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米格35战斗机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的新作,被米格公司给予了厚望,甚至可以说是米格公司推出的“救命稻草”飞机。自从俄罗斯苏霍伊推出苏27家族后,米格公司在战斗机领域的竞争力就一落千丈。除了那少量的米格29K舰载机,俄罗斯军方已经很多年没有采购米格公司的战斗机了。
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航空军火企业,不仅面子上尴尬,而且经济上也出现了危机。米格公司目前主要的业务只剩下维护和保障米格29,米格25和米格31等老式飞机。眼看苏霍伊的苏57又拿下了俄罗斯未来战机的订单,米格公司于是推出新机型米格35,想拯救目前的发展颓势。说明米格35前,有必要讲一下它的前身米格29。
米格公司生产的机型里,当属米格29影响力最大,热销全世界。但米格29存在一个巨大缺陷,它的航程太短。因此成了举世闻名的短腿飞机,被国际媒体戏称为“机场守护者”。其实把这个帽子扣到米格29的头上,多少有点不太公平。短腿飞机很多,并不是只有米格29。美国著名的隐形飞机F22也是短腿飞机,作战半径不足800公里,跟米格29不相上下。
除了航程短,米格29由于机身比较轻,它跟F16属于同一重量级的飞机,因此挂载能力一般,火力略显不足,空战能力不够强。
米格35针对性的解决了这些缺陷,米格35机身更大,载油载弹能力比米格29强出不少。米格35还用上了比较先进的雷达,可以同时跟踪30个目标,锁定其中的6个。苏35战机的雪豹E雷达可以跟踪30个,锁定8个。仅看自动化程度,已经缩短了同当代主流战机的距离。米格35的气动效率也比米格29高,但同苏35相比还略显不足。
俄罗斯方面想把米格35推销给印度,无奈印度完全不买账。此前印度购买的苏30MKI战机,事故率频发。印度认为俄罗斯质量没有把关,对俄制飞机产生了一些顾虑。其实这真是冤枉俄罗斯了,同样是苏30,俄罗斯的飞机事故率就极低,而且配置还不如印度版苏30高。其实战斗机不仅仅看硬件,更要看保养,从近些年的航空事故原因来看,印度斯坦航空的保养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从需求出发,印度方面更需要一款隐形机,而非米格35。
总体来看,米格35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一般小国家的防空需要,未来还有外销的潜力。
米格-41战机有什么特点俄罗斯在研的米格-41应该属于5代+或者是六代机的范畴。因为现在的俄罗斯空军中已经有了美、中那种流行的机型配置,既一款高端五代机辅以4代+战斗机。主力自然是还在测试中的苏-57,与其搭配的很可能是苏-35。如果米格-41在将其定为五代机的话,不但在空军中位置尴尬,即使在海外也没有什么太好的销路,而且对于本就不富裕的俄罗斯而言,上马两款五代机实在是太烧钱了。
所以米格-41最起码的定位为5代+或者是第六代战斗机。按照现有的信息来看,米高扬设计局很可能会在2027-2030年推出这款战机,这个节点也是美、欧等国定下的六代机入役的初步时间。
设计特点
作为俄罗斯下一代的空军主力,结合米高扬设计局一惯的作风。这款战机的体积不会很大,搭载的武器重点也将会倾向于短脉冲激光武器和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定位上会与之前的米格-25或者是米格-31基本一致,主要以高空拦截为主。
综合性能指标将会大大超越现有的米格-31战斗机,马赫数超过3的巡航速度、最新的隐身技术、专门研制的发动机和超高速导弹的配置将会让这款战机在应对其他五代机时能够从容不迫。具体的设计特点应该有以下几点:
飞行速度
按照现在五代机不开加力可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来对比,米格-41的基本速度应该可以保持在马赫数3以上,最大速度可以达到马赫数4.3-5左右。
隐身性能
在借鉴苏-57隐身设计的同时,该机将会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和新的隐身涂层,雷达可探度将会更低。据传闻该机还会应用到现在尚不可用的等离子隐身技术,在飞机上将会装备有等离子发生器,进一步提升飞机的隐身性能。
武器配备
作为一款至少是5代+的战斗机,所有武器内置是最基本的配置。R-37远程空对空导弹、X-15或Kh-47M2导弹都会是其选择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之上米格-41也会凭借其先进的性能接手一些反卫星任务,而执行此任务使用的武器很可能是激光武器或电磁武器。
发动机
为了维持如此高的机动速度,在发动机的选择上,目前的常规发动机已不适合该机。估计,该机很可能将装备双发的涡轮冲压喷气式发动机。
智能化设计
根据现在的消息来看,米格-41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有人和无人的两种。由于该机的速度平均在马赫数3以上,稍微一用力就可以达到5,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人驾驶将会是其选择之一,配备有人工智能系统,自主执行战斗任务将会是该机的一大特点之一,这也符合未来5代+甚至是6代战斗机的基本特点。
除此之外,大航程、超高升限、多传感器配置、新一代头盔显示器、高智能化、超机动性等都是其具备的特点。
如何看,美媒说,米格21战机是一款不可战胜的飞机这是战略层面评价,米格-21比斯超高性价比令人绝望,直到F-16的问世
“要想击败米格-21比斯,唯一的办法就是也生产这种战机。”这是时任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约翰·莱恩的几乎绝望的说说辞。1971年,前苏联投产了其米格-21系列最后一个现代化改型米格-21比斯,这款战机在当时可以说是集高性能、低价格、易生产、以及高可靠性于一身。美国从芬兰和印度获取该型战斗机相关情报后,一度陷入几乎歇斯底里的恐慌状态。能打的过米格-21比斯的战斗机,产能和价格压根无法跟其相提并论,产能和价格可以勉强承受的战机,性能根本打不过。这直接导致当时美国空军届“战斗机黑手党”们兴起,并最终催生了F-16。
米格-21比斯机长14.7米,翼展7.15米,空重5.95吨,最高飞行速度2.2马赫
米格-21比斯最大改进之处在于更换了发动机,使用图曼斯基R-25-300涡喷发动机,比之前的米格-21PF所使用的R-11-300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从5.95吨提升到7.1吨,并且飞机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加强,最大过载能力从6.5G提升至8G,这些都极大的提升了飞机的机动性能。之前米格-21系列备受诟病的加速性和爬升性都得到极大改善,爬升率达到235米/秒。并且R-25-300发动机还有第二燃油阀,可以进行2分钟的“应急模式”,启动之后最大推力增加到9.9吨,让米格-21比斯性能秒杀绝大多数二代机,爬升率暴增到295米/秒,直逼当年最轻量模式下F-16(注:应急模式超过2分钟后,平均每分钟会缩短发动机650小时的寿命)。同时米格-21加高脊背高度,增加了2900升油箱容积,使得在增加发动机推力情况下,作战半径反增到740公里(配中线油箱)。
图曼斯基R-25-300涡喷发动机
为了配合新发动机,米格-21比斯增加进气口直径,同时使用更大的激波锥,并安装了RP-22M雷达,最大探测距离30公里。这使得米格-21比斯拥有全天候作战能力,同时增加两个机载武器挂点,可使用新型空空导弹(AA-8),以及使用KM-1火箭弹射器等。这些改进都非常实用,大大提升米格-21比斯的作战效率。
使用倒置卡塞格伦天线的RP-22M雷达
而真正让美国空军绝望的是,米格-21比斯的廉价和易生产性能,前苏联在总共不到4年时间里,就生产了超过2300架。美国空军当时性能超过米格-21比斯的战机不是没有,空军刚服役的F-15性能当时世界最强,海军的F-14投产时间米格-21比斯同为1971年。但产能方面F-15年产量只有80多架,F-14更是不到40架,当时第三代战斗机复杂的航电系统,先进的复合材料产能都极其有限,而价格又极为昂贵。并且这些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在当时合格率和可靠性都相当低,F-15的F100涡扇发动机的“喘震”问题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最终解决,当时一度成为“机库皇后”,出勤率还不到F-4E的三分之一。F-14的维修保养更是让航母地勤们崩溃,平均下来每小时飞行需要14个小时的维修。所以当时战斗机黑手党们在咆哮,生产一架F-15的花费,前苏联可以生产15架米格-21比斯,考虑到出动能力的话,战争时前线每架F-15可能要面对30架米格-21比斯!当年T-34海淹死虎式、豹式的一幕难道忘了?
F-15性能上秒杀米格-21比斯无悬念,但要是面对一群米格-21比斯呢?
这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也是美国“战斗机黑手党”盛行的时代背景,米格-21比斯是他们攻击美国空军政策的有力工具。他们认为美国空军沉迷于技术陷阱无法自拔,这些高科技设备价格昂贵,生产困难,出动能力差,根本无法做到大量生产部署。前线飞行员需要的就是像米格-21比斯一样的简单轻便、可靠性高、可以大量生产和部署的战机。米格-21的不可战胜并非性能上,而是在当时战略层面的不可战胜,他就是那个时代的T-34/85,F-15这些就好比虎式坦克。这也最终导致美国空军改变战机研发部署策略,形成高-低搭配式装备风格,研发款轻型低端廉价的战斗机作为补充,这最终催生F-16的诞生。
最开始的F-16空重仅6.7吨,比米格-21比斯只重700多公斤,采用边条翼和翼身融合设计,极大降低飞行阻力。使用一台最大推力10.5吨的涡扇发动机,再加上电传操控飞控系统和静不稳定设计,使得战机机动性能非常出色。并且侧杆操作杆和飞行员半躺式坐姿, 让空战机动发挥达到极致。初代F-16航电极为简单,没有安装火控雷达,仅配有雷达测距仪,设计作战时跟随F-15进入战场,主要负责与对方进行视距内肉搏近战。而F-16的诞生,也最终终结了美国的米格-21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