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倒春寒现象)

春寒料峭。春日,天气逐渐变暖,但冷空气不会轻易离开,在大家感到暖意时,有时会突然杀个“回马枪”。近日,我国北方多地乍暖还寒,这是倒春寒吗?在气象学上,倒春寒不仅气温会“跳水”,它更是一种气象灾害,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

  什么是倒春寒

  近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近10℃的降温天气,这不是倒春寒。因为这次降温过程还达不到倒春寒标准,对农业影响不大。

  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倒春寒的“倒”字,就体现在前暖后冷上。由于我国南北方物候不同,各地发生倒春寒时间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南方回温快,入春早,发生时间早,北方晚一些。一般,北方多发生在4月至5月,南方多发生在3月至5月。

  春季,是我国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而来的间歇性冷空气,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气温起伏较大。当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时,出现大规模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倒春寒在中国、日本、朝鲜、印度、美国等都有发生。

  倒春寒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倒春寒不仅是气温“跳水”,还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倒春寒是春季的常客,在南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常年2月至4月,华南、江南地区先后进入早稻播种育秧大忙季节。在此期间,冷暖空气交锋活跃,当北方冷空气南侵到江南和华南时,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常常造成低温阴雨天气。当日平均气温≤12℃并持续3-5天或以上,或在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且日最低气温降到5℃以下时,均可能造成早稻烂秧和死苗。

  北方倒春寒主要影响冬小麦和果树。前春温度偏高,冬小麦进入拔节、孕穗、甚至开花期,果树进入开花或幼果期,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后春冷空气侵袭,气温明显下降,形成“倒春寒”甚至遭遇霜冻危害,会对冬小麦和林果(如桃、杏、核桃、葡萄等)生产很大影响,严重时导致大幅度减产、林果甚至会绝收。

  春“捂”要适度

  倒春寒不仅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它带来的气温“跳水”,也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前春暖容易让大家忽视在变暖过程中的气温起伏。

  气温变化无常、骤然升降,会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导致调节功能减弱,流感、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

  大家要防寒保暖,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度“捂”,适时适度增减衣物,特别要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科学饮食和起居,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逗留;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例如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