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协议可以理解两个节点之间为了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协商一定的规则和约定,例如规定字节序,各个字段类型,使用什么压缩算法或加密算法等。常见的有tcp,udo,http,sip等常见协议。协议有流程规范和编码规范。流程如呼叫流程等信令流程,编码规范规定所有信令和数据如何打包/解包。
       编码规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编解码,序列化。不光是用在通信工作上,在存储工作上我们也经常用到。如我们经常想把内存中对象存放到磁盘上,就需要对对象进行数据序列化工作。
       本文采用先循序渐进,先举一个例子,然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完善,这样一个迭代进化的方式,介绍一个协议逐步进化和完善,最后总结。看完之后,大家以后在工作就很容易制定和选择自己的编码协议。

一、紧凑模式

       本文例子是A和B通信,获取或设置基本资料,一般开发人员第一步就是定义一个协议结构:

struct userbase
{unsigned short cmd;//1-get, 2-set, 定义一个short,为了扩展更多命令(理想那么丰满)unsigned char gender; //1 – man , 2-woman, 3 - ??char name[8]; //当然这里可以定义为 string name;或len + value 组合,为了叙述方便,就使用简单定长数据
}

       在这种方式下,A基本不用编码,直接从内存copy出来,再把cmd做一下网络字节序变换,发送给B。B也能解析,一切都很和谐愉快。
       这时候编码结果可以用图表示为(1格一个字节)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这种编码方式,我称之为紧凑模式,意思是除了数据本身外,没有一点额外冗余信息,可以看成是Raw Data。在dos年代,这种使用方式非常普遍,那时候可是内存和网络都是按K计算,cpu还没有到1G。如果添加额外信息,不光耗费捉襟见肘的cpu,连内存和带宽都伤不起。

二、可扩展性
       有一天,A在基本资料里面加一个生日字段,然后告诉B。

struct userbase
{unsigned short cmd;unsigned char gender;unsigned int birthday;//newchar name[8];
}

       这是B就犯愁了,收到A的数据包,不知道第3个字段到底是旧协议中的name字段,还是新协议中birthday。这是后A,和B终于从教训中认识到一个协议重要特性——兼容性可扩展性
       于是乎,A和B决定废掉旧的协议,从新开始,制定一个以后每个版本兼容的协议。方法很简单,就是加一个version字段。

struct userbase
{unsigned short version;//newunsigned short cmd;unsigned char gender;unsigned int birthday;char name[8];
}

       这样,A和B就松一口气,以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扩展。增加字段也很方便。这种方法即使在现在,应该还有不少人使用。

三、更好的可扩展性

       过了一段较长时间,A和B发现又有新的问题,就是没增加一个字段就改变一下版本号,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样代码维护起来相当麻烦,每个版本一个case分支,到了最好,代码里面case 几十个分支,看起来丑陋而且维护起来成本高。
       A 和 B仔细思考了一下,觉得光靠一个version维护整个协议,不够细,于是觉得为每个字段增加一个额外信息——tag,虽然增加内存和带宽,但是现在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可以容许这些冗余,换取易用性。

struct userbase
{unsigned short version;unsigned short cmd;unsigned char gender;unsigned int birthday;char name[8];
}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制定完这些协议后,A和B很得意,觉得这个协议不错,可以自由的增加和减少字段。随便扩展。
       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不久就有新的需求,name使用8个字节不够,最大长度可能会达到100个字节,A和B就愁怀了,总不能即使叫“steven”的人,每次都按照100个字节打包,虽然不差钱,也不能这样浪费。
       于是A和B寻找各方资料,找到了ANS.1编码规范,好东西啊… ASN.1是一种ISO/ITU-T 标准。其中一种编码BER(Basic Encoding Rules)简单好用,它使用三元组编码,简称TLV编码。

每个字段编码后内存组织如下: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字段可以是结构,即可以嵌套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A和B使用TLV打包协议后,数据内存组织大概如下: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TLV具备了很好可扩展性,很简单易学。同时也具备了缺点,因为其增加了2个额外的冗余信息,tag 和len,特别是如果协议大部分是基本数据类型int ,short, byte. 会浪费几倍存储空间。另外Value具体是什么含义,需要通信双方事先得到描述文档,即TLV不具备结构化和自解释特性。

四、自解释性

       当A和B采用TLV协议后,似乎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还是觉得不是很完美,决定增加自解释特性,这样抓包就能知道各个字段类型,不用看协议描述文档。这种改进的类型就是 TT[L]V(tag,type,length,value),其中L在type是定长的基本数据类型如int,short, long, byte时候,因为其长度是已知的,所以L不需要。

于是定义了一些type值如下: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按照ttlv序列化后,内存组织如下:
               通信协议之序列化——TLV详解-编程之家
       改完后,A和B发现,的确带来很多好处,不光可以随心所以的增删字段,还可以修改数据类型,例如把cmd改成int cmd;可以无缝兼容。真是太给力了。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b183509f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