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缘起》(以下简称《白蛇》)是追光动画的第四部动画电影,同时这部电影由华纳兄弟参与出品和制作。1月11号上映后,豆瓣评分目前停留在8.0(1.7万人评价),为四部追光动画电影口碑之最。
3.2万人评价,豆瓣评分6.8的《小门神》;
6千余人评价,豆瓣评分7.1的《阿唐奇遇》;
3千多人评价,豆瓣评分6.1的《猫与桃花源》。
从2016年到2018年,《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这三部追光动画电影的定位是“全家欢”,最起码从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
《小门神》围绕“神仙下岗”“变化潮流中的变与不变”进行探讨,以两个门神神荼、郁垒以及人间的一对母女为主角,讲述了一段冒险故事。
中国元素“皮影戏”“门神”“新年”“鞭炮”“神仙”等掺杂其中,故事采用的是三段式推进,郁垒不甘愿服从现状,要闯过重重关卡放出“年”来证明门神的力量,改变神仙的地位。最终boss也就是“年”。
《阿唐奇遇》则以“茶宠”阿唐为主角,辅以小孩子比较喜欢的科技生物小来。阿唐无论怎么被浇茶水,都不会变颜色,受到了其他茶宠的嘲笑。阿唐为了把自己“变美”,跟意外遇到的小来一起踏上了旅程。
就全剧而言,中国元素“茶宠”只停留在表象,并没有对这个元素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而是浅尝辄止;外星生物小来的出现颇有些强加的意味。开篇的十几分钟表现比较惊艳,然而后续便有些乏力,代入感严重不足。
《猫与桃花源》则放弃了中国元素的嵌入,以英短猫毯子和他的儿子斗篷为主角,以父子之间的冲突为矛盾点,讲述了一个爱与成长的故事。
出发点和立意点是好的,但是实际表达太过粗糙。“父子”关系的改变是需要事件来推动的,换言之,需要站得住脚的亲情观。
这几年来,追光动画电影的票房成绩、故事水平与豆瓣评分成明显正比。
2016年元旦《小门神》上映,1亿元的投资下仅取得7800万的票房成绩;
2017年7月的《阿唐奇遇》,制作成本 8500万元,上映后票房定格在3000万;
2018年4月上映的《猫与桃花源》,最终仅收获了2000万的票房成绩;
2019年的《白蛇:缘起》上映三天票房便达到4500万。
·数据来源于网络
从《小门神》开始,追光的动画电影每每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每次都在拼命想要证明些,说些什么,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小门神》中除了神仙下岗,夹杂了“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环境中的人应不应该改变,如何改变”的讨论;《阿唐奇遇》几乎沦为大杂烩,什么都想说一点,什么都没有说清楚;《猫与桃花源》则借着反派角色的口说出这样的台词来表达不满:“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那些观众还是不满意?”
故事的大框架搭建起来后,几部作品细节的转折等处理却十分糟糕。从角色的台词,到人物的行为动机,某事件的发展处理,都给人一种“这是编剧在讲故事,而不是角色在自发行动”的感觉。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角色塑造不够立体,人设不够饱满(人物行动动机不够充分,故事的核心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那这次的《白蛇:缘起》呢?
以下微剧透。
《白蛇》的故事在百年时光中多次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剧等多个艺术形式,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欢迎。
几乎所有剧种都有《白蛇传》相关曲目,京剧四大名旦都曾演出该剧(荀慧生以《白娘子》命名演全剧,梅兰芳以昆曲演《金山寺》和《断桥》两折,尚小云以《雷峰塔》为重点,程砚秋演出《金山寺》和《断桥》)。
在日本,薮下泰司拍过《白蛇传》动画,该片是日本影史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也是东映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第一部的彩色动画电影。
国内相关的影视剧翻拍数不胜数。徐克导演的《青蛇》以《白蛇传》为蓝本;《新白娘子传奇》更是成就了一代经典,情节和音乐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显然,《白蛇》主创人员也受到了相关影视剧的影响,不管是片尾曲中的《前世今生》还是最后的断桥相遇情节,都有致敬《新白娘子传奇》的成分。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情怀涌上心头,的确能够理解这种“缘定前生”的美好。
影片中也有致敬徐克《青蛇》的片段。
判断一部电影优秀与否,无非是看作品的“内核”与“外型”。一般来说,画面决定作品下限,故事决定作品上限。画面和故事好不好看,是普通观影群众最关心的两件事。当然,如果音乐好听,必然也是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