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虹院士上两会:关注白色污染、废塑料回收、垃圾分类、学前教育,都是大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景虹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一共提出了四件提案,分别聚焦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废塑料化学循环、城市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和加强幼儿学前教育。

李院士调研发现,地膜覆盖技术是中国农产品安全供应的重要保障技术之一,每年作物覆膜面积近3.0亿亩,直接经济效益1200亿~1400亿元,但相伴而生的农田地膜残留会带来土壤环境恶化、产品质量退化、农业生产投入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演变为“白色污染”,又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建议,国家要通过设立试验示范和推广专项预算,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可行性已经得到验证的地域和作物上的推广应用。完善降解地膜标准,健全降解地膜评估体系,推行准入制,从源头把关,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在尚不适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地域和作物上,加强聚乙烯地膜的管控和回收。

废塑料循环方面,李院士认为,循环产业由于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和产品开发难度较大,造成项目从落地、建设、运营不确定性大、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安全环保均难以保障,导致国家对该行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化学循环是塑料废弃物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塑料污染防治体系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包括化学循环在内的多种回收方式。鼓励并规范化学循环产品的终端应用。打通原料端瓶颈,优化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设立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石化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特别是要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联合的全闭环循环示范项目。鼓励化学循环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产业链协作的创新生态体系。

针对中国垃圾分类制度刚刚在各大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配套必要的规划用地不够,城市回收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特别是缺少专门服务于可回收物的分拣中心。回收企业负担过重,无力承担建设“无废城市”的责任等状况,李景虹院士建议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增加对分拣中心等回收基础设施的用地规划;为回收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免费的用地政策,以推动各地方分拣中心的建设;政府要鼓励回收企业与环卫系统合作,充分利用既有的回收设施,帮助回收企业降低前端收集的运营成本等。

学前教育也是李院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供不应求、师资经费不均衡、幼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规范普惠的托管服务等问题,他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快建设覆盖幼教网络,将所有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纳入监管范围;鼓励现有幼儿园增设托管班,成熟社区建立幼儿日间照料中心,将幼儿入园年龄向下延伸至两至三岁之间,解决双职工无人照料孩子的问题。探索幼儿园“半日制”、“全日制”和“小时制”组合的模式;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价格管制,区分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鼓励开办幼教师范学校,培养更多合格的幼教队伍等6点建议。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