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阿里云郭继军:云计算的中场战事怎么打?

  燃财经(ID:rancaijing)原创

  作者:刘素宏

  编辑:苏琦

  从 PC 革命、互联网革命到云计算革命,技术浪潮迭代已经拉开了新帷幕。

  2006 年,亚马逊推出业内首个云计算产品 Amazon EC2(Elastic Compute Cloud),此后 IBM、Google 跟进。阿里云作为中国首家大举押注云计算的公司,如今已经占据了云计算市场的半壁江山。去年,腾讯宣布第三次重大架构调整,也将云计算提到了战略级高度,华为云、金山云等后起之秀也在不断追赶。

  初期拓荒,从无到有让人们信赖云计算,市场教育的过程中先行者从未有过半刻轻松。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做数据精准管理等诸多需求,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云计算成为不可缺失的战略高地,后来者紧追。

  从 2009 年阿里云正式成立至今,10 年间,国内云计算厂商逐渐崛起,云计算到了中场赛事。阿里云作为先行者,在路线选择上对于后起者或有借鉴,但它也有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占据国内公有云市场头把交椅,如何避免战术懒惰、如何应对后来者?

  燃财经(ID:rancaijing)就此对话阿里云智能战略与市场部总经理郭继军等高管。郭继军此前任职于 IBM,从传统 IT 外企到本土互联网公司,他希望云计算能够成为所有企业都买得起的服务,而不是奢侈品。

  摆在阿里云面前的,依然是一场规模战。巨头林立,短期内盈利不会是首要目标,阿里云发出渴望“被集成”的信号,希望真正让利给合作伙伴,给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更多空间。

— 战略篇 —

规模先于盈利

公有云才是终极命题

  面对万亿级的云市场,巨头下场,除了技术和服务之外,规模发展而牺牲短期盈利成为不可回避的策略,公有云市场尤其如此。

  云计算有四大部署模式,分别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行业云。公有云是放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云服务,可扩展性和规模共享性强;私有云通常是由企业或政府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建立,或是由运营商建设托管,内部用户通过内部网络获得服务;混合云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计算模式的混合体;行业云通常由垂直行业内起主导作用的企业、机构建立和维护,以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向行业内企业或公众提供服务。比如,医疗云可以为不同的医疗机构提供病情数据和治疗方案等。

  对于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来说,公有云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商业模式上的区别是前者持续付费,后者一次性采购,短期财务上来看,私有云的回报会更直接,公有云有分期摊平成本的问题。

  “阿里云依然坚定公有云是终极命题的信心。公有云有天生优势,要想短期盈利,增长就会遇到问题。我不想把利润跟规模这两个点冲突起来,但只有把规模做上去,才有可能有利润”,郭继军对燃财经表示。

  这是否意味着在市场教育前路尚远,面对讲求规模效益的云市场,烧钱还会持续很久?郭继军对此表示,绝大多数情况下私有云比公共云利润高的状况只是一种过渡现象,因为大家还在教育市场,私有云还被当作奢侈品在售卖。私有云可以看成是对传统 IT 的替代,而公有云在未来一定会发挥出比私有云更多的价值,不只是降本,还有对云端的创新。

  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公有云的共享属性。所有大企业购买的 IT 设备绝大多数负载率都低于 10%,峰值和低谷的差异其实不大。公有云是一台服务器大家共用,你是低谷我可能是峰值,就可以削峰填谷,通过规模形成综合效益的价值,这是私有云做不到的。

  郭继军打了个比方,一个公租房里,几个人共用一个 CPU,负载率是百分之七八十,持续运转;而如果你自己买一个 CPU 放在家里,可能只能用上 10%。哪种方式效率高显而易见。但出于安全、合规、业务量等考虑,私有云依然有需求。

  以亚马逊 AWS 为代表的一派曾宣扬,“公有云才是未来,私有云必将走向灭亡”。如今看来,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结合,即混合云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市场分析机构 Gartner 预测,到 2020 年,90% 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管理基础设施。

  青云 Qing Cloud 市场副总裁刘靓告诉燃财经,虽然云计算与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但现实情况是,每家企业 IT 的历史和现状,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向都有着极大差异性,为此厂商需要给予充分灵活的解决方案。理论上公有云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最具有灵活性和成本优势,但现实世界的多样性会让私有云和混合云长期存在,“最起码 20 年”。

  阿里云最近也在提出混合云。郭继军告诉燃财经,除了数据保护、合规等因素,如今越来越多的创新发生在公有云。“作为一个过渡,混合云会长期存在,但从效率角度来讲,未来的终极命题一定是公有云。”

  云计算市场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亿欧报告指出,2019 年云计算的市场渗透率将首次突破 10%,并继续以每年至少 20% 的速度快速增长,到 2021 年该数字将跃升至 15%。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金山云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份额从 2017 年的 61.8% 上升到 2018 年的 69.9%,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力量。

  当市场份额只有 200 亿时,给一个 10 亿的项目打折,可能就会让当季利润为零;而如果规模达到千亿,给客户的折扣就不会对利润有如此直接的影响。正因如此,巨头在让利求规模方面,都不会手软。

— 战术篇 

面对万亿规模云市场

期待“被集成”

  亚马逊云的崛起正是源于亚马逊电商业务的需要,后来把云计算这项能力输出给更多公司。自己先做自己的用户,解决痛点,再去帮助更多公司,阿里也延续了这一路线。

  阿里云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云计算从无到有的十年,行业从讨论“为什么要上云”变成“为什么不上云”。未来的商业、新技术都将建立在云化的基础设施上,迎接一个“互联网技术武装起来的云”。

  阿里率先将业务上云,阿里云也将成为整个阿里生态技术赋能的出口,智能云的架构调整,也在于让生态能力都力出一孔,将全部业务“上云”。阿里巴巴集团 CTO 张建锋表示,所有技术的输出,产品的输出,to B 的服务都必须通过阿里云智能这个平台,包括金融云、钉钉,也包括新零售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目前,“整个阿里巴巴约有 60%-70% 的业务跑在公共云上,接下来要花1-2 年的努力,在公共云上跑通阿里巴巴 100% 的业务。”

  从最初强调扎根细分行业,给出行业解决方案,到如今面对更大体量的市场,阿里云选择了“被集成”的新思路。“被集成”具体而言就是“不做 SaaS”,而是依托自身核心技术优势赋能合作伙伴,让他们去做具体的 SaaS 产品,并通过他们将阿里巴巴的技术、商业能力与用户连接起来。

  今天中国 IT 行业产值在 GDP 中占比大概 1.2%-1.5%,差不多 1 万亿到 1.5 万亿人民币的规模。美国同期的数据是5% 和 1 万亿美元。

  面对这样一个万亿规模的云市场,郭继军给出的答案是“能把自己的活干好就很好了,不做 SaaS 是非常坚决的不做,也不会去收购”,他表示,首先,阿里云希望合作伙伴在平台上有利可图。其次,阿里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技术和平台公司,没有许多细分行业的经验,阿里云希望客户能够行业化、定制化,最后一公里的需求由合作伙伴来交付。

  事实上,阿里云早期一直在垂直行业发力,并强调行业深耕。2016 年,一张在业内引起关注的“阿里云产品全向图”中收录多达 121 款阿里云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为垂直行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还特别强调了“一站式”的产品以及服务。

  这与以往阿里冲向第一线的强运营导向思路不同,“被集成”意味着将合作伙伴提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要深度赋能,才能充分满足各个行业的用户需求。

— 加时赛 

中国云计算集成的溢出效应

  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希望到中国扩展市场,都离不开全球部署的云计算。

  以东南亚订餐平台 Chope 为例。2015 年 Chope 开拓中国市场,开始使用阿里云平台,最开始仅是域名注册和云解析服务,后来采用了更多阿里云的服务。

  比如 Chope 在新加坡和中国分别有两个站点,都可以对外提供服务。很多 Chope 的海外用户到中国旅游的时候,尝试连接 Chope 中国站,发现速度异常慢。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很多海外用户在中国使用的是手机漫游上网,用户的连接请求从中国先漫游到海外,又从海外连接回北京,体验十分糟糕。Chope 需要一款既能加速海外访问,同时也能保证中国访问的方案。

  目前阿里云出海率先尝试的领域包括新零售、移动支付、数字政务,客户包括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 Lazada,澳洲金融科技公司 Airwallex 等。

  “去年组织升级以后,全球化一直是阿里云的重要战略。东南亚的技术发展很快,没有很明显的分割点,互联网覆盖率已达到 75%。另外,它的人口里有 50% 都是 15 到 35 岁的年轻人,大家每天上网最少五个小时。互联网的活跃度非常高,导致它们对数字经济的需求非常强烈。”阿里云智能国际总裁袁千对燃财经(ID:rancaijing)等媒体表示。

  阿里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将通过阿里云平台输出,包括金融、钉钉、新零售。在郭继军看来,中国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移动支付领域避不开支付宝。这时候就会发现,在企业数字化时已经发生微妙变化,西方软件公司的服务未必有好的集成。

  中国本土的软件与西方软件形成了两套体系。支付宝、微信支付、钉钉等应用正在被国外所使用,也经常会有欧洲的支付公司找到郭继军寻求合作,因为这些欧洲支付公司不希望从头打造整套体系,而支付宝有几百个场景的应用,希望与支付宝集成。

  根据彭博社 2019 年 4 月的消息,阿里云在亚太地区云计算市场份额已达 19.6%,超过亚马逊和微软的总和。这已是阿里云连续第二年位居亚太市场第一,并且优势在扩大,去年其份额是 14.9%。

  郭继军认为,接下来会有中国头部公司很多产业链的溢出、供应链的溢出,会对东南亚输出一整套中国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云计算作为多种技术的集成方,在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出海,海外公司到中国,以及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溢出效应之下,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

— 结语 

巨头环伺,合作伙伴日渐重要

  在阿里云加速“被集成”的过程中,本质上会将各家云计算平台重新置于 ABC(AI、Big Data、Cloud)的融合模式,生态合作伙伴的作用将越发凸显。

  面对万亿级市场,阿里云在云端竞速中如何打好差异化的牌?

  郭继军对燃财经表示,差异化体现在四方面:达摩院的核心技术加持;数据智能的支持,比如阿里的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系列产品;阿里云的技术已经经历过阿里巴巴的实践检验;在生态集成方面,阿里具有丰富的生态和齐全的产品。

  近年来,亚马逊的投资重点已经转向了横跨医疗、语音、物联网和通信平台等多个行业的更具前瞻性的业务,这些投资中的大部分都与 AWS 生态系统有关联,AWS 生态系统现在包括语音、人工智能、开发工具和云计算等。

  未来,云计算会越来越在 ABC 层面竞争,尽管阿里云声称不会投资 SaaS,但在生态构建层面,不排除通过投资等方式去建立更丰富生态以及绑定更稳定的合作伙伴的可能。

  *文中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和 Pexels。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