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爱小鸟》反思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爱小鸟》反思-编程之家

1、大班社会教案《爱小鸟》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能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

  2、懂得关爱小鸟,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护。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音乐)

  2、自制鸟窝的材料(纸盒,报纸,棉花,胶水等)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郭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展示照片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片的内容

  1、展示课件图片:小鸟一家在树林里幸福的生活,引导幼儿了解鸟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小鸟的爱。

  师:小朋友请看图片上都有什么?

  幼:树、小鸟……..

  师:小鸟在做什么?

  幼:………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小鸟的窝在大树上,大树是小鸟的家,小鸟一家在树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小朋友,那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幼:………师:对,老师也喜欢小鸟,不仅因为小鸟的叫声很动听,更是因为小鸟可以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示课件图片:树木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引发幼儿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师:我们再看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上都有什么?

  幼: ……….

  师:大树没有了,小鸟飞走了,那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小鸟为什么飞走了?

  幼:………师:这里的树木被人给砍掉了,美丽的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树桩,小鸟的家也没了。那你们心里难过吗?

  幼:……师:老师也很难过,小鸟没有了家,它们太可怜了。

  二、 基本部分

  (一)组织幼儿讨论爱鸟护鸟的方法,激发幼儿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的愿望

  1、让幼儿相互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并注意聆听幼儿的想法,及时肯定,深入引导。

  师: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鸟呢?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生:………(开始讨论)

  2、集体分享爱鸟护鸟,引发爱鸟行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爱护小鸟的方法幼:………..

  师:不要拿着弹弓打小鸟,看到有捕杀小鸟、砍伐大树的人应该制止他们,爱护环境,让小鸟有一个温暖的家

  (二)指导幼儿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护

  1、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师:小鸟没有家了,他们住哪呢?

  幼:……..

  师:你们说的很好,老师有一个好主意,看我们幼儿园这么美,我们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好不好?

  幼:………..

  师:那我们一起给小鸟做个窝吧!

  2、课件展示各种自制鸟窝的图片师: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的鸟窝都是用什么制作的?

  幼:…………….

  师:有用彩色的纸条编出来的,有用纸盒做得,有用树枝做的,还有用布条做的…..

  3、、鼓励幼儿和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鸟窝。(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课件音乐)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盒、泥巴…..现在我们分组合作,小朋友两个人一组,给小鸟做个窝。(课件音乐)

  4、分别让幼儿上前展示自制鸟窝,并说一说师:小朋友都做好了,我请小朋友展示一下,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鸟窝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

  师:让下面的老师也看一下我们给小鸟做的新家吧!

  三、结束部分

  和幼儿一起把做好的鸟窝挂到幼儿园的大树上,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课件音乐)

  师:好了小朋友,相信小鸟也很喜欢它们的新家,现在让我们到外面,把做好的鸟窝挂到大树上去。走喽…(课件音乐)

活动反思: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篇课文的学习都以读为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和想象感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2、大班社会教案《爱小鸟》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能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

  2、懂得关爱小鸟,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护。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音乐)

  2、自制鸟窝的材料(纸盒,报纸,棉花,胶水等)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郭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展示照片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片的内容

  1、展示课件图片:小鸟一家在树林里幸福的生活,引导幼儿了解鸟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小鸟的爱。

  师:小朋友请看图片上都有什么?

  幼:树、小鸟……..

  师:小鸟在做什么?

  幼:………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小鸟的窝在大树上,大树是小鸟的家,小鸟一家在树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小朋友,那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幼:………师:对,老师也喜欢小鸟,不仅因为小鸟的叫声很动听,更是因为小鸟可以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示课件图片:树木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引发幼儿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师:我们再看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上都有什么?

  幼: ……….

  师:大树没有了,小鸟飞走了,那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小鸟为什么飞走了?

  幼:………师:这里的树木被人给砍掉了,美丽的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树桩,小鸟的家也没了。那你们心里难过吗?

  幼:……师:老师也很难过,小鸟没有了家,它们太可怜了。

  二、 基本部分

  (一)组织幼儿讨论爱鸟护鸟的方法,激发幼儿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的愿望

  1、让幼儿相互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并注意聆听幼儿的想法,及时肯定,深入引导。

  师: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鸟呢?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生:………(开始讨论)

  2、集体分享爱鸟护鸟,引发爱鸟行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爱护小鸟的方法幼:………..

  师:不要拿着弹弓打小鸟,看到有捕杀小鸟、砍伐大树的人应该制止他们,爱护环境,让小鸟有一个温暖的家

  (二)指导幼儿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护

  1、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师:小鸟没有家了,他们住哪呢?

  幼:……..

  师:你们说的很好,老师有一个好主意,看我们幼儿园这么美,我们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好不好?

  幼:………..

  师:那我们一起给小鸟做个窝吧!

  2、课件展示各种自制鸟窝的图片师: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的鸟窝都是用什么制作的?

  幼:…………….

  师:有用彩色的纸条编出来的,有用纸盒做得,有用树枝做的,还有用布条做的…..

  3、、鼓励幼儿和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鸟窝。(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课件音乐)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盒、泥巴…..现在我们分组合作,小朋友两个人一组,给小鸟做个窝。(课件音乐)

  4、分别让幼儿上前展示自制鸟窝,并说一说师:小朋友都做好了,我请小朋友展示一下,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鸟窝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

  师:让下面的老师也看一下我们给小鸟做的新家吧!

  (三)结束部分1和幼儿一起把做好的鸟窝挂到幼儿园的大树上,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课件音乐)师:好了小朋友,相信小鸟也很喜欢它们的新家,现在让我们到外面,把做好的鸟窝挂到大树上去。走喽…(课件音乐)

  活动反思: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篇课文的学习都以读为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和想象感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3、大班社会教案《爱小鸟》反思

设计背景

  关心鸟类和保护鸟类。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鸟类和保护鸟类的情感。

  2、喜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感受交流的快乐,愉悦身心。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关心、保护鸟类的做法。

活动准备

  图画《做小鸟的朋友》、各种用来制作的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画,幼儿观察。

  (1)、“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怎么了?你想干什么?”

  (2)、幼儿分组交流

  教师:“为什么要有自然保护区呢?”(交流)

  2、讨论:怎样和小鸟做朋友。

  教师:“你在平时怎样保护动物的?”

  “你准备为鸟类做些什么事?”(交流)

  3、幼儿动手做:为小鸟朋友造个家。

  幼儿分组制作小鸟的家。

  4、展示幼儿制作的“小鸟的家”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幼儿受益匪浅,知道了怎样爱护小鸟,怎么保护小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特别是幼儿讨论环节,大家都很感兴趣,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设计幼儿喜欢的环节。

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就在身边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绘本《方格子老虎》 讲述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当满身画满方格子的小老虎端坐在父母面前时,虎爸爸和虎妈妈的矛盾立刻烟消云散了,这个场景让人感动。“方格子”代表了小老虎善良而纯真的本性,他用自己的力量极力融合着周围世界的矛盾,使其变得和谐、充满温暖与爱。绘本中蕴含着“为别人着想”、“关爱他人”等社会性方面的情感元素,因此我思考如何立足绘本,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预设一个侧重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活动的目标定位,过程设计,问题切入全部都是围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和社会性人际交往而来,从绘本开始,拓展到对身边人,对社会事的关注和关爱。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和游戏,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2.懂得要常常为别人着想的道理,进一步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3.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三连通”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交流。

  1.出示“爱心”。

  (1)这是什么?(爱心)

  (2)一颗爱心,代表了爱。在生活中你感受到了谁的爱?他是怎么爱你的?

  2.小结:我知道你们的爱很多很多,你们的生活都充满了爱。

  (评析:从“爱”引发,通过有针对性的设问,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爱。)

  二、通过故事,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1.画面——小老虎出生。

  师:有一只小老虎出生了,想一想,虎爸爸和虎妈妈要忙些什么呢?

  小结:刚出生的小宝宝可让人忙活了,要照顾他吃的,照顾他睡的,吃喝拉撒样样都要操心。

  2.画面——虎爸爸买油漆。

  师讲述:虎爸爸说,别人家的老虎身上的花纹都是横条的,我想要我的宝宝成为与众不同的老虎,给他画上竖条纹。

  3.画面——虎爸爸虎妈妈吵架。

  (1)为了这件事情,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他们在吵什么?

  师讲述:虎爸爸说,我的孩子就要与众不同……

  (2)你们家里有过争吵吗?为什么吵?如果家里发生了争吵,你会怎么做呢?

  4.画面——小老虎变成方格子老虎。

  师讲述: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吵架……

  师:横条纹是为了谁画的?竖条纹是为了谁画的?他现在变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

  5.画面——虎爸爸虎妈妈和好。

  (1)师讲述:爸爸妈妈说,“有这么好的儿子为我们着想……”

  为了让爸爸妈妈不再吵架,小老虎把自己画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你们觉得小老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小结:小老虎不仅聪明、懂事,还是一个很为爸爸妈妈着想的好孩子。

  (2)师讲述:过了不久……

  如果小班的弟弟妹妹哭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3)师讲述:虎宝宝看到哭闹的小动物……

  你们知道的方格子的游戏有哪些?

  6.画面——虎宝宝身上的“三连通”游戏。

  (评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生动的画面和不同人物的语音,幼儿深深地沉浸在绘本故事的情节中。随着故事的展开,幼儿感受到虎宝宝家庭中的矛盾以及虎宝宝巧妙地化解矛盾,从而对虎宝宝为父母着想的动人品质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幼儿玩“三连通”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交代游戏要求。

  2.幼儿玩游戏。

  3.师小结:为了不让幼儿园的小动物哭闹,小老虎让自己的方格子陪着大家玩,真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好孩子。

  (评析:借助多媒体课件,巧妙演示“三连通”游戏的玩法,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操作中体验自己的快乐和小动物以及小老虎的快乐,知道给别人带去快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四、情感拓展,知道生活中要常常为别人着想。

  1.师讲述:时间慢慢过去……

  师: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它吗?为什么?

  2.画面——快乐爱心。

  师:有没有方格子重要吗?重要的是什么?

  小结:虽然没有了方格子,但虎宝宝永远都有一颗爱心。爱不仅仅是关心、帮助别人,还要处处为别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3.画面——递剪刀。

  师:当你给别人递一把剪刀的时候,应该把哪一头给别人?为什么要这样给?

  小结: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说明你心里装着别人。

  4.画面——打电话。

  师: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带去关怀。哪些人需要问候?

  小结:身边的朋友,生病的人,孤单的老人都需要我们的问候。

  5.画面——向灾区献爱心。

  师: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当我们知道地震来临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6.活动尾声:幼儿画心愿,展示心愿卡。

  小结:你们的小爱汇成了大爱,爱,就在我们身边。

  (评析:通过多媒体课件从方格子老虎的故事向幼儿的生活实际拓展,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许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给别人带去温暖,这是幼儿获得的最大启示。在音乐的烘托中,幼儿的关爱继续延伸,让幼儿懂得从小心里就要装着他人。)

  活动反思:

  活动立足于社会领域,因此,所有的预设问题都围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展开,有的放矢。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变换的画面,清晰的对话,适时的音乐,将整个活动的氛围营造得温馨、真切、感人。幼儿在这样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获得了有效的交流。 “关爱他人”不是通过枯燥的说教实现的,而是以情感人,以理动人,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不是一个活动,一个内容可以达成的,但是如果某一个活动能让幼儿有所触动,那么可持续发展之门也将开启。

5、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小鸟的家园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会使用浓墨和淡墨分别表现树干和树叶。

  2、会正确使用毛笔的中锋和侧锋。

  3、理解大树是小鸟快乐的家园,产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支毛笔、宣纸;每组一盆墨和水;桌上铺好报纸;范例一张;展示板及小鸟图形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流泪的小鸟

  教师:“我们班来了一位小鸟朋友,看看,小鸟它怎么啦?”“猜一猜小鸟为什么会伤心流泪呢?”

  教师小结:小朋友猜的都有可能让小鸟伤心流泪。但最让小鸟伤心的是伐木工人把树都锯掉了,小鸟失去了美丽的家园,所以伤心地哭了。

  教师:“怎样让小鸟开心快乐起来呢?谁有好办法?”(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出合理点评)

  二、教师示范

  1、认识工具材料

  教师:“我们一起把树种在画纸上给小鸟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吧。不过,我们今天使用的工具有点特别,是什么?”(出示毛笔并学习毛笔的握笔姿势)

  教师:“和毛笔做朋友的,还有宣纸、墨汁和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水墨画。”(教师和幼儿一起强调一遍)

  2、分步示范

  教师:“小毛笔,手中拿,喝饱墨,舔一舔,侧过来,从下往上慢慢提,一棵树干画成了。”

  请一幼儿上来练习,教师着重指导握笔方法并配上儿歌指导画树干时侧锋到中锋的变化。

  教师:“树干画好了,接下来应该画什么?”“用毛笔的中锋画还是侧锋画?为什么?”

  教师:“树干和树枝都画好了,还少了什么?”(出示范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怎样才有淡墨的效果?”(教师示范用淡墨表现树叶)

  教师小结:为了很好地区分树干和树叶,我们在墨色的使用上有了变化,用浓墨表示粗壮的树干,用淡墨表示轻盈的树叶。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支毛笔,轻轻地找到一个位置,在画纸上种上一片美丽的树林吧。”

  四、展示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一一布置出来,形成一整片树林。

  教师:“听,小鸟欢快地唱起了歌,好像在说:‘快来呀,这儿有一大片美丽的树林,是我们快乐的家园。’于是,一只鸟、二只鸟、三只鸟,许许多多的鸟都飞了过来,在树林里安起了家,心里可高兴了!”(教师边说边在画纸上粘上各种小鸟)

  活动反思:

  水墨画是我第一次尝试教学,但凭着我对书法有一定的基础,又上网认真学习了一些水墨画的画法技巧,便很有信心地把水墨画教学搬进了课堂,并切合“鸟欢”这一主题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小鸟的家园》。回忆本次活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回味:

  1、抓住兴趣组织教学

  水墨画是我国的瑰宝又称国画,主要讲究墨色的变化和用笔的手法,这在我们幼儿园是没尝试过的。今天我选择了这么一个美术教学手段,无疑给幼儿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在介绍毛笔的握法时,特意邀请了一位有书法基础的幼儿示范并给以肯定表扬,使其他的幼儿纷纷效仿学得非常专注。怎样利用毛笔、墨汁和水在宣纸上画画呢?这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利用新鲜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习之母”。

  2、清晰讲解体验成功

  由于是第一次尝试,我知道清晰的讲解能使学习有效。于是,在设计教学示范的时候分三步走。第一步,把用笔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易于幼儿记忆学习。如: “小毛笔,手中拿,喝饱墨,舔一舔,躺下来,从下往上慢慢提,一棵树干画成了。”在儿歌的提示及教师的演示下,幼儿清晰地体验到了毛笔在画树干时侧峰到中锋时的转换过程,为幼儿的操作打下了基础;第二步,依据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主发现画树干和画树枝的用笔方法要不同,侧峰画粗粗的树干,中锋画细细的树枝,幼儿的自主学习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第三步,通过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发现墨色的变化。知道用浓墨表示粗壮的树干,用淡墨表现轻盈的树叶,一浓一淡对比强烈,且范例上树木错落有致的排列给幼儿创作时起到了引领作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分步示范,在操作时,虽然幼儿都是第一次接触毛笔等工具,但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位孩子都显得很熟练,创作的热情非常高,完成的幼儿更是迫不及待地展示出来,到处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3、情景贯穿画上句号

  在本次活动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由一只流泪的小鸟引发故事,继而产生任务——帮小鸟建造美丽的家园。在活动的最后,我又回到设置的情境中:“听,小鸟欢快地唱起了歌,好像在说‘快来呀,这儿又一大片美丽的树林,是我们快乐的家园。’于是,一只鸟、二只鸟、三只鸟,许许多多的小鸟都飞来了,在树林里安起了家,心里可高兴了!”(教师边说边在画纸上粘上各种小鸟)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幼儿的情感,有的幼儿开心的拍起手来,有的幼儿高兴地说:“王老师,谢谢你,我们觉得很快乐!”情境的贯穿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鸟小鸟你真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有领唱、齐唱的歌曲,享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2、感知体验小鸟对老鸟的孝敬之情,懂得要敬爱长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图谱、演唱形式图谱若干;歌曲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辨音”

  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感受领唱、齐唱、间奏部分的音乐变化。

  “小朋友天气冷吗?我们来运动运动好吗?

  带领幼儿听音乐做飞翔与拥抱的动作一遍。

  师:“小朋友们飞翔的动作做得很好,但是有一个动作没有做出来,你们知道是哪个动作吗?”

  幼:拥抱的动作。

  师: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做抱的动作吗?我们再来一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

  带领幼儿听音乐再做一遍

  评:第一环节的“听音辨声”,能引导孩子去关注音乐的变化,又能让孩子熟悉音乐,起到良好的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结合故事,熟悉理解歌词内容。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两只鸟,它们之间怎么样呢?让我们来听个故事。”

  1、简单讲述自编故事“鸟妈妈与小鸟”,提问

  “小鸟小时候鸟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它的?”

  幼1:很细心地照顾。

  幼2:鸟妈妈捉虫给小鸟吃。

  幼3:还筑温暖的窝给小鸟住。

  “鸟妈妈老的时候小鸟又是怎样做的?”

  幼1:捉虫给鸟妈妈吃。

  幼2:不贪玩、不胡闹,关心妈妈。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幼1:喜欢,因为这只小鸟爱妈妈。

  幼2:喜欢,因为这只小鸟会捉虫给鸟妈妈吃。

  师:我们一起来夸夸它“小鸟小鸟你真好”并出示汉字。

  2、出示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并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图谱内容。

  (评: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感的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

  三、利用歌曲图谱,学习歌曲

  “有一首好听的歌,名字也叫小鸟小鸟你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1、倾听教师范唱。

  第一遍清唱范唱,提问:“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

  “我们再听一遍,仔细听听你刚才没听清的地方。”

  师:知道苦恼是什么意思吗?鸟妈妈为什么苦恼?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苦恼的样子?

  第二遍手指图谱,再次清唱范唱。

  (评:在教学中使用歌曲内容图谱,利用歌曲内容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演唱歌曲,为孩子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平台。)

  第三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遇到间奏部分时强调倾听的动作。

  师:我在唱歌时为什么做一个听的动作?

  幼:因为中间不要唱,要停下来。

  师:对了,歌曲中间有间奏部分不要唱。

  第四遍听琴声范唱,师在演唱过程中带领幼儿遇到间奏部分时做出倾听间奏的动作。

  第五遍听琴声范唱,这首歌曲有几段?两段的结束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跟唱。

  教师借助图谱带领幼儿跟唱2—3遍。

  四、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1、倾听歌曲磁带,学习歌曲中的领唱与齐唱。

  第一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唱吗?”

  幼: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唱,有的时候许多人在唱。

  师:一个人在唱是叫领唱,许多人在唱时叫齐唱。(解释同时出示形式图谱。)

  (评: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对孩子们理解领唱和齐唱起了重要的作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第二遍倾听,提出问题“歌曲中什么时候是领唱、什么时候是齐唱?”

  请幼儿听到齐唱部分用与同伴搭肩膀的动作来表示。

  2、幼儿练习领唱与齐唱。

  教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让幼儿练习演唱。如:“师幼合作”、“个别幼儿与集体合作”、“幼儿分组合作”等。

  五、交流分享

  1、鼓励幼儿说说应该怎样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2、教育幼儿要像歌曲中的小鸟一样去关心孝敬家中的长辈。

  活动反思:

  “小鸟小鸟你真好”这一活动取材于福建省编教材,是一节“老课”了。若能通过我们的“一教三研”把一节平平常常的老课上得有新意、有创意,会不会更有益于指导我们平日的教学活动呢?这是我们选择这个活动的初衷。

  这首歌曲中蕴涵的情感非常丰富,老鸟与小鸟之间互相关爱的感情尤其感人,因此,我在一研活动中紧紧抓住情感线,在熟悉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结合融入情感故事,旨在一开始便给歌曲注入情感因素,给孩子带来情绪感染,奠定学唱这首歌曲的情感基础,也更好地凸显情感目标。但是,在幼儿学唱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习歌词的过程,部分幼儿对歌词不熟悉。

  同时,这首歌曲中的重难点很多,有领唱、齐唱,有前奏、间奏、尾奏,还有休止符……经过探讨,我们确定在一研中着重于学习领唱、齐唱,而对其他的难点忽略不计。因此,制定目标时也着重于这一点。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掌握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一张嘴和多张嘴的形式图谱来表示领唱与齐唱。活动中,教师手指形式图谱引导孩子练习领唱和齐唱,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中可灵活运用形式图谱,特别是对于孩子们不太理解的地方可通过举形式图谱引导孩子辨别。如:在引导幼儿倾听前奏、间奏部分时还可以运用耳朵图谱。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已经摒弃了传统的“老师教、孩子被动学”的局面,我们提倡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再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与平台,从而让孩子主动学习。但我也发现,在活动中孩子随机冒出的一些小细节我没有及时抓住加以放大,让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流失,因此,我们应加强自己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

7、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做小鸟的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关心鸟类和保护鸟类。

  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鸟类和保护鸟类的情感。

  2、喜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关心、保护鸟类的做法。

  活动准备

  图画《做小鸟的朋友》、各种用来制作的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画,幼儿观察。

  (1)、“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怎么了?你想干什么?”

  (2)、幼儿分组交流

  教师:“为什么要有自然保护区呢?”(交流)

  2、讨论:怎样和小鸟做朋友。

  教师:“你在平时怎样保护动物的?”

  “你准备为鸟类做些什么事?”(交流)

  3、幼儿动手做:为小鸟朋友造个家。

  幼儿分组制作小鸟的家。

  4、展示幼儿制作的“小鸟的家”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幼儿受益匪浅,知道了怎样爱护小鸟,怎么保护小鸟,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特别是幼儿讨论环节,大家都很感兴趣,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设计幼儿喜欢的环节。

8、大班社会活动教案:从小爱祖国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结合“十一”国庆节,围绕“爱”为中心,引导幼儿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字、词。

  2.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此句式仿编诗歌。

  3.能遵守游戏规则,学习依次轮流接说,不重复别人说的短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等汉字;能用“××爱××”的句式正确地讲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用“××爱××”的句式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字卡:爱、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

  2.小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中国地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图片,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连线游戏:

  教师出示图片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请幼儿将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连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如“鸟儿和蓝天”等。

  2.教师把相对应的图片按诗歌的顺序摆放好,引导幼儿按图片说出儿歌的内容。如“鸟儿和蓝天在一起”等。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朗诵儿歌,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从小爱祖国》。

  2.教师带来幼儿看图念儿歌。

  (三)教师借助字卡让幼儿阅读汉字,探索运用多用方式朗读儿歌。

  1.教师出示字卡“爱“,放在第一排图片的中间,请幼儿猜一猜。

  教师:这个汉字表示什么意思?

  2.带领幼儿阅读第一排图夹文儿歌。

  3.教师出示“鸟儿、鱼儿、蚯蚓、蜜蜂、蓝天、江河、泥土、花朵、小朋友、祖国“,以相应的方法带来幼儿阅读后面的诗句。

  (四)启发幼儿仿编儿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除了鸟儿爱蓝天、鱼儿爱江河等,你还知道“××爱××”呢?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仿编的内容,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儿歌。

  例:青蛙爱荷叶火车爱轨道 宝宝爱妈妈兔子爱萝卜 小朋友爱老师 公鸡爱虫子 小猫爱小鱼。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科学区展示动物和动物的家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匹配,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2.将字卡投放语言区,供幼儿阅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问题这首诗歌的诗句比较朴实、浅显易懂,从小动物爱的事情过渡到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在结束句中点名主题。

  为了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会诗歌《从小爱祖国》,我利用图片的形式,依次出现在背景图上,孩子根据我的提问,很快说出前几行诗句,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当我问到“小朋友爱什么?”好几个小朋友的回答是“老师、妈妈!”于是,我出示了最后一句的图片,让孩子学习最后一句“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但是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发现孩子不清楚什么叫做“祖国”,我及时为孩子们讲解了“祖国”的含义,“祖国就是说祖先一直代代居住生活、自己也出生在那里的地方,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在我的解释下,一些孩子已经明白诗句的意思,但是还有个别孩子似懂非懂,对祖国的含义还是有些模糊。

  本节活动中,我打破了以往的诗歌教学模式,把语言与艺术充分地结合起来,而且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表述空间、展示机会,孩子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过 “祖国”这个词语,孩子们是第一次听到、说到,所以难免对祖国的定义不太清晰。在我的讲解下,部分孩子能够理解,但是个别孩子由于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局限,还是不太理解“我们好儿童,从小爱祖国”这句话,每当孩子们念到这句话时,就会有断顿。对祖国的理解只是初步的认知,没有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课后继续延伸教育,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好,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我会在策略方面多下功夫:1.在语言区投放了诗歌《从小爱祖国》的图片,孩子们在讲述诗歌中可以进一步地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投放孩子们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引导孩子相互讲述在祖国各地旅游的所见所闻,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2.阅读区投放祖国各地风景、民族服饰、特产等图片,让孩子感知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萌发从小爱祖国的意识;3.表演区提供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曲CD,还有道具如纱巾、彩条、民族服饰、乐器等,孩子们在欢乐的表演中,理解祖国的含义,产生对祖国浓浓的爱意。

9、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1、《摇篮》是一首经典的、优秀的儿童诗歌,它以幼儿的眼睛来描述“摇篮”,简洁明了的语言将“摇篮”与“宝宝”的关系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破解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10、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手套》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初动力。为此,设计了《手套》活动。让幼儿通过这一活动,在巩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手套,并能说出其名称。

  2. 理解用途,并学会使用。

  3. 能够联系学过的词语说一说手套的特征。

  4. 小朋友们要爱惜它们,不要乱丢乱放,弄脏了。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课件(小朋友在下雪天里戴者帽子、围巾和手套。)

  2. 每位小朋友自备一付手套。

  教学过程:

  (一)儿歌练习:《下雨》、《12345》。

  (二)新授:

  1.导入:

  ⑴ 朋友们看一段动画片,完了以后啊,告诉陈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学生自由发言:动画片上刮大风, 下大雪了,小朋友戴着帽子、围巾,在雪地上走。

  ⑶ 冬天刮的是什么风啊?大风,是北风,北风一吹天就冷了,小朋友,手上有没有戴手套啊?

  ⑷ 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2.认识手套:

  ⑴简单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里面讲北风吹,冬天到,手冷了,要保护好,戴上手套,不冷了,高高兴兴的上学校。

  ⑵ 朋友们认识手套吗?

  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手套。

  出示词语卡片:shou tao手套。

  发音方法:sh (先摆好口型—翘舌)送气音t 舌前音,送气shou 第三声注意头甩一下。

  ⑶ 出示实物:一副皮手套、一副布手套。

  练习说句:这是皮手套。

  这是布手套。

  这是 黑色的皮手套。

  副红色的布手套。

  游戏:猜猜跳。

  小朋友们听一听、找一找老师说的东西在哪儿?然后跳进去

  ⑷认识手套的作用。

  小朋友们有没有手套啊?手套戴上了,就会觉得—暖和了、不冷了。

  ⑸用句式练习说句:

  a. 戴手套。

  (师出示大、小手套,问:谁戴大手套?谁戴小手套?)

  b. 的手套是 。

  (师:这副手套是什么颜色啊?)

  c. 的手套,的手套。

  (这是谁的手套啊?这两只手套有什么不同啊?)

  参考句:

  ① 妈妈戴大手套。

  ② 爷爷戴大手套。

  ③ 小朋友戴小手套。

  ④ 我戴小手套。

  ⑤ 阿姨的手套是红色的。

  ⑥ 奶奶的手套是兰色的。

  ⑦ 哥哥的手套大,弟弟的手套小。

  ⑧ 姐姐的手套大,妹妹的手套小。

  (三)巩固练习:

  读一读儿歌

  北风吹,冬天到,

  小朋友们手冷了,

  手冷了,戴手套,

  高高兴兴上学校。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因为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要精心的去设计和准备。这也督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如此对待,作到精心、敬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幼儿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还需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方法,让我的活动充满精彩。

  不足:

  准备的不充分,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时间的把握上稍差一些,前面用的时间有些长,以至于后面幼儿有些仓促,这其间教师有些话应再简练一些,重复话较多,这样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耽误时间。通过反思这些不足,使我深刻领会到教师就是要有过硬的基本功,不仅包括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语言表达、丰富的课外知识等,因此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活动中赞美幼儿的成功,幼儿会再还你一个惊喜。教育在于鼓舞和唤醒。

11、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就在身边》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绘本《方格子老虎》 讲述了一个充满爱的故事。当满身画满方格子的小老虎端坐在父母面前时,虎爸爸和虎妈妈的矛盾立刻烟消云散了,这个场景让人感动。“方格子”代表了小老虎善良而纯真的本性,他用自己的力量极力融合着周围世界的矛盾,使其变得和谐、充满温暖与爱。绘本中蕴含着“为别人着想”、“关爱他人”等社会性方面的情感元素,因此我思考如何立足绘本,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预设一个侧重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活动的目标定位,过程设计,问题切入全部都是围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和社会性人际交往而来,从绘本开始,拓展到对身边人,对社会事的关注和关爱。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和游戏,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2.懂得要常常为别人着想的道理,进一步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电脑、电视机。

  2.“三连通”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分享交流。

  1.出示“爱心”。

  (1)这是什么?(爱心)

  (2)一颗爱心,代表了爱。在生活中你感受到了谁的爱?他是怎么爱你的?

  2.小结:我知道你们的爱很多很多,你们的生活都充满了爱。

  (评析:从“爱”引发,通过有针对性的设问,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爱。)

  二、通过故事,感受方格子老虎带给大家的快乐。

  1.画面——小老虎出生。

  师:有一只小老虎出生了,想一想,虎爸爸和虎妈妈要忙些什么呢?

  小结:刚出生的小宝宝可让人忙活了,要照顾他吃的,照顾他睡的,吃喝拉撒样样都要操心。

  2.画面——虎爸爸买油漆。

  师讲述:虎爸爸说,别人家的老虎身上的花纹都是横条的,我想要我的宝宝成为与众不同的老虎,给他画上竖条纹。

  3.画面——虎爸爸虎妈妈吵架。

  (1)为了这件事情,虎爸爸和虎妈妈怎么了?他们在吵什么?

  师讲述:虎爸爸说,我的孩子就要与众不同……

  (2)你们家里有过争吵吗?为什么吵?如果家里发生了争吵,你会怎么做呢?

  4.画面——小老虎变成方格子老虎。

  师讲述:小老虎看到爸爸妈妈吵架……

  师:横条纹是为了谁画的?竖条纹是为了谁画的?他现在变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

  5.画面——虎爸爸虎妈妈和好。

  (1)师讲述:爸爸妈妈说,“有这么好的儿子为我们着想……”

  为了让爸爸妈妈不再吵架,小老虎把自己画成了一只方格子老虎,你们觉得小老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师小结:小老虎不仅聪明、懂事,还是一个很为爸爸妈妈着想的好孩子。

  (2)师讲述:过了不久……

  如果小班的弟弟妹妹哭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3)师讲述:虎宝宝看到哭闹的小动物……

  你们知道的方格子的游戏有哪些?

  6.画面——虎宝宝身上的“三连通”游戏。

  (评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生动的画面和不同人物的语音,幼儿深深地沉浸在绘本故事的情节中。随着故事的展开,幼儿感受到虎宝宝家庭中的矛盾以及虎宝宝巧妙地化解矛盾,从而对虎宝宝为父母着想的动人品质有了直观的感受。)

  三、幼儿玩“三连通”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交代游戏要求。

  2.幼儿玩游戏。

  3.师小结:为了不让幼儿园的小动物哭闹,小老虎让自己的方格子陪着大家玩,真是一个为同伴着想的好孩子。

  (评析:借助多媒体课件,巧妙演示“三连通”游戏的玩法,幼儿在真实的游戏操作中体验自己的快乐和小动物以及小老虎的快乐,知道给别人带去快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四、情感拓展,知道生活中要常常为别人着想。

  1.师讲述:时间慢慢过去……

  师:没有了方格子,爸爸妈妈还会爱它吗?为什么?

  2.画面——快乐爱心。

  师:有没有方格子重要吗?重要的是什么?

  小结:虽然没有了方格子,但虎宝宝永远都有一颗爱心。爱不仅仅是关心、帮助别人,还要处处为别人着想、给别人带去快乐。

  3.画面——递剪刀。

  师:当你给别人递一把剪刀的时候,应该把哪一头给别人?为什么要这样给?

  小结: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说明你心里装着别人。

  4.画面——打电话。

  师: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也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带去关怀。哪些人需要问候?

  小结:身边的朋友,生病的人,孤单的老人都需要我们的问候。

  5.画面——向灾区献爱心。

  师: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当我们知道地震来临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6.活动尾声:幼儿画心愿,展示心愿卡。

  小结:你们的小爱汇成了大爱,爱,就在我们身边。

  (评析:通过多媒体课件从方格子老虎的故事向幼儿的生活实际拓展,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画面引发了幼儿的思考,也许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能给别人带去温暖,这是幼儿获得的最大启示。在音乐的烘托中,幼儿的关爱继续延伸,让幼儿懂得从小心里就要装着他人。)

  活动反思:

  活动立足于社会领域,因此,所有的预设问题都围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展开,有的放矢。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变换的画面,清晰的对话,适时的音乐,将整个活动的氛围营造得温馨、真切、感人。幼儿在这样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获得了有效的交流。 “关爱他人”不是通过枯燥的说教实现的,而是以情感人,以理动人,给予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不是一个活动,一个内容可以达成的,但是如果某一个活动能让幼儿有所触动,那么可持续发展之门也将开启。

1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我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我爱我家”主要让幼儿感受家的温暖,体验家的温情,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父母合作,从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对自己的爱,另一方面也是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幼儿纸盒制作的经验较少,从我班上次制作交通工具的情况来看,幼儿对糊纸盒,改变纸盒造型有一定困难,因此,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更容易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知道房子的基本造型特征,会用语言描述。

  2.学会用纸盒制作立体造型的各式房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3.通过谈话,制作、合作,感受家的温暖。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来阐述,首先,从认知方面,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房子的造型特征,在制作时更容易把握房子的特征。其次,从技能方面,制作活动显然是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立体造型的制作对幼儿来讲,更是一种尝试,一个挑战。从情感方面,在这次制作活动中由始至终应贯穿一种亲情,通过合作商量来体现,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儿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重点难点

  知道房子的基本造型特征,会用语言描述。

  学会用纸盒制作立体造型的各式房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盒

  2.白纸、剪刀、浆糊、抹布、笔

  3.充分观察各种房子的造型,听过三毛的故事。

  4.木偶三毛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三毛哭着走进活动室,师:谁来了?小朋友猜一猜,三毛为什么哭呀?

  (他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

  师:我们小朋友和三毛比,可幸福多了,有爸爸有妈妈,还有漂亮的房子住。你们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呀?

  幼儿自由讲述

  导入活动以三毛这个流浪孩子作典型导入,同样是小孩子,一个没有父母,没有房子,而他们却拥有父母和温暖的家,一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幼儿的同情心,及时切入了主题。

  2.基本部分

  (1)三毛更难受了,他也想有一个漂亮的家,我们一起来帮忙,好吗?为三毛造一间漂亮房子!

  (2)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纸盒,有大也有小,还有白纸、剪刀、浆糊、笔,那么,你想造怎样的房子呢?

  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示范一下糊白纸的方法

  我们要给房子刷上白粉才漂亮干净,那么,怎样让你的房子也象刷上白粉一样漂亮干净呢?要用白纸把盒子先糊起来。

  (4)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一起做,老师提供材料。

  这个部分应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幼儿有想象的时间,有讲述的时间,但这时最好不要有父母的参与,不要约束幼儿的想象,幼儿的发挥,让成人听听孩子的心声,在制作时能以幼儿的意愿为主,体现幼儿的自主创造。在制作前可以先对材料作一些简单说明,糊白纸是制作中的难点,我以刷白粉作比喻,让幼儿与家长明白,糊上白纸可以让房子看起来更干净。

  接下来是合作制作,是幼儿体验与父母合作的愉悦,在这个环节中,应提醒家长尊重幼儿的意愿,作幼儿构思的配合者。

  3.结束部分

  师:漂亮的房子做好了,我们来给三毛介绍一下你造的房子,好吗?

  三毛:谢谢你们,现在我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家园,可是,我还有点不高兴,刚才看到每个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着,可是我只有一个人,我心里真伤心。

  师:怎么办呢?我们回家想办法,下次再来帮助三毛,好吗?

  结束部分体现前后呼应,仍以三毛为主,一方面点评了幼儿的作品,另一方面,使本次活动有了延伸的可能。可以唤起幼儿的同情心,更进一步感受被人照顾的温暖。

  4.活动延伸

  在活动结束时,老师就以三毛的口吻引出延伸,让幼儿想到父母给予自己的温暖,因此,活动结束后,可以以谈话等方式讲讲父母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自己可以如何帮助三毛,也可以设计其他有关活动,比如“我来当妈妈”“邀请三毛作客”等等,形成网络来延伸。

  教学反思

  幼儿对同龄人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用三毛导入,应该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而三毛又是个典型,以此作为陪衬,应该可以更好地开展活动,紧紧抓住活动的中心情感。有了成人的参与,幼儿成功的机率也是比较大的,应该说每个幼儿都是能获得成功体验的,但本次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不足也就是在亲子合作上,虽说亲子合作提供了合作机会,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父母的温暖,但由于一些成人观念的陈旧,很容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变配合者为操控者,如果这样,那就有违本次活动的教育本意了,所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想成功开展此活动,我们首先要让家长也有所准备,比如开一个家长会,作一份调查交流,让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合作者的身份,如何让幼儿体现一个自主性。

13、大班音乐活动小鸟落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基础上能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演唱时注意表现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3、萌发爱护鸟类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三拍子的节奏规律有所接触。

  2、物质材料准备:课件,三拍子节奏型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

  (1)师:宝宝们,我们一起来飞翔吧(老师带领幼儿做律动“小鸟飞”进教室。)

  (2)讲故事,引入主题。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鸟,名字叫落落。一天,小鸟落落飞呀飞呀,来到了一个 风景很美的地方。“哇,这里有山、有树、有河,多美呀!我好想住在这里,可是,这儿的人们会欢迎我 吗?”小鸟落落正想着。这时,迎面走来了几个小朋友,小鸟落落有些害怕,“哎,我还是走吧”,它拍动 着翅膀正准备飞走。小朋友看见了,连忙喊住它:“小鸟,小鸟,你别走,我们喜欢你。请你到我们这来做 窝、唱歌吧!我们会爱护你的,让我们做好朋友吧!”小鸟落落高兴地点点头,飞向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 快乐地游戏、歌唱。

  讲完故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好听吗,现在我们来把这个故事变成一首好听的歌曲。”

  二、欣赏歌曲

  (一)播放歌曲动画,幼儿欣赏,并初步了解歌词。

  1、播放一遍后提问:

  这首歌曲的歌名叫什么?歌里有谁?

  2、再次播放,幼儿欣赏后提问: 你刚才听到歌里唱了什么?你最喜欢歌里的哪一句?(幼儿讲出后教师范唱,并在课件中点击出相应的图 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师:这儿的人们对小鸟真好,把爱送给了小鸟,我们也来爱护小鸟,把爱送给它们。

  三、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1、教师按图画的顺序完整唱一遍歌曲(播放伴奏音乐)。唱完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 的歌吗?”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拍打三拍子的基本节奏。

  2、出示课件小树图谱,让幼儿学习看图谱。

  (1)从树的大小看出三拍子音的强弱关系。

  (2)看图谱了解乐曲第一、第二、第四乐句节奏型相同。重点学习拍打这一节奏型。

  认识休止符,学习拍打含休止符的三拍子节奏。进行难点的突破。

  3、学说歌词并拍打节奏,配上音乐伴奏,让幼儿更熟悉这首歌曲的旋律。

  四、整体教唱

  1、幼儿学唱歌曲。(出示课件-图画)师:调皮的图画宝宝又藏起来了,我们来用歌声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小朋友跟老师学唱,每唱完一句,一幅图画就出现。先学唱第一段,再学唱第二段。重点指导幼儿唱好 休止符处的停顿以及旋律的连贯。

  2、幼儿完整学唱歌曲,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由表现动作。

  五、表演唱。

  1、播放歌曲动画,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表演唱一遍,把爱送给大家。

  2、师:我们幼儿园的风景也很美,现在我们来出去呼唤小鸟,请小鸟到我们这儿来做窝、唱歌。(播放 伴奏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小鸟飞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歌曲中的休止和;连音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几次欣赏旋律,幼儿对这首乐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孩子们一起用动作表演歌曲,即带着孩子们一起演唱,一边用动作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体验爱护鸟类的情感,幼儿在歌表演中,大胆尝试很多不同的动作、神态与表情,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再一次巩固歌曲的内容,体验了快乐音乐的情感。活动中基本上每一个幼儿都参与了,动作也非常漂亮。

14、大班社会《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角色的心理变化并大胆讲述。

  2、大胆猜想鸭子和鹅遇到考验时的心理活动,创造性地联想讲述故事情节。

  3、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知道朋友的可贵。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绘本PPT《一根羽毛也不能动》、背景音乐。

  ★游戏:山上有个木头人。

  活动重难点:

  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鸭子和鹅的坚持不懈。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画面,认识角色。

  出示鸭子和鹅的图片。

  提问:请您猜猜看哪只是鹅,哪只是鸭子?

  二、讲述故事第一段,理解故事内容。

  1、你看到他们比什么?谁赢了?

  小结:鸭子比鹅游得快,鹅比鸭子飞得高。(用较规范的语言进行小结)

  2、比什么能更公平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大胆猜想鸭子和鹅遇到考验时的心理活动。

  (一)、讲述故事第二段

  1、比赛木头人的游戏,怎么样算赢,怎么样算输呢?

  2、鸭子想赢,他希望鹅怎么样?

  3、鹅会怎么想呢?

  (二)、体验木头人游戏,感受坚持不懈的可贵。

  1、你们想不想来进行木头人的比赛?

  2、刚才在坚持不动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觉?

  3、冠军你是怎么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坚持做一件事是不容易的,坚持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猜测故事的结尾,谁是冠军?

  1、比赛究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后面又会发生什么?

  2、一阵风吹过,把它们的身体都吹倒了,可它们还是坚持,狐狸想干什么?它们该动了么?

  3、鸭子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要被吃掉,会动吗?

  五、交流讨论提升经验。

  1、比赛到这儿就结束了,你觉得谁是冠军?

  2、总结:鹅赢得了比赛,鸭子赢得了朋友。

  活动反思:

  最初在选择绘本时,发现《一根羽毛也不能动》的故事内容很好笑、很滑稽,,我把这个绘本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对于画面他们观察仔细,可以大胆地联想故事内容。

  在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到坚持到底的不容易,我们设计了绘本与游戏相结合的环节,让幼儿玩一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亲身体验游戏坚持不懈的不易和可贵,感受在游戏中坚持一动不动的辛苦,让幼儿知道做事情只有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功。游戏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也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取情感体验,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容易接受。

  通过提问你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让幼儿思考故事的真正意义。在整个绘本执教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绘本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1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措施: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16、大班语言活动小鸟的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2.学习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发展想象力。

  3.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鸟的意识,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台,幻灯片若干(配乐朗诵散文),录音机一台、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根神奇的魔术棒,看一看它会变什么小动物?(教师变魔术)对了!是小鸟。”

  2.师:“在大森林里,有许多许多大树,大树上有许多许多小鸟,小鸟都爱唱歌,小鸟的歌会落在什么地方?(幼儿想象表述)

  3、过渡:“小鸟的歌真美!真神奇!让我们来听一听散文里是怎么说的?”

  [放音乐1]

  二.初步感知散文的主要内容。

  提问:(1)小朋友,刚才听的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听了这首散文,你觉得怎么样?

  (2)散文里你听到了什么?

  过渡语:小鸟的歌会落在什么地方?那里变得怎么样,我们再来听一听散文。

  [放音乐2]

  三.分段感知散文内容。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并朗诵散文。

  第一段提问:森林里有什么?大树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第二段提问:小鸟的歌洒向哪里?在树枝的缝隙里泻成了什么?

  小鸟的歌掉在哪里?草尖结出了什么?

  小鸟的歌落在地上,地上就长出了什么?

  第三段提问:小鸟的歌投进溪水里,游成了欢蹦乱跳的什么?

  师:“你听,森林里到处都是小鸟的歌。”

  教师小结:小鸟的歌真好听,落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很美、很美!

  四.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1)幼儿观察画面,一起轻轻地念散文。

  师:“我们用优美的声音轻轻地念一念散文。”

  (2)启发幼儿根据画面大胆讲述来散文内容。

  师:“小朋友念的真不错!下面请小朋友拿着图画纸,按着1、2、3、4的序号把这首好听的散文念出来,你可以念给自己的好朋友听,也可以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3)幼儿完整念散文一遍。

  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讨论:小鸟的歌还会落在哪里?长出什么?

  (2)师:“下课后我们把小朋友说的话,画成美丽的画,然后编进散文,好吗?”

  六.结束部分。

  师:“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喜欢小鸟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快乐的小鸟吧!”

  音乐《小鸟飞》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又被称为美文。“美”是散文与其他文体最大的区别。曹文轩说过这样一段话:“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也会变为常识,只有一个东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思想的力量是一种理性的思考,美则作用于人的情感,情感的力量在我们的生命中更柔韧,更持久。这是是散文独特的价值。但是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散文欣赏是比较难的。

17、大班音乐活动小鸟爱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动作、打击乐伴奏,感受乐曲的结构、性质及乐曲所蕴藏的内涵。

  2.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激发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尊重妈妈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一台、乐曲磁带几盒、画有“小鸟爱妈妈”幻灯片若干幅、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根据不同音乐,尝试创编短小的问候曲,激发幼儿对尝试活动的兴趣。

  师: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小树林里,这儿有好多朋友在欢迎我们,听,谁在向我们问好!(鼓励幼儿多编几句)

  例:出示小鸟头饰,放鸟儿叫录音,幼儿唱歌。

  (歌词:我听见鸟儿在喳喳叫大家好!)

  二、欣赏音乐《小鸟爱妈妈》

  师:小树林是鸟儿们的家,鸟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养育小鸟,小鸟也像小朋友们一样很爱自己的妈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说的就是小鸟爱妈妈的事。

  1.幼儿完整听乐曲,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引导幼儿尝试语言或动作,描述听了音乐后的初步感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音乐,可以随音乐自己编动作,注意听完后告诉老师,听了这首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小鸟和它的妈妈好像在干什么?

  2.结合观看幻灯,再一次欣赏乐曲。

  逐段分析乐曲的结构以及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启发幼儿说出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语言描述,结合动作表演来分析,表达乐曲的结构性质、情感内容。

  (1)欣赏第一段音乐。

  师: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请用动作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欢快活泼,好像看到了小鸟和鸟妈妈在小树林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照顾生病的妈妈。

  小结:这段音乐平稳、低沉,讲的是鸟妈妈病了,小鸟细心照料、关心妈妈。

  (3)欣赏第三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了后有什么感觉,我们用动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来。

  小结:这段音乐优美抒情,鸟妈妈恢复了健康,带着小鸟在树林里又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尝试用动作,巩固对乐曲的乐段、乐句的认识,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请大家为乐曲编几个动作,每段音乐编一个动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鸟儿们在小树林里快乐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鸟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虫子喂妈妈;第三段一小节音乐做一个鸟儿飞落动作,表示鸟妈妈恢复了健康。

  (2)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现在我们要用打击乐器为这首乐曲伴奏了,想一想每一段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合适。

  三、第四个尝试活动,即兴舞蹈《小鸟爱妈妈》

  师:小鸟多爱妈妈呀,我们小朋友也像小鸟一样爱妈妈,我们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们已经长大了,您歇会儿吧!

  请大家跟着音乐把自己会做的事表演出来。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18、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悯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 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 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19、大班社会《元宵节的来历》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刚过元宵节,儿童还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中。但是很少有儿童知道元宵节的来历。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把传统传承下去。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了解元宵节的历史,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

  2、让孩子们深刻感触到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元宵节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二、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问题

  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幼:玉帝要烧毁民间,所以人们得知消息后提前挂灯笼放烟火,免去了这一难。

  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

  师:元宵节的历史悠久,人们从古至今,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用同样的方式来庆祝这一个节日,到了现在过元宵节意味着什么呢?

  幼:看花灯、吃汤圆等

  教师总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以挂灯笼的形势,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庆一年的丰收,喜气洋洋、快乐融融。

  三、让幼儿把元宵节的来历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教学反思

  《元宵节的故事》是一个神话传说,传达的是一份浓浓的爱意,更是一份感恩的心情,为了感谢仙女救了人间的百姓,让孩子们感触到,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传承热爱、歌颂中国的传统节日。

20、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勤劳的小蜜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季节的变化,蝴蝶、蜜蜂都飞来了,这些也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在一次户外散步的过程中,孩子在园内的花丛中,看到了许多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就是小蜜蜂的?能靠近它们吗?它们在花丛中干吗呢?”我一些问题的抛出后,更是引起了幼儿其他的兴趣。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告诉我:小蜜蜂在采蜜,小蜜蜂会刺人……于是,设计此次整合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活动先从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装扮成为小蜜蜂,在故意投放错误的材料中,体现层次性,让幼儿从中巩固认知蜜蜂的明显特征。再到游戏体验小蜜蜂采蜜的辛苦,从中整合了音乐,运动活动。再自然延伸到了喝蜂蜜水的生活活动中去。在一定情景中采用了探索发现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 从孩子们的“热点”出发,以《纲要》中“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这一精神为依据,本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教学”的环境教育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桔子宝宝的成长”系列活动,从而将环境资源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因素。

  2、 学习活动《勤劳的小蜜蜂》是其中的一个活动。结合自己正在研究的《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这一课题中小班的阶段目标,本次活动重在幼儿情感的激发与表达,让孩子在看看、听听唱唱的活动中自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模仿蝌蚪与青蛙的运动方式与动作,体验乐趣。

  2、乐意参与集体游戏,在熟悉的音乐与儿歌中大胆表现。

  3、培养学生的模仿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看看、扮扮、说说过程中,了解蜜蜂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小蜜蜂采蜜辛勤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蜜蜂触角,衣服,尾巴人手一份,其他小动物的角(如兔子耳朵, 猫耳朵),衣服(斑马衣服),尾巴(其他形状:长长圆圆的等)若干。

  前期活动:小蜜蜂的歌曲。

  幼儿经验: 有关春天的小动物的认知经验。

  环境创设: 红、黄、蓝花丛布置。

  活动过程

  兴趣导入——操作体验(扮一扮)——游戏体验——活动延伸

  1、兴趣导入:

  (1)播放声音:蜜蜂嗡嗡叫。

  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图片:蜜蜂。

  一起来看看小蜜蜂在干什么?(播放动画、音乐)

  让幼儿一起唱动画里的歌曲。

  (3)过渡:原来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今天,我们来学学小蜜蜂去采蜜,先要把自己打扮成小蜜蜂。

  2、操作体验:

  (1) 让幼儿自主选择衣物,打扮自己,把自己装扮成小蜜蜂。(材料投放了许多不是小蜜蜂特征的东西。让幼儿在选择中,认知小蜜蜂的明显特征:短触角,黄黑条身体,尖尾巴。)

  (2) 师见幼儿打扮差不多后,在外打扮成蜜蜂妈妈出场:谁是我的蜜蜂宝宝呢?小蜜蜂应该和蜜蜂妈妈长的一个样,有……(蜜蜂妈妈的出场,让幼儿对照着自己或是互相检查小蜜蜂的装扮是否正确?师从中引导强调了蜜蜂的明显特征。)

  3、游戏体验:

  (1)打扮好了,小蜜蜂要跟着蜜蜂妈妈去采蜜了。(放音乐,幼儿熟悉的小蜜蜂歌曲,飞到了花丛中。)

  (2)幼儿自主采蜜,听指令采蜜。

  (3)师:累不累?蜜蜂采蜜真辛苦。你喝过蜂蜜吗?什么味道的?喝了蜂蜜有什么好处?

  4、活动延伸:

  采蜜采得真辛苦,嘴巴也干了,一起去喝蜂蜜泡的水。延伸生活活动:喝水。

  教学反思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好奇点,创造条件,让幼儿在直接体验中学习,师在让幼儿自主探索中引导。学习的内容体现综合性,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与能力特征,创设富有一定挑战性的环节。让幼儿有效学习。在玩中学,使幼儿经验、视野得到拓展,潜能得到发挥。运动活动是幼儿前期经验的回顾与表现,在回顾与表现中,乐意模仿,锻炼身体,喜欢集体游戏。学习活动是一次综合性的活动,多方位提升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经验,并有效渗透生活,运动,游戏。通过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开拓了视野,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

21、大班数学《五只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歌曲《5只小鸟》,因此我设计了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使幼儿能在轻快的音乐中学习加减法。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五只小鸟》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2.能够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怎么样算五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是:怎么样区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开心的我》和《五以内的加法》,录音磁带歌曲《五只小鸟》。

  2.录音机,教具小鸟5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五只小鸟》

  1. 教师播放歌曲五只小鸟>,幼儿欣赏歌曲.

  2讨论.

  (1)教师:歌曲中说明了什么?

  (2)幼儿阅读用书,自由讨论交流.

  二、五以内的加减运算

  1.教师出示五只教具小鸟.

  教师:我这儿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呀?

  2.教师:我有5只小鸟,飞走了一只,还有几只?

  教师:5 -1=4。4只小鸟加上飞走的1只小鸟一共是 5只小鸟。4+1=5。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5-1=4,4+1=5。

  3.教师:有4只小鸟飞走了 一只,还有几只?

  教师:4-1=3。3只小鸟加上飞走的1只是4只小鸟。3+1=4。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 4-1=3 ,3+1=4。

  4.教师依照上面的形式在黑板上写下算式3-1=2,2+1=3;2-1=1,1+1=2;1-1=0,0+1=1;

  5.让幼儿看书进行5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在一旁观察,并加以指导。

  教学反思

  首先:在教材方面还应该多元化一点,这样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达到**。

  其次:整堂课下来都是教师讲的过多,和孩子互动的较少: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

22、大班音乐小鸟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韵律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集体音乐活动,但韵律活动动作多、难度 大,幼儿较难掌握。本课的设计 (听听—–说说—-玩玩—- 演演几个环节)紧紧围绕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让幼儿感受、熟悉、理解、表现音乐。针对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尝试利用故事和音乐匹配,让幼儿对音乐的内容和结构有初步的印象。并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有趣的生日晚会》。

  2.物质准备:《狮王进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狮王头像一个、披(绿巾一条、小号4个、小鼓4个、鼓锤8根、大鼓一付、地毯一条、孔雀、长颈鹿、眼睛蛇等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创编神气、害怕、高兴三种个性化动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讲了什么故事?

  幼儿:有趣的生日晚会。

  师:谁过生日?

  幼儿:狮子王。

  师:狮子是森林之王,它长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表现狮子神气的样子?(引导幼儿表现“神气”)

  师:小动物听到狮子王的吼叫心里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害怕?(引导幼儿表现“吼叫”和“害怕”)

  师:狮子王告诉小动物今天是自己生日,不吃小动物了,小动物觉得怎样?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可以让人觉得你很高兴?(引导幼儿表现“高兴”)

  2.完整欣赏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理解音乐性质,使音乐内容和故事内容匹配。

  (1)教师配乐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音乐内容。

  (2)出示图谱,了解音乐内容与结构。

  提问:什么地方象乐队在演奏?什么地方象狮子在走路?什么地方象狮子在吼叫?什么地方象小动物在表演?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了解乐曲可以分成四部分(迎接、走路、吼叫、表演)。

  (3)看图谱做声势练习。

  引导幼儿根据图谱上的图象用动作表示做声势练习(乐器—哒哒哒、鼓—1234567、脚步—走路、吼叫、舞蹈—拍手)。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乐队表演动作。

  提问:乐队用什么乐器演奏?狮子王要出来了心情觉得怎样?怎样表现兴奋与激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出弹钢琴、敲鼓、吹笛、弹手风琴等动作欢迎狮子王的到来)

  (2)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狮王走路。

  提问:谁来了?你是怎样听出来的?(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和表情表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摸样)

  (3)引导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狮王吼叫和小动物害怕动作。

  提问:你们听这是狮子王在干什么?什么样的吼叫会使人害怕?狮子王的吼叫一声比一声洪亮,小动物一次比一次害怕,大家来试试在动作和表情上怎样区分和变化?(引导小朋友自由讨论和比较创编出狮王四种由弱到强的吼叫,用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不同程度的害怕。)

  (4)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某种小动物,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

  提问:狮子王过生日不吃小动物,大家都觉得很高兴,想象一下你是什么小动物会怎样表现高兴的情绪?(幼儿纷纷表演了孔雀展翅、眼镜蛇在扭动、大象猴子在舞蹈等等)。

  4.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表演。

  (1)完整欣赏,边听边用动作来讲述这个故事,将动作和音乐匹配起来

  (2)幼儿扮演角色表演,要求幼儿注意表情,不和别人碰撞。(不断提醒幼儿把刚才的感受和创造表现出来)

  5.音乐游戏

  (1)引导幼儿讨论游戏玩法。

  提问:当狮子王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忍不住又大吼一声小动物会怎样?(“又都跑了”、“吓得一动不动”“晕到了”“躲起来”等)。

  (2)请一幼儿扮演狮子王其他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鼓励大胆、大方表演。

  教学反思

  1.在感受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用富有个性的动作表现作品的故事情节、角色和音乐变化。

  2.能随音乐合拍地表演,体验神气、高兴、害怕三种情绪,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2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趣的剪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剪纸》。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

  2、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4、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 欣赏、讨论。

  1、 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 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 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 教师演示

  1、 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 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 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24、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的密码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指南》中提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地是理所当然地去接受“爱”,却极少听孩子们表达“爱”,也不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爱是相互的,爱也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想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用语言及其它方式表达,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促进其在情感、思维、社会交往等方面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轻松的氛围下交谈,理解和感受爱的含义。

  2.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围绕话题“爱的密码”进行谈话。

  3.体验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

  活动难点:围绕话题进行交谈

  活动准备:

  课件、爱心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课件,谈话导入。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爱心世界,在爱心世界里藏着一个美好的秘密,你想知道吗?想知道这个秘密首先要破解这些爱心密码,你们有信心吗?)

  二、基本部分

  (一)初步理解爱的含义

  1、引导幼儿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中大胆大胆讲述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A揭开密码第一关(鲜花),并提问:

  1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2 假如你有一束鲜花,你会把它送给谁,为什么?

  3 如果你收到一束鲜花,心情会怎样?

  4 你觉得鲜花代表了什么?

  B揭开密码第二关(笑脸),并提问:

  1 这是什么?你什么时候见过?

  2 你把笑脸送给过谁?为什么?

  3 如果有人对着你笑,心情会怎样?

  4 你觉得笑脸代表了什么?

  C揭开密码第三关(手),并提问:

  1 这是什么?你见过谁和谁手拉手?为什么要拉手?

  2 又有没有伸出手去帮助过别人?什么时候?什么事情?

  3 如果有人伸出手帮助了你,你的心情会怎样?

  4 你觉得拉手代表了什么?

  D揭开密码第四关(和平鸽),并提问:

  1 这是什么?你什么时候或者你在哪里见过?

  2 你觉得“和平”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说出与他人相处时应该友好,谦让等)

  3 如果身边的人能和你友好相处,你心情会怎样?

  4 你觉得它代表了什么?

  (原来爱心世界里的每一种密码都代表了一种爱)

  (二)、进一步感受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讨论交流: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谁的爱?她是怎样爱你的?

  (三)、引导幼儿升华爱的范围

  师:我们还有几个密码没有破解,这几个密码跟刚才的密码不一样,需要小朋友们用你们的爱去破解(四幅情景图)

  (四)、送爱心,并大胆的说出“爱”

  三、结束部分

  1.师:所有的密码都被我们成功破解了,最后的秘密是什么?里面还藏着什么?这是什么字?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它喊出来!

  2. 引导幼儿说出:爱是关心,爱是感谢,爱是帮助,爱是团结,爱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平和友谊!

  3.师小结: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心中!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爱心使者,把爱带给每一个人!

  活动反思:

  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量的心血和爱。大部分独生子女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可能觉得得到家长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愿意汲取不愿奉献。本次活动以“爱”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表达方式:爱是友好、关心、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从小爱过渡到大爱(爱祖国、爱和平)。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

  此次活动我扣住了教材中能明显撞击孩子们心灵的“关爱、帮助残疾人、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个点,引伸出一系列的“感受、认知、体验、帮助以及情感的升华”,重在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萌芽、开花;让孩子们都能“心口一致”地大胆表达出“爱的方式”,并从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整个活动设计,我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时会更加游刃有余。同时根据幼儿认知、情感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教育环境,灵活组织教学。总之,在设计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不过也存在不足之处: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个别幼儿没有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听清楚和认真思考,从中也能看出部分幼儿在生活中缺乏爱的教育,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老师在总结语言上需要更加精炼。

25、大班社会活动《感恩的心》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借助《口渴的蚂蚁》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体验小蚂蚁期盼、惊喜、感恩的心情。然后在表达交流中,将教学的重心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导幼儿体会别人对自己的爱,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希望通过《感恩的心》这样一个活动载体,让纸趣艺术之花在孩子心中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谈话,体会她人对你的帮助,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对你的爱。

  2、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等活动表达老师给予他们的爱。

  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

  2、彩色卡纸、黑笔、固体膏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口渴的蚂蚁》

  讨论:听完故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小蚂蚁口渴了,谁帮助了它?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蚂蚁又是怎么帮助她的?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2、进一步感受成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1)家中:妈妈洗衣服、爸爸拖地、爷爷喂饭。

  (2)幼儿园:老师教本领、阿姨做饭

  (3)社会:清洁工扫地、警察指挥交通·······

  三、探讨交流感恩的方法,制作感恩卡,送给辛勤培育你的老师。(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1、设计感恩卡。

  2 、制作感恩卡

  3 、赠送感恩卡。

  活动反思:

  首先作为一堂社会领域的纸趣研讨课,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情感方面的东西.活动第一个环节,故事的讲述要合理,顺畅,图片的出示容易打乱孩子们的倾听,导致故事缺乏了完整性,不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就难于让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要让幼儿去理解:蚂蚁为什么会帮助小姑娘.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幼儿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照顾的感觉,要运用多种方式,例图片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去感受,可能会更恰当些.借此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还要让孩子们充分去联系生活实际,例你在幼儿园过的幸福吗?为什么过的这样幸福快乐.在制作感恩卡时,要有目的的进行设计,这是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这样一个媒介,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说说画画.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有主题和明确的目标.制作表达很重要,但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最后环节,让孩子将感恩卡不仅仅局限于是送给在座的老师,而应该是你最想感恩的人,然后将活动推向高潮。

26、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小能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不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小时候家里孩子多,条件差,许多孩子都在做家务,有的甚至从早忙到晚,可现如今,现在的孩子家里条件好,父母都宠着孩子,将来的竞争十分激烈,孩子需要很高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将来处于不败之地,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能手》。通过活动锻炼孩子的劳动意识。“擦地板”实质上就是四肢支撑和向前推的动作,活动以海绵代替生活中的抹布,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推的动作,锻炼四脚力量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目标:

  1.练习推的基本动作,锻炼上肢与下肢的力量,加强幼儿的肢体的协调能力。

  2.遵守游戏规则,增强竞争意识。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体验擦地板的乐趣。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

  2.长板凳和拱形门。

  重难点:

  能运用学到的操作要领学习拖地板,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教师引导下做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

  二、探索擦地板的方法:

  1.游戏:

  2.探索不同擦地板的方法。

  3.幼儿展示自己擦地板的方法与同伴分享。

  4.探索符合生活擦地板的方法。

  5.与 同伴分享。

  三、障碍物下擦地板:

  1.从拱形门下擦过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眼睛看前方)

  2.从不同高度的长板凳下擦过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放松活动:

  1.游戏:海绵摆高楼。(收拾海面)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五、结束活动

  1、地板擦完后,把移开的物品按原来的摆设放置好。

  2、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远处,把海绵放在有日照或通风的地方晒干或晾干,否则会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卫生。

  活动反思:

  活动在前期的初步感受中,小朋友兴趣非常高,本活动挖掘擦的多种方法,在探索与尝试中,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更好的锻炼与提高。

  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里,社会所需的人才已不是墨守陈规、守株待兔之人,而是能举一反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而社会上的事物都是随时变换、更新的,需要我们幼儿去不断辨别、选择。《纲要》中的健康要求也不仅仅只是注重发展幼儿的动作技能,而是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因此在活动中我不但强调幼儿对动作的创造性,还让幼儿在较自由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使幼儿在操作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让幼儿对一些未知的、没发现的事物规律进行探索,并通过合作形成团队精神,这就是科学教育。也强调规则,不把愉快教育当成一种目的。因为孩子到了小学、社会中,他们必须得遵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则去做。

  在劳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在劳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正确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领。明确地板清洁是家庭卫生的重要标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7、大班音乐活动小鸟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拨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大胆的把歌曲分割开来,不断叠加式的学习;通过小鸟图谱的巧妙设计,将原本的副歌,及重复的部分有趣的结合到一个情境中,使孩子在获得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记忆了,并且通过“?”提出问题,加入幼儿自身生活体验,尝试创编歌词,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这是“教育生活化”、“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迁移一问一答歌唱经验,能通过图谱、绘画等形式,理解并创编部分歌词,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成功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已有问答式演唱的经验;多媒体课件、纸笔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鸟 小鸟》 播放FLASH,请幼儿欣赏歌曲。(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鸟 小鸟》,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幼儿学唱歌曲。

  (一)、幼儿学习副歌部分,通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副歌部分的旋律。

  (1)出示图谱小鸟,幼儿跟随教师的图谱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后半部分的旋律。

  提问:哪个地方小鸟在飞?哪个地方小鸟停下来在休息? (引导幼儿将图谱与歌词相联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唱准休止符)

  (2)教师带领幼儿用“啦~~~~~~”给小鸟伴奏。

  (提醒幼儿注意小鸟停下休息的地方,要唱得短一些,唱出休止符。)

  (二)、结合图谱学唱主歌部分。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幼儿倾听范唱,理解“?”是什么意思。(教师清唱)

  (3)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出有阳光,有花香的地方,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音乐,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4)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内容,说一说“在哪里有阳光?在哪里有花香?”(美术评价)

  (5)教师引导选择个别幼儿较合适的图画,换在图谱“?”处;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尝试一问一答式学唱主歌部分。

  三、结合图谱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是先学会唱了后面的部分,再唱前面部分,现在我们按照它正确的顺序来试一试,把这首歌唱出来。

  四、表演环节。 教师引导幼儿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

  师:太棒了,我们那么快就学会一首新歌,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问答的游戏,这边一半小朋友来问,这边一半小朋友来答,啦啦啦的部分我们一起唱。

  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绘画张贴在区域中,幼儿可任意替换”?” 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我没有进行机械的说教和训练,以及焦急的催促和灌输。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听、画、说、唱、演”等活动,充分调动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去理解、去感知、去表现这首歌曲,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创编、演唱歌曲带来的快乐!整个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整合”的全新教育理念。在这节活动中我认为价值有三方面:价值之一:不断叠加(一改往日传统教学从头唱到尾的方法,而是大胆地把歌曲分割开来,先学习副歌部分也就是复读的部分。)价值之二:通过“?”提出问题,幼儿填歌词,加入幼儿自身生活体验,尝试创编歌词;这是“教育生活化”、“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价值之三: 美术+音乐 大胆整合。

28、大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感恩长辈。

  2、用比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表达自己的感受。

  3、比较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4、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两名幼儿成长照片一组。

  2、幼儿生活、学习的成长历程PPT。

  3、音乐《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分享成长的快乐

  1、猜照片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猜照片”,请你们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宝宝是你们中的谁?

  2、教师把幼儿1岁、2岁、现在的照片呈现出来,请幼儿猜一猜。

  二、回忆成长历程

  1、出示PPT,共同观察回忆成长的过程

  师:小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的?现在长大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抚养你们长大的过程中是谁照顾你们,谁最辛苦?

  小结:对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都付出了许多艰辛劳动,我们要关心、体贴他们。

  三、发现成长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看身高、体重数据测量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动作、自理能力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3、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4、师幼共同归纳总结成长的变化

  四、表现成长的喜悦

  1、游戏:火车开了,展示现在能干的我。

  2、教师小结并引出讨论话题:你喜欢自己这些变化吗?你还会变吗?你希望自己将来变成什么样子?

  活动反思:

  对幼儿的成长表示肯定、欣赏,从而激发孩子对自己的长大感到快乐、自信和自豪的情感,再通过看图片和讨论以及幼儿自己实践整理实物,对幼儿能力上成长加以肯定和赞扬,使幼儿对成长的感知由身体过渡到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自己成长的自信和自豪感。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重点。

29、大班社会活动爱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鸟的生活环境,能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

  2、懂得关爱小鸟,能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护。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音乐)

  2、自制鸟窝的材料(纸盒,报纸,棉花,胶水等)

  活动过程:

  导入:今天郭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图片,你们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展示照片的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图片的内容

  1、展示课件图片:小鸟一家在树林里幸福的生活,引导幼儿了解鸟的生活环境引发幼儿对小鸟的爱。

  师:小朋友请看图片上都有什么?

  幼:树、小鸟……..

  师:小鸟在做什么?

  幼:………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小鸟的窝在大树上,大树是小鸟的家,小鸟一家在树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小朋友,那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幼:………师:对,老师也喜欢小鸟,不仅因为小鸟的叫声很动听,更是因为小鸟可以捕捉害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展示课件图片:树木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引发幼儿对小鸟的关爱之情。

  师:我们再看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上都有什么?

  幼: ……….

  师:大树没有了,小鸟飞走了,那你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吗?小鸟为什么飞走了?

  幼:………师:这里的树木被人给砍掉了,美丽的大树变成了光秃秃的树桩,小鸟的家也没了。那你们心里难过吗?

  幼:……师:老师也很难过,小鸟没有了家,它们太可怜了。

  二、 基本部分

  (一)组织幼儿讨论爱鸟护鸟的方法,激发幼儿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的愿望

  1、让幼儿相互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爱鸟护鸟的办法,并注意聆听幼儿的想法,及时肯定,深入引导。

  师: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小鸟呢?请小朋友和你旁边的小伙伴商量一下。

  生:………(开始讨论)

  2、集体分享爱鸟护鸟,引发爱鸟行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爱护小鸟的方法幼:………..

  师:不要拿着弹弓打小鸟,看到有捕杀小鸟、砍伐大树的人应该制止他们,爱护环境,让小鸟有一个温暖的家

  (二)指导幼儿运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鸟窝,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小鸟的爱护

  1、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师:小鸟没有家了,他们住哪呢?

  幼:……..

  师:你们说的很好,老师有一个好主意,看我们幼儿园这么美,我们邀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好不好?

  幼:………..

  师:那我们一起给小鸟做个窝吧!

  2、课件展示各种自制鸟窝的图片师: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的鸟窝都是用什么制作的?

  幼:…………….

  师:有用彩色的纸条编出来的,有用纸盒做得,有用树枝做的,还有用布条做的…..

  3、、鼓励幼儿和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鸟窝。(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课件音乐)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纸盒、泥巴…..现在我们分组合作,小朋友两个人一组,给小鸟做个窝。(课件音乐)

  4、分别让幼儿上前展示自制鸟窝,并说一说师:小朋友都做好了,我请小朋友展示一下,你来说一下你们组的鸟窝是怎么做出来的。

  幼:…….

  师:让下面的老师也看一下我们给小鸟做的新家吧!

  (三)结束部分1和幼儿一起把做好的鸟窝挂到幼儿园的大树上,请小鸟到幼儿园安家(课件音乐)师:好了小朋友,相信小鸟也很喜欢它们的新家,现在让我们到外面,把做好的鸟窝挂到大树上去。走喽…(课件音乐)

  活动反思: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篇课文的学习都以读为主,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和想象感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30、大班美术活动小鸟天堂教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交流、动作表现等多种形式,充分感受画面清新和欢快的意境。

  2、再简单分析造型和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水墨画的表现技巧。

  3、能专心、有兴趣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并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小鸟天堂》。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小鸟天堂》。

  教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什么?

  2、引导幼儿分层欣赏。

  教师:仔细看看画上画了什么?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并用动作变现画面中得小鸟,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引导幼儿观察、表现树的不同造型,教师简单分析画家的主要表现方法。

  3、再次整体欣赏画面并进行知识拓展。

  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多通道感受画面的欢快气氛。

  给作品起名,并进行知识拓展。

  出示齐白石作品《群虾》引导幼儿回忆并比较。

  活动反思:

  在《鸟的天堂》这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学的特别投入。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堂语文课。

  首先,我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听到这个话题,学生们显得很兴奋,都举起了小手。学生的回答是“天堂是快活的”、“天堂是美好”、“天堂是幸福的”……

  等学生稍平静了一些,我说:“我想小鸟在天堂里一定也过得很幸福很快乐吧!”同时我板书了课题《鸟的天堂》。让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我进一步引导:“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稍做思索,又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些问题:“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鸟的天堂”在哪里?“鸟的天堂”里有什么?鸟在鸟的天堂里过很快乐吗?“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

  在解答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完成自己能解答的问题。有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回答说:“鸟的天堂是一棵很大的大榕树”、“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县环城乡天马村前的天马河中”、“有许多鸟在鸟的天堂里过着辛福快乐的生活”……有些问题学生能合理地做出解答,有些问题学生回答不够全面。对此,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稍加整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全面、合理地解答问题。

  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非常强烈。于是,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非常认真,非常投入。有些学生独自阅读、独立思考,有些同学阅读课文再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只见学生一阵是读书,一阵是用笔在书上点点画画,找出了有关词句,一阵又是默默思考;有的学生在书上相互指点,有的在滔滔不绝地陈述着自已的观点,有的在补充他人的叙述,也有的在争论着……

  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思考、讨论问题、到组织语言,解答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做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

31、大班数学森林里的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能看图列出6的第二、三组加减算式。

  2.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完整地讲述算式的含意,尝试编6的加减法应用题。

  3.鼓励幼儿在解决问题时积极思考,发展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6的三组加减算式题卡。背景图:森林里。图片:小鸟(3只大、3只小, 2只在树外、4只在树上,5只红鸟、1只黄鸟)2.幼儿数学活动P7-11,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教师:”森林里有6只小鸟,现在它们要分两组进行游戏活动,请大家帮它们分一分,怎么分?”(按鸟的特征分)小结:6可以分成1和5;可以分成2和4;可以分成3和3;可以分成4和2;可以分成5和1。

  二、学习6的第二组加减法。

  1.学习6的第二组加法。

  (1)出示图片(4只在树上,2只在树外),提问:谁会用简单的话把这两张图片的意思说清楚。

  (2)请你们用一道算式记录这件事?并请个别幼儿演示4+2=6。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并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表示?将小鸟数量交换,再来说说这件事?列算式。

  2.学习6的第二组减法。

  出示图片(树上6只鸟,飞走2只小鸟,提问:”谁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树上有6只小鸟,飞走了2只小鸟,还剩几小鸟)”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6-2=4)”你知道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将小鸟交换一下,又会怎样呢?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数字互换的规律。

  3.学习6的第三组加减法,出示图片(3只大鸟、3只小鸟),提问:”谁来说说这幅画的意思?” “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表示?”将图片的位置交换一下,让幼儿列出第三组减法算式。

  4.教师出示6的一、二组加减算式题。说说关于6的加减一共有几组?和我们学的6的五种分法有什么联系。

  幼儿认读6的加减算式。

  5+1=6、1+5=6;2+4=6、4+2=6;3+3=66-1=5、6-5=1;6-2=4、6-4=2;6-3=3教师列出算式:4+2=6 2+4=6 ,让幼儿比较:4+2=6和2+4=6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教师列出算式:6-2=4 6-4=2,让幼儿比较6-2=4 6-4=2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4和2,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5.幼儿练习幼儿数学活动P7-11页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32、大班美术活动小鸟的天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2、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名称:小鸟的天堂

  重点领域:艺术

  适合年龄:大班

  设计背景:

  《云雀》原本是一首罗马尼亚民间乐曲,它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的云雀在蓝天上欢快鸣叫的情景,这首乐曲在中国也广为流传,因为笛子的音色轻灵,也常常被用来演奏《云雀》。聆听《云雀》,它欢快活泼,音乐形象鲜明,应该很适合大班孩子的欣赏。赏析《云雀》,仿佛能看到云雀在空中忽上忽下、欢腾飞越的情景,与此同时,我的脑海里也闪现出《小鸟的天堂》的画面。

  《小鸟的天堂》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玩水墨”中的一个国画活动,活动的设计借鉴了吴冠中水墨作品中特有的形式美、简洁美和节奏美,让幼儿用浓淡墨画树林,用彩色油画棒添画小鸟。画作色彩鲜艳、线条简单明快,同样表现了小鸟在树林里快乐嬉戏的场面。那么《云雀》能不能把《小鸟的天堂》整合进来,以收到1 1>2的效果呢?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 ,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近百年来音乐感知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立足于整合观和多通道参与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在幼儿丝竹乐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利用尽量多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学习,激发幼儿对丝竹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所以,我把《云雀》的欣赏活动也改名为《小鸟的天堂》,通过音乐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渗透,通过欣赏表演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整合,让欣赏表演活动为绘画打基础作准备,让绘画活动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最终达到让幼儿感知、熟悉、理解并表现《云雀》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云雀”,感受乐曲表现的快乐小鸟形象,能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给予展现。

  2.认识口笛,了解口笛的音色,感受丝竹乐丰富的表现手法。

  活动准备:

  笛子曲“云雀”、画有背景的画纸四张、笔和颜料。

  活动过程:

  一、第一遍倾听笛子曲“云雀”。

  1)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听一听是谁来了?

  2)幼儿欣赏。

  3)提问:A.谁来了?

  B.你为什么觉得是小鸟来了? 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C.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是什么乐器能演奏出像小鸟的音乐)

  4)看图片了解口笛:

  a.你认识这种乐器吗?

  b.你觉得它和什么乐器比较像?哪里像?哪里不同?

  c.老师介绍口笛:是最小的笛子,音色比笛子还要高。

  d.师:口笛的声音是怎么样的?(细细高高)小鸟的声音呢?(也是细细高高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口笛来表演了吗?(引导幼儿说说口笛的音色与小鸟的匹配)

  二、倾听音乐,模仿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1)你好象听到小鸟在干什么?

  请幼儿大胆模仿小鸟的各种动作。(老师可重点指导几个动作如:飞翔、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等,为下面绘画作铺垫)

  2)学一学个别表演得好的小朋友。

  师:刚才某某小鸟飞得可开心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飞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我还看见某某小鸟和某某小鸟在一起,你们来表演一下好吗?我们找个好朋友一起学一学……

  三、进一步理解乐曲。

  1)教师小结:这首曲子叫“云雀”,是用江南丝竹里的口笛来演奏的。听了这首曲子啊,我们就好象看到了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在树林里舞蹈,特别地开心。

  2)请幼儿听乐曲,模仿表演小鸟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四、引导幼儿将小鸟欢快飞舞、嬉戏的形象画下来。

  1)师:快乐的小鸟们,你们刚才是在哪里跳舞的呀?

  2)师:对,树林、花园、草地都是小鸟喜欢的地方,是小鸟的天堂。瞧!这里也有小鸟喜欢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带幼儿到底稿前,稍稍欣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我们让小鸟们飞上去吧,让这里也成为小鸟的天堂吧。

  3)幼儿合作绘画小鸟,教师播放“云雀”,巡视指导。

  4) 展示幼儿作品,适当讲评。

  师:你的小鸟在哪里?它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只小鸟?为什么??

  五、再次欣赏。

  1.师:小鸟的天堂里真幸福啊!我也想去小鸟的天堂了,你们和我一起去吗?

  2.师:轻轻闭上眼睛,安静地听着音乐,想象一下,我们变成了小鸟,在小鸟的天堂里快乐地游戏、生活。(幼儿安静欣赏音乐)

  3.结束课时。

  活动评析:

  音乐欣赏,我们应该在“赏”字上多动脑筋,达到赏乐、赏情而赏心悦目;整合教学,我们应该在“合”字上多下功夫,达到合理、合情、合和而天衣无缝。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33、大班游戏拯救小鸟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单手肩上投掷的游戏,提高投远及投准的能力。

  2.感受投掷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地点:大二班活动室材料:沙包(若干)玩偶(若干)、积木搭建城堡玩法:

  淘气的小怪兽要去小鸟的家里去带走小鸟,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赶走小怪兽拯救小鸟。

  幼儿站在起点处,手拿沙包向小怪兽(目标玩偶)打去,每人有三次机会,打倒怪兽。

  规则:

  (1)小班打倒两米外怪兽(2)中班打倒三米外怪兽(3)大班打倒四米外怪兽

  活动反思: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户外体育活动了,上课气氛好,在小朋友的积极配合下完成了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在拯救小动物这一缓解,我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还不到位,下次再组织体育活动的时候,我一定会加强安全教育!

34、大班主题活动小鸟的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手波浪的动作要领(以肘带臂,以臂带腕),运用故事,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记忆动作顺序。

  2、引导幼儿尝试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相信协商,提高看图谱学习的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图谱

  2、胸饰

  3、图一、图二、第三幅图准备4幅小图

  活动过程:

  1、 导入:

  师:“宝宝们,你们都长大了,应该自己学习飞了!”

  2、 启发幼儿用单手或双手向各个方向学鸟飞。

  (1)请宝宝们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飞?(大家相互学习)

  (2)你们觉得怎样飞才是最优美的?(强调动作要领)

  (3)下面我们听着音乐把你刚才设计的动作很优美的飞一下,好吗?(初步感受音乐)

  3、 学习第一段音乐

  出示图一

  (1)刚才,妈妈把宝宝们想的各种动作用箭头符号画了下来,我们一起跟着图谱来学一学,做一做!

  (2)“*”代表什么意思?小手怎么摆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图谱。

  (3)下面我们边看图谱边听着音乐飞会吗?

  4、 学习第二段音乐

  (1)我的宝宝真聪明,已经学会了单手和双手飞。瞧!宝宝们已迫不及待想到外面去旅行了!(出示图二)

  (2)这幅图告诉我们宝宝到哪去旅行了?那箭头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你们会用动作来表示吗?(4人一组分组讨论表演)

  (4)看图谱配音乐集体练一遍。

  5、 学习第三段音乐

  (1)师:“在鸟宝宝的旅行途中,碰到了它们的好朋友蝴蝶姐姐,他们会在一起干什么呢?答案就在图中,要求也用动作来表示,请宝宝们还是4人一组自由组合找到空的地方进行商讨。

  (2)分组表演。

  (3)听音乐集体完成一遍。

  6、 三幅图的组合

  师:“蝴蝶姐姐看见图谱上有那么多好玩的箭头,她也想跟着这些好玩的箭头飞一飞,你们欢迎它吗?让我们大家一起听着音乐和蝴蝶姐姐飞起来吧!”

  7、音乐游戏“蓝鸟”

  师:“今天妈妈真高兴,我的宝宝们已经长大会飞啦!让我们听着蓝鸟的音乐和后面的老师一起飞起来好吗?“

  8、结束

  师:“宝宝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休息了!”

  活动反思:

  根据音乐设计了一份图谱,让幼儿听音乐,看图谱,做身势,让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感受、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活动的快乐,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5、大班语言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地观察画面内容与情节,理解图片内容,合理地为图片排列顺序,并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生动地述故事。

  2、体验排图讲述带来的乐趣。

  3、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大挂图4幅;小图片、展示板各4套,透明胶座4个。

  2、词卡:摧毁、孤独无助、照顾、倾盆大雨、捉迷藏、幸福快乐等。

  3、录音机一台,空白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利用森林故事爷爷引题。

  教师扮演森林故事爷爷,同幼儿说话:“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故事爷爷,我老了,你们谁想当森林里的故事大王呢?爷爷这里有几张图片,本来是要给图片排好顺序,再讲故事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听的,可是图片没写哪张是图一,哪张是图二?现在只好请小朋友们来给这些图片排队,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附图片内容:

  (1) 出示一幅挂图,大象发现地上有一窝小鸟在哭泣。

  (2)出示第二幅,大象发现一棵被砍伐的树桩上有一只死去的鸟。

  (3)出示第三幅:大象把小鸟们藏在它的大耳朵下面躲雨。

  (4)出示第四幅图,大象把小鸟的窝顶在鼻尖上。

  (5)出示第五幅图,大象与小鸟们在玩。

  2、将幼儿分成4个小组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请小朋友为这5幅图片排个顺序,并按照你们排列的顺序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将幼儿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到教师这领取一份故事图片、一块展板和一个透明胶座,然后幼儿跟着自己的小组长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自由排图讲述。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排图,尽量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排图方法,并运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同时还要多帮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排图讲述的乐趣。

  3、分享交流。

  先请各小组回来,小组之间先交流3分钟。

  再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出示他们的展板,并讲述他们的故事,教师把每组的故事用录音带录下来。

  4、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提升幼儿的知识经验。

  教师展示自己的排图顺序,并用完整的语言、生动地、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字卡,并请幼儿认识它们。

  通过以上总结,帮助幼儿理解怎样用连接词串连起故事情节,使表述更完整、更顺畅,以提升每个幼儿的经验。

  5、开拓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提升语言经验。(有时间的话就可以进行,也可以下一次活动再进行。)

  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新认识的词汇讲一句完整的话或者是较完整的一段话,每个词汇一句话或是几个词汇串连成一段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带来最大的愉悦就是小朋友们很快乐,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启迪”这一点我做得较成功,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法很独特,表现力也很强,因此师幼互动的效果也较好,个别孩子的表现还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

36、大班社会活动《清晨公园乐陶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晨公园的活动项目(打太极、跳舞、跑步、遛鸟等),感知周围环境与自身的关系。

  2、知道运动有助于身体长高和提高抵抗力。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朗诵儿歌《清晨公园乐陶陶》,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朗诵儿歌.

  教师:“现在我来念一首儿歌,小朋友要仔细听,儿歌里讲了什么?

  2、幼儿跟着念儿歌,并讲述儿歌内容。

  二、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清晨公园的活动项目。

  1、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的看书,这是在什么时间啊?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呢?

  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的看书,这是在什么时间啊?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早晨的时候,人们都早早的起床,来到公园里锻炼身体。

  2、幼儿观看并讲述。

  三、幼儿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所了解的清晨锻炼活动进行讲述。(引导幼儿完整的讲述。)

  1、教师:除了书上的活动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在清晨进行的锻炼活动呢?人们为什么要选择清晨锻炼身体呢?

  2、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小结:因为早上空气很好,早上锻炼身体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3、联系日常生活中自己所了解的清晨锻炼活动进行锻炼。

  教师:平常,小朋友还发现清晨哪里还有人们在锻炼呢?(广场、河边、幼儿园操场)

  教师:每天早上,有许多人们都早早的起床锻炼身体,爷爷奶奶早上起床后会到红都广场舞剑、跳舞锻炼身体,小朋友来到幼儿园也会进行做早操、玩体育器材。

  4、这些运动是怎么做的的呢?

  5、让孩子们来学一学,做一做。

  四、游戏:大家一起来锻炼。

  1、教师:现在,我们把教师当成操场,把操场当成公园,大家一起来锻炼锻炼锻炼吧。

  2、教师带领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刚才活动的项目。

  五、引导幼儿集体交流锻炼后的感受

  1、教师:刚才你们运动后感觉怎么样啊?这些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小结:每天我们早睡早起,早上起床后,养成晨锻的好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哦!

  2、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养成晨锻的好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哦!像早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老爷爷、老奶奶在广场上进行晨练,在马路边也会有叔叔阿姨在哪里跑步,经常性的锻炼会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强壮、更加的结实!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沙尘暴,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37、大班数学小鸟和松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顺序,学习书写数字1、2。

  2、激发幼儿书写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1、2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开始学写数字,谁会写数字1,请小朋友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引导幼儿说出:写数,1要从圆点开始,向箭头方向书写。

  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1,让幼儿观察老师写数字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一写。

  二、学写数字2。

  出示两座小房子,谁知道两座小房子用数字几表示:谁会写数字2,请到黑板上写一写。请几名幼儿到黑板上自由书写。

  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数字2,让幼儿观察数字2的笔顺,老师写数字2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幼儿对照老师写的数字2先做书空练习,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引导幼儿观察画册《小鸟和松鼠》。

  1、请小朋友说一说小鸟和松鼠各有几只,分别用数字几表示?

  2、指导幼儿一起在画册上书写数字1、2。

  教学反思:

  课始以复习引入,做摘松果的游戏,每个孩子的识字基础、识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摒弃常用的反复齐读等方法,让他们自由识记、自由交流各自的方法,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欢快的气氛,鲜明的画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唤醒对松果的认知积累,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学习课文时以读促悟,以悟激qing,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小松鼠高兴的心情。评议的过程既是学生交流自己对语言的体验,又是在培养他们倾听、赞美、交流的好习惯。同时,语言的感悟到积累、运用,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但又不拘泥于课文中的句式,努力体现“实”而“活”。

  鼓励学生做松鼠的朋友,以角色活动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朗读为主旋律,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逐步加深感悟,使他们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小松鼠的聪明可爱。想象创造美。又通过贴图,在此想象让孩子们看到了懂得回报自然带来的美好未来,直接感悟文本的主旨。同时,想象的带领学生进入口语实践的情境。改变一味依赖教科书的倾向,积极利用、拓展一切课程资源,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广阔的生活天地是语文的源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8、大班主题系列活动我给小鸟安个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制作鸟窝、标志牌等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对鸟类的热爱,并知道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系列:

  活动一:社会活动:鸟类大罢工

  目标: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增强幼儿保护鸟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准备:1、幼儿事先读过有关鸟类与环境的书或看过录像。

  2、知道鸟的一些名字。

  进程:1、老师讲故事《鸟类大罢工》

  2、通过提问,帮助他们了解内容。

  3、让幼儿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1) 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做小鸟的朋友,要爱护他们?小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 老师小结。

  4、组织幼儿谈谈如何保护小鸟。

  讨论:我们应怎样爱护小鸟?为什么要爱护小鸟?

  5、老师总结。

  活动二:爱鸟行动

  目标: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爱护小鸟的标志牌。

  2、启发幼儿争做小小宣传员,向身边的人们宣传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自我表现的能力。

  准备:各种废旧纸、板、木棒、笔、剪刀、浆糊等材料。

  进程: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小鸟,用什么办法?

  2、老师总结:我们可以做一些保护小鸟的标志牌,把它插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时时来提醒人们要保护小鸟。

  3、讨论并设计:如何做,做什么样的标志牌?

  老师提出要求:标志牌的内容要让人们一看就明白、就了解它的用意。

  4、幼儿分组进行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

  5、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小小宣传员向他人宣传保护小鸟的重要性。

  6、把作品布置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去,并对身边的人进行宣传。

  活动三:给小鸟们安个家

  目标: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为小鸟们制作鸟窝。

  2、培养幼儿对鸟类的爱护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准备:1、一只小鸟。

  2、各种盒子、纸、笔、浆糊、剪刀等材料。

  进程;1、出示一只无家可归的可怜的小鸟,引出课题。

  2、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保护小鸟,爱护小鸟?

  3、老师小结。

  4、讨论、商量如何做。

  5、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制作。

  老师参与其中,给予指导。

  6、欣赏、交流作品。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们学习了“小鸟的家”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怎么做?是的,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在本次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有关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爱鸟护鸟的办法并积极参与制作鸟窝的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社会领域的教育关键是增强情感体验,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感受无家可归鸟的心情,从而引发孩子对鸟的同情心,萌发爱鸟护鸟的责任心。

39、大班语言留住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和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活动反思:

  《留住小鸟》是一首儿歌,三段式,句型相似,改变了一下动物名称,小动物为留住小鸟的想了各种办法:小狗为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猫为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都没能留住小鸟,小鸟都扑扇着翅膀飞走了。而小兔为了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慢慢地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小鸟扑扇着翅膀留了下来。儿歌让孩子们懂得了:树是小鸟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本次活动目标一是让幼儿能仔细地观察课件,看懂图意,懂得如何爱鸟。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遵从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儿歌教学入手,孩子们看着课件,听着儿歌,都知道“树林是小鸟的家。”我们都要爱护环境,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栽树成林,留住小鸟,保护环境。我觉得教育孩子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洗手后及时关好水龙头等等,让幼儿从自身生活中内化学习,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

  活动的目标二是让幼儿在轮流交谈的过程中,养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体验创编的快乐。我发现儿歌反复的句式十分有利于幼儿创编,因此,在让孩子看完听完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后,就问孩子:“小鸟还会飞进哪些院子呢?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回答很踊跃。“小鸟飞进小牛的院子里。”一开始孩子没有往下说,创编到这里嘎然而止,我就继续追问:“小牛想留住小鸟,它怎么做?”“为它搭了一间草房子。”那位幼儿在边上小朋友的提醒下说完了,孩子们激动地一起说“天天举得高高的.手,他说:“小鸟飞进老虎的院子里,老虎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座骨头房子。”小朋友听到老虎院子里都哈哈大笑,齐声说:“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我及时给了天天表扬,我想孩子能想到骨头房子,很了不起,老虎吃肉,留下了骨头,包活前面牛吃草,搭了草房子,说明小朋友对动物的习性很了解。孩子们创编了很多,有猴子、狮子、兔子,搭的房子基本和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相关,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从幼儿及时给予回应看,我就知道小朋友们在仔细倾听,不然不会那么乐,也不会帮忙补充。这一次的创编是十分愉悦的,最后孩子们听到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他们顿时恍然大悟,异口同声说“树是小鸟的家。”

  最后,我让孩子们演一演,想想我们该怎么做,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我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更应从小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还不如抓住教学中一切有利时机把环境教育渗透给幼儿呢!幼儿园的孩子们年龄小,在认知、思维、行为等方面都处于萌芽状态,我们教师应从好记、好听、浅显易懂的儿歌、故事入手,让他们对环保有初步的认识,并培养起保护环境的情感。

40、大班音乐游戏小鸟和大树的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乐意随着音乐模仿小鸟飞,喜欢做小鸟和大树的游戏。

  体验小鸟和大树的相亲相爱。

  教学重点:听音乐做小鸟和大树的游戏

  教学难点:模仿小鸟飞

  活动准备:

  1、动画:大树和小鸟

  2、大树手饰、小鸟挂饰

  3、音乐:小鸟飞

  活动过程:

  小鸟飞飞——模仿小鸟飞的动作

  听音乐:猜猜谁来了?

  屏幕上出现飞翔的小鸟

  小鸟是怎么飞的?

  一起模仿小鸟飞

  观察要点:

  1)谁的翅膀最柔软?张得大大的?

  2)哪只小鸟飞得高又高?(小脚踮起来)

  【幼儿已有的动作经验是脚步不动,翅膀飞起来时上下动的幅度不是很大,因此在模仿小鸟飞时,可用策略:找找谁是我的小鸟孩子来提升幼儿的原有动作经验、用鸟妈妈和小鸟一起飞的方式来梳理幼儿的动作经验,引起幼儿的模仿】

  想象:小鸟在天上飞啊飞,还会干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来演示动作:如理理羽毛、喝喝水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鸟飞。

  二、小鸟和大树做游戏

  1、屏幕上出现大树:大树在干什么呀?

  2、一起听着音乐模仿大树轻轻地摇动手臂

  3、欣赏动画:小鸟和大树的游戏

  小鸟和大树是怎么做游戏的?

  追问:小鸟什么时候会停下来呢?找到朋友会干什么呢?

  4、再次欣赏动画。

  森林里住着可爱的小鸟,它围着大树飞来飞去可高兴了,音乐停了,它们就和大树抱一抱,做最好的朋友。

  5、游戏:小鸟和大树

  1)游戏规则:

  谁愿意演小鸟、谁愿意演大树?(分别戴上手饰和挂饰)

  什么时候小鸟和大树拥抱要听好哦!一只小鸟找到一棵大树朋友。

  2)幼儿结伴游戏

  观察要点:

  小鸟是否能在音乐停止时找到大树朋友

  小鸟和大树朋友是否拥抱在一起。

  【如大树朋友没有小鸟,则可以通过策略:大树很孤单,需要鸟朋友来吸引小鸟和大树做朋友;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关注大树,是否能听着音乐轻轻地摇动手臂,教师可以和大树一起做动作】

  3)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可以换一个大树朋友一起游戏

  三、拓展:小鸟为什么要做大树的朋友呢?

  欣赏小鸟和大树相亲相爱的照片:做鸟窝、在大树上休息等。

  活动反思:

  《大树和小鸟》一首十分简单活泼的儿童诗,非常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在教授这首儿童诗诗,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这首好听的儿童诗吸引了。整个活动开展的十分顺畅。

  活动开始,我把大树和小鸟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观看。请孩子们想一想,这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小鸟会在大树上面干什么,大树又会做什么。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诗歌的朗诵欣赏。诗歌很简单,配上准备好的图谱,让幼儿们耳目一新。图谱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还能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主动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非常喜欢,也很感兴趣。在互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的抽掉图谱,和孩子们玩“去图谱背儿歌”的游戏,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在边游戏边记忆的过程中很顺利的把诗歌记住了。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分角色表演,首先,由老师扮演大树,找几个较为活跃的孩子做小鸟,来表演这首诗歌。然后请男孩子做大树,女孩子做小鸟表演,最后男女小朋友交换角色表演。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纲要》还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还设计了仿编诗歌的环节,仿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中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运用多种方法,把多个领域的知识相互渗透。整个活动中,我除了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将社会方面的内容巧妙的渗透在其中,比如,让幼儿了解了好朋友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友好的关系。增强了幼儿之间礼貌交往的意识,充分体验到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通过仔细观看和积极讲述,幼儿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让幼儿“有话可说”就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循循善诱,更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法则。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需要教师适时引导,这样他们才能有自己的语言本色,每个人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41、大班科学小鸟入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会自己探索制作”小鸟入笼”玩具,能正确把握小鸟身体的比例。

  2、会玩小鸟入笼玩具,发现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

  3、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组一个制造好的”小鸟入笼”玩具,硬卡纸、筷子、彩笔、胶水、其他会转动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鸟入笼”玩具,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吸引幼儿制作兴趣。

  2、教师将”小鸟入笼”玩具每组放一个,请幼儿自由探索制作方法。(1)在一张硬卡纸上画上小鸟,重点指导幼儿画小鸟时要掌握身体的比例。提醒幼儿给小鸟图上漂亮的颜色。(2)在另一张纸上画鸟笼,在两张纸的中间夹上筷子粘贴在一起即可。

  3、引导幼儿玩玩具,双手来回搓动筷子,即会出现小鸟入笼现象。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手的转动速度与小鸟入笼的关系,体验视觉暂留现象的奇妙感受。

  活动延伸:

  教师出示更多会转动的玩具,引导幼儿到区域中去玩,了解不同玩具转动的秘密。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42、大班美术小鸟王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鸟的王国有各种各样的鸟,说出自己知道的鸟。

  2、能大方地在集体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鸟的喜爱。

  3、了解鸟类受到的部分伤害现象,激发幼儿同情小鸟、爱护小鸟的情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关于鸟的知识的准备。

  2、课件准备。

  3、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交流对小鸟的认识。

  1、师神秘地说:“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出示燕子图。“认识吗?”今天小燕子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燕子请我们一起和它来唱一唱。(放音乐有只小燕子)小燕子不仅请你们唱歌,好要请我们一起到鸟的王国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跟着燕子出发吧!(引导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2、宝宝们,鸟的王国到了,我们一起进去吧。你们猜猜,鸟的王国里会有哪些鸟呢?(幼儿自由交流)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我们来看看,鸟的王国里都有哪些鸟呢?哦,他们还要考考你们呢!(放多媒体幻灯片,师随机问幼儿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交流鸟的相关知识)

  3、师:鸟的王国里的鸟可真多呀!在这么多的鸟中你最喜欢什么鸟呢?为什么?先大声地告诉你旁边的好朋友吧!(幼儿交流,师随机辅导)说得真好,现在谁愿意再把你最喜欢的鸟来告诉大家。(集体交流)原来鸟有这么大的本领:喜鹊、燕子、啄木鸟、老鹰的能捉害虫,保护树木、庄稼;丹顶鹤、孔雀羽毛漂亮,会跳舞给人们看;黄莺、画眉、黄鹂、八哥、鹦鹉声音好听,会唱歌;还有鸽子可以为人们送信;难怪你们这么喜欢他们。

  二、了解小鸟受到的一些伤害现象,激发幼儿同情小鸟、爱护小鸟的情感。

  师:可是,社会上的人是不是都像我们小朋友,像中1班的宝宝一样喜欢鸟,爱护鸟呢,不是的你们看(放课件)。

  1、看后提问:(1)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

  (2)他们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3)假如你看到这样的事情,要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都很幸福,可这些小鸟却经常受到人们的伤害,它们真可怜!我们小朋友要告诉这些伤害鸟的人,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鸟,爱护鸟。

  三、了解社会上保护小鸟的一些措施。

  1、师:你们看,不光是我们小朋友知道要保护鸟类,有一些有爱心的哥哥、姐姐们看见小鸟这么可怜,还成立了爱鸟协会,专门来帮助小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帮助小鸟的?

  (1)瞧!哥哥、姐姐们正在干什么?(植树)

  (2)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人工鸟巢)这就是哥哥姐姐们为小鸟做的新家。

  (3)看,他们正在给小鸟安新家呢。

  2、其实,不光是这些哥哥姐姐、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都和我们一样,在关心鸟、爱护鸟。人们在四月底五月初就是现在,专门设立了爱鸟周。要求所有的人都要行动起来,爱鸟、护鸟呢。你们看(放课件)

  四、结束部分

  那我们现在就行动起来,做一份爱鸟倡议书,回去后,让更多的人来爱护小鸟,**鸟小卫士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 孩子们正是在我创设的这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发展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乐意与人交往。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43、大班美术印手画小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本班幼儿从中班到大班,对绘画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在这学期里我尝试着让幼儿们初步学习线描画,这节课提供了幼儿喜欢又熟悉的动物小鸟进行组图,通过画小鸟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幼儿会觉得这是那么容易,又那么的美妙!从欣赏到发现让幼儿领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

  美工活动:印手画小鸟

  活动目标:

  1. 运用幼儿熟悉的手做基础,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创作与众不同的画面。

  2.培养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感受线描画的独特魅力。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笔、长卷画、小鸟挂图.

  活动过程:

  一 以游戏猜谜的形式导入(小手).

  二 观赏与演示小手变小鸟,了解小鸟的特点。

  三 创作要求

  把画纸当天空,让小鸟们都到天空中来飞翔。

  四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要点。

  1 幼儿自由商量,分工作画.

  2 鼓励幼儿运用线描的技能大胆想象,创作。

  3 照顾幼儿个别差异,给予适当的辅导。

  五 引导评价。

  1 鼓励幼儿自由地相互欣赏各组创作的作品。

  2 结束:这么漂亮的长卷画,我想隔壁班上的小朋友们肯定也很想看看呢,现在呀我们就带着我们的作品去给他们欣赏一下吧!

  各组幼儿扛着画出场。

  【课后反思】

  纵观整个操作的过程,孩子们非常喜欢。有的孩子在画好鸟的头部后,创造性地将嘴巴同时也画在彩色纸上,一起剪下来;有的孩子在鸟的翅膀处理上,比我预想得漂亮很多,他们的波浪线剪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还特意在造型上剪得非常精致,齿轮形状非常特别。有的孩子做好了一只大的鸟就做一只小的鸟,而且说要完成鸟的一家。有的孩子动作快,在帮忙装饰和绘画背景了,有大树、太阳、小草小花等。于是,刚开始四个人一张纸上还没有飞行的小鸟,转眼就已经停满了各种各样漂亮的鸟,孩子们说着、做着,开心极了。要整理起来了,但是孩子们说还想做,我告诉他们下午的游戏时间,我们再来装饰。

44、大班主题留住小鸟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欣赏和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离不开大树。

  二、材料: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三、活动流程:欣赏理解–讨论

  (一)欣赏和理解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提出问题:小猫和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

  3.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留住小鸟吗?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呢?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帮助幼儿理解树呼出氧气,供给我们人类呼吸)

  (二)讨论

  1.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自己找到的图片和有关树的资料。

  2.教师请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3.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为人类调节温度、提供大量的木材、药材、食物、改善我们的环境、能防风固沙,防暑降温,减低风速、保持水土、净化污水、减小噪音等。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与途径。(不乱刻、乱画、浇水等)附: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小狗和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教学反思

  《留住小鸟》是一首儿歌,三段式,句型相似,改变了一下动物名称,小动物为留住小鸟的想了各种办法:小狗为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小猫为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都没能留住小鸟,小鸟都扑扇着翅膀飞走了。而小兔为了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小树苗慢慢地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小鸟扑扇着翅膀留了下来。儿歌让孩子们懂得了:树是小鸟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本次活动目标一是让幼儿能仔细地观察课件,看懂图意,懂得如何爱鸟。我借助了多媒体课件,遵从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从儿歌教学入手,孩子们看着课件,听着儿歌,都知道“树林是小鸟的家。”我们都要爱护环境,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栽树成林,留住小鸟,保护环境。我觉得教育孩子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洗手后及时关好水龙头等等,让幼儿从自身生活中内化学习,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

45、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小鸟捉虫欣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鸟捉虫》,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和想象乐曲中鸟飞和小鸟捉虫的音乐形象。

  2、培养幼儿听赏乐曲的兴趣,初步让幼儿知道ABC三段体曲式。

  3、复习《 小鸟醒来了》,要求幼儿能连贯、愉快地演唱这首歌。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1、春天背景图一幅:图片小鸟飞、小鸟捉虫各一只。

  2、各色正方纸,事先教幼儿会折叠小鸟头饰。

  3、配琴老师先熟悉钢琴曲《小鸟捉虫》。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教师弹小鸟飞乐曲)幼儿依次随着音乐飞进教室入座。(做发音练习时请小朋友身子坐直,用自然声发音、唱歌,)。

  2、组织幼儿做发音,练习曲:《布谷鸟叫》

  二、 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小鸟醒来了》。

  (1)、师生齐唱一遍,(要求幼儿声音连贯,歌曲要唱得快乐,第一段,表现小鸟醒来,愉快见妈妈。第二段,表现小鸟洗脸,整理羽毛,快乐的心情。第三段,小鸟作早操,展翅高飞。最后一句要唱得慢,表现小鸟飞走了。

  (2)、幼儿听音乐,再轻声唱一遍。

  2、欣赏钢琴曲:《小鸟捉虫》

  (1)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欣赏一首很好听的钢琴曲。名字是《小鸟捉虫》,请你们听一听小鸟在干什么?(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钢琴曲)听完整首乐曲后,启发幼儿讲出:小鸟从飞出来-捉虫-飞回的情节。(请1–3名幼儿回答问题)。

  (2)、让幼儿逐段欣赏乐曲。

  第一段:启发幼儿说出这段音乐表现出优美舒展:春天来了,小草、树枝都发出了新芽,小鸟飞舞着翅膀,欢快地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唱歌。(教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鸟飞得动作)。

  第二段:请小朋友听听第二段跟第一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小鸟在干什么?启发幼儿讲出小鸟捉虫的情景,启发幼儿讲出这一段音乐非常欢快:啊,草地多美,小鸟在草地上看到有一些小虫,高兴地学着妈妈地样子捉起虫来。(教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鸟捉虫的动作)第三段:老师:小鸟又在干什么?这一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说出乐曲很优美、自由:小鸟在草地上吃了很多虫子,吃饱了,高高兴兴飞回家了。(请幼儿边听边做动作)(3)、老师小结:第三段音乐与第一段完全一样,这样的曲叫三段体(幼儿重复一遍三段体)。让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一遍。老师用图片教具演示、讲解整首钢琴曲。(请2–3名幼儿叙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4)、老师拿出纸,教幼儿折叠小鸟头饰,幼儿在钢琴曲《小鸟捉虫》的音乐声中折叠小鸟头饰。

  三、结束部分做好的小鸟头饰戴在头上随音乐做小鸟–捉虫–鸟飞出教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围绕小鸟学捉虫这个故事情节展开的,通过鸟妈妈带幼儿出来做游戏,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再以鸟宝宝很饿这一问题,激发幼儿学习捉虫的兴趣,主动地探索、尝试捉到虫子的方法,锻炼踮起脚跟摘物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本领,还能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正迎合《纲要》中指出的:“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景氛围,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注意力集中、活动积极性高、情绪激动、心情愉快,一系列的游戏围绕目标展开、层层深入、衔接自然。整个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还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不足之处:

  1、在第一环节引领幼儿游戏时,由于队伍太长,后面的幼儿不能清楚地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使得少数孩子动作凌乱,不知所措。

  调整:游戏前先向幼儿讲清楚,然后在进行游戏

  2、游戏环节时,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幼儿摘到的虫子没处放,使得幼儿在下面的环节中过多的关注自己手中的虫子,影响了活动效果。

  调整:课前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个小口袋缝制在幼儿衣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