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终总结戏说茅台酒涨价<?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Jack zhai

 

2010年中国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通货膨胀。从“蒜你很”、“豆你玩”,到“房老大”、“油老虎”,人们已经习惯了“祖国江山一片红”的大好局面,涨价吗,总是商人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此时大家都没有“赔”,只有“赚”,所有的东西都在“升值”。 要说最因该涨价的,就属茅台酒了。按理说,茅台是咱中国人的骄傲,从红军长征时间,就为中国革命做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又一直是国宴用酒,茅台镇这个特殊的小山镇,为中国的劳苦大众贡献得实在是太多了。可贵的是:现在科技也没有能复制茅台酿酒技术,现代污染也没有改变茅台酒的品质,因此产量虽然一直有限,但还是保持了“贡品”的地位。 网上曾有人说:市面上见到的茅台酒,其实没有“真的”。因为酒厂的产量根本不够“贡品”用的,哪里还有剩余在市场里流通?想想也是,有那么多只喝茅台的领导,哪里有那么多的真茅台啊。能是用普通白酒勾兑一下,在茅台镇里的某个小酒厂去封装“回回炉”,就是非常好的“上品”了。既然是假的,涨价不是更加应该了吗。

 

物以稀为贵,这样奇缺的好产品,凭什么不涨价啊?外国的洋酒动辄几千元一瓶,茅台就是一万元一瓶,也同样是名副其实。 但是,茅台酒只涨到了一千元,社会舆论就来了,才20%吗,不高啊。门口卖的包子,天天吃的早点,突然一天早上,从1元一个到了12,也是20%的涨价,招呼都没有一个,怎么没有人站出来高呼呢? 包子虽小,你天天吃;茅台虽好,你一年能喝几回呢。 对茅台酒涨价的反应过度,让茅台酒厂很是“恐慌”,还来了个“限价令”,当然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市场都卖断货了,你还想让有存货的人少赚钱,这不是小学课文里的“此地无银”吗。

 

为什么大家对茅台酒不是很多的涨价,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呢?有家电视台的记者评论很有意思,我这里记录了一下: 茅台酒涨价,在中国的反应总结起来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怎么这么讲呢?首先是喝酒的不急。因为能喝茅台酒的人,肯定不用自己买酒。喝“贡品”的,是国家财政买单;喝“工作”的,是企业买单;喝“友情”的,是关系户买单。反正不用自己买单,酒有多贵,味道不变就行。 当然酒的价格还是有关系的,酒越贵,喝酒的人就越有身份,能喝这么昂贵的饮品,还能天天喝,不用顾忌自己的钱包,这在旧社会,是只有皇帝才有的荣耀。 因此,同样是中国白酒领军人物的另一种白酒,在涨价时直接给出了官方答案:为什么涨价,因为社会发展了,喝酒的人需要提高自己的身份吗。 商品涨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商家卖得更多,让消费者用得更爽。现代的经商理念,与过去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形式上多样化了。这几年天价的月饼,天价的年夜饭不是一样吃完;一样高朋满座吗。

 

其次,买酒的人也不急。 喝酒的人不买酒,自然买酒的就不是喝酒的人。按理酒贵了,买酒的人多付出了,自然是最着急的,但因为买的东西不是自己享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中国人好面子,酒贵了,成本高了,心意也更加“真诚”了,得到的“回报”就更丰厚了。 现代人常说经营“产业链”,眼光要长远一些吗。 通货膨胀是现实,涨价少了都意味着贬值。若茅台酒不涨价,买酒的人或许会更加“苦恼”。要么需要“加量”才能表示诚心,要么为表心诚,就只好换“心意”;不仅成本增高,而且还需要担更大的风险,因为,能找对表达心意的媒介物是很困难的事情,多少人敲不开门、见不到人、说不上话,在大街上干着急

 

最后,只有旁边看着的人着急了。 这才是大家对茅台酒涨价热炒的原因,因为喝酒的、买酒的,都没有旁边看着的人多。为什旁边看的人要着急呢? 因为看的人,肯定是喝不到茅台酒的,根据“酸葡萄”心理,这些人看到酒越来越贵了,自己能喝到的机会就越来越渺茫了,以前是奋斗20年,也许才能成为买酒的,现在看,再多奋斗10年,或许也到不到同样的结果,人生在贬值啊,苦啊!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喝酒的阶层呢?换上是你,你能不着急吗? 另外一个原因就更加要着急了,喝“贡品”的,用的是财政钱,最后是纳税人买单,酒贵了意味着又要多上税了。电视台天天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多收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房产税、环保税、拥堵税你能说清楚,你吃一个包子,社会要为你提供多少服务,你不应该多交些税吗。 再说,酒贵了,买酒的成本自然高了。买酒的人自然是那些需要求人的人,求人做什么?自然是要赚钱的,赚钱的成本高了,都要从最后的商品中收回,最后商品自然需要大家消费,“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要百姓买单。 有了这么多的担忧,旁边看着的人能不急吗?

 

喝酒的不急,买酒的不急,旁边看的人是真的着急。 茅台酒,真的是不错,只可惜不是寻常百姓能喝的酒,虽然大家为它的事情如此关注,但也只是一个利益竞争的符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