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 SKA 先导望远镜发现超强磁场新天体,距太阳系约 4200 光年

2 月 7 日消息,据上海天文台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张翔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国际射电天文研究中心(ICRAR-Curtin)研究人员 Hurley-Walker 等通过分析 SKA 先导望远镜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射电暂现源

研究认为,该射电暂现源可能是一个超长周期的磁星或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相关研究成果于 1 月 27 日在线发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 SKA 低频先导望远镜默奇森宽场阵列(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MWA)的巡天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个具有异常缓慢周期性辐射的致密暂现源。该暂现源于 2018 年初出现,爆发周期约为 18 分钟,比已知最长的脉冲星爆发周期长 9 倍,每次爆发持续 30-60 秒左右,并包括短时标(<0.5 秒)的爆发。大部分情况下,研究人员可观察到平滑的、以小时为单位演变的轮廓,在爆发期间,该暂现源是 150 MHz 波段南天最明亮的 30 个射电源之一。

科研人员在后续的光学、红外、高能观测中,均未发现其对应体。对其射电脉冲的色散测量表明,该暂现源位于银河系内,与太阳系的距离约 4200 光年。偏振测量显示出,该暂现源的线偏振度约为 90%,超过了 150 MHz 波段中同一观测模式下的所有已知脉冲星(由于观测方法导致的平滑效应,此模式下观测到的脉冲星线偏振度不超过 70%),表明该暂现源存在超强磁场。该暂现源长周期和低频波段的高偏振度均无法用已知脉冲星的理论模型和观测特征解释,研究人员由此排除其是普通脉冲星的可能性,认为该暂现源可能是磁星(Magnetar)或是拥有超强磁场的白矮星。

该发现是在银道面区域长周期暂现源的首次探测,为搜寻低频暂现源打开了新窗口,未来或可发现更多该类型星体,从而有助于理解恒星的演化和死亡

研究工作得到 SKA 低频先导射电望远镜,以及根据 SKA 数据特点定制的 SKA 计算集群的支持。了解到,中国 SKA 区域中心原型机承担了部分 MWA 数据的存储,参与了宽波段偏振数据的处理,完成了部分偏振图像的分析,并与澳大利亚 SKA 区域中心的计算设备共同完成了其他数据处理任务。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