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院长:2035年中国人均GDP或达3.5万国际元,这里的国际元怎么计算?

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它是基于通货购买力平价(PPP)与日常用品国际平均价格的双生概念。100国际元与100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相同。

平时我们应该都听过“GDP”一词吧?不知道大家是否又听过“购买力平价GDP”呢?平时各国公布的GDP数据,都是以其国家的法定货币计算的,比如中国用人民币、美国用美元、英国用英镑、印度用卢比……而购买力平价GDP是基于以国际元为衡量货币来计算的GDP。以下是世界银行公布的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购买力平价GDP数据,如下表。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为23.3万亿国际元,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国的购买力平价GDP为19.39万亿国际元,位居第二。其实以购买力平价GDP来看,我们国家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

很多人可能会把国际元等同于美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指相同面额的国际元的购买力等同于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而非全世界。比如根据汇率换算,目前100美元相当于670人民币,也就是说,100美元在中国的购买力是670人民币,但100国际元在中国的购买力可就不是670人民币了。

从上表中的购买力平价GDP数据来看,中国的GDP是比美国高的,但按照常规汇率换算,2017年中国的GDP只有12.24万亿美元,而购买力平价GDP却高达23.3万亿国际元,因此通过两相对比,100国际元的购买力只有355人民币左右。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我们国家,从上表中的数据来看,很多国家的购买力平价GDP都是要比它按照汇率换算成美元的GDP高得多,比如印度,其2017年的GDP只有2.6万亿美元,但购买力平价GDP却高达9.45万亿国际元。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