样稀奇,大不了唠叨几句。”于是,  姊妹两个就把两个黄瓜摘下来吃了。

  太阳还没得落坡,央洛老人就赶回家来了。还没得进屋,老人就先到园子里去看,翻来翻去,也只见瓜叶不见黄瓜。老人又气又急,冲到门边大声吼:“园子里的黄瓜哪点去了?!”声音象炸雷,把两个姑娘吓了一大跳。她们偷偷过来一看,见爹爹脸也青了,嘴也歪了,想说都不敢说了。老央洛冲到阿勒克面前,拉住女儿说:“你聋啦?哑啦?我问黄瓜哪点去了!”

  两姊妹从来没得见爹爹发这样大的火,只会摇头。

  “是不是你们偷吃了?”央洛老人追问。

  两姊妹还是不住地摇头,眼泪刷刷流下来。

  央洛老人“哎”了一声,走到园子里,一动不动,站了好久好久。两个姑娘躲在屋里头,大气都不敢出。

  月亮从坡后头升起来了。央洛老人朝倒月亮举起双手,嘴里咕哝咕哝地念起咒语:“哪个偷吃了我的黄瓜,就让老虎吃掉他……”

  阿勒克和阿勒高听到爹爹对月亮发了咒,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出来跪在央洛老人面前大哭起来:“爹爹呀!不要叫老虎来吃掉我们,我们二回再也不敢偷吃黄瓜了。爹爹,你要救我们呀!”

  央洛老人大吃一惊,悔也悔不及了。他也哭起来:“咋个办呢?我的咒语发都发出去了,吐口水在石头上,石头会开花;吐口水在枯枝上,枯枝会发芽。过了关口的人,回得转来,出了口的话,收不回来啰!”

  央洛老人一晚到亮没得睡,天一亮,他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大水塘中间修了一座木楼,把两个姑娘搬到木楼上去住。木楼四面都是很深的水,老虎过不去。他又在塘口修了架吊桥,平常就把吊桥吊起来,哪样人都过不去。木楼修得很漂亮,几个屋角都高高翘起,就活象燕子的尾巴,所以,人们就把这木楼叫燕楼。

  阿勒克有个情人,名叫诺德仲,是个勇敢漂亮的小伙子。他和阿勒克相好,央洛老爹还不晓得,两个人只是偷偷的相会。阿勒克搬进水塘中的木楼去住起之后,诺德仲也时常来和她相会。但是,两人总是在晚些才相会。他们约定了暗号,诺德仲来的时候,穿着钉鞋,打着灯笼。要是听不倒声音,看见的是两盏灯笼,就不要放吊桥,那就是老虎来了。

  哪晓得老虎已经悄悄听到了他们约会的暗号。老虎就在脚爪爪上套起一对竹筒筒,又蒙起一只眼睛到水塘边来。老虎脚上套起竹筒筒,走起来就“嗒嗒嗒”的响,就象钉子鞋。

  阿勒克一个人坐在木楼上,思念诺德仲。天上也没得月亮,地上也没得灯火。她正要起身,忽然看见对岸有一盏灯笼走拢来,再一听,“嗒嗒嗒”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阿勒克心头欢喜得不得了,就连忙解开绳子,放下吊桥迎上去。等她发现不是她的诺德仲时,已经来不及了,毛耸耸的怪物咬住了阿勒克的喉咙。就这样,老虎害了阿勒克,把她扛走了。

  诺德仲赶后来到水塘边,到处黑黢黢的,吊桥已经放下来。他心中晓得大事不好,连忙跑过桥去。刚过桥,就跌了一跤,钉鞋和刀鞘也甩脱了,手上粘糊糊的,一看,是血。他冲进屋里,只见阿勒高倒在床上,喊也喊不醒。诺德仲用刀尖指着血迹说:“是阿勒克的血,就顺着刀淌上来。”话还没得说完,血就顺着刀淌上来了。诺德仲悲痛万分,发疯一样地大叫一声,顺着血迹,朝山上追去。

  诺德仲追到山梁上,看到山坳中有两盏绿灯,一闪一闪的,他晓得那就是老虎。诺德仲大吼一声,就象半空中打个炸雷。他抡起钢刀就朝老虎砍去。老虎虽说也凶猛,但是抵不住诺德仲的神力。不多一下,诺德仲杀了老虎,把它剁成了碎块。他用尽了全身力气,瘫倒在阿勒克的身边,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

  天刚发白,诺德仲掩埋了阿勒克。他一动也不动地呆坐在阿勒克的坟边,一直坐了好久好久。他的头发乱得跟茅草蓬一样,起了龙窝④,衣服也破得象一片烂树叶,他好象成了一块石头。忽然,诺德仲想起来了,山上还会有老虎,阿勒克的妹妹阿勒高还会有危险。他立马站起身来,朝深山走去,要再去搜寻老虎,把它们斩尽杀绝。再说央洛老人第二天到燕楼去看女儿,发现吊桥边有血迹,心头“格登”一下,就象掉进了无底洞。他跑进楼去一看,阿勒克已不知去向,阿勒高病得昏昏沉沉的,叫也叫不醒。

  阿勒克到哪里去了?老人回到吊桥边,又发现一个空刀鞘和一双钉鞋。老人想,阿勒克是被老虎吃了呢,还是被人害了?央洛老人请了许多乡亲帮着到处寻找,最后在老远的山坳中发现了被砍得乱七八糟的老虎尸体,旁边还有一堆新垒的坟土。大家刨开土一看,是阿勒克的尸体。央洛老人痛哭了一场,把女儿的残骨带回寨子重新掩埋了。老人想,一定有一位英雄,见到阿勒克被老虎吃了,就去追杀老虎,这位英雄到底是谁呢?四处打听,也打听不出来。

  自从山里最美丽的姑娘阿勒克死后,老天也好象难过得很,太阳再也不出来,天上的乌云越来越厚,天地间昏沉沉飞雾茫茫的;田里的庄稼就要死了,眼看大家就要饿肚皮,大家就聚在央洛老人家想办法。乡亲们认为,只有祭天求神,让太阳照到人间,才能使庄稼活转来,人们才不会饿死。于是,村村寨寨都选来了最好的歌手和芦笙手,举行盛大的祭神仪式,大家跳舞、吹芦笙、唱颂歌,求老天赐福。央洛老人在人群中拿着刀鞘和钉子鞋到处找啊找,希望能找到杀死老虎的英雄。可是,没有一把刀能投上鞘,也没有一双脚能合上鞋。

  再说诺德仲在深山老林里到处搜老虎,翻了七十七座山,过了七十七道河,硬是找不到老虎的踪影。他累得精疲力尽,就倒在一个岩洞中睡着了,一睡就是七七四十九天。诺德仲在睡梦中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快点起来,快去救苗家乡亲,苗家人遭难了。”白胡子老人还传给他法咒,叫他到南山去取出法宝,才能救苗家亲人。

  诺德仲惊醒过来,发现自己的身上洗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整好了,又黑又亮,精神也好得很,周身好象有使不完的力气。他照着梦中老人的指点,跑到南山下的一堵大岩壁边,用手拍拍光滑坚硬的岩石说:“石门开,石门开,送出我的衣裳来!”一连叫了三遍,那一大堵石岩“轰隆’,一声响,现出了一扇大大开着的石门。诺德仲走进去,看见洞中的石桌上有一套崭新的衣裳,还有一把芦笙挂在壁头上闪闪发光。诺德仲把衣裳穿到身上,合身得很;又从石壁上取下芦笙,走出洞来,朝寨子走去。

  寨上的那些跳场的人,已经跳了七天七夜,天空还是没有放亮。人们越来越着急,男女老少跪满一地,祈求苍天出太阳。

  突然,远处山顶传来一阵清脆的芦笙响,声音传到人们的耳朵里,精神马上就起来了,心中也说不出的舒服。就在这时,从乌云层中开出了一个亮晃晃的大洞,一股太阳光从天上射下来,照到山顶上一个周身放光的苗家小伙身上,他正在一边吹芦笙,一边跳芦笙舞呢。

  “诺德仲!”许多人喊出了山顶青年的名字。大家欢呼着向他跑去。这时,天空越来越亮。随着诺德仲神奇的芦笙调,乌云很快就消散了。满天满地都是金色的阳光。好久不会唱歌的小鸟成群地飞出树林来,在诺德仲和乡亲们的头顶上绕圈圈飞,打转转口叫。

  央洛老人拿着刀鞘和钉鞋走到诺德仲的面前,请他试。当然啰,一试就合。于是,央洛老人把二女儿阿勒高许配给了诺德仲。乡亲们为他俩操办了热闹的婚礼,小伙们又唱了七天七夜的歌,跳了七天七夜的舞,吹了七天七夜的芦笙。这一回,没有一个人觉得累,有的后生,还把鞋底都跳通了哩。

  从这时候起,苗家人无论是逢到节日或婚嫁,或是游方,摇马郎,都要吹芦笙,唱歌跳舞。特别是每年正月初九这一天,花溪周围的苗家人都要聚拢花溪桐木岭举行一连几天的 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总要吹一首芦笙曲,这首芦笙曲就叫“诺德仲”。

  —————————————–

  讲述者: 陈义彬 男 48岁 苗族 农民 初中文化 孟关乡人

  王庆云 男 54岁 苗族 初中文化 教师 高坡乡人

  吴国荣 男 58岁 苗族 农民 高小文化 高坡乡人

  采录者: 吴隆文 张羽超 杨正荣 邓云平 罗福祥

  采录地点: 花溪区孟关乡石龙村、高坡乡甲定村、沙坪村

  —————————————–

  ②晌午:贵阳方言,即午饭,大约在中午二点左右。

  ③ 老火:贵阳方言,棘手,严重,麻烦。

  ④ 龙窝:或作笼窝。贵阳方言,乱七八糟,搅成一团,极难梳理的样子。

9、落雁民间故事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10、教训歪秀才民间故事

  清代有个才子叫刘靖宋,他很小就聪明好学,能诗善对,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刘靖宋的家乡有一个富人家的子弟叫李富阳,这个人平时很霸道,仗着自己学了一点对联的本领,经常用对联来取笑别人,自己从中取乐,乡里人都很讨厌他,叫他“李歪才”。他听说刘靖宋很会对对联,于是就找到刘靖宋要较量一番。

  两人见面以后,刘靖宋很有礼貌地问道:“先生贵姓?”

  李歪才傲慢对说:

  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

  李歪才说完,轻蔑地反问道:“你姓什么?”

  刘靖宋见这个人出口就很不善,而且这么无礼简直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刘靖宋马上回答:

  斩白蛇,入淑吴,高祖是刘

  上联的句子是借用古代道家李耳(即老子)骑牛过函谷关的典故,以“老子”之称自诩为老子。刘靖宋的下联,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他借用了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的典故,以汉高祖的庙号,一语双关,比喻我是你的高祖。高祖,在汉族人中辈份很高,孙子称祖父的祖父为高祖。刘靖宋这样一对,等于是骂了李歪才五辈人,实在是绝妙,李歪才一听,觉得这小孩才华不凡,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11、黑风吹酒鬼民间故事

  清朝时,有家主人请客,喝酒时要行酒令助兴。主人说:“今天月色很好,就每人背诵一句有‘月’的古诗吧!”

  大家都赞同。有的念“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有的念“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有的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有个人本来就记不得几句古诗词,偏又排在最后,熟悉一点的,别人都说了。轮到他便也随口说了一句:白月照诗人

  主人怀疑这是他自己瞎编的,就问他:“上一句是什么呀?”这个人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有一位客人知道这是杜撰的,便也杜撰了一句,为他“解围”。他对主人说:“‘白月照诗人’的上一句,我记得是‘黑风吹酒鬼。’”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了。

  这两句自己编的诗,对仗虽然很好,意思却相当不协调。表面上是为人家“解围”,实际是嘲笑前边那位客人没学问瞎编诗句。

12、降龙木之感恩传奇民间故事

   
  在很早以前的东方,有一个年轻气盛的皇帝,他对谁都不放在眼里,特别是老年人。他认为老人就是朽木,既然经过了人生的春夏秋冬,那么就该尽快找个地方像草木一样腐烂掉算了,何必还要存在呢?
   
  自命不凡的皇帝带领他的耀武扬威的将士,一年四季,四处征伐;他的穷兵黩武,终于招致了几次惨败。皇帝认定这是国内的老人们消耗了物资还发出反对的声音,拖累了他。他发誓要对国内花甲以上的老人赶尽杀绝;要么,他们就自裁以谢天下。
   
  因为老人们,让他那颗傲心受辱。
   
  命令颁布之初,为了表示“令出必行”的决心,皇帝亲自把自己的老父亲赶出了皇宫,让他自生自灭。皇帝的冷酷,令天下老百姓心寒。年老的父母们不等孩子们开口说出绝情的话,就纷纷离开了家门。当然,也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偷偷地把父母藏起来。
   
  赶走了老人们后,皇帝依然连吃败仗。他认定是老人们在诅咒他,他发誓如果还有老人活在他的国内,他会用最残酷的方式把他折磨死。譬如,炮烙、五马分尸、腰斩,他能想到的都会用上。
   
  有一天,当听到太监禀奏,国内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老人了,皇帝高兴地笑了;然而,他的笑纹刚裂到耳边,就僵住了。因为有一个老人径直来到他的朝堂上。他却不能杀他——这个老人是外国进贡的使臣。他来自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几次征讨也没讨好的一个南洋小国。
   
  老使臣献上的礼物是一截硬得像铁一般的两头一般粗细的树木——他把它叫“降龙木!”穿着滚龙袍的皇帝一听这名字,就十二分不高兴,可他却无可奈何。老人不卑不亢地说,“皇上,您的国家地大物博,奇珍异宝,应有尽有;英雄豪杰,四方来归,群英荟萃,可是您能分辨出这段树木的端末吗?如能分辨,无须征战,我国自会进贡;不能,我们为什么要向连一截树木的端末都分不清的国家进贡呢?!”
   
  伟大的皇帝,知道这是故意羞辱他。可是为了维护他天朝圣君的面子与礼仪,他却不得不忍住冲天的怒气,故意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吩咐使臣,先歇过,有什么事明天再议!使臣知道这是推托之词,也毫不上心:“陛下,我随时恭候贵国政府的答复!”
   
  下朝后,皇帝找来最聪明的大臣聚议。可是大家围着降龙木左看右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皇帝气得出胡子瞪眼——如果他有胡子的话。在他心中,只有老朽才会留胡子。通宵达旦地商榷,竟豪无良策。皇帝不得不装病,托辞不见使臣。
   
  过了一周,皇帝就真的病了。连小小一截木头的端末都分不清,这成了他的心病——可是会见的日子,终归还是来到了。因为使臣催迫说,他得回家了,不能老死在这儿。皇帝的好胜心,让他迁怒臣子:“你们白吃干饭,要是再想不出辨别这个木头端末的法子,统统活埋。”他实在不想再说出“降龙”二字,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点也不像开玩笑:“难怪我老打败仗,你们这群蠢材、废物。”
   
  翌日,朝堂上。大家一圈儿围住降龙木,还是干瞪眼,皇帝的脸上了土色。他的目光扫过,所有的人都低下脑袋。难道自己南征北伐建立的威信,竟会被一截不声不响的树木摧毁?自己千军万马建立的功勋,倒敌不过一截黑黑黄黄的树桩子?
   
  这时宰相跪奏道:“陛下,微臣熟虑几日,此疑可解!”皇帝龙颜大悦,“好!好好!好极了,我的江山可与卿平分。”宰相说,“陛下,我不要您的江山,也不要您的赏赐!”皇帝迟疑了一下,说,“爱卿,你有什么要求都只管提。”
   
  “微臣只求,陛下能够允许我接回漂流海外的老父亲!微臣自小母亲早逝,就是靠父亲拉扯大,可微臣刚刚为国效力,父亲还没享清福,就自我流放他乡了……”皇帝只好忍住不耐烦的神情,尴尬地一笑:“卿家,甭说你这个要求,只要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就是让全天下的老头儿老太婆回家,我也答应!”
   
  宰相跪在地方,连称万岁。然后,他站起来,“请陛下宣使臣上殿面君吧。微臣自有妙法对付。”使臣一路小跑地进来了。
   
  宰相这才施施然地抽下自己的腰带,大家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看他。他笑了笑,走到降龙木前,用腰带比了一下降龙木的长短,然后系住了降龙木正中,拱了拱手,“烦请哪位臣兄,同我一起把这根木料抬起来吧。”
   
  好奇的皇帝,离开龙椅上前一步说,我来。随着降龙木离开地面,它一头向上翘,一头向下沉。宰相对使臣说,“这沉的一端是末梢,上翘的一端是端首。”使臣点了点头。皇帝轻轻呼出一口气,全殿也响起一片呼气声,仿佛压抑了一个世纪。
   
  皇帝仍半信半疑,就这么简单?
   
  宰相说,就这么简单。而且还有更简单的。
   
  什么办法?
   
  把木头放入水中,哪一头先向下沉,就是末,反之向上的就端。
   
  使臣说,“这可都是四两拨千斤的无上妙旨。恭喜皇上,国内能人辈出。”
   
  皇帝侧身问宰相,你怎么不早说啊?
   
  宰相回答,“请陛下先恕臣等欺君之罪!”皇帝说,“我是疯子吗?还杀你干吗!”
   
  “不是杀我。”
   
  “你想不杀谁都行!”皇帝说。
   
  宰相回答:“陛下,这个妙计,是老皇上告诉我的。”
   
  皇帝大吃一惊。
   
  原来,皇帝的父亲被撵出宫后,就被宰相收留了。宰相来自遥远的海南岛的东方县,那儿尊老爱幼的文化流传了几千年。宰相不忍老皇上饿死路旁,遂冒死以救。然而,逃得命的太上皇依然郁郁寡欢,他不是悲哀自己失去锦衣玉食,而是担心皇上再这样蛮干下去,一定会亡国。毕竟,亡国奴是每个人都不愿意当的。
   
  某天,村庄里来了一群从南边的一个小国派来的使者,他们的舟船停靠在小村外补给淡水——原来他们是来给年轻的皇帝进贡降龙木的。老皇上知道国内的年轻臣民见少识浅,弄不好会有损国威。于是跟村里的老人们商量出了妙计,主动去见使者,轻而易举地揭穿了他们的把戏。羞愧的使者只好向当地官府留下下次来进贡的文书,就匆匆地返回了。
    
  听到这里,皇帝的眼泪流了下来,“快,我要见见我的父亲!唔——对了,那么这位使臣——老人是谁?”
    
  “陛下,这是微臣的父亲!”
   
  “那,这降龙木是真的么?“
   
  “回陛下,那小国的降龙木不过是稀疏平常的一段树木,早被丢弃了。此物却非降龙木,乃是微臣老家海南自古享有‘木中之后’美誉的黄花梨。其成材需上千年,其纹自然,其色华美,其香淡雅,更绝的是愈老愈坚,万年不朽。有舒筋活血、辟斜恶气、延年益寿之功效,特遵太上皇之命,以此进贡,护佑皇帝龙体康安!”
   
  皇帝感动无言,良久说,“这黄花梨,是父皇送来拯救朕的灵魂啊!”遂,即日颁布法令,赦免天下老人。同时,要求宰相找回那截遗弃的“降龙木”,悬在朝门之外,以警醒天下人,谨记“不敬老人不知感恩”的愚蠢。
   
  因为,老人的智慧能胜过一切孔武的力量;他们身体衰弱了,但思想却是战无不胜的。更何况,年轻的皇帝,有一天也会变成老皇帝的。
 

13、变婴孩的老太婆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在日本的一座大山脚下,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抱着一个婴儿,到处去求人家给她喂奶。这是父女俩么?不是,这婴儿是小伙子的妻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说来话就长了。

  这对夫妇原来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牙齿都掉光了。老两口没儿没女,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要为生活而整天忙碌:老头子上山打柴,老太婆料理家务。他们俩非常怀念自己年轻时候的日子。每当看到年轻的小伙子或姑娘,总是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叹息道:“唉!岁月不饶人啊!”

  一天,老头子和往常一样,拿着砍刀上山打柴去了。打好柴,老头子觉得口渴难熬,可巧,旁边正好有一股泉水在叮叮咚咚地淌着,他连忙走过去,捧着泉水喝起来。

  “这水太清凉了!”老头子喝完水,又揩洗起来。无意中低头一看,水中有个小伙子的倒影。谁呀?老头子左右张望,除了自己,周围什么人也没有。再仔细一看,咦,这不正是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吗?老头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摸摸自己的脸,看看自己的手脚,哈哈,对!正和自己年轻时候一模一样。老头子高兴极了,背起木柴,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去,老远就喊:“我回来了!”

  老太婆听到老头子的叫声,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迎到门口,却见一个小伙子正对着自己笑。

  “你找谁呀?”老太婆问。

  “哎呀,老伴,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啦?”老头子兴高采烈地跑到老伴跟前,让她看个清楚。

  “哟!你怎么成这个模样了?”老太婆认了半天,终于看清“是啊是啊!

  我喝了山中的泉水,就变年轻了。”

  “喝了泉水会年轻,这是真的?”

  “那还有错!你看看,我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老头子神气活现地挺直身子说。

  “太好了!明天我也去喝些泉水,变得象你一样年轻。老伴啊,你就等着瞧吧,我会和从前一样漂亮的。”老太婆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仿佛现在已经年轻了似的。

  第二天,天还没透亮,老太婆就上山了。老头子留在家里等着。可是从早上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下午,老太婆还是没回来。“哎呀,别出事了吧?要是遇到野兽那才糟了呢!”老头子担心死了,急急忙忙上山去找老太婆。

  不一会儿,老头子就来到了泉边。找来找去,可就是不见老太婆的踪影。

  老头子垂头丧气地坐在大石头上,望着泉水发起呆来。“呜哇……”,大树底下传来了婴儿的哭声。老头子顺着哭声奔过去,只见一个婴孩正躺在老太婆的衣服里。

  “是你吗,老伴?”老头子问。

  婴孩不会说话,只望着老头子点点头。

  “唉!你一定是泉水喝得太多了,才变成这个模样的。你为什么要这样贪心呢?”老头子叹息着,无可奈何地用老太婆的衣服把婴孩包起来,抱着回家了。

14、民间故事甜蜜的报复

王武在市天然气公司办公室当办事员。他长得不英俊,工资不高,也没什么背景,但有点小聪明,而且,他的性格豁达。他那引人开怀大笑的幽默感,使得他与周围的同志们相处得很融洽。邻近科室的女孩子们对他很有好感,但他始终感觉不来电。

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王武去参加由市团委为单身职工组织的联谊舞会。舞会开始之前,王武代表单身职工讲话。他那风趣恢谐的语言博得了一阵阵掌声。女士们争着同他跳舞。结果离开时,他却和唐丽一起走。唐丽就是被他的幽默感吸引过去的。唐丽人很漂亮:苗条的身材,一头黑发披肩,一张大理石般光洁的脸,修长纤细的指头,指甲像珍珠一样美丽。其实,唐丽也是市天然气公司的职工,只不过她是门市部一个成天到处跑的抄表工。王武和唐丽一拍即合。两人很快订了婚,决定第二年春节办喜事。

订婚三个月后,文刚闯进了他俩的生活。文刚是个转业军人,凭着他父亲是市人事局局长的关系,他被安排到市天然气公司当上了保卫科长。他那英俊整洁的脸上蓄着八字胡,给人很精明的感觉。那是一个星期五下午六点钟,正是公司职工下班的时候,在办公楼大门口,文刚主动上前与他俩打招呼,向他俩做了自我介绍,说是新来公司,请多多关照,并且邀请他俩第二天到他家吃晚饭。当时,王武感到有点突然。正考虑如何回答的时候,唐丽却抢先答话,满口应承,表现得非常热情。王武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晚上,两人来到文刚家中。这是一套内部装修得十分豪华的跃层式单元宿舍。屋内只有他们三个人,没有其他女孩。

文刚的意图非常明显。他长得很英俊,充满活力,对漂亮的唐丽垂涎三尺。王武勉强装出一副宽宏大度的样子,但是事情的发展就像是他不在场一样。唐丽显得非常开心。文刚想方设法在餐桌上摆出了两人没有吃过的食物和从来没有喝过的名酒。恐惧和憎恨交织在王武的胸中,几乎要把他闷死。王武吃不下饭,唐丽却吃得兴高采烈,完全忘记了王武这个未婚夫的存在。

饭后不久,王武就提出要告辞了,因为公司领导已经安排他第二天去省城出差,要赶早班车。王武说他需要早点休息。文刚说,如果唐丽想多坐一会儿的话,回头他可以送她回家。喝葡萄酒喝得脸上红霞飞的唐丽醉眼朦胧地看着王武,眼睛里很明显已经同意了。王武却很不高兴地说:“不行!”就拉着唐丽离开了。

四天后,唐丽又应邀和文刚一起吃晚饭,这次没有邀请王武。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唐丽借口说头痛,取消了和王武的约会。王武打电话到唐丽家,想问问她头疼是否好些,结果发现她不在家。

又过了几天,王武发现唐丽已经调动了工作,在门市部坐班,当上了工作轻松的业务咨询办事员。他哪里知道,这是文刚动用他父亲的关系,为唐丽顺顺当当调换了工种。

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文刚与唐丽一起来到单身职工宿舍找到王武,唐丽把订婚戒指退还给王武,并告诉他,她就要和文刚结婚了。这时,王武不但没有发火,反而大笑了一声,告诉他俩说,对这件事他毫不介意,并且还与文刚热烈握手,同时还问他俩需不需要他帮忙做点什么。文刚说,他来公司不久,熟人不多,王武是他唯一的朋友,所以一定要烦请王武当伴郎。王武强咽下心中的愤怒,假笑着接受了文刚给他的“荣誉”。

这天,当文刚和唐丽结婚的时候,王武就站在文刚的身边,成为他的伴郎。结婚仪式上,王武一直笑容可掬,给文刚递戒指,眼睁睁地看着文刚吻他的新娘。而实际上,王武的心几乎要爆炸了。

婚宴非常丰盛可口,那是文刚亲自安排的菜谱。就在王武看到唐丽咯咯笑着咬一口文刚递给她的蛋糕时,王武的心中刹那间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报复!文刚从我这儿夺走了唐丽,我的唐丽。我一定要报复!”王武迅速恢复了富于幽默感的常态。当他向快乐的新婚夫妇敬酒的时候,他的笑声显得格外真诚。他满脸带笑地看着新婚夫妇离开宴会厅,走下台阶,进入轿车,开走了。

在以后的许多年里,王武一直和文刚夫妇友好交往,关系密切,是他们的“铁杆儿”好朋友,是他们家的常客。每逢文刚夫妇邀请王武去家里吃饭的时候,王武总忘不了带上一大盒蛋糕和巧克力作为礼物。他装出很关心唐丽的样子,怂恿她多吃蛋糕和巧克力。唐丽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王武眼看着报复的种子发芽、生长、开花并结出了果实……

十年后的一天晚上,在文刚家的客厅里,坐在沙发上休息的王武突然探过身去,拍了拍旁边坐着的文刚的肩膀,然后意味深长地指着坐在对面的唐丽笑了。唐丽现在的身体圆乎乎的,体重大约有80公斤左右,皮肤软塌塌的,面孔又红又粗,再也看不到她年轻时那苗条淑女的身影。王武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了一阵,然后轻声对文刚说:“老兄你大概没有想到她有变成大冬瓜的一天吧?多亏了我的蛋糕和巧克力啊!哈哈哈……”

文刚瞪大眼睛看着王武,他是又妒又恨又悔。他知道王武的老婆娇小玲珑,年轻漂亮,比王武还小10岁哩。

15、民间故事灯笼县官

灯笼赵姓赵,叫赵德亮,武清县城关镇人。因为他开了一个灯笼铺,灯笼做得又特别好,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叫“灯笼赵”。

16、民间故事翠湖红萱

相传道光十八年(1838)八月,荷花镇的曾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

这天,富甲一方的曾老爷令儿子曾毓英、儿媳高氏和孙子曾传儒到云山镇给亲家高老爷拜寿,不想行至半途天空突降暴雨,他们遭遇山洪,三人及车夫均被滚滚山洪吞噬,连尸首也未找回。偌大的曾家大院里,只剩曾老爷和孙媳梁氏二人。消息传到荷花镇,曾老爷和孙媳梁氏双双一病不起。好的是曾家有的是钱,凡事均由王管家代理。女儿曾毓玲和女婿毛常新带着外孙毛永禄也在第一时间赶到荷花镇,伺候起病中的曾老爷来。

曾老爷年过花甲,曾夫人早年过世,孙媳和孙子同庚,方及弱冠。曾毓玲在娘家照顾父亲和侄媳梁氏月余,见父亲病情有所好转,梁氏脸上的愁容也渐渐褪去,便回家料理自己的家事了,留下年方十八的儿子毛永禄替自己在父亲面前行孝。

这天,身体渐渐康复的梁氏准备回娘家,在路过翠柳湾的时候,迎面遇上一个算命先生。他挡住梁氏的马车,硬是说梁氏和这块风水宝地有缘。梁氏不愿让这个人说三道四,便让车夫王强施舍些银两,便匆匆离去。

在第二天返回的时候,梁氏有意让王强在翠柳湾停下马车,她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块地方。只见一湖碧水,清澈见底,湖边生长着无数的萱草,萱草披着碧绿的盛装,开着橙红色的花朵,远远望去,萱草由远及近,从山麓延伸到湖边,像一条绒毯一样铺至脚下。她心想,这真是一个好地方!自己以前怎么没注意过?

毛家本是小康之家,毛永禄更是一个纨绔子弟。一日,曾老爷命外孙毛永禄到镇上抓药,可等到晌会,仍不见毛永禄回来。曾老爷便打发王强去找。王强上街转了一圈,回来说毛少爷压根就没去药铺,街上也找不见人,问谁谁都不知道。曾老爷叹口气,只得做无望的等候。

傍晚,毛永禄回来了。他被人打得鼻青脸肿,曾老爷问起缘由,毛永禄吱吱呜呜地吭哧了半天,也没放出一个响屁来。曾老爷知道问不出什么,便不再言喘。自此后,曾老爷不再单独让毛永禄办任何事,还吩咐王管家也不再支银两给他。后来,曾老爷听说毛永禄那天一到镇上,就去了赌场。输了钱又要赖账,才被人打成这样的。

曾老爷虽不再给毛永禄钱,但这也没难倒毛永禄。这天,曾老爷走出堂屋,和王管家到西厢房整理字画,却发现祖传的银质水烟瓶不见了。曾老爷一寻思就怀疑是毛永禄所为,便马上喊他,却不见他的身影。王管家又命王强去找,王强回来说,有人看见毛永禄从天香楼进去了。曾老爷一听毛永禄去逛窑子了,气得顿足捶胸。晚饭时,毛永禄还没来,曾老爷在孙媳梁氏面前提及此事。没想到梁氏说,表弟毛永禄前几日还对自己非礼过,被她骂回去了。曾老爷听闻此事,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连饭也没吃。

子夜时分,毛永禄回来了。他喝得醉醺醺的,骂骂咧咧地说王强开门太慢。一进大门,他就蹑手蹑脚地绕了一个圈,来到前堂,悄悄地敲起梁氏的门来。梁氏吓得乱作一团,口中直喊爷爷和王管家。毛永禄赖兮兮地说,表嫂,你不要假正经,我知道你心里想男人,我来找你是看得起你。梁氏回敬道:你这个驴马狗畜生,没有一点人味,亏你还是毛家的子孙呢!毛永禄听后也翻脸了。他骂道:你这个不下蛋的母鸡,还有脸说别人。你要是有能耐,如何没给我表哥留下一男半女?梁氏气得哭了起来。王强听见毛永禄的骂声后,直奔后堂,将这一情况禀告了曾老爷。曾老爷闻讯后,赶紧起身,将毛永禄赶离前堂。

曾老爷本来睡觉就不好,又被毛永禄一气,竟是一夜没有入睡。第二天一早,毛永禄还在蒙头大睡,曾老爷早早就打发王强去云山镇的女儿家,他让王强通知女儿一声,叫女儿务必回荷花镇一趟,好将这个令人头疼的毛永禄带走。没想到在女儿和王强回来的时候,毛永禄竟然带来了一个壮汉,说是给梁氏找的男人。他让这个男人把梁氏带走。曾老爷又是气得半死,曾毓玲一看儿子如此不要脸,也骂了起来。她说,你做事如何老是不着调?你有什么资格打发你表嫂走?

毛永禄听后嘴一咧,说姥爷老是偏向外人,我是他的亲外孙,他却连一个子儿都不给我,偌大的家业,难道都留给表嫂不成?姥爷已经年逾花甲,一旦谢世,表嫂再找一个人家,家业岂不是拱手送与外人了?

曾老爷说,我家财产即便送与外人,那也是我的家事,用不着你瞎掺和。曾毓玲给壮汉给了些碎银子,打发他赶快走。毛永禄一看自己没戏,竟嬉皮笑脸地说,妈,我也到成婚的年龄了,要不你给我撮合撮合,我和表嫂成了算了,免得偌大的家业改姓了。曾毓玲听后骂道:你这个恬不知耻的家伙,亏你还能说得出口。曾老爷气得跺跺手杖,厉声说,毓玲,你赶快将这个混账东西给我带走。自己的儿子自己调教去,我还想多活几年哩!

曾毓玲在父亲的怒催下,想拉起儿子便走。但毛永禄不愿回去,曾毓玲拉不动,直气得哭了。曾老爷一见,便对下人说,去,通知厨房,晚上不给他饭。毛永禄一见姥爷这样绝情,气恨恨地瞪他一眼,便一扭头朝镇上奔去……

曾毓玲在娘家住了一宿,也没见儿子回来。

没有毛永禄害腾,曾家平静多了。一日,孙媳梁氏对曾老爷说,爷爷,我想给你张罗一房太太,你可愿意?曾老爷听了一笑,淡淡地说,你别没大没小的。梁氏也笑了,我是你的孙媳,又不是儿媳,有什么不能说的?咱家就剩我们爷孙俩,难道你不想延续曾家的香火吗?孙媳的话又说到曾老爷的痛处了,他带着责备的眼光看了孙媳一眼,不在言语。

晚上,梁氏在窗前填完炕,她端着灰盆往里院的厕坑里倒炕灰。在厕所里,她看见了一坨尿迹。她心里一震,蹙了一下眉,便将炕灰倒在尿迹上。回来后,她吩咐所有的下人不得在里院上厕所,尤其是男人。第二天一早,她便去看厕所,见炕灰还是原样。中午时分,她又去厕所,见炕灰上新落了一坨尿迹。只见尿液将炕灰冲了一个坑,尿迹由远到近,逐渐延向厕门的一方尖灭。她心里一笑,心想这一定是爷爷尿的。她不动声色地向曾老爷打声招呼,说自己想回娘家一趟。爷爷说,那给你爸带些茶酒和银两吧!王管家火速为梁氏备了一份厚礼,梁氏便提着礼当回娘家了。在路过翠柳湾的时候,梁氏又留心了一下这个地方!她觉得算命先生说的没错!

梁氏返回荷花镇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晚饭后,梁氏来到爷爷的屋里,她直截了当地说,爷爷,我昨天给你相了一门亲事,女方是我的一个远方姑奶奶,年方十九。曾老爷听了一惊,说你纯粹是瞎胡闹,我都老成这样了,哪有那些心思?梁氏淡淡一笑,调皮地说,爷爷你行的,我见过你的尿迹,炕灰上能冲下坑,说明你还能生的。我给你张罗娶房奶奶,你给我生两个小叔叔,曾家的血脉就能延续了。这事说做就得做,你的年龄已经不容许再拖延了。

曾老爷惊讶于孙媳的细心,但又担心招来闲话。便说,能延续香火固然好,但是人言可畏!梁氏说,这有啥?传宗接代自古就是男人的职责之一,你不续弦,百年后如何向列祖列宗交待?一句话,问得曾老爷哑口无言。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王管家陪梁氏反复回了几趟娘家。在他们每次路过翠柳湾的时候,梁氏总会说翠柳湾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但有一湖碧水,还有无数萱草做衬,湖光山色,真的如梦境一般。王管家听后叹口气说,只可惜,这里只适合做阴宅。梁氏不解其意,只是看看王管家。

经过梁氏和王管家的几趟撮合,亲事就定了下来。俗话说,夜长了,梦多哩,梁氏担心中途有变,便和爷爷商议早早将新人迎进门。娶亲这天,全县的地方绅士、荷花镇的头面人物都到齐了。女儿女婿和毛永禄也专程赶来参加曾老爷的婚典。婚礼上,县太爷主婚,万三爷和金四爷担任总管。院里院外,披红挂绿,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新夫人叫梁欣如,是梁家窑人,长得还算周正。因为曾老爷年龄过大,婚礼上并没有多少人闹腾他们,只是道贺声不断,听到最多的话是祝他们早得贵子。

曾夫人还算争气,两个月后没有行经。孙媳梁氏听说后高兴得有些手舞足蹈。她天天钻到曾夫人房里,私下和她说些闺中之事。四个月后,曾夫人的肚子渐渐显怀了。一天,曾夫人问梁氏,你没生过吗?梁氏说,刚过门的第二年,小产了一次,之后就一直怀不上。曾夫人说,那你是落下了病根,没看过吗?梁氏说,看了很多次,大包小包的药吃了无数,可我的肚子就是不见动静。唉!我也愧对传儒,我们夫妻一场,没给他留下一男半女。

转眼曾夫人生了,是个男孩。当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声传进曾老爷耳朵的时候,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曾老爷给儿子取名曾毓衍。满月头几天,曾老爷就吩咐王管家准备开始办酒席,他大宴三天招待亲朋好友。一时,曾老爷老来得子的消息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

出人预料的是,曾夫人在产后不久便得了伤寒病,竟是一病不起。曾老爷尚未从老来得子的喜悦中清醒过来,就见曾夫人已经没有奶水。梁氏亲自为小叔公请了两个奶妈。眼见曾夫人的病情一日重似一日,人也日渐消瘦,曾老爷心里急得不行,便派人到省城请名医高大仙来诊。但派出的人还没回来,曾夫人就撒手人寰了。

曾夫人的病逝,使刚刚复原的曾家又遭受重创。曾老爷时常独自悲叹,我前世做了什么孽,竟然让我接二连三地遭受失亲之痛?他虽然觉得后继有人,但隐隐的痛楚常常萦绕心头。曾老爷在这样的心境下,也是终日郁郁寡欢。一日,女儿曾毓玲专程来看望他,曾老爷借机告诉她,说自己最近感觉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万一哪一天真不行了,拉扯曾毓衍的重任就要落到梁氏的身上。但他最担心的还是毛永禄在自己百年之后垂涎曾家的财产。他要是成器也罢,可他偏是个败家子。曾毓玲听后说,爹,你会好起来的,莫要说不吉利的话。毛家能过得去,我不要您的一文钱。至于毛永禄,我会和你女婿一道将他制服,我不会让他得逞的。

一月后,曾老爷已病入膏肓,他自觉将不久于人世,便请来荷花镇的头面人物万仰孔万三爷、金仰曾金四爷和郝仰孟郝二爷,又接来女儿和女婿,当着梁氏和毛永禄的面立了遗嘱。遗嘱除分与曾毓玲一部分田产和什物外,剩余财产均归梁氏所有。毛永禄一看自己没戏,便跳了起来。他说,姥爷,我是您的亲外孙,怎么不分我分文?郝仰孟抢先说,你是孙辈,又是外姓,按理说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在你妈名下涵盖。毛永禄还要争辩,被他父亲毛常新高声制止了。曾老爷立完遗嘱,首先自己签押,然后让曾毓玲和梁氏分别签字划押,最后由中证人万仰孔、金仰曾和郝仰孟签押作证。曾老爷还特别强调,如果将来有人胆敢与梁氏争财产,在座的诸位有权出面维护遗嘱的权威性,如有必要,将送往官府法办。

不多久,曾老爷便在郁郁寡欢中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五岁。

曾老爷亡故后,拉扯曾毓衍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梁氏的肩上。这时的曾毓衍尚不足半岁。白日里,在梁氏忙于料理家事的时候,曾毓衍就由奶妈照顾。只要梁氏一闲下来,曾毓衍总是在梁氏的怀里。一到晚上,曾毓衍就由梁氏和奶妈共同照料。有时半夜里,曾毓衍会哭,每当这时,梁氏总会将自己没有奶水的乳头送进曾毓衍的嘴里。但他吮一会又会哭。这时,梁氏才将曾毓衍送给奶妈喂奶。曾毓衍在梁氏的百般呵护下在一天天长大。在小毓衍呀呀学语的时候,小毓衍动不动会叫梁氏一声妈。梁氏无奈地笑笑,急忙改正说,叫我……梁氏真不知道应该让小叔公叫自己什么好?要叫侄媳也好像很鳖嘴。干脆白搭话,就叫“哎”好了!在曾毓衍三岁那年,他当着下人的面,冷不丁又叫了梁氏一声妈。这句话把梁氏吓一跳,继而她又欣慰地笑了。她对曾毓衍说,以后不可以这样叫我。小毓衍眨眨眼说,别人都有妈,我怎么没有?梁氏说,你妈在你刚出世时就没了。小毓衍又问,你不让我叫你妈,那叫什么?梁氏说,继续叫“哎”。就这样,曾毓衍一 “哎”就是几年,个中辛酸不必细说。

一日,梁氏正在为曾毓衍剪裁衣衫。突然,王强慌慌张张地禀报说,东家,不好了。咱家吴家岔的百余亩麦子,在昨晚一夜之间,被人偷割了。不知被运到哪了,也不知是什么人偷的。

梁氏听后一惊。曾家从未得罪过任何人,也没被人偷过,怎么会遇上这档子事?她放下手中的剪子,便想去吴家岔看个究竟。临出门,却遇上姑姑曾毓玲。曾毓玲拦住她说,别去跟寻了,都是你那个该死的表弟干的坏事。我听云山的人说,他偷了你爷爷分给我的地契,连同你在吴家岔的半沟麦子全变卖了。我听说后,忙去翻地契,早已不见了。我还听说他拿了买主的钱,就去省城了。这个混账东西,竟然连家也没回。曾毓玲说完便哭了起来,她掏出二十两银子,说是对梁氏的补偿。梁氏自然不会收,她说,吴家岔下半沟的地契还在我手里,他怎么会把地卖掉?曾毓玲说,我也不清楚,莫非是买家没看清楚?或是毛永禄单卖了地里的麦子吧!

梁氏将姑姑让进屋,曾毓玲看到梁氏正在做的衣服,便说,小毓衍该上学了。梁氏说,我知道的,学堂都已经腾好了,是西厢的那一大间,先生也请了,是镇上的丁聚川。

丁聚川是当地最早的举人,也是当地最有学问的鸿儒。在荷花镇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毓玲对梁氏找的这个先生十分满意。

开学后,丁聚川吃住都在曾家大院里,梁氏又征求了万三爷和金四爷的意见,将万三爷的孙女万芸和金四爷的孙子金玉堂请来陪读,所有费用由曾家一家承担。三个学生中,每次考试,曾毓衍总是排名第一。

曾毓衍上学的第三年,世遭天谴,天下大旱。田里庄稼绝收,赤野千里;人间十室九空,饥荒肆虐。梁氏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她见成群的难民食宿无着落,便在村口放起社饭来。半月后,她觉得自己力量还不够,便联合当地的富户万三爷、金四爷和郝二爷一起放社饭,以救济灾民。消息一传出,附近州县的难民像潮水一般蜂拥而至。不到两月的工夫,四家的粮仓竟然空空如也。这一结果是他们始料不及的,眼看四家均无余粮,灾民却越来越多。梁氏派人四处买粮,但各个都是空手而归,因为各地均无粮食。无奈之下,梁氏建议四家均不开灶,全家住在村头,和灾民一道喝野菜汤度日。十日之后,灾民见四家确无余粮,方慢慢散去。自此后,曾、万、金、郝四家再度名声鹊起,饮誉四方。有人开始称梁氏为“曾奶奶”。

虽然毛家也是富户,但年愈而立的毛永禄因好吃懒做、满身劣习而一直找不到媳妇。曾毓玲夫妇因此而病,先后离世。掌了权的毛永禄做事更是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因他不善经营,挥金如土,很快就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这一年,曾毓衍也已十二岁了。身处穷途末路的毛永禄来到曾家大院,要求梁氏分些田产给他,梁氏没有答应,他便在院里大闹起来。年逾花甲的王管家担心梁氏拿他没有办法,便打发王强火速请来万三爷和金四爷助阵。众人将毛永禄交与官府处理,万三爷建议官府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将毛永禄长期关押,费用自然由曾家承担。

一天,梁氏带曾毓衍上街购物。从百洋货栈出来,不想遇上无赖高三,因他垂涎梁氏的美色,竟然在大街上调戏起梁氏来。曾毓衍见状,不顾一切地上去咬了高三的手臂一口。高三感到手臂疼痛,抡起拳头就是一顿乱打。曾毓衍的鼻子被打破了。梁氏看见曾毓衍受了伤,同样不顾一切地和高三拼起命来。正巧万三爷从这里经过,才帮梁氏将高三驱走。自此后,梁氏很少上街购物,凡事都委托王管家办理。若要非上街不可,身边都带两个家丁。

在他们回家路过翠柳湾的时候,梁氏又对曾毓衍说,翠柳湾真是个好地方。这里不但有一湖碧水,还有无数萱草做衬,湖光山色,真的如梦境一般。我每次路过这里,总是不愿离开。可王管家说,这里只适合做阴宅。我真是不明白是何道理!曾毓衍听后更是不解,他默默地眨眨眼。

在曾毓衍十八岁这一年,梁氏突然染上了伤寒病。她整日足不出户,卧病在床。这时,县里正在举行科举考试,曾毓衍在先生的建议下,也报名参加了县试。令人惊喜的是曾毓衍竟然一举中了秀才。当梁氏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高兴得了不得,她差点抱住曾毓衍亲一口。镇上的读书人很多,但每次赶考,他们总是落第。曾毓衍第一次入考就成为生员,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时的曾毓衍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长得一表人才。王管家的考虑真是到位,他一边四下打探,请人做媒,一边提醒梁氏说,该给曾毓衍张罗婚事了。梁氏听了对王管家说,现成的姑娘就在眼前。曾万两家是世交,万芸又从小和叔公一起读书,二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个万芸就很般配。再说了,我发现他们二人也很投缘,彼此之间也有意。王管家一听,一拍大腿说,就是呀,我怎么没想到?

万芸年方二八,生得天资聪慧,美丽大方。梁氏在征求曾毓衍的意见时,曾毓衍满口答应。在征得万三爷同意后,梁氏拖着病体,为曾毓衍定了亲。定亲时的万芸羞于和曾毓衍见面,连向曾毓衍中第表示祝贺也没到场。回家后,梁氏合计着想择机将万芸娶进门,可曾毓衍说,乡试在即,等考完乡试之后再做打算。三天后,王管家陪同曾毓衍赴省城赶考了。半月过去,曾毓衍主仆二人回到荷花镇。这时,梁氏的病情又加重了,她正准备给曾毓衍操办婚事,省城又传来好消息,说曾毓衍在乡试中又中了解元。成为本省第一名举人的曾毓衍,更是名噪一时,他再次成为众多考生议论的焦点。曾毓衍金榜题名之时,又缝洞房花烛之夜,真是双喜临门,好不热闹。镇上的人都将新婚的曾毓衍称为解元老爷。梁氏也因自己谦和的人品和操家有功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自此后,庄前邻后的人都改称梁氏为“曾奶奶”。

在曾毓衍完婚不久,曾奶奶完全病倒了。数日后,开始高烧不退,水米不进,不省人事。曾毓衍夫妇就像对待自己的亲身父母一样日夜守候着曾奶奶。几天后,病重的曾奶奶在病榻上寿终正寝,驾鹤西去。新婚燕尔的曾毓衍夫妇随即披麻戴孝,跪地抱着她的双脚痛哭不已。抱足痛哭是当地一种很高的礼节,只有亲生儿女对生身父母才行此大礼,曾毓衍的这一举动赢得了全镇人的夸奖。人们私语,想那梁氏一生,守寡多年,操劳半世,但乡里无任何闲言碎语,可谓是遵守妇道的楷模。而叔公曾毓衍对侄媳梁氏的感恩之举更是令人称道。

曾毓衍在一片赞扬声中为梁氏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开吊前,曾毓衍在曾家大院门楼前十米开外立起了一块高大的石碑,碑身正对大门的门缝。石碑高九尺,宽三尺,正面刻了三个隶属大字,名曰:功德碑。石碑的背面是一集碑文,碑文由曾毓衍亲自撰写,碑名和碑文均由号称一笔刀的石刻大师李峰亲自主刀,其徒伺候左右。石碑端立后,曾毓衍夫妇率众跪地亲祭。斯时,鼓乐爆竹响彻天外,白茫茫的孝服连成一片。前来吊孝的地方绅士和众多乡亲从未见过如此场面,个个翘指称赞,激动不已。

在给曾奶奶选茔地时,曾毓衍和王管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多年前梁氏说过的翠柳湾。经风水先生一搭盘,天时、地利、人和及财气都站全了。于是,曾毓衍在翠柳湾的山麓下,重新开山立祖,将曾奶奶安葬于此。

曾奶奶的尸骨安葬后,曾毓衍又花重金为梁氏修建茔地。茔地的造价和规模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先祖。从荷花镇向南约一里地就是翠柳湾,湾口是一湖碧水,清澈如镜。湖边无数萋萋的萱草盛开着橙红色的花朵,如梦境一般。湖畔铺了一段石条台阶,拾阶而上,曲径通幽,远处也是一望无际的萱草。高处是一个平台,平台左右各是一个六角凉亭。凉亭过后,是一个高大的石质牌坊。牌坊坐北朝南,宽三丈有六,高丈二,四柱中立,立柱以祥云石楔扶脚,分东、中、西三路进道,中顶高于侧顶二尺一寸,顶雕祥云兽角。上刻四个抹红大字:“翠湖红萱”。中间的立柱上是一副对联,联为曾毓衍亲撰。联曰:

名为媳,实为母,慈怀越先辈,

道作地,善作天,范举传子孙!

过了牌坊,就是梁氏曾奶奶的茔地。坟头是用青灰色石料箍成的椭球状外形,坟沿是用青石砌成的立边。墓前立有一碑,碑身为黑色,碑中央刻着一行凝重的涂白大字:“恩媳 曾府梁氏讳玉英 之墓”,落款为“叔公曾毓衍携妻跪立”。

17、民间故事捡来的

刘顺子喜欢上街,有事情去,没什么事情也去,即使买个包把烟也要特地跑一趟。村路口就有个小商店,他不买,偏要跑这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村里有人说他,恁么喜欢上街,迟早要摊上事的。刘顺子听到后就说,我不偷不嫖,会有什么事摊上我?话虽这么说,但黑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的。

这一日刘顺子吃了早饭,忙好了家里家外的活,闲下来没什么事就兔子下麦田沟——老路,照直去了镇上。

路过一段岗子路,刘顺子忽然有了尿意,他扭头前后瞅瞅,见坡下的山地里还有人在锄地,便转身去了坡上的小树林。

刘顺子一边撒尿,一边闲瞅,忽然他发现尿飙倒的草丛里有一张银行卡之类的东西露了出来。他心里一阵喜悦,赶紧收住尿液,边拉裤子的拉链边去捡起那张卡。可捡起来一看,却是一张身份证,不是他想象的东西。瞬间的喜悦消失后刘顺子就随便看看,见身份证的主人叫李成清,家就住在镇上的柳树巷里。这个柳树巷刘顺子熟悉,于是他便身份证往口袋里一揣,然后向镇上走去。

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刘顺子来到一栋老式平房的门前。敲开门,刘顺子问,这是李成清的家吗?开门的是个女人,她打量着刘顺子说,是的,你有什么事情吗?刘顺子一听是李成清的家,便拿出那张身份证,递给女人,然后说,这是他的吗?女人接过一看,立即把打量的眼神换成警觉的眼神,盯着刘顺子说,这身份证怎么到了你跟前?刘顺子说,我捡的。捡的?女人似乎不信,接着说,在哪捡的?就一张身份证?刘顺子见那女人说话的口气和脸上的神态,不但没有感谢的意味,反而像是见着贼一般,心里就有些不悦,于是就说,路上捡的,就一张身份证,没别的。然后转身准备走。

慢着——这时一个男人从里屋走出来,很严厉地喊道。刘顺子扭头一看,这男人和身份证上照片有些相像,估计就是李成清本人。于是他止住脚步,等着男人走到跟前。

没想到那男人走到刘顺子跟前二话不说,拽着他的胳膊就往外拖,而且一边使劲一边说,走,跟我到派出所去!

刘顺子不知是怎么回事,一边挣脱一边说,哎,你这是做什么?可男人抓得很紧,而且旁边那女的也就势拽着他的衣角。

做什么?老实告诉你,我身份证是装在一个包里被偷的,那包里还有五千块钱。那男人还在使劲。

五千块钱?刘顺子一听这话忽然明白了,原来这家人真把他当贼了。刘顺子急了,连忙解释说,哎,你们可别冤枉人,身份证真是我捡的,可我没看见什么包,什么五千块钱……

可无论刘顺子怎么解释,男人和女人还是把他给拖到了派出所。

这个叫李成清的男人似是报过案的,民警一听他的话就翻开一个文件夹,看了看,然后对刘顺子说,你把捡身份证的情况说说。

刘顺子就一五一十地说起事情的经过,就连撒尿的细节都说了。末了还说,真是好心被当做驴肝肺,他钱被偷了与我何干?

民警说,是不是与你有关暂且不说,但既然你捡到了身份证就得配合调查。这样吧,做个笔录。

笔录?刘顺子想不做,但在民警面前他又不敢强拧,于是只好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老老实实说给民警记下来。

这事传到村子里,大家都笑他。有人开涮说,恁么喜欢上街摊上事了吧?刘顺子不服,就说,摊我什么事?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再捡到身份证我直接送派出所,看他还讹到我?

可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没过多久,李成清就找上门来,身后还跟着警察。刘顺子认得,就是上次那个民警。

李成清一进门眼睛就像扫描仪,四处扫着。民警的神态倒还正常,他给刘顺子解释说,李成清的家昨晚被偷了,有些损失。我们今天来还是希望你能配合这个案子的调查。

李成清一转身插进话来,盯着刘顺子说,是不是你干的?我怀疑你上次送身份证是不是去踩点?

刘顺子一听这话肺都气炸了,真是讹人讹到家了。他再不想解释,指着李成清就想开骂。民警这边拉住他,心平气和地说,别冲动,我们来没别的意思,在案子没破之前,凡是我们怀疑的对象都是要配合调查的。这样吧,我们取一下你的指纹。

无奈,刘顺子不得不像个嫌疑犯似的把手老老实实伸出来。

这件事一下子又在村子里传开了,左邻右舍那个笑啊,直笑得刘顺子没个解说的余地。笑到最后说什么的都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时间刘顺子偷东西,被派出所逮着的话题越传越邪乎,把个刘顺子搞得没颜面见人。这后一段时间,刘顺子再也不上街了。

不上街也不行,有事还得摊上你。过了不长的日子,派出所的人又找上门了。当然还有那个李成清。

听说派出所的人又来了,村里人一下子围了上来,他们不知道刘顺子又犯了什么事?来看个明白。

不过这回李成清和派出所的人都是笑嘻嘻的,一脸的和气。民警拿出一个红纸包,双手塞到刘顺子手里,拍着他的手说,多亏你上次捡到了那张身份证,让我们取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这次他窜到邻县再次作案,并伤人命,市里并案侦查,根据指纹锁定,很快抓捕了犯罪嫌疑人。谢谢你,这三千块钱是政府对你的奖励。

李成清也过来握住刘顺子的手说,我也要谢谢你,案子破了,我那五千块钱也追回来了。

哇!围在门口的人一下子惊呼起来。

民警接着说,哦,我还要告诉你,李成清家后来失窃的案子也与你无关,我们根据现场小偷留下的指纹和你的指纹比对过。

刘顺子五味杂陈,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18、民间故事免费摸奖

星期天,我在市区逛街,在我前面不到5米远的地方,一个女人忽然叫起来:“摸奖、摸奖、免费摸奖。”这时,一位先生听到喊声,就回过头向那女人走过去。那位先生从女人面前的盒子里取了一个纸球,拆开一看,是个“8”字,女人按纸盒上的列表对男的说:“8字20元”站在一边的一个妇女就从口袋里掏出20元给那个先生。

我心里一想,免费摸奖,还成本价买一瓶高档洗发水,合算。我掏出10元钱交给这名妇女,拿起洗发水喜滋滋地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兴高采烈地讲给妻子听,今天,我非常便宜地买了一瓶高档洗发水。妻子拿起一看,勃然大怒:“傻冒,在超市里5元买到的洗发水,你竟花10元钱买。你碰到街头把戏,被人骗了。”

唉!看来中午又没饭吃了。

19、民间故事王羲之脸红时刻

一天,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路过集市,见到一家饺子铺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字写得十分难看不说,语气还十分自负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奇之余,王羲之决定去尝试一下。

走进店铺,只见矮墙旁边有一口烧满开水的大锅,一个个包好的饺子,好似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越墙飞过,不偏不倚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煮好、捞完,不等墙这边的店小二招呼,饺子又排队一样飞入锅中。

王羲之十分惊奇,遂绕过矮墙一探究竟,原来,墙后是一位白发老太太,一个人擀皮、和馅、包饺子,转眼即成。包完之后,老人随手一抛,饺子便依次越墙而过,落入锅中。

这高超的技艺令王羲之惊叹不已,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像您这样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熟练需50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一向为自己的书法水平感到骄傲的王羲之沉默了,他又问:您手艺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说:相公有所不知,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

王羲之听了,顿觉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他立刻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赠给了这位老人。

20、民间故事孟姜女生项羽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时候,恰好秦始皇去巡视万里长城,看到孟姜女长得美貌,便要纳为妃子。孟姜女哪肯依从,恨不得与这个暴君拼命。可是这时其已有九个月身孕,为了保全万喜良的根苗,其转身就逃。秦始皇派了一队御前武士紧紧追赶。

孟姜女逃到乌江边上。前无船只,后有追兵,肚子一阵阵痛起来,实在没法,一纵身就跳进乌江。

这一天,渔夫项梁在乌江上打鱼,忽见远处江面上黑鸦鸦一片,慢慢地向渔船漂来。漂到船前“嘟”的一下飞起一群乌鸦,水面上浮出一个刚出生的婴孩。身上还粘着不少毛羽。项梁急忙抱过孩子,又见一个女人在水中向其叩两个头不见了。项梁就收养了这个孩子。船上没有奶,项梁就用鱼汤喂其。孩子吸鱼汤长得交关结实。项梁给孩子取名项羽。项羽长大成人,力拔山,气盖世,成了秦始皇的死对头。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