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父林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曾说过一句非常拽的名言: “I’m Linus, I’m your god.”
如果你可以100%能修复BUG,从技术上说你可以比林纳斯·托沃兹更拽的说“I’m your God!”。
修复BUG意味着程序员需要准确定位BUG,而造成BUG的原因会千奇百怪;
比如BUG一词是一位美国海军准将及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最早的一批程序设计师之一的葛丽丝·霍波(Grace Hopper)“命名”的:
有一天,她在调试设备时出现故障,拆开继电器后,发现有只飞蛾被夹扁在触点中间,从而“卡”住了机器的运行。于是,霍波诙谐的把程序故障统称为“臭虫(BUG)”,把排除程序故障叫DEBUG,而这奇怪的“称呼”,竟成为后来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行话。
程序员自黑语录:“我们的日常就是在写BUG”,就比如我们使用的语言、操作系统、甚至是我们使用的硬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BUG。你能100%修复所有BUG,说明你再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巅峰。
可以说能是神级存在,并且你相对于科技界和计算机就是bug级的存在,未来主要会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攻击对象。
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就是要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讲到能够100%修复所有的bug的程序员不在少数,但是解决问题的结果却能看出编程水准的高低,技术类工种就是解决问题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程序员的任务就是要解决问题,只要当一天的程序员就要做一天解决问题的人,既然是一个技术人员解决问题是天职,可能在过程中不要觉得自己解决了几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以此觉得自己非常厉害,或者在编程领域能够获得什么样子的江湖地位,技术人员的追求的顶峰算是向着架构师或者框架设计方向发展。
通常意义上讲一个培养一个标准的软件工程师需要3年的时间,3年之后通常见的问题基本上都能解决掉,而且也具备模块单独的设计能力,完成基本单元模块的内容是基本素质的体现,其实工作5年甚至10年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只不过解决的策略和效果有比较大的差异,正是因为几乎做着同样的事情,所以很多企业都愿意选择年轻人做解决问题的人主要是从成本因素考虑。
编程领域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而且国内每年至少有几十万的毕业生加入到编程行业中来,让很多30多岁的程序员都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了,每年计算机类的毕业生数量实在众多,好在国内软件环境已经慢慢在走向成熟了,已经越来越多的年龄大的程序员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且还在不断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年轻一代程序员对于上进心不强的技术人员的确存在很大的冲击。
而且随着软件产业越来越成熟,工资差异将会变得越来越小早期的程序员工资水准还是相当高,随着产业的成熟这种工资的待遇差别已经越来越小了,程序员这个行业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得越来大众化,而且技术人员就需要有个技术人员的样子,踏踏实实做自己的技术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想着自己做出什么成绩就一定让自己获得多么大的职位,这种心态也不是纯正技术人员正常的心思,技术人员首先是要踏踏实实的研究技术。
程序高手解决问题如同庖丁解牛这般的享受,会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对号的解决方案,而且编程高手把解决疑难杂症当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很少有人直接挂钩自己的职位或者薪资,编程高手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真正的热爱技术而且对编程感兴趣的人更加有助于长久在编程行业干下去,有些人技术能力高深的人在50多岁的年龄还在坚持写代码也不见炫耀技术能力或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的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而已,并且长久当成自己的一种事业去做,希望能帮到你。
编程领域靠吹牛是混不下去的,没有人能够修复所有的BUG。而且你的问题好像有逻辑错误,地位是靠你的价值决定的,假设你真呢能修复所有的BUG,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民工能够搬运所有砖块。
编程领域的价值,是要看你能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你写的程序能为别人解决什么问题。从编程领域地位来看,把需求搞清楚,有些时候比你会修复BUG更重要。如果你只会修复BUG,哪怕你能修复所有BUG,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编程领域的民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