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的伊朗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升级成为热门话题。美国在伊拉克机场附近,刺杀伊朗军界精英苏莱曼尼后,其在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基地,也遭到伊朗的导弹袭击。至于双方为什么在第三国伊拉克境内相互争斗,还得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说起。
最近,中东的伊朗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升级成为热门话题。美国在伊拉克机场附近,刺杀伊朗军界精英苏莱曼尼后,其在伊拉克境内的军事基地,也遭到伊朗的导弹袭击。至于双方为什么在第三国伊拉克境内相互争斗,还得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说起。
当年,美国以伊拉克境内存在生化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代号“沙漠风暴”的入侵行动,虽然成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整个战争期间美国耗资达7600亿美元,4500名美军士兵死亡。直到今天,为伊拉克用于重建的资金花费已高达500亿。
(伊拉克战争)
所以有些人会说,在伊拉克战争中,除了军火制造商,美国政府似乎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利益,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已达十年之久,当时的伊拉克,经济处在崩溃的边缘,国民生产总值从十年前的千亿规模,已经缩减至190亿美元,民众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
为了重振伊拉克经济,萨达姆开始与欧盟接洽,试图摆脱石油贸易中的美元结算模式,采用欧元结算来摆脱美国的制裁。
现在去“石油美元霸权”,已经在全球形成了趋势。但是在那个年代,石油美元霸权的全球垄断地位,几乎是不可撼动的。
这种去石油美元霸权的超前概念,动了美国的全球石油贸易结算利益蛋糕,使美国对胆敢触碰美元霸权的出头鸟萨达姆,有了欲除之而后快,杀一儆百的念头。
当时欧元横空出世,强势崛起,开始不断蚕食瓜分美元霸权的市场份额。大有成为全球金融新霸主,取代美元霸权地位的趋势。这一切让美元霸权如坐针毡。
为了打击欧元的挑战,让世界各国看看和欧元眉来眼去的下场。对美国人来说,伊拉克战争势在必行。
(萨达姆旧照)
另外 ,伊朗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霍梅尼实施政教合一的统治以来,就一直奉行坚决的反美路线,成为美国在中东长久以来的眼中钉。
为了遏制伊朗,当年的美国曾支持伊拉克,对伊朗发动“两伊战争”。
但是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伊朗作为什叶派大本营,开始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革命。鼓动什叶派夺取政权,支持胡塞武装等地区组织,以实现以伊朗为中心的什叶派伊斯兰国家联盟。
伊朗的对外扩张行为,开始威胁到美国在中东的经济及军事利益安全。所以,美国必须不断加强对伊朗的打压和制裁。
和2001年阿富汗战争类似,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目的就是推翻旧的反美政权,扶植一个亲美政府。再通过美国掌控下的阿富汗和伊拉克,对伊朗形成东西合围之势,在军事上配合经济制裁,进一步打压伊朗。
还有一点,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也是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
虽然随着美国的全球扩张,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低,仅占美国石油进口量的20%。但中东石油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却逐年不断上升。对日本的石油出口比率已经达到85%,中国也差不多达到30%。而且,在萨达姆政权下,伊拉克境内为数不多的24口国外企业开采的油井,全为美国对手俄罗斯所掌控。
因此。控制伊拉克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对于美国全球战略来说不言而喻。
(两伊战争)
那么,战争结果,美国获得了什么好处呢?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的石油出产及贸易,均由亲美的新政府掌控,自然也受制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当地的石油贸易重新恢复成美元结算方式。原本对欧元结算蠢蠢欲动的其它中东国家,眼见伊拉克的悲惨下场,再也不敢打替换美元结算的主意,美元霸权得以继续稳固。
而原本活跃的欧盟,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了一场。一度强劲的欧元一蹶不振,对美元霸权的威胁从此不复存在。
整场伊拉克战争,虽然美国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是成功控制了具有中东重要战略地位的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扩张和伊斯兰革命的输出势头,实现了对伊朗军事威慑的战略目标。
这样看来,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从大的战略层面上来讲,无论从哪个方面上看,均实现了想要的结果。只是伊拉克这个国家,在战争中历经摧残,破败不堪,如今已经彻底沦为各国的博弈舞台。而美国也因此陷入战争泥潭之中。
(参考资料:《伊拉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