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具体事迹汇报材料3篇

调解员具体事迹汇报材料3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调解员事迹汇报调解员具体事迹汇报材料3篇

调解员具体事迹汇报材料第1篇

,男,196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县乡村村主任。2003年担任村干部,2008年任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工作态度,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实事,解难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7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80多件,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3%,特别是今年调处履行协议达85%,连续7年来无一起群众性械斗和群体上访事件,无一起调解被法律和政策所推翻,为排查平息化解矛盾纠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作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

一、勤恳敬业,不畏艰难,实干创新

村属中心村,位于乡镇所在地,全村农业人口共有698户2937人,12个村民小组,人口多,底子簿,困难群众比例大,人口关系复杂,民间纠纷不断,调解工作难上加难,但没有因困难退缩,通过努力,基本做到了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无群体性上访事件。

在刚上任村调解主任时,就去调解一起山林权属纠纷。在走访了几个老党员和知情人后,知晓这并非一起简单的山林纠纷,而是经过多年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于是认真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一步,开始调查取证,走访过去参加分田分山的老干部,弄清事情的原委;第二步,分别通过当事人了解情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第三步,分别带当事人上山看界址,依法依规进行讲解;第四步,将双方当事人组织到一起做工作,反复说理劝导,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邻里关系和好如初。

通过长期探索,总结出一套调解经验:一是深挖纠纷的根源,找准毛病,对症下药进行调解;二是给双方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进行调解;三是加强普法教育,教育身边的人;四是以人为本,换位思考进行调解。通过不断总结和创新提炼出一套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带领大家不断提升人民调解队伍的战斗力。

二、纠纷现场要把“话”说好

说话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好调解员的根本。到现场受理或调解纠纷是基层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在纠纷现场,情况复杂多变,调解员说话一定要大方得体,有理有据,否则给工作带来难度。

纠纷现场“说话”要防止四类失误。一是询问不到位,询问问题把握不准重点、要点,甚至“东扯葫芦西扯瓢”,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导致贻误最佳调解时机。二是口气不当,有的人说话态度生硬,让当事人觉得没有人情味,有的居高临下,八面威风,令人抱有戒备心理和拘谨心态,出力不讨好。三是内容不当,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乱说,否则,很容易造成工作被动,甚至尴尬局面,随意表态,造成不满,扩大事态,导致调处陷入僵局。

调解员要提高“说话”水平。首先要敢于说话,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话要说得有力有理,使人信服,应在言语、气势上控制现场,稳住局面,抓住矛盾焦点,冷静分析,切中要害,及时准确反映真实情况,才能理清矛盾的头绪,语言要适度、得体。

在现场受理处置纠纷时,调解员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克服不良情绪,学会察言观色,洞悉他人心理。同时调解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多说话,注重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和调技巧,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掌握局面,驾驭工作的能力。

三、动之以情,触及心灵,化解矛盾于无形

化解矛盾的关键是要找到开启心灵之锁的钥匙,纠纷与矛盾首先是有“心结”,要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关键是要找到“钥匙”,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做工作。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在百姓眼里,是值得托付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四、细致入微,消除纠纷,须解铃人

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平凡的工作,平凡之中蕴藏着细微,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同时人民调解必须讲求公正、公道。采取以理服人,以柔克刚的策略进行调解。如调解陷入僵局,换用其他方式,做到调解工作好似春雨,润物无声,将矛盾化解于无形。

五、重视普法,创新方法,防调结合促和谐

“预防胜于治疗”,为了减少矛盾纠纷,他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将普法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对全村村民进行普法教育,逐渐走出了一条加强普法、防调结合的新路子。

能为百姓解决矛盾纠纷,我觉得人生有价值。多年调解工作的艰辛与付出,换来的是一方平安、祥和,家庭和和睦、邻里团结、安居乐业、和谐发展。为此,我愿付出精力、心血和智慧,竭力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员具体事迹汇报材料第2篇

细致入微,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调解案子。

陈冬梅是北京市东城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北京中淇律师事务所律师,2010年5月被评为“优秀劳动争议调解员”。陈律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耐心细致,赢得了社会的好评。通过在调解中心和街乡工会服务站为职工提供劳动争议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方式,尽自己微薄之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案件调解不好

  没心思吃饭

  陈冬梅律师以前是从事经济方面的律师工作,2009年4月,东城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挂牌,她就过来,成为法律援助的一名律师。虽说接触的纠纷是原先很少处理的劳动关系案件,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热情,尽可能地为有困难的职工提供帮助,不断的学习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现在已经成为劳动争议调解专家。

  这活儿不好干,谁都知道。陈冬梅经常一天五六个案件,不停调解,口干舌燥。最多的一次,一天调解了7个案子,下班以后感觉头晕脑胀。经常七八点才下班,吃饭也都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可她说,不把案件调解好,也没心思吃饭。

  不怕有情绪

  就怕没主张

  调解的案件多了,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作为调解员,面对不同“对手”,要有不同方法。对陈冬梅来说,一起职工与部队企业的调解案,最让她有成就感。

  职工申请要回自己的加班费,工资和补偿金共两万元,她所在的企业是部队企业,有着先天的优势。

  “阵容强大”,陈冬梅这样评价。企业一下子来了好几个代表,各个人高马大。来是来了,但是,带有抵触的情绪,问姓名,不回答;要授权书,不予理睬。企业代表只是强硬地说:“我们不接受调解!”

  看出企业情绪的陈冬梅不露声色,一边处理其他案件,一边让企业代表谈谈不接受调解的理由。谈话中,陈冬梅发现企业对这名员工是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认为这名员工迟到早退,私自带走企业记录,违反公司规定,是名不守纪律的员工。虽然企业“控诉”中情绪激动,但陈冬梅发现,他们对职工的补偿主张并没有反对。

  在企业与职工答辩阶段,调解室里出现了针锋相对的状况,气氛十分紧张。

  不怕有情绪,就怕没主张。

  陈冬梅分头对企业和职工进行调解,分析利弊。一方面,认同调解。在企业认同调解的前提下,打消企业怕职工反复状告的顾虑,出示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同时告知调解书还可置换为法律效力更强的仲裁文书。另一方面,让职工认清自己工作中迟到早退等问题,作出让步。最终,双方以补偿九千元达成协议。

  从最初案件不是很多,与律所同事轮流到东城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值班,到现在基本天天驻扎在调解中心,陈冬梅已经数不清自己到底调解过多少案件、调解成功多少案件。她说:“希望调解中心声名远播,更多职工能主动来这里维权。”

调解员具体事迹汇报材料第3篇

刘建英,女,现年45岁,中共党员,高碑店市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凌云社区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从事人民调解工作6年来,她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20余起,在调解工中作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社区的稳定。

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调解架起连心桥。社区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社区干部身上。作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人民调委员会主任的刘建英同志,以她的真心和宽容,以她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架起了党与居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刘建英同志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不管哪里有纠纷,不管何时发生纠纷,只要她知道了,她都会尽心尽责地及时化解。像芝麻大的小纠纷,刘建英从来没有烦过,相反,她把调解当成一件乐事。刘建英说,在社区,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如果调处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甚至走向激化,因此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在她的500余册调解记录档案中,记载调解的小纠纷就占绝大部分。因为人民调解工作和维护稳定工作成绩突出,刘建英同志所在的凌云社区居委会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居委会,刘建英同志也多次得到了上级的表彰

和肯定,2006年被评为省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7年被评为保定市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高碑店市“十佳社区党支部书记”。

把和睦送给别人,把幸福送给别人,以人心换人心,以党心换民心。刘建英同志多年如一日地在基层调解战线上默默耕耘,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心人民调解事业,能够正确处理名利与地位,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踏实工作,勤勉干事,以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居民们的爱戴,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调解大使”。居民们有了不顺心的话都愿意给她说,把与其他居民的纠纷向她讲,哪家有什么困难也同她谈。由于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今年“七一”被高碑店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刘建英同志在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情系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作为事业来追求,在平凡工作中为社区稳定与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