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抢夺“读书人”

来源丨深燃

作者丨唐亚华

编辑 | 沐风

不提供二次转载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风港”;乔治·马丁在《权力的游戏》中这样阐释阅读的意义,“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很多道理已经被重复了很多遍,但它依然是真理。那就是,阅读是一件一直需要坚持的事情。

从功利角度来说,读书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借鉴好的表达,也能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更有逻辑性;另一方面,读书本来就是一种审美的培养,认识大千世界,认识不同的感情、价值观,优美、洗练的文字本身就能给人一种审美上的愉悦,这与刷短视频或看影视作品的体验有本质的不同。

前不久的世界读书日,勾起了很多人的读书往事,互联网平台上分享自己读书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所经历的荐书、买书、读书过程,都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阅读既要广又要精,这就对书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要求。互联网平台在这件事情上已经走在了前面。例如拼多多,将知识普惠定为长期战略,为了提高图书普及率,他们通过公益捐赠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有书可读;为了让大多数人轻易触达平价正版书,平台联合源头出版社通过官方补贴降低价格;为了帮助读者挑选好书,他们联合作家、出版社,精选书目,推出“众声创作者”书单。

当然,知识普惠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公益组织、一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带动氛围,一起行动。

不管是阅读繁体竖排线装书,还是拿着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读书,又或者在音频平台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方式和习惯,没有哪种阅读方式更高级。坚持阅读本身,才最可贵。

01

全民阅读,从降低读书门槛开始

爱阅读的人,往往也爱很多人的阅读故事。

青年学者王明远向深燃讲述,他的阅读启蒙是从姥爷和爷爷书柜上的书开始的。“姥爷家有清末民初竖排版的四书五经和中外名著,爷爷家奉行‘学而优则仕’,书籍以帝王将相、领袖文选居多。”

7岁那年,带肖像插画的《名人名言录》在爸爸的讲解下生动了起来,他记住了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诸葛亮、弗朗西斯·培根等,以及很多家喻户晓的名言。随后读到《三毛流浪记》《夜幕下的哈尔滨》,还有四大名著的连环画册,反复阅读的还有成语故事书和古诗词精选,甚至是姑姑留下的中学教材。11岁的时候,他看《三国演义》原著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甚至在班级元旦晚会上表演了评书《舌战群儒》,还用浴袍来代替诸葛亮的鹤氅。

高中后,生活费之外的零花钱他都用来买书了。后来家里经历了一次跨省搬迁,带不走的书籍,他封在一口闲置多年的大缸里。中间有一度,他沉迷二手书,诸如丘吉尔等政要传记,以及  《老照片》《半月谈》等杂志合订本。

大学四年他的两大乐趣是泡在大学图书馆和坐绿皮火车到各地玩,“对我影响最深刻的还是系统读了那些泰斗大家的著作,他们包括孟德斯鸠、杜威、汤因比、梁漱溟、胡适、钱穆等,这些书主要培养了我的思维层次和视角。”

后来再去香港中文大学读研,学校图书馆藏书极其丰富,管理也很人性化。王明远回忆,最珍贵的是读到了民国期间的《大公报》《申报》《新青年》《东方》等历史原著。

到北京工作后,由于从事经济政策研究,王明远又用了三四年时间,进行了系统的经济学补课,学习了科斯、熊彼特、哈耶克、周其仁等人的著作。“补习经济学让我摆脱了人文科学仅仅是从道德、正义等角度评判事物的窠臼。”

这样大量的阅读,需要的图书数量可想而知,互联网平台帮了他很大的忙。

据王明远统计,2015年至今,他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书有3000册左右,花费高达十多万元。书买得多了,经济负担肯定是第一大压力。“互联网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降低了我的买书成本,我一年能买2万块钱的书,图书优惠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全新的原价正版书我一般不买,一个满100-50的活动能让我凑单大半天。”

文人学者的读书故事总能燃起不少读书人心中的阅读热情。不过,读书先要买书,拼多多最近推出的“多多读书月”第三季,就让很多和王明远一样靠平台优惠囤书的网友们发现了“新大陆”。

在豆瓣上,世界读书日前,就有网友询问,“今年拼多多还有读书月活动吗?”、“多多的活动确实简单直白,价格很诱人,突然有点期待多多读书月了”。

而活动开始后,网友在豆瓣上疯狂发链接求拼单。在小红书上,也有不少网友自发组建了拼书群。还有网友晒单分享了自己以“127.6元的价格入手了总价为621元的十本书,算下来是二折左右。”

通过平价又接地气的拼团方式买书,也让很多人体验到,大量阅读也不必非是昂贵的。

很多人担心囤书不读造成浪费,就像我们说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其实在王明远看来,先买书、囤书,需要的时候去看也是没问题的,用的时候可能就去读了。“而且,买书、挑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了解、学习的过程,有时候买书时看目录就能大概知道作者的基本观点。”

持续了三季的多多读书月,有几大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平价、正版。平价是通过官方读书基金补贴实现的,翻看几季多多读书月,正版图书的补贴后价格最低能到4.9元,几元到十几元的经典图书比比皆是;正版则是通过和上百家出版社联动,补贴出版社做到的。

“电商搞活动对我也是一种刺激,偶尔隔一段时间阅读懈怠了,打折也是类似直播带货式的诱导式消费,朋友们转发拼单链接,看到数目和价格,我的热情就又被激起了。”媒体从业者汉卿说。

02

电子书、二手书、知识付费,

阅读不分介质

“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目标,他的目标不会超过他的见识,而读书是长见识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文字从业者章宇说。

碎片化阅读的利器当然首选各种数字阅读方式了。最近,章宇就转向了电子阅读器。他以往很爱在腋下夹一本书随身带着,但是过安检、扫码等时候,常常手忙脚乱。而且,“掏出一本书来,多少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眼光,真就有人对我说‘开始装了’。”

还有一大原因是,电子书读完之后做的笔记可以直接导出。“有一次我找一个理论翻了三本书,用了两个多小时。我现在导出的电子笔记,检索就能找得到,这让我阅读输入之后再输出的过程变得很简单。”

王明远对电子书的最大印象是可以救急,“我有一次急需查找一个资料,就搜到了该书对应的电子版,定价100元我花了大概30元就下载成功了,购买后也可以永久翻看。”

汉卿的阅读经历也在随着阅读潮流变化,他现在会通过手机APP读书,也会在走路或在地铁上的时候听书。如今,读书的门槛正在不断降低。在他看来,不管通过什么形式,能感受到知识的温度,学习到新的知识,读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推动全民阅读,电子阅读是最重要的补充。”章宇买的是一个电子阅读器,售价约2800元。“这对我们普通打工人来说还挺贵的。”不过最近他发现,拼多多上开始补贴电子阅读器了,价格比他买的时候便宜了好几百,这让他直呼后悔。

打开拼多多,搜索“多多读书月”专场活动页面,确实新增了数字阅读专区,里面包含有iPad、平板电脑、Kindle、电纸书、早教机、翻译笔(词典笔)、点读机、电子单词卡等,从儿童到成人都有电子阅读产品可选择。这是“多多读书月”初次尝试数字阅读普惠,将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结合,可以说是知识普惠的进阶。

促进全民阅读这件事,其实很多平台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做。除了拼多多直接的补贴,京东、淘宝、当当的打折促销,各类知识付费产品也在见缝插针抢占用户的时间。微信读书、喜马拉雅FM、得到、知乎、知识星球、樊登读书会等都在知识付费领域内走出了创新的模式,丰富了知识供给的形态。

一直买书只进不出也会带来麻烦。王明远就发现,房间里到处是书,走起路来都不方便,他便在孔夫子旧书网开了个书店,把不需要的书卖出去。这也是互联网对阅读的改变,买卖二手书也成了他读书生活的一部分,最多时候他一个月可以卖一两万块钱。

“很多知名作家都来买过我的书。有一次一位知名学者来买他自己出版的80年代的一本书,这本书在市场上是孤本,大概他自己手头也没有了,本来我挂了很高的价格,看买家是作者本人,我就以成本价出售了。”王明远说。

不管通过何种形式,坚持读书最可贵。

王明远给爱好阅读者的建议是:第一,家里尽量多摆些纸质书,诱导孩子产生读书兴趣,最有前途的就是主动找东西学的孩子;第二,读大师经典,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信息,实质是作者的思维高度、思维习惯和视角的传递过程。

所谓知识普惠,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平等获取知识。互联网时代以来,确实带动了知识下沉,更广泛地实现了人人阅读平等,但是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语境之下,很多人缺少选择的能力,知识普惠也需要分层分类精准地去向他们匹配读书资源。

比如拼多多本次读书月的优质书单就超千本,这是从上百家出版社、图书出版公司联合推荐的上万本书目,及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及权威热销榜单基础上筛选而出。因为选品精准,此前就有《浮生六记》“一战封神”,出版社紧急加印两次。

第三,读书要趁早,人的思想发育是有时间阶段性的。比如,学习语言最好在3岁以前,而思维方式和价值的训练,也尽量在25岁之前完成,这就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在30岁之前完成经典阅读,三十岁以后,多读一些专业领域有深度的书,再一味读通识经典,也会容易陷入夸夸其谈,不接地气。

03

互联网企业能为知识普惠做点什么?

目前来看,在推动阅读这件事上,互联网企业是做出了贡献的。

从最早的亚马逊、当当,到京东、淘宝、孔夫子旧书网,再到新入局的拼多多,以及各种知识付费平台,各家的姿态不同,都在不同程度上助力了知识普惠。

王明远认为,电商平台卖书的第一大优点是把价钱打下来了,“以前去书店买书打个九折还得办卡”,第二,各企业在图书的丰富性、物流方面都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有一些精选书单或推荐书目。第三,在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自己去书店买个书可能没什么人知道,现在通过电商拼团刺激、网友晒单,买书读书氛围变好了。

除了平价,王明远指出,全民阅读还需要一大支撑就是提高图书普及率,那就是发挥企业的公益性,捐赠图书,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有书可读。像拼多多这样的做法,简单直接也最有效,过去一年来,“为你读书”公益捐赠行动已经走入陕西、贵州、四川等地的偏远地区,累计捐赠图书十余万册。

王明远曾经去中国台湾省桃园县的一个小镇上,看到镇上都有不小的图书馆,里面有镇里自己编纂得很厚的镇志,在他看来,发展乡镇图书馆也是很好的思路。

拼多多宣称将知识普惠定为长期战略,其在2021年4月、8月,2022年4月,三次发起“多多读书月”官方补贴活动,引入平价正版书、捐书、为读者挑选书。

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所长崔丽丽分析,互联网本来就是众包众创的模式,拼多多基于在偏远地区赠书的经验,结合专业机构和有声量的作家推荐,更体现了专业推荐和引导的“良苦用心”。拼多多基于过去低线城市市场人群的优势,在这方面发力可能更有优势。

报告显示,在两季“多多读书月”活动期间,来自农村地区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54%,来自乡村中小学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110%,来自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图书订单量、图书交易额增速均超过123%。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解释,从电商角度,图书是一个好品类,不像食品和生鲜类目,图书易储存、易运输,如果掌握了渠道的话,价格会很低,所以它是比较简单的标品,也是电商平台扩充品类路上必须拿下的领域。

但他也提到,图书品类的一大挑战在于,农产品等品类供应商比较多,但出版社全国可能只有五六百家,在供应端是一个相对集中的市场,可能会有一些独家合作等排外现象,所以在源头合作方面会有一些挑战。另外,除了出版社,市面上的书商鱼龙混杂,也需要加以辨别。

“现在有了短视频、直播,很多人自发地成了不少出版社和电商平台的销售了,很多知识博主既能推荐图书,带动阅读,他们还能赚钱,这也形成了一个知识分享,知识商业化的生态链。”王明远说。

推广全民阅读、助力知识普惠,互联网企业还能做什么?

“有必要进一步基于社交推广阅读,即不仅仅是我们互相知道大家买了、看了什么书籍,如果还能基于图书内容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崔丽丽说。

王明远希望互联网除了能提供卖旧书的渠道,还能有一些方式实现图书资源的流转和共享;汉卿则提出,互联网公司既然有引以为傲的流量和大数据,出版社也掌握有大量的数据,对读书用户有一个精准的画像,二者可以结合,给用户一些对应的阅读方法,甚至未来有希望为每个人定制阅读方案。

后疫情时代,居家阅读、为自己充电是新的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借助流量优势助力知识普惠、全民阅读,对自身、公众都有益。互联网企业重磅押注图书领域,是希望实现一场社会、企业、民众三赢的战斗。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章宇、汉卿为化名。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