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华人第一学霸家族的他,到底有多牛?

他是美国最有名的华裔之一,出生于“学霸世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部长,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头衔,他却依然心系故乡,关心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可谓是海外华人的标杆人物!

>>>> 

“朱棣文”这个名字,对很多国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可他实际是美国极负盛名的华裔科学家,更是“华人参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深受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赏识。

朱棣文由奥巴马提名,担任美国能源部第12届部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0岁进入享誉学界的贝尔实验室;40岁成为斯坦福大学首位华裔教授;50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0岁就任美国能源部部长他的人生每一步,都堪称精英典范。

可在朱棣文看来,自己却是个“失败者”

朱棣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棣文说自己是个“失败者”,也许有一些自谦的因素在里头。不过在了解他家卓越的文化学历背景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种说法竟然有些道理。有时,生在一个拥有众多杰出人才的家族中,再聪明的人也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让朱棣文如此“谦逊”又“自卑”的大家庭,展现的是旁人难以想象的书香习俗和学霸基因。

让朱棣文这么说的家族,你能想象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门博士,三代皆教授

高晓松在提到自己家族的时候,曾很自豪地说过:我们家都是知识分子,硕士都算是文盲

的确,在高晓松的家族履历中,“清华”、“院士”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满眼都是国之栋梁。

高晓松出生在一个显赫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不过,如果高晓松看到朱棣文的家庭情况,可能除了叹服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因为朱棣文他家简直就是“常春藤收割机”和“博士生产器”

祖父,朱祝年,江苏太仓城厢镇读书人,十分重视培养后代。

外祖父,李书田,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高等教育家、水利学家。

大姑妈,朱汝昭,早年曾留学日本。

二姑妈,朱汝华,化学家,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教授。

三姑妈,朱汝蓉,化学教授。

父亲,朱汝瑾,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三所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母亲,李静贞,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哥哥,朱筑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

弟弟,朱钦文,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顶尖律师。

妻子,吉恩,物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难怪朱棣文会亚历山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棣文的家族履历其实不止于此,据了解,他的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博士或大学教授。

朱棣文的祖父朱祝年,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读书人,虽然接受的都是四书五经、科举八股的旧式教育,但经历了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他深知走出国门、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在开明祖父的影响下,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和姑妈们都没有被送去旧式私塾接受教育,而是能够积极追寻自己所喜爱的道路,尤其是奔赴海外留学深造,最终在专业领域有所造诣。

可以说,是祖父为朱棣文的“美国梦”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父亲一脉的优秀,还不足以成就这个华人学霸家族的传奇,朱棣文的母亲李静贞,和丈夫朱汝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夫妻俩也都是该校的博士。在那个年代里,一个女生能拿下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

李静贞自身的优异,想来也和家教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她的父亲、朱棣文的外祖父,正是大名鼎鼎的水利学家李书田,他不仅担任过高校校长,还坐到了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位子。

朱棣文的外祖父李书田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门当户对”,成就的是“强强联合”下的卓越家风。朱棣文的两个兄弟,都是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常春藤名校出身;自诩为“失败者”的朱棣文,也早就用“诺贝尔奖”和“能源部部长”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读书和学识的重要性,在这一家子身上显露无遗。

左起为二哥朱棣文、小弟朱钦文和大哥朱筑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是第一个没去常春藤的人”

生长在学霸家族的朱棣文,即使如今已经拥有诸多令人羡慕的成就和头衔。和他的父母兄弟相比,走的却是一条相对“离经叛道”的道路。

朱棣文坦言自己是“第一个没去常春藤盟校的人”

(图片截取自电视专访)

的确,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朱棣文,没能像哥哥弟弟那样考入世界知名的常春藤盟校,而是去了相对平凡的罗彻斯特大学。

在同龄学生准备SAT考试的时候,朱棣文还在中学阶段辍学了几个月,原因是“压力太大”。

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所在的这个学霸家族早就声名在外,老师们也对他有很高的期待,天天念叨着“你应该像你家里人一样优秀才对”。

在过高的期待下,朱棣文直言自己“做不到”

(图片截取自电视专访)

于是在他九年级的时候,被过高的期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朱棣文,干脆好几个月没去上学,彻底“放飞自我”。他的这一举动让家人十分忧心,一度以为这个孩子可能就这么“废了”。

然而,朱棣文最终还是回去参加了SAT考试,在毫无复习准备的情况下考出了不错的成绩。说姐觉得,这个结果除了是因为他的“学霸基因天生注定”,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解释了……

回忆起这段经历,朱棣文哈哈大笑

(图片截取自电视专访)

虽然朱棣文看上去有点“离经叛道”,可他却始终清楚自己的爱好所在,并乐意为此而努力。

早在幼儿园的时候,朱棣文就发现自己对探索世界原理有着浓厚兴趣。从小他就喜欢动手拆来拆去,家里也总是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螺丝钉和塑料模型。为了实现一次“手工创作”,他甚至一度烧坏了家里用餐的塑料桌子。

这种惊人的“动手能力”,也让他和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罗彻斯特大学毕业后的朱棣文,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读完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随后开始专注于关于原子和粒子激光冷却的学术研究,并最终于49岁那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后,第四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谈起获奖的经历,朱棣文显得比较淡定,最让他高兴的,可能就是在家人面前不会那么抬不起头了,“感觉诺贝尔奖比常春藤厉害多了”。

朱棣文是第四位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直爽又率性的人,却在气候变暖的议题上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认真劲。他说,有很多人会觉得,干嘛要考虑一百年之后的事情,我只想说对不住,这事还真要考虑考虑。

朱棣文支持对可替代能源与核能的研究,并认为必须用它们来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他的想法也成功引起了奥巴马的注意,在奥巴马的提名和支持下,朱棣文成功就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部长一职。

朱棣文深得奥巴马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棣文当年的就职,无疑被许多人视为华人在美国融入主流、步入政坛的一个标志。而他这位毫无政治经验与商业背景、仅仅是素人出身的能源部长也曾遭受过众人的猜测和非议

对此,朱棣文曾霸气回应:“若要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专家比政客更合适!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树高千尺不忘根

相比巨大的成就,忠孝的情义更让人敬重。

而朱棣文,正是这样一个不忘本的人。

他曾经说过,自己这辈子最内疚的事,就是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中文,现在中文也说不利索。

朱棣文和他的洋媳妇吉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他还在和“洋媳妇”吉恩一起学中文,因为他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我的祖籍在江苏太仓,我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按照科学术语的说法,我身上的基因百分之百属于中国。

朱棣文回访太仓时与学生交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然中文还讲得不够流利,朱棣文却致力于做中美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他多次返回自己魂牵梦萦的祖国,并以中科院外籍院士的身份,到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讲学。

在他的祖籍江苏太仓,朱棣文捐建了一所小学——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在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问题上,他也希望贡献力量,用知识将人与人相连,用科技将年轻人与未来相连。

太仓市朱棣文小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回顾自己的大半生时,这位生长在学霸家族的华裔老人说,自己走过的路从来都是“随意的徜徉(follow the flow)”,即始终追随本心。

可以说,家族的传奇影响并造就了他个人的传奇,而他和他的家族的传奇经历,也注定会在华人精英的故事中留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 | Gemini

来源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算法数学之美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涉及数学、物理、算法、计算机、编程等相关领域,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math_alg@163.com

Published by

风君子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