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高龄三下南海1400米深潜探秘。
85岁开始“玩转”社交平台,用一年时间圈粉100万+,成为“B站百大up主“。
86岁立下未来5年的flag,紧锣密鼓地筹备出书,写自传……
你被“85后”院士汪品先的人生经历“卷”到了吗?
他说,“人来到世上就像游园会,有人逛了逛,而我希望留下对社会有益的足迹”。
4月18日,著名中国海洋地质学家,也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科普老顽童汪品先院士,作客《毛铺和文化录》,与杨澜一起来探秘深蓝海洋,讲述中国版“老人与海”的传奇故事。
从海洋科学领军人
到海洋科普天花板
说起中国近现代海洋科学发展史,汪品先必须拥有姓名。
1980年,汪品先和同事们编撰的《中国海洋微体古生物》,一出版就引发了广泛关注,让国外同行惊呼,中国海洋研究觉醒了。
1999年,汪品先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主持了中国首次大洋钻探,实现了中国海域大洋钻探零的突破。
2011年起,汪品先成为“南海深部计划”组长, 率领团队让中国在10年时间成为了南海研究的主人。
中国的海洋科学起步较晚,但在以汪品先为代表的科学家的不懈奋斗下,我们在海洋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汪品先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
节目中,汪品先多次表示当前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我们对海洋的探索还处在新石器时代,甚至还不如太空了解的多。”所以,他希望号召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关注、爱上海洋科学。
因此,在专注科研之外,85岁的汪品先驻抖音,上B站,用生动有趣的内容为互联网上的年轻人科普海洋知识。
当杨澜表示做科普对一个大科学家来说会不会有点浪费时间,他说:“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在汪品先看来,虽然说科学研究不同于运动员,演员等行业,需要有坐冷板凳的耐性。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科学家有机会走上台去让自己的研究被更多人了解,去发动更多人来学习科学,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这是一件美美与共的事。
心怀星辰大海
只顾日夜兼程
2021年,汪品先与夫人孙湘君共同捐赠多年积蓄2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同济大学海洋奖学金”,助力优秀学生在海洋领域的研究。
从事了一辈子海洋事业的汪品先,在耄耋之年用这样一种质朴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海洋科学深沉的热爱和无限的期盼。
他无疑是慷慨的。
但他又是绝对吝啬的,在时间方面。
60岁以后才真正进行深海研究,82岁终于有机会“下海”,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深潜勇士,看到了宛如爱丽丝仙境般的深海世界。对于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经历过早起艰苦科研环境的汪品先来说,今天的时间和机遇实在是太宝贵了。所以他说:“我的生命是倒计时的,别的都可以慷慨,时间我不能慷慨”。
因为他觉得像今天这样的研究环境是无数人期盼了很多年得来的,所以趁着现在身体好,就必须争分夺秒把早期因为科研条件不具备而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70多岁的时候,我想干到80岁,80岁的时候想干到85岁,现在我即将满85岁,我要干到90岁”,在毛铺和文化录的访谈间,86岁的王品先,像个大男孩一样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他接下来的5年计划。关于那片未知的大海,他还有着太多的好奇和向往;关于科学和文化,他还有许多思考和观点要分享给世界。
在无数年轻人纷纷表示想躺平的当代社会,汪品先怀揣星辰大海,日夜兼程,让我们看到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美好和浪漫。
和而不同之思
打开未来格局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浅显的舟楫之便和渔盐之利,因此中国在海洋上吃过很多亏,甚至可以说中国近百年的耻辱就是从海上开始的。
“在海上失足,也要在海上捡回来”,汪品先认为,虽然自古以来海洋是中国的短板,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突破的机会。
机会,就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中。
汪品先反复强调,科学的发展一定要结合文化的力量。
中国地大物博,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自有兼容并蓄,融合万象的智慧和力。
如果我们不想在海洋科学领域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甘心只做外国人的外包工,就要坚持科技创新。利用好自己的文化优势,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养分,培育创新的土壤,才能浇灌出科学的新芽,实现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弯道超车。
与此同时,汪品先还提议,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不能各自为政,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要整合全国各地资源和技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智往一处谋,全国共下一盘棋!齐心“和”力,才能海阔天空!
汪品先院士用一生的时间拥抱海洋,也让自己拥有了大海容纳百川的胸怀,成就了他和而不同的传奇人生。一如秉承“和文化”内涵的毛铺酒,将健康和风味的兼容并包作为酿酒理念,选用历经岁月芬芳的陶坛陈酿,融合苦荞麦、葛根、枸杞等五味草本精华,更有两项国家专利,以匠心科技和创新工艺为国民酿造和而不同的健康美酒。
品草本毛铺,鉴中国和力。《毛铺和文化录·中国和力》第二季聚焦“以和之约,探寻健康生活之道”,与多领域专家对谈,探索健康生活内涵,呈现精彩的思想盛宴,带来有温度有共鸣的“健康之和”身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