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Card的背后战争:科技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博弈

  编辑整理:果汇君

  文:晓光

  外媒 CNBC 今日发文,报道了一些 Apple Card 信用卡背后的故事。包括美国几大知名银行或金融集团跟苹果的合作,以及为什么最终是投资银行高盛承接了这项业务。

  在三月底的春季发布会上,苹果宣称,今年夏天,他们将与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和信用卡联盟万事达(Mastercard)合作,在美国推出自己的信用卡。

实体+电子信用卡

  这款名为“Apple Card”的产品,是实体+电子信用卡,前者是一张漂亮的金属卡片,后者则是放在 Apple Pay 移动支付服务中的电子信用卡,适用于不同场景(例如不支持 Apple Pay 的收款机)等地方。

Apple Card 精致如画

  苹果的目标是通过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方式来撼动信用卡行业,提供1% 到3% 的现金返还(实际美国其他银行信用卡也有类似活动)。

  另外,通过 iOS 系统的“钱包”针对 Apple Card 做了一些优化体验,例如明确提示消费者在什么地方花了多少钱,并用彩色编码显示支出摘要,帮用户弄明白自己的账务情况。

一切收支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虽然苹果声称这是“Apple Card”,卡面上除了苹果 logo 也没有其他。但实际上,背后支持的还是有实际的银行组织的,而且不止一家。

  据说除了高盛,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巴克莱(Barclays)和同步银行(Synchrony)在内的金融机构也在竞争 Apple Card 业务。

坐下来谈谈先

  不过因为担心跟苹果的合作利润不够丰厚,花旗集团已经退出了谈判。行业人士认为,Apple Card 对消费者友好的功能——不收取任何费用、提醒用户避免延期还款,以及潜在的较低利率等——让银行更难从该产品上赚钱。甚至钱包 App 的记账功能也会影响贷款机构的融资和服务成本,因为客户的借款将集中在月底,而不是分散在几周内。

  虽然这听起来并不道德,但信用卡利润最丰厚那部分恰好就在这些操作里,例如延期还款的利率要比正常还款高得多。

  这笔交易也凸显出规模达数万亿美元的美国信用卡行业存在的怪异关系:当客户陷入债务时,信用卡发行方就能从中获利。美国人去年向银行支付了 1130 亿美元的信用卡利息,较五年前增长了近 50%。因此,科技行业这种新风气可能将降低利润率。

  高盛承接这项业务的原因是因为它没有进入过消费信用卡领域,这是他们首张 to C 业务的信用卡——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它不必担心可能会蚕食自己的业务,因为以前根本没有。

  这情形其实很像当年 iPhone 一代推出的时候,跟苹果谈成合作的,是 AT&T这样相对弱势的运营商。

  高盛的想法大概也是如此,他们也想借助苹果的影响力和平台,打造自己吸引普通消费者的整体战略,当然也有人担心,在三月发布会之后,有人评论称,在消费者信用卡领域没什么经验的高盛,有可能“让这张卡片给苹果带来更大的风险”。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