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黛玉与宝钗是同一判词,其中有“四株枯目”是何意思?。第五回,黛钗二人合为一首判词,“画:两株枯木(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词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先说判词后说画,判词前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故事分别赞美宝钗和黛玉。
《烈女传》乐羊子之妻,因其夫远出寻师求学,因思念家乡,外出求学仅一年,学业未成,就回家了。其妻用织刀断了织布机上的绢,比喻学业中断,劝乐羊子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来赞美薛宝钗具有贤妻良母,善守妇道之美德。可叹,说明这种美德可惜徒劳无功,因此曰“可叹停机德。”。
《世说新语.言语》晋代谢道韫的故事。传说有一天下大雪,其叔谢安,一時兴起,对雪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之兄谢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其叔谢安一听,大为赞赏。来赞美林黛玉才华卓著,在女孩子中是不可多得的才女。堪怜,可惜这么有才华的女孩子其遭遇真值得同情。因此曰“堪怜咏絮才”。
“玉帶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利用谐音,暗示,倒读直点黛釵姓名,结合《红楼梦曲》中“终身误”和“枉凝眉”预示以后两人遭遇和结局。
現在再看画,是“两株枯木”还是“四株枯木”。据说有的板本是“四株枯木”,但仅听说并未见到,据说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赞同“四株枯木”,也许各有各的道理。纵观整篇《红楼梦》,曹雪芹先生善用谐音,暗示,双关,诗谶,往往又草蛇灰线,马迹蛛絲,隐于不言,细入无间,似乎“二株枯木”比较有理,谐音“株”珠也,可理解眼珠,“木”目也,“二株枯木”谐音为二珠枯目,说明林黛玉,为还情债,双眼泪尽枯目而亡,同時又暗含双木为林,林黛玉也,这个解释也附合判词和《红楼梦曲“枉凝眉”林黛玉的遭遇和结局。因此比较倾向“二株枯木”一说。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判词十一首,其中钗黛合一,占据了第一首判词。多数人愿意研究判词内容,个人却对判词图画感兴趣。图画更能直观的感受作者意图。不过,林黛玉的图画部分存在争议,有的版本是四株枯木,有的版本是两株枯木,那么到底是四株还是两株?我赞同周汝昌先生的说法是四株!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版的《红楼梦》采用的是乾隆二十五年的庚辰本,冯其庸先生参与了其中的编撰。关于林黛玉的判词图画,都采用“两株枯木”的写法。用两株枯木组成林字,暗示林黛玉。
不过,周汝昌先生的研究不同,在《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中,第五回林黛玉的判词图画却是“四株枯木”。周汝昌是红学泰斗,虽说个人对先生的很多观点有不同意见,但若论对《红楼梦》各版本熟悉的程度,比周先生强的凤毛麟角。《周汝昌校订批点本》是老先生一生心血,很多古本逐字逐句对照研究后的集合,有些内容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周汝昌先生根据各个古本的研究对比,认为林黛玉判词图画是四株枯木。道理不复杂,二木不成林,三木为森,四木为多木才是真正的“林”。用四株枯木比两株枯木更合理一些。
当然,其实四株也好,两株也罢,都代表林黛玉毋庸置疑。“枯木”是林黛玉油尽灯枯、濒濒待死的状态。这都不是问题,问题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这又是什么情况?“玉带进中挂”是否暗示林黛玉结局上吊才是关键。
图画上四株枯木,木上悬一围玉带,看似与挂着无异,但要清楚不是一棵树的树枝上挂了一条玉带。而是所有木都被一条玉带围住。当然,玉带也可以用“围”来计量。但围在这里分明表现出类似捆扎的状态,或者说像“一捆大葱”一样更能理解,显然这个状态与上吊并无直接联系。
以上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巜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宝玉在[薄命司]取金陵十二册正册看时,只见头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中埋。这一画一诗,解读至今,分歧点多。通常解读。双木为林,枯木玉带,含林黛玉之谜底,且已枯死。诗云,玉带林中挂,倒读为[挂中林带玉],再次确认为林黛玉。诗配画,可堪叹怜,黛玉、宝钗之咏絮之才,停机之德!一个不幸而逝,一个冷藏雪埋。表达了作者【悲金悼玉】之深情!故而将黛玉、宝钗的诗画合而为一。但现实又不允许二者共存,。所以作者感叹: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珠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总之,这一诗一画暗藏玄机,道出了林黛玉薛宝钗之最后结局。具体结局如何?《红楼梦》前八十回戛然而止,不得而知。又给后人和读者留下了太多的想象空间,如黛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逝去?是否为病逝?逝世时宝玉何在?黛玉逝世时年龄几何?黛玉逝世在元春和贾母逝世间断如何?如此等等,那才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关于枯木至少两种解释。
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第一:是暗示林黛玉的姓氏及死因。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里是隐含黛玉之姓氏与死因。文本八十回后已经遗失,到底作者是应该安排黛玉之死因,已经无法准确推测。
但是,有一种死法可以排除,就是投水而亡。
因为黛玉自己说过,不能把残花扔进水里,这里的水虽然干净,外面的水依旧脏脏,残花她尚且不肯扔进水里,怎肯将身沉于浊水呢?
而判词这里说的木是枯木,就是说并不是真正山林中的活木头,而是已经死去的木头。
那么,没有了生命力的木头可能是什么?极可能是房梁啊。
木带林中挂,是我们都不愿见的惨状,甚至每一个喜欢黛玉的读者初期都不能接受这个悲催的现实,这是基于我们对黛深切的喜欢,但是故事的原型却或许确实死法惨烈。按照索隐派的推测,文本内有许多黛玉的分身,秦可卿亦是其中之一。
而可卿就是自缢而亡的。
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里的两地生孤木,是写“桂”字。就是说不幸的香菱,自从遇见夏金桂,则使香魂返故乡。
这些年细读香菱,觉得香菱的名字确实隐藏着黛玉的名字。
宝玉曾经说过“香芋”的故事。
林谐音菱,香菱—香菱—香玉—黛玉,细解读后惊觉,香菱是黛玉的影子没有错。
香菱是正室金桂逼迫而死,那么很可能就如索隐派所提出的,真实的黛玉的原型亦可能最后也死于,她所爱的男子正室的迫害之下。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