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社交网络Google+正式死亡 APP更名功能重定位

  腾讯科技讯,在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谷歌是网页搜索时代的霸主,面对社交网络时代和 Facebook 的崛起,谷歌公司炮制了一个社交网络 Google+,希望能够够遏制 Facebook,但是这一产品最终遭到了惨败。据外媒最新消息,Google+ 最近画上了生命的句号,软件被更名,产品也被转型为企业内部社交和协作工具。

  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 产品于大约十年前的 2011 年推出,此后谷歌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推广这一社交网络,包括让旗下所有产品都和 Google+ 进行关联和整合,这些整合甚至引发了 YouTube 等产品老用户的强烈不满,认为生硬的产品融合降低了 YouTube 等谷歌旗下产品原先的用户体验。为了做大 Google+,谷歌甚至关闭了一批产品。

  但是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Google+ 没有能够在社交网络市场立足。实际上,社交网络从 PC 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演进,Facebook 依靠多次成功的收购,成为移动社交时代的新霸主,谷歌再一次错过了“移动社交”的另外一个宝贵商机。

  日前,Google+ 的 iOS 和安卓版客户端已经被更名为“Google Currents”,产品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众所周知的是,在 2020 年全球性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企业聊天工具、网络视频会议工具极为火爆,支持了各类公司在疫情期间转入居家工作模式。据悉,Google Currents 未来将会转型为企业协作工具(内部社交网络),新产品酷似 Facebook 面向企业推出的“Facebook Workplace”。

  企业协作工具主要功能包括员工聊天、项目进度管理、文件共享、网络视频会议等等。在过去一段时间,谷歌也推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新产品和功能,未来是否会和“Google Currents”进行整合,和 Zoom、Slack、微软 Teams 等产品竞争,目前尚不得而知。

  谷歌公司关闭 Google+ 产品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多,去年 4 月份,谷歌就表示将逐步关闭该产品,将用一个面向企业的社交工具来取代。

  伴随着软件更名,现有的 Google+ 链接也会转引到 Google Currents 的页面。

  据关注谷歌的科技媒体报道,在软件更名和功能转型之后,谷歌上述产品的用户界面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帖子在应用软件的主屏幕上按相关性或时间排列,公司领导们的内容以闪亮图标为优先。

  在企业市场,谷歌公司已经推出了大量的互联网产品,比如电子邮箱、云计算、云存储,Google Currents 将会链接谷歌的其他服务,包括让企业员工分享文字、链接、图片,或是进行内部民调等。

  自 2011 年成立以来,Google+ 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基本不成功的历史。该公司在 2016 年进行改版进行重振,试图让这一工具更具有社交属性,但产品未能真正起飞。

  Google+ 诞生之初,是围绕网络内容收藏和社区而不是社交空间设计的,但是在一次重大用户数据泄露事故后,这个搜索巨头决定结束这个社交网络的生命。

  在过去几年中,Facebook 和谷歌成为舆论众矢之的。伴随着“英国剑桥分析公司丑闻”的爆发,外界批评这两大网络公司积累了海量个人隐私数据,并提供给广告主或者第三方扩大自己的广告收入。

  在社交网络方面,谷歌错过了许多机会。比如该公司在 PC 互联网时代就推出了网络聊天工具,但是旗下有多个产品相互内耗、各自为阵。今天,全球移动聊天市场被苹果 iMessage、Facebook 旗下的 WhatsApp、Messenger、Instagram、Snapchat 等产品占领,而谷歌没有培育出一款拥有十多亿用户的聊天工具,反而不时传出对某个产品进行更名的消息。

  虽然 Google+ 遭遇了失败,但是谷歌对于社交网络的兴趣没有彻底丧失,就在最近,谷歌推出了一款试验性的社交网络工具,名为“Keen”,被认为是挑战以图片收藏共享为特色的社交网络 Pinterest。Keen 可以让用户推荐在网络上发现的精彩内容,并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好友推荐内容。

  模仿难以成功

  互联网“自古以来”的商业模式就是赢家通吃,社交网络也不能例外。随着一些新创互联网公司在新兴领域中成为“当红炸子鸡”,传统老牌公司进行产品复制、追逐新市场的举动往往很难获得成功。

  比如 Snapchat 依靠阅后即焚聊天特色在全球风靡一时,引发了年轻人的追捧,获得数亿的活跃用户。之后 Facebook 等公司纷纷推出阅后即焚聊天工具,但是已经很难追赶 Snapchat 的先发优势。

  据外媒报道,Facebook 公司最近关闭了短视频试验性服务 Lasso。这一产品被认为模仿了全球流行的短视频服务 TikTok,但是在 TikTok 占据海量用户的背景下,哪怕是来自网络巨头的模仿产品也很难抢占一席之地。(腾讯科技审校/承曦)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