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对联的由来是什么(贴对联的历史风俗渊源简介)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贴春联,是华夏民族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春联,又名对联、门联,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是诗歌中一朵精美别致的小花。

大家知道,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演变的过程极为复杂。相传五代以前,大门两侧就悬挂长方形的桃木板,桃木板上有神荼和郁垒的画像,后来改成了写着神荼、郁垒四个字的桃木板。

桃符为什么要有桃木呢?董勋解释说,桃是五行之精,可以治百鬼,所以桃木又叫仙木。

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作了这样的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忌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由此可见,桃符就是最初的春联。

到了五代,后蜀的勐昶,开始在桃木条上题写联语。有一次,他命翰林学士辛寅匪题写桃板时,觉得辛的词句欠佳,便亲自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第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民间的习惯。不仅春节贴,平时逢吉日喜事也贴。然而,正式命名为春联,乃始于明太祖。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春联。有一年除夕,他下令无论文武百官还是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

然后,他微服私访,看看他颁布的政令是不是得到了落实。他走到南京城里,看到大街小巷各家各户的大门上都贴了春联,红光耀眼,正在高兴得意之时。

却突然发现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心里一股怒火陡然而起。他走到这家去询问缘由,才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正在为没有人帮他写春联而发愁。

于是,朱元璋就兴致勃勃地给他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然后赐给这家人贴上。

据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话》所记:“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

由此看来,朱元璋为阉猪户写春联,并非虚构或谬传,应该确有其事。由于帝王的提倡,春联日盛,进而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也是很自然的。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传清朝皇帝乾隆游江南,一天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他说河北省有个大地方也叫通州,就让随他出行的大臣和他合作一副以通州为题的对联。他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他的随从们看后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相互商量着凑对。可对出的下联,没一个能让乾隆满意。

有个小随从上岸游玩,发现这个叫通州的小镇虽然小,但却与众不同,满街都是当铺。他望着出入当铺的人群川流不息,灵机一动,随口吟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一听,拍手叫好,当即下令给予重赏,并官升三级。从这段趣话中不难看出,清朝时期的春联也是非常盛行的。

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字数一般要在三字以上不等,有的多到几百字。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

一般来说,春联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结构要相同,三是词性要相当,四是平仄要相协。

例如:“爆竹声声辞旧岁,银花朵朵庆新春”。

这副春联,就结构而言,上下联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爆竹声声”对“银花朵朵”,都是名量结构;“辞旧岁”对“庆新春”,都是动宾结构;这是结构相同。

就词性而言,“爆竹”与“银花”都是名词;“声声”和“朵朵”都是量词叠用;“辞”与“庆”都是动词;“旧”与“新”都是形容词;“岁”和“春”都是名词;这是词性相当。

就格律而言,上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平仄相协。

对于创作对联的四项要求,一、二是最基本的。有些对联,有时看上去,上下联的某个字似乎对的不工整,但从大的结构来看却是对称的。

例如:“万里春风催桃李,一腔热血育新人”。假如只看“桃李”和“新人”,前者是联合关系,两个均为名词;而后者是偏正关系,一个是形容词(新),一个是名词(人),似乎不合。

但扩大来看,在“催桃李”和“育新人”中又都是动宾结构,这样的对联,应该说是合乎要求的。

对联与诗相比,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格律严谨。但它的风格却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婉转含蓄,有的豪放粗犷,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借古喻今……使人看后情趣盎然,深受教益。

虎年新春佳节很快就要到了。建议大家在编写春联或购买春联的时候,最好根据自己的职业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春联。

比如是做生意的,有“财源滚滚来”这类的话最吉利;家里孩子有读书的,“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这类春联,贴上去则更具教育意义。

贴春联的时候,很多人喜欢把“福”字倒过来贴。倒贴福字,是取“福到了”的意思。其习俗传说始于明太祖时期,且与“马皇后”有关,在这儿就不作解释了。

但从贴春联的习俗来看,倒贴福字一般不适合贴在大门口,也不适合贴在有小院的“照壁”或正门上。可以贴在卧室门、箱柜门、窗户、水缸等处。

在这儿特别说明一下,春联和对联是有区别的。春联是对联的一种表现形式,只限于在春节期间张贴。而对联则包括了春联、婚联、寿联、贺联、门面联、挽联等多种形式。

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春联与对联即不可分割,又有区别,即张贴的时间和适用对象不同。

春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创作有较高的要求。愿这朵诗歌中的精美小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开得更加灿烂!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