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备案制是医院取消事业编制后对在职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一种形式。
2020年,事业单位将完成分类改革。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除了对行政执法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三类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外,还有一个重要改革内容就是试点取消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和高校取消事业编制,实行备案制管理。目前,医院备案制管理已经在福建、江西等地开始试点。
医院实行员工备案制管理,核心是去编制,但医院仍保留事业属性。编制取消后,医院招录人员不再受编制限制,可以按需按岗有选择性地招录急需紧缺性人才,人员到位后只需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不再受编制名额等约束,在人员的招录和使用上有了更大自主权,有利于医院人才结构的优化。这是机构编制部门为医院这样的专业技术部门松绑,探索机构编制改革的具体实践。
公立医院实行备案制管理,按照机构改革“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通用原则,本着稳定考虑,老员工取消编制后一般会保留待遇不变,不会受到改革的冲击,但是新录用人员将按照改革后的新办法执行薪酬待遇,与医院效益挂钩,按劳所得,凭本事吃饭。所有员工统一签订劳动合同,按市场原则执行管理。因此,医院的备案制实际上与合同制并没有太大差别,谁好谁差,主要看岗位和效益,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是,医院备案制管理人员需要增加一道程序,向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而已。在心理上会给人一种暗示,备案制人员好像是在编人员,实际上备案制也是非编人员与其他合同制管理人员一样都是合同工,只不过稳定性相对好点罢了。
目前,医院试点取消事业编制实行备案制管理已经有两三年。很多地方试点的效果不算很好,由部分省市甚至在去年底叫停了部分医院的试点改革。这次疫情,公立医院在抗疫中表现突出,使得更多人认识到医院加强公益性、提高医生收入和地位的重要性,而取消编制实行备案制管理显然与此是背道相驰的。因此,下一步是不是还会在全国铺开备案制管理,还会不会取消编制,有待时间验证。
作为从医院合同制员工,努力考试上岸,成为医院备案制,终于有了编制的小医生,来你这个问题。
国家医疗人员编制改革,逐步取消编制,实行同工同酬政策,备案制这一新编制管理措施应运而生。
其实,备案制和以前的编制稍有不同,待遇之类还是没什么区别的!所以,备案制编制要比合同工好很多。
备案制的编制,是这样规定的,县级以上医院根据人员需要,医院自己决定每年招聘备案制人数,医院只需要将人员信息去当地政府机构备案就可以了。
你考上了一家医院的备案制,编制是医院自己管理,医院给你的,编制只属于这一家医院,你也只属于这一家,工资由医院发放,当你想跳槽离开,去其他医院,对不起!你要重新考。
这样说可能还有些粗糙,下面和以前的编制做下对比,就更好理解了。
原先的编制:你考上了编制,如果考上的是市里某家医院,你是属于市里的统一管理,市里的财政给你发放基本工资。在本市里,是可以调动工作单位的。
从工资待遇来看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不过,这样的好处有一点,避免了一些有关系的人,去随便调动自己的工作。
和合同工比较,肯定是比合同工好!
虽然现在提出同工同酬,上面的政策是好的,可是,到了下面,哪有几家医院能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合同工,基本工资少,五险一金买不全,绩效奖金涨的慢,医院人才选拔往后排队。最后,大家同在一个科室,干同样的活,结果每月发到手里的钱,却差了很多,你说说这哪是好一些,这是好很多啊!
所以,认准了一家医院,想要在这家医院奉献自己,努力工作,考个备案制的编制。加油!
医童学知识,分享助健康。感谢您的关注!
医院编制备案制,是指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保留事业单位属性,取消编制使用,由医院按照实际需要,设立岗位聘用人员,自行核定使用编制,只需报同级编制部门备案即可。这就意味着,县以上公立医院取消编制,不再受编制部门约束。
编制备案制以后,县以上公立医院就没有正式职工和合同工的区别了。顶多会将后勤辅助岗位外包,或者实行劳务派遣制度,这些人员和医院聘用人员会有区别。在实行备案制之后,医院会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备案编制的数量,不存在编内编外,或者编制不够用的情况。使用备案编制的人员,有原来的正式职工,也有新聘用人员;有管理人员、后勤辅助人员,还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单纯从使用备案编制,看不出哪个好哪个不好。
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制管理,无论是使用备案编制,还是使用差额编制,都是要求签订合同的。实行备案制管理后,无论是原来的正式职工,还是新聘用人员,也都要签订合同,按合同进行管理。这等于是打破了“铁饭碗”“大锅饭”,完全凭能力吃饭,凭绩效拿工资,老职工不再躺在功劳簿上拿高工资,体现了公平分配原则。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公立医院改革会不会发生变化,还是一个未知数。前一段时间看中央一套的节目,专门有一期关于公立医院在湖北、武汉发挥积极作用的“焦点访谈”,还看到过多篇关于这方面的消息,是不是为了公立医院改革政策的转变,提前作舆论宣传,也未可知。共同期待更好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出台。
!其实对于这种情况,网络上的答案已经一堆一堆的,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其实也就是多了一层合同而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一个房子,国家规定就三个人住,就这三个人住,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
现在医院编制备案制,其实也就是一个房子可以三个人住,也可以4个人住,也可以两个人住,但是,你要把这个情况上报给居委会。
其实更多的就是一种权力下放,但是权力下放的结局就有可能是没有统一的监管,非常的乱。
这个政策好确实也是很好,让医院自主进行招人,有能力的你就干,没能力的那你就不干,这样医院有很大的自主权。这样从理论上来讲是有助于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的。
但是忽略了人的本性和医学的复杂性,所以这个政策在医疗上面不太可行。
首先人的本性都是趋利的,没有几个人思想那么的高大上,在基层医院有可能练了两年,水平相对比较高,那么就可以到更好的医院去。或者是原来在地市级医院工作了两年,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也可以跳槽去大型三甲医院或者是省市级医院。肯定是越往上级的医院,发的薪资就要高。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那这样想没想过广大基层医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好大夫留不住,也没有那个能力留住。财政又不是特别的支持,而本身一些基层医院自身都难保,还能够聘请得到好大夫吗?那广大基层人民的身体健康又怎么办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才个个都往大医院集中,反正是这种备案制也无所谓,能跳槽都跳槽,只要有本事的都要跑。
这肯定会造成大医院人才济济,而乡镇医院门可罗雀。
其次就是医学的复杂性,医学的复杂不用去特殊的解释,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就拿开颅手术这种情况来说吧,如果在基层医院建议做开颅手术,作为病人和病人的家属,敢在乡镇医院或者是基层医院做开颅手术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三甲医院,很多开颅手术都不一定能够非常完美的做下来,更不用说乡镇医院或者是基层医院。甚至一些必备的器械都没有,又能怎样去治疗疾病呢?
所以这也造成了现在基层医院或者是乡镇医院的疾病寥寥无几。
不仅仅是没有器械的问题,连药品有的时候都没有,就算是有也可能比三甲医院低一两个层次。有很多时候,一分价钱一分货,治疗的效果确实是不行。
那这又要加剧了整个医患的矛盾,肯定又好说小医院治不好,大医院才行,又造成了病人往大医院扎堆的现象。
最后纵观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在这里边起了多大的作用,多少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奔赴在前线,难道他们都有那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吗?我想不是的,尤其是在肺炎的初期,心里边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而那些所谓的私立医院的大夫护士又在哪里呢?如果他们不去的话,有什么可以束缚她们的吗?没有,很悲哀的说没有。
总的来讲,经过这次疫情,希望国家能够好好考虑考虑是不是取消编制,实行备案制,虽然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一定要考虑人性和医疗的复杂性,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