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星困局:除了盈利拥有一切

  腾讯科技讯,4 月 19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独角兽企业已经于今年或者即将于今年上市。这些公司往往拥有炫酷的品牌产品、数百万用户甚至于魅力十足的领导者,但问题在于其基本都处于亏损之中。在表面的繁华背后,如何实现盈利才是投资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投资者经常用诸如熊、牛、鹰、鸽子和狗等动物名称来描述商业世界的不同公司。而那些价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私营科技公司被称为独角兽,通常被认为是强大的、世界一流企业。下个月,优步将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约 100 亿美元,这可能成为今年规模最大的 IPO。这也是继阿里巴巴和 Facebook 之后,美国科技公司中规模第三大的首次公开募股。Airbnb 和 WeWork 可能会效仿已经上市的 Lyft 的举措,而 Pinterest 也刚刚上市。在中国市场,始于去年的 IPO 热潮仍在继续。由于各个公司的炫酷产品和拥有的庞大用户群,这些公司的总估值达到了数千亿美元。它们和自己的风险资本支持者正争先恐后地推销股票。然而,这些独角兽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它们的商业模式。

  据统计,12 家已经于今年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去年合计亏损 140 亿美元,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亏损 470 亿美元。他们的业务涉及从叫车服务到办公租赁的各个方面,经常会通过大幅打折加速营收增长。这样做的理由是硅谷所谓的“闪电式扩张”,目的是征服“赢家通吃”的市场,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寻找金矿而快速进行圈地。

  然而,一些独角兽企业缺乏其创始人所宣称的规模经济和参与门槛。与此同时,更严格的监管将限制他们快速行动和打破常规的自由。科技企业家及其支持者需要重新思考,在建立公司并将创意商业化方面,什么是不可持续的做法。

  今天独角兽企业的做法在 25 年前是不可能的。1994 年,只有 60 亿美元流入风投基金,而风投基金对科技公司进行的投资一共只有数百万美元。电商亚马逊于 1997 年 IPO 之前,公司总共只筹集了 1000 万美元的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得益于云计算、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初创企业得以在全球迅速扩张,快速增长变得更加容易。而低利率让投资者追逐回报。此外,包括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少数超级明星企业证明,巨大市场、高利润和市场领导地位,加之有限的实物资产是数不清的财富的秘密。突然之间,科技变成了把这个神奇的公式应用到尽可能多的行业,用大量的热钱来加速这个过程。

  毫无疑问,“独角兽”比 2000 年科技泡沫中的“火鸡”更有实力,比如 IPO 仅 10 个月后就宣告破产的 Pets.com。打车应用比出租车更方便,送餐上门快如闪电快捷,流媒体音乐也比下载文件要更好。与谷歌和阿里巴巴一样,独角兽企业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他们的核心业务可以通过 IT 服务外包给云提供商来避免拥有重资产。正如招股书所指出的,它们的销售增长迅速。

  令人担忧是,它们的亏损反映的并不是暂时的增长阵痛,而是竞争激烈的市场和良莠不齐的客户群体。在主要的社交网络领域,网络对每个用户的价值随着用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 Facebook 在社交网络中占有 67% 的市场份额。独角兽企业的力量没有那么强大。尽管有补贴,但使用拼车服务的用户并不局限于一家公司,这不难理解 Lyft 的股价比上市时的定价下跌了 20% 以上。任何人都可以租一间办公室,出租办公桌,而不仅仅是 WeWork 如此。一些独角兽企业不得不与其他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和老牌公司竞争。比如于 2018 年上市的 Spotify 其在美国流媒体音乐市场占有 34% 的份额,并将与苹果展开正面交锋。

  由于独角兽企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尽管销量快速增长,但利润率并没有持续提高。因为担心失去客户,公司高管们不敢削减庞大的营销支出户。许多公司还在争先恐后地开发辅助产品,试图从用户身上赚钱。如果 Uber 业务仍没有太高的门槛,那么这个“独角兽”就会面临一个永远的问题:如果 Uber 真的价值 1000 亿美元,而目前只投资了大约 150 亿美元,那么它的竞争对手或者老牌科技公司为什么不来碰碰运气?

  外部因素也会使闪电战更加困难。早期的公司并没有面临太多的规则,所以他们大可以先无畏向前,然后再乞求宽恕。独角兽也纷纷效仿这一点:Airbnb 避开了酒店业务的税收,Uber 也绕过了出租车牌照方面的规定。如今监管正在逐步完善。独角兽企业的投资者通告中往往会有几页专门讲述它们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

  当然,所有这些都对消费者有利。所有的钱都扔在了消费者身上。这 12 家公司每年向公众提供的补贴高达 200 亿美元。尽管搜索和社交媒体等科技行业的制高点已被垄断,但独角兽企业至少在其它领域创造了竞争。

  与此同时,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对于诸如谷歌和阿里巴巴成功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企业集团这些事实,人们往往激动不已。事实上,大多数独角兽企业需要应对长期的利润低迷,面临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终,陷入困境的公司可能会被收购。

  最终硅谷独角兽企业的梦想成了什么?数十亿美元正流向风投、科技公司创始人和成立之初的员工。人们最熟悉的问题是,他们将为多少豪宅、慈善项目和个人兴趣买单。最紧迫的问题是,这些资金将如何被用于新技术公司。以任何价格购买客户的闪电运营正在见顶。在“独角兽”之后,必须设计出一种新的、更具说服力的初创企业。(腾讯科技审校/皎晗)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