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载CIS厂商从布局到上车的距离还有多远?

集微网消息 新能源汽车市场究竟有多“香”?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持续低迷的消费电子市场衬托下显得尤为清晰。

手机市场需求量在2021年第四季度骤减,直至目前仍未出现回暖的迹象,如今回看手机产业链厂商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新能源汽车的怀抱。可以看到目前有很多细分领域的芯片厂商都在尝试向车规市场渗透,其中也包括CIS。

眼下,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形成了不可逆的技术发展趋势,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阶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视觉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在手机市场需求下滑背景下,CIS市场仍有增长动力的基本逻辑。

被认证绊住的国产厂商

长期以来,车载CIS市场都保持着三足鼎立的局面,安森美、豪威、索尼三大巨头在汽车产业链经过多年的浸润发展,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在产品、人脉、渠道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优势,余下的大多数CIS厂商其实都是以消费级产品见长。

这批企业想要在车载CIS市场分一杯羹,面临的第一道关就是车规认证。

集微网从业内获悉,拥有车载前装供货资质的零部件厂商需要具备AEC-Q100和ISO26262两个资质,虽然有很多企业都表示有布局车载CIS产品,但国内目前真正有供货资质的厂商仅豪威、思特威两家。其中,豪威在车载市场深耕多年,市占率全球领先,而思特威目前也已经有1-2颗车规CIS产品成功上车。

除上述两家之外,国内大多企业的车规级CIS产品都还处于认证阶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做CIS的厂商很多主要的方向都在消费电子市场,以手机为主,前期基本没有涉及到工规、车规的产品,很多是在近几年手机市场开始出现衰退后才开始布局。不过车规流程本身就很严格,比工规更严格,认证周期短则1年半,长则2-3年。”

“除非产品做出来就非常完美,能不出任何问题地走完所有流程,这样估计一年多年能拿到资质,但这样的情况太少了。但凡产品有一点问题,认证周期就很难预估了。”

产品过车规认证可以等,市场的红利期却不会等人。

在许多终端市场表现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汽车市场成为许多供应商的必争之地,从市场实际的供需情况来看无疑是僧多粥少,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难以避免。另外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谈到,近两年崛起的造车新势力裹挟着消费电子的快节奏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为快速的推动了技术、产品、市场竞争等多个维度的升级。

这也意味着整个产业第一阶段的红利期会缩短,留给厂商们的时间已经不算多了。

“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布局规划,再加上产品所需的认证时间,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有些晚了,因为除了上述提到的资质认证外,车厂对供应商的交付经验也划定了相关标准。”

“其实sensor厂在过了AEC-Q100和16949之后也没办法直接上车,还需要产品在一个项目中批量生产超过一年,有交付经验之后才有机会出头,这一点不光是针对某个零部件,所有零部件厂商都一样。总之布局越早,能大量上车的机会就越多。”一家车载摄像头模组厂商告诉集微网。

“内功”是成功的前提

现阶段除了市场布局上的前瞻性,一家汽车芯片厂商想在终端争取到更多机会的另一有效途径就是设计能力和产品可靠性。

上述模组厂告诉集微网:“虽然新势力的崛起给传统汽车产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但造车的核心不会变,也就是安全,采购零部件时这一点一定是排在其他因素前面的。我们的产品是面向欧美客户,对于可靠性标准是很高的,所有CPK都要大于1.67。”

笔者查阅资料获悉,CPK是一种用于衡量现代企业制程能力的指标。该项指标数值包括0.67、1.0、1.33、1.67,分别对应西格玛水平的2、3、4、5等级,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示企业制造加工过程中的控制能力越好,产品的一致性越好,产品的尺寸变化波动越小越靠近中间值。

“汽车产业和消费电子还是有比较大差距的,对于零部件采购的价格并不会压得太狠,尤其是传统车企,安全、合规、稳定可靠以及产品性能等等,这些方面的侧重都比价格要高。所以车载CIS市场和手机CIS市场的玩法也截然不同,单纯靠杀价行不通。”

“所以对正在布局车载市场的厂商来说,练好‘内功’很重要。不光是前期的认证,包括设计能力、产一致性、量产经验、渠道等等。就像安森美、豪威、索尼,在这个领域的成绩都不是一夕之间能够达成的。”

即便目前头部厂商在车载CIS市场的优势明显,但不论是汽车终端、还是车载摄像头,在向自动驾驶这个终极目标升级过程中留有的技术创新空间还很大,这也表示国内CIS厂商在该领域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很多。

上述模组厂也补充表示:“虽然T客户是像手机终端这样指定sensor供应商,但我们的客户里面还是有很多不走这种路数,这也不会一下把其他供应商都否决,给供应链留了更多可能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从市场层面来看,正如前文所述,新势力更加“激进”的推动着汽车智能化发展,对车载CIS市场规模的增长形成的是一股正向推动力。

虽然基于产品性能、可靠性等因素的考量,当前所采购的海外厂商产品比重并不低,但在芯片国产化浪潮下,国产替代也必然会纳入车企的考量之中。再加上中国市场本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温床,需求创造机会,相信除豪威以外,利好的大环境下也会让更多优质国产CIS厂商脱颖而出。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