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设计-寻找地平线

Number.59,分享一篇《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寻找地平线

《设计中的设计》,作者原研哉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第二代掌门人。

我们为什么对无印良品的地平线海报触动那么多?那看似非常简单的图画,简单的线条,近乎纯白的画面,一个少女在画面偏右的位置朝着地平线方向行进。。。随着我渐渐了解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慢慢开始体会到一些大师的感知、大师的文化修养。

这两天继续回味,跟随原研哉在地球上寻找地平线,得到的感动是近年来少有的。于是我非常希望能将这次找寻地平线的故事写成一次旅程,便于大家和我一起跟随原研哉去寻找地平线。


1 RE-DESIGN原研哉倡导的设计理念(从生活中来)

旅程的开始,我们先要了解原研哉的设计素材。根据他的理念,设计的素材应该从生活中来,对社会有共同认知的物品进行再设计。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艺术与设计

引言:现代主义的基本要义——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物品,它们都是由颜色、形状、材质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艺术和设计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并不进行严格的统一或区别。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理解。艺术也经常被认为是发现新人类精神的有效途径。艺术和设计都使用了“造型”(所谓造型,就是有效地利用感官去捕捉对象)。

(1) 艺术

  • 艺术发生的根本立足点: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够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傲与直率之处。

  • 艺术家与第三者进行艺术交流:对于一件艺术品,可以有相当多的诠释,解释、鉴赏或是评论,甚至将其汇集在一起,作为智慧性的资源加以利用。

(2) 设计

  • 设计的本质: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侧重于社会

  • 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3) 设计思考

  • 广义上的设计思考:经由颜色、形状、材质等制作合理的物品,来探索人类精神中普遍性的平衡或协调

  • 狭义上的设计思考:所谓设计就是将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意义,通过制作的过程予以解释

什么是RE-DESIGN?

(1) 意义:就是再次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

(2) RE-DESIGN,包含有对社会有共同认知的物品进行设计的意思;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3) 对“日常用品”作为设计对象并不怪异,相反,这是对处理人类所“共有”问题的设计进行重新验证,的一个最自然、最贴切的方法

(4) 日常用品是一个经过时间的淘洗、千锤百炼而成的成熟设计群,这是一个当代设计师很感兴趣但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超越性成果的设计对象

2 感觉的设计

旅程的第二站,我们需要了解原研哉对于平面设计的感知要求,用单一的平面设计唤起观者记忆里更多的知觉,不仅仅是视觉。

人有“五感”

(1)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种分类是根据其对应的器官分类,即五官:眼、耳、皮肤、鼻、舌

(2) 只要稍微用心想一想,就会发现将感觉分为五类是很勉强的,如用指尖轻轻接触的那种触觉,和重重地用手掌压得那种触觉是不一样的

所谓感觉

(1) 所谓“感觉”,就是以一种很难说清的方式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在一起的

(2) 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如头埋进毛衣里、在草席上赤脚走路···这些经验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要看到表示这些事物的词语,或是看到它们的形象,我们就会想起对它们的印象

(3) 在人脑中出现的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信息的构筑

(1) 西洋分析式

  • 感觉或形象的组合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信息再构筑活动

  • 这一再构筑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刺激的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它们组合起来产生的刺激,在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感觉的再现;这种再现,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成所谓的“印象

  • 设计行为,则是以这种组合而成的印象为前提,并且有意识地干预这一组合过程的行为

简单说明:接受感官刺激,收集信息->在大脑中与原有记忆组合->设计干预记忆组合的过程,引导观者的思考

(2) 东方的解释

  • brain is everywhere inthe body:我们的身体中并不是只有一个脑,在遍布全身的每个穴位中都有一个脑,我们可以把所有的“脑”都当成我们设计工作的对象

  • 同样的事物,在另外的情形中,以完全不同的思维和构想形式被表现出来

原研哉对于感觉设计的理解

(1) 触觉开始,设计各种各样与感觉相关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

(2) 一张纸,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抽象的白色平面,它可以通过指尖,让我们感受到纸张的物质性。纸上承载的东西会接我们刺激,包括嗅觉和听觉在内的各种记忆都会因为这种微妙的刺激而被唤起。

(3) 其最终结果是在观者的脑中,形成一幅由多种刺激组合形成的综合形象。享受这些信息的人是各种感觉的集合体,所以,设计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组合

简单来说,用单一的平面设计唤起观者记忆里更多的知觉,不仅仅是视觉

3 无中生有

旅程的第三站,我们需要了解到原研哉倡导的设计文化:无印良品不希望带有任何文化的倾向性,而是倡导一种“这样就好”的世界普适文化。

无印良品的起源和使命

(1) 极简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无印良品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过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且价格适中的商品群;无印良品注重呈现产品的质地,包装力求简单朴素

(2) 无印良品致力于实现的是一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接受的深入而细致的合理性,无印良品要做的不是追求最便宜的价格,而是最适当的价格

(3) 无印良品的理想,是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旦被消费者接触到,就能触发出一种崭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样式

这样就好(无印良品想要实现的商品品质)

(1) 无印良品不主张品牌个性突出或具有特定的美学意识:

  • 很多品牌都以诱发消费者产生所谓“这个最好”、“非它不可”的强烈喜好为目的

  • 无印良品的理想却不在此,它想做的,是要带给消费者一种“这样就好”的满足感

  • 不是“这个”,而是“这样”:“这样”并非是没有对品质的要求,无印良品以尽量把“这样”提高到尽可能高的水准作为努力的目标

(2) “这个”

  • “这个”是对个人意志的果断宣言,明确表示出喜好态度的同时,“个性”也被盲目推崇

  • “这个”时常因为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容易与周围发生冲突

  • 人类靠着“这个”这一信念一路向前,到现在已经是到了尽头,消费社会或小众文化靠着“这个”发展至今,也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3) “这样”

  • “这样”中所蕴涵的“抑制”、“让步”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智态度应该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或许“这样”比“这个”更接近真正的自由价值

  • “这样就好”或许带有少许的不满足,但如果“这样”的层次得到提高,这种小小的不满足也完全可以被渐渐消除,把“这样”提高到一个高层次,是无印良品的愿望

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趋势

(1) 今天的世界到处都是“文明的冲突”,这说明长久以来自由经济所提供的利益追求时有限度的,仅仅是主张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是无法与世界共存的

(2) 在今后的世界中,关注全局抑制利己主义的理性精神,将会取代小众文化优先的价值观

无印良品倡导一种“这样就好”的世界普适文化

(1) 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符合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它追求“世界合理价值(world rational value)”这种以理性的态度来利用资源的哲学

(2) 无印良品不希望带有任何文化的倾向性,而是倡导一种“这样就好”的世界普适文化

(3) 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是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

4 寻找地平线

旅程的最后一站,寻找一个能够满足原研哉对于素材、感知要求、设计文化的地方,最终,我们正式踏上寻找地平线的旅程。

前面的旅程

(1) 通过RE-DESIGN,我们了解到了原研哉的设计素材:从生活中来,对社会有共同认知的物品进行再设计

(2) 通过感觉的设计,我们了解到了原研哉对于平面设计的感知要求:用单一的平面设计唤起观者记忆里更多的知觉,不仅仅是视觉

(3) 通过无中生有,我们了解到原研哉倡导的设计文化:无印良品不希望带有任何文化的倾向性,而是倡导一种“这样就好”的世界普适文化

EMPTINESS(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

(1) 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就是“虚无”(EMPTINESS),广告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商品信息,而是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

(2) 有时候,可以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它们所给出的意义填充和容器共同完成信息传达;就像新年,人们去庙里祈福,寺庙只是提供了一个场所,参拜者通过捐款,求得护身符,并从这种行为中感受到了神佛保佑

(3) 一个以象征着虚无的容器为核心的广告,给受众提供了填充各种想象的空间,信息的传达得以完成,以能接受多元解读的向心力为核心,让人们可以寄托自己的各种期待

(4) 无印良品的广告上没有任何广告语,因为它不希望广告语有某种倾向性,广告强调这其中任何一项都会走入歧途,能够容纳所有这一切想法的容器就成了一个理想的选择

标志:地平线

(1) 为什么选择地平线?

  • 以地平线的形式打造出一个巨大的容器,地平线上空无一物,但又蕴涵所有

  • 从地平线出发,可以看到天地间所有的景象,人与地球的关系也得到了一个趋于极致的体现

(2) 地平线的要求

  • 非常完整,可以干净利落地将画面一分为二

  • 不是纯粹的照片,而会是一条能够象征“虚无”概念的“地平线”

(4) 遇到困难:如果是“水平线”,出海后马上就能看到,但是一条完整的“地平线”却不是这么容易找得到,最后地点:

  • 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中一个叫做“鸟犹尼”的盐湖

  • 蒙古草原里一个名叫“马鲁哈”的平原

旅程的终点:寻找地平线

(1)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条地平线?

  • 让人们看到一个能够体现普遍的自然真理的景象

  • 这幅画面虽然单纯,却能深刻地表现出人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当人立于地平线之上,会显得非常渺小

旅程的终点-最后的故事

鸟犹尼市,附近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盐湖,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白色平面,举目四望,白色的大地与天空相接,除了地平线再无他物。

在这个地区,似乎有两个天空,地平线就是它们的分界线,所有的风景都属于天空——与其说是天空,倒不如说是云。我们就像站在被地平线分成两边的云海之中,太阳是两个,月亮也是两个。

鸟犹尼市的一位十四岁少女,正是她,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最终的画面


感谢阅读!


我是Glen,【公众号JiGlen】,觉得好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哦!
0岁的产品人,爱互联网,爱生活,坚持分享产品干货!
大家也可以在PC或MAC上登陆以下网址查看以往文章:
http://chuansongme.com/account/Ji_Glen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